CN219652265U -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2265U
CN219652265U CN202321185439.7U CN202321185439U CN219652265U CN 219652265 U CN219652265 U CN 219652265U CN 202321185439 U CN202321185439 U CN 202321185439U CN 219652265 U CN219652265 U CN 219652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supporting
feeder
guide rai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54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iw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i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iw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i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54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2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2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2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该送料机包括飞达装置、升降机构和承托机构;承托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该承托元件用于续料时承托升降料台上所剩的薄板;在飞达装置内形成有用于承托元件上升的避让区域,当承托元件上最后一张薄板被飞达装置输送走时,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承托元件上升至避让区域,使得吸附嘴和吹气嘴能够对升降料台上续接的薄板进行连续分离输送。升降机构带动承托元件的运动过程为向上移动‑停止运动‑向后水平平移,退出飞达装置的避让区域,承托元件虽然接触但并未施压于续料堆的薄板上表面,续料堆的薄板上表面不会产生刮伤、划伤、擦花、擦痕和印痕。

Description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可以用于金属薄板印刷机、印铁涂布机、高速印铁机等前端的送料。
背景技术
印铁是指在铁皮上进行印刷,属于特种印刷的范畴-金属印刷,其承印材料主要为马口铁(镀锡薄钢板)、无锡薄钢板、铝板等。金属印刷产品具有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承印材料的良好加工工艺性和造型设计的多样性等优点而倍受市场的青睐,印铁设备也因此得到迅速的发展。金属印刷广泛应用于各种容器、盖类、建材、家用电器制品、家具、标牌等各种日杂用品的印刷,其中印铁设备如叠张式高速印铁涂布机(如KBA、高宝等),其印刷速度在80-120张/min,印涂时,由飞达将升降料台上的承印铁皮料堆一张一张有序分离,输入印铁涂布机完成印涂工作。
在飞达装置的升降料台上的铁皮分离完成后,一般需要输料临时性间断,然后采用手动上料,再启动输料按钮继续输料印涂。然而切换料堆所费的时间长,造成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在印刷时每次停料后均会对印刷产品的墨色产生影响,从而产品质量较难保证,废品率相应较高;此外,因在换铁皮停止输料的时间内,烘房等不停机必需正常工作,造成能源损耗。
由此技术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624145A公开了一种连续式进料系统,该系统采用铲叉托住木盘,待下一垛铁皮进入,然后铲叉托住木盘自动后退,但是铲叉退出及下一垛铁皮进入所需时间仍较长(一般在1.5分钟),尤其是在印铁涂布机高速生产时,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的问题,经检索,目前至少存在以下的公开技术:
1)由升降料台的两侧托住铁皮,然后料推托板下降,承接另一料堆铁皮,上升至设定位置或者其他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191810A、CN203995073U、CN202214029U、CN107738945A、US5011126A均公开上述的结构;由于铁皮重量大,承托杆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造成铁皮表面的刮伤、划伤、擦花和擦痕,影响铁皮的印刷质量;
2)双供料切换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241330A以及CN106185250A;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
3)由进料方向的一侧托住铁皮,然后料推托板下降,承接另一料堆铁皮,上升至设定位置或者其他的方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488205U。
通过分析上述的专利,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4488205U中,该连续进料装置主要由托架前后移动结构、托板升降机构两部分组成,铁皮传送到升降料台上,并自动上升到与不停机托板接触的位置,不停机装置自动后退,并将剩余的铁皮放在升降料台的料堆上。由于铁皮单张的重量大,通过力学分析,托板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托板抽出时容易造成铁皮表面的刮伤、划伤、擦花、擦痕和印痕,从而影响铁皮的印刷质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托板抽出时容易造成铁皮表面的刮伤、划伤、擦花、擦痕和印痕影响铁皮印刷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具有该送料机的印铁涂布机,有效解决了薄板续料时存在刮伤、划伤、擦花或者印痕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包括飞达装置、升降机构和承托机构,所述飞达装置包括升降料台、吸附嘴和吹气嘴,所述吸附嘴和吹气嘴用于将升降料台上的薄板有序分离实现单张薄板的输送;
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该承托元件用于续料时承托升降料台上所剩的薄板;
在所述飞达装置内形成有用于承托元件上升的避让区域,当承托元件上最后一张薄板被飞达装置输送走时,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承托元件上升至避让区域,使得吸附嘴和吹气嘴能够对升降料台上续接的薄板进行连续分离输送。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承托元件上升至避让区域时,所述承托元件高于所述飞达装置的吸附嘴底端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避让区域之间设置所述吸附嘴或吹气嘴,所述吹气嘴用于从端面吹气使薄板分离;所述吸附嘴用于竖向吸附薄板。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桁架、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其中所述桁架用于支撑承托机构的载重;其中驱动部件固定在行走机构的安装座上,驱动部件与所述桁架连接,所述导轨部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桁架两侧;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桁架连接,在进料工位时,用于带动负载的承托元件沿着导轨部件缓慢上升;在续料工位时,用于带动空载的承托元件沿着导轨部件快速上升。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部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轨部件的连线形成一个矩形或正四边形。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部件包括直线导轨及导向滑块,其中导向滑块与直线导轨相互卡合,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滚动导引的钢珠,使得直线导轨承受横向和纵向的负荷;其中导向滑块固定在行走机构的安装座上,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桁架上,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导向滑块能够沿着直线导轨做线性运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桁架包括框架组件、侧板A和侧板B,所述侧板A和侧板B由两端连接至所述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向前延伸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承托元件的承载台。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承托元件前端设置有用于感应位于承托元件上部薄板的至少一个上感应元件,所述上感应元件用于确定最后一张薄板是否被飞达装置输送走。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感应元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承托元件,两个上感应元件在垂直于承托元件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元件前端开设槽口,上感应元件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上感应元件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的端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感应续料堆薄板的下感应元件。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感应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感应元件在垂直于承托元件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元件上开设槽口,下感应元件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下感应元件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的端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元件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滚动摩擦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用于配合飞达装置有序分离并输送薄板,包括升降机构和承托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承托机构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机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该承托元件用于续料时承托飞达装置的升降料台上所剩的薄板;在飞达装置内形成有避让区域,所述承托元件在续料工位时位于避让区域下方;当承托元件上升至避让区域时,承托元件高于所述飞达装置的吸附嘴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承托元件之间具有容纳所述吸附嘴或吹气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印铁涂布机包括印铁单元和上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中所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与所述印铁单元位于同一平面的轴线分布,并将薄板有序分离并实现连续送料;所述印铁单元承接由所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输送的薄板,并对薄板进行印刷。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在飞达装置内形成有用于承托元件上升的避让区域,从而使得升降机构带动承托元件的运动过程为向上移动-停止运动-向后水平平移,退出飞达装置的避让区域,承托元件虽然接触但并未施压于续料堆的薄板上表面,续料堆的薄板上表面不会产生刮伤、划伤、擦花、擦痕和印痕;
(2)本实用新型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采用承托元件快速上升至避让区域,进料堆与续料堆之间实现续料无缝衔接(经过本实用新型计算得到承托元件上升的时间小于等于相邻两张薄板输送间歇的时间),因此,从结构上实现了薄板的不间断连续送料,减少了薄板的浪费,减少了薄板空张可能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铁皮抽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承托元件上升至避让区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承托所剩薄板前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承托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直线轴承、导柱与桁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伺服电缸与桁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的桁架与行走机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飞达装置;11、吸附嘴;12、升降料台;13、吹气嘴;14、避让区域;15、进气管;
20、行走机构;21、安装座;22、伺服电机;23、平面导轨;24、齿条;25、齿轮;
30、升降机构;31、桁架;311、框架组件;312、侧板A;313、侧板B;314、承载台;32、导轨部件;321、直线导轨;322、导向滑块;323、钢珠;33、伺服电缸;
40、承托机构;41、承托元件;42、上感应元件;43、滚轮;44、下感应元件;
60、薄板;61、托盘;62、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薄板60包括但不限于单张质量较大的片材或者板材,薄板60的厚度为0.1-1.5mm,例如金属薄板60(马口铁皮、铝板、铜板、锌板等)、PVC薄板60、塑料薄板60以及其他的薄片产品,本实用新型对薄板类型和厚度未作出具体的限制。
结合图1所示,通过分析现有技术送料机的结构,如专利CN204488205U,由于铁皮单张的重量大,一摞的重量更大达到几百斤,通过力学分析,托板在铁皮重力的作用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容易造成铁皮表面的刮伤和擦痕,从而影响铁皮的印刷质量;同时,随着托板的抽出,上铁皮与下铁皮接触面积越来越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吸附力(磁吸和吹气有序分离),接触面积越大吸附力越大,从而加大了托板所受作用力(上铁皮与下铁皮的夹紧力),不仅托板抽出需要较大的动力,抽出时间延长,而且进一步增加了托板对下铁皮上表面刮伤和印痕的程度;此外由于托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抽出的过程中,随着进料堆由于高度差下落,对整个料堆产生振动,不利于飞达装置10的有序分离。
本实用新型以印铁涂布机为例进行说明,该印铁涂布机包括印铁单元和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中上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与上述印铁单元位于同一平面的轴线分布,并将薄板60有序分离并实现连续送料;上述印铁单元承接由上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输送的薄板60,并对薄板60进行印刷。
为了实现印铁涂布机连续送料,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包括飞达装置10、行走机构20、升降机构30和承托机构40;以及用于控制飞达装置10、行走机构20、升降机构30和承托机构40的PLC控制器(图中未标注),PLC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PLC控制器,可以不作具体的限定。
上述飞达装置10包括升降料台12、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对于铁质金属薄板还可以有磁分离器,磁分离器设置在升降料台12的横向两侧(从进料方向看),上述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用于将升降料台12上的薄板60有序分离实现单张薄板60的输送,吸附嘴11可以将分离装置分离开来的薄板60尾端抬起,然后向前输送,吸附嘴11的数量一般是2-3个,吸附嘴11连接连通进气管15,进气管15横向布置,在进气管15上设置有电磁阀控制吸附嘴11的动作,吸附嘴11间歇地向下伸缩,间歇的时间为单张薄板60的移动速度。
如图所示,升降机构30与承托机构40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40上下移动;承托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41,该承托元件41用于续料时承托升降料台12上所剩的薄板60。承托元件41可以为承托板、承托杆或者其他形状,承托元件41可以由进料堆的底部任一方向插入(不包括出料方向),进料堆的托盘61开设有若干插口62,承托元件41插入的长度能够托住所剩薄板60为限,薄板60不产生晃动,保证薄板60进料的平稳性。
在飞达装置10内形成有用于承托元件41上升的避让区域14,当承托元件41上最后一张薄板60被飞达装置10输送走时,升降机构30能够带动承托元件41上升40-50mm至避让区域14,从而避开薄板60输送前进所在的运动轨迹,避免妨碍薄板60的输送,使得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能够对升降料台12上续接的薄板60进行连续有序分离并输送;从而使得升降机构30带动承托元件41的运动路径为向上移动-停止运动-向后水平平移,然后平移退出飞达装置10的避让区域14,承托元件41虽然接触但并未施压于续料堆的铁皮上表面,有效解决了上述铁皮存在刮伤、划伤、擦花或者印痕的问题。
如图6所示,优选的承托元件41可以由进料侧插入进料堆托盘61的插口62,在保证承托元件41整体强度的满足使用前提下,承托元件41的厚度D尽可能的薄,这样可以减小续料堆的薄板60上表面与吸附嘴11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避免了吸附嘴11空张的可能性。
对于承托元件41的长度要求,承托元件41插入托盘61的插口62内至少能够托住所剩薄板60,且不发生晃动,一般情况下,承托元件41的长度为薄板60宽度的至少1/2以上,优选的为2/3至与薄板60宽度等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托元件41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弹簧钢、铝型材、镀铬不锈钢材质制作,优选的铝型材质量轻、强度高,可以减小行走机构20和升降机构30的载重负荷。
结合图6所示,若干承托元件41均匀间隔设置固定在承载台314上,在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避让的高度H要大于承托元件41的厚度D,避让区域14的宽度L要大于承托元件41的宽度d,上述的避让区域14一种可能的结构为:将吸附嘴11与进气管15上移,同时将吸附嘴11的有效伸缩距离进行设定,从而避开吸附嘴11和进气管15的干涉。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承托元件41快速上升至避让区域14,进料堆与续料堆之间实现续料无缝衔接(经过本实用新型计算得到承托元件41上升的时间小于等于相邻两张薄板60输送间歇的时间),因此,从结构上实现了薄板60的不间断连续送料,减少了薄板60的浪费,减少了薄板60空张可能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进一步的,考虑到吸附嘴11吸附的稳定性,其有效伸缩距离不易过长,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承托元件41上升至避让区域14时,上述承托元件41高于上述飞达装置10的吸附嘴11底端位置,解决了承托元件41可能上升的高度不高,吸附嘴11上抬时承托元件41可能会触碰到薄板60,承托元件41会在薄板60上表面形成划痕的问题。
结合附图所示,在避让区域14之间设置上述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上述吹气嘴13用于从端面吹气使薄板60分离;上述吸附嘴11用于竖向吸附薄板60,避免了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对承托元件41上升的干涉。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承托元件41承托所剩薄板60,由于薄板60单张重量大且数量较多,所剩薄板60重量一般较大,达到几百斤甚至更大,因此承托元件41所受的重力较大,升降机构30不仅需要带动承托元件41稳定的升降,而且需要使得承托元件41与升降机构30的整体重心位于升降机构30侧且重心较低,这样可以保证承托元件41承托所剩薄板60不会发生前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升降机构30包括桁架31、导轨部件32和驱动部件,其中上述桁架31用于支撑承托机构40的载重;其中驱动部件固定在行走机构2的安装座21上,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上述桁架31连接,上述导轨部件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述桁架31两侧,驱动部件与所述桁架31连接,在进料工位时,用于带动负载的承托元件41沿着导轨部件32缓慢上升;在续料工位时,用于带动空载的承托元件41沿着导轨部件32快速上升,上述的驱动部件可以为伺服电缸33以及其他可以替换的部件,优选的为伺服电缸33。
上述的缓慢与快速是相对的概念,该缓慢上升的速度V1,快速上升的速度为V2,V2的数值远远大于V1的数值,例如缓慢上升的速度V1可以与升降料台12的进料上升速度相一致,上升速度为0.14mm-0.18mm/s;该快速上升速度为40mm-50mm/s。
为了保证承托机构40运行更加稳定,上述导轨部件32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布在桁架31的两侧,四个导轨部件32的连线形成一个矩形或正四边形,使得承托机构40具有较为稳固的底盘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承托机构40受力带来的磨损,另一方面四个导轨部件32在竖向做同步线性升降运动。
上述导轨部件32包括直线导轨321及导向滑块322,其中导向滑块322与直线导轨321相互卡合,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滚动导引的钢珠323,使得直线导轨321承受横向和纵向的负荷,同时降低滑动导引摩擦系数,从而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此外,由钢珠323的弹性变形及接触点的转移,具有自动调心能力而得到高精度稳定的直线平滑运动,安装方便快捷。
其中伺服电缸33、导向滑块322固定在行走机构20的安装座21上,伺服电缸33的输出端与上述桁架31连接,直线导轨321竖直设置在上述桁架31上,在伺服电缸33的驱动作用下导向滑块322能够沿着直线导轨321做线性运动。上述的伺服电缸33是伺服电机与丝杠一体化设计,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精确扭矩控制转变成-精确速度控制,在伺服电缸33的驱动作用下导向滑块322能够沿着直线导轨321做高精度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缸自带有限位功能,同时在直线导轨321的最上端和最下端设置有线位开关(图中未标注),分别用于对导向滑块322的上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限位开关与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限位开关的限位功能,进一步确保导轨部件32的安全可靠运行。
进一步的,直线导轨321与导向滑块322的配合截面形状呈圆弧形或燕尾形,导向滑块322与直线导轨321相互卡合,使得导向滑块322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实现导向,在横向方向上实现限位,同时钢珠由导向滑块322限位,因此导向滑块322的位置相对固定,导向滑块322固定在行走机构20的安装座21上,直线导轨321采用调质钢制作而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钢珠在直线导轨321与导向滑块322之间起到导向介质的作用,减小摩擦,保证了导轨部件32的快速、稳定升降。
上述桁架31包括框架组件311、侧板A312和侧板B313,上述侧板A312和侧板B313由两端连接至上述框架组件311,构成承载重量的主体结构,上述框架组件311向前延伸形成有用于固定上述承托元件41的承载台314。承托元件41可以焊接在承载台314上;此外还可以在承载台上设有能够调节承托元件41间距的腰型孔(图中未标注),承托元件41由螺栓、腰型孔固定在承载台314上。
为了实现上述的承托元件41上升,给出了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上述承托元件41前端设置有用于感应位于承托元件41上部薄板60的至少一个上感应元件42,上述上感应元件42能够确定最后一张薄板60是否被飞达装置10输送走,上述上感应元件42包括但不限于接近传感器、重量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过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实现电连接。
上述上感应元件4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承托元件41,两个上感应元件42在垂直于承托元件41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保证了最后一张金属薄板60感应的准确性。上述承托元件41前端开设槽口,上感应元件42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上感应元件42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41的端面,有效避免上感应元件42造成承托所剩的薄板60出现印痕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承托元件4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感应续料堆薄板60的下感应元件44,其中下感应元件44包括但不限于接近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过有线、无线等传输技术实现电连接。上述下感应元件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感应元件44在垂直于承托元件41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上述承托元件41上开设槽口,对槽口的位置不作限定,槽口朝下,下感应元件44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下感应元件44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41的端面,尽可能减小续料堆金属薄板60与承托元件41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承托元件41的上端面呈平面状,表面光滑,承托元件41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保证了承托的可靠性,承托元件41上还设置有实现滚动摩擦的硬质塑料滚轮4333,从而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
对于上述的硬质塑料滚轮43,其直径略大于承托元件41的厚度,因此对上升的避让区域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行走机构20可以为该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结构的一部分,用于送料机的往复运动,同时行走机构20可以为该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结构以外的部分,例如借助外部的动力机构推动送料机行走,例如叉车。
如图12所示,上述行走机构2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设计,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其包括安装座21、动力部件、平面导轨23和齿条24,动力部件安装置在安装座21上,安装座21设置有与平面导轨23配合的导轨槽,齿条24设置在辊道部装的底座两侧面,简化了结构,动力部件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25与齿条24啮合,在动力部件的作用下,驱动齿轮25沿齿条24设定的路径移动。同时平面导轨23既起到限位作用也起到提供拉力作用,其中限位作用有效保证了行走机构20的稳定性,承托元件41所受的重力可以通过桁架31、导轨部件32以及安装座21传递至平面导轨23,平面导轨23的拉力抵消一部分的重力作用力,从而保证了整个送料机的稳定性。上述的动力部件可以为伺服电机22、液压马达、汽油机以及市场上能够提供驱动力的产品。
PLC控制器与飞达装置10、行走机构20、升降机构30、承托机构40采用无线、蓝牙或者有线电连接,因此PLC控制器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上述的桁架31有效结合,例如设置在桁架31的侧面或者顶面等,方便工人操作。
此外,本实施例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用于配合飞达装置10有序分离并输送薄板60,包括升降机构30和承托机构40,上述升降机构30与上述承托机构40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40上下移动,上述承托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41,该承托元件41用于续料时承托飞达装置10的升降料台12上所剩的薄板60;在飞达装置10内形成有避让区域14,上述承托元件41在续料工位时位于避让区域14下方;当承托元件41上升至避让区域14时,承托元件41高于上述飞达装置10的吸附嘴11位置。
上述承托元件快速上升至避让区域,进料堆与续料堆之间实现续料无缝衔接(经过本实用新型计算得到承托元件上升的时间小于等于相邻两张薄板输送间歇的时间)。
进一步的,在承托元件41之间具有容纳上述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的间隙,避免了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对承托元件41上升的干涉,保障了送料机的稳定、不间断送料。
基于上述的送料机,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S101、确定进料堆所剩薄板60,可以采用人工识别方式,或者监测所剩薄板60的厚度,一般要求数量在50张左右;
步骤S102、启动送料机,然后确定托盘61上的插口62位置,将承托元件41插入插口62,承托元件41插入的长度满足一定要求,至少能够托住所剩薄板60,且不发生晃动,一般情况下,插入的长度为薄板60宽度的3/4左右。
步骤S103、上升承托元件41,使得承托元件41能够托住所剩薄板60,然后送料机与所剩薄板60继续上升,速度不变;同时飞达装置10的升降料台12下降,并将托盘61撤走,续料堆进入升降料台12,然后快速上升,在此过程中,所剩薄板60被托在承托元件41上继续上升,速度不变;
步骤S104、当承托元件41上的下感应元件44感应到续料堆贴附在承托元件41下表面时,PLC控制器反馈信号,使得承托元件41的上升速度与飞达装置10的升降料台12上升速度相一致,同步上升;
步骤S105、当承托元件41上最后一张薄板60被飞达装置10输送走时,飞达装置10的升降料台12保持设定的上升速度不变,承托元件41在设定时间内(承托元件41上升的时间小于等于相邻两张薄板60输送间歇的时间)上升至飞达装置10内侧形成的避让区域,停止运动3-5秒。
步骤S106、行走机构20向后移动,带动承托元件41平移退出飞达装置10的避让区域14,等待下一次换料。
整个过程承托元件41虽然接触但并未施压于续料堆的薄板60上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薄板60刮伤、划伤、擦花或者印痕的问题。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或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再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包括飞达装置(10)、升降机构(30)和承托机构(40),所述飞达装置(10)包括升降料台(12)、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所述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用于将升降料台(12)上的薄板(60)有序分离实现单张薄板(60)的输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30)与所述承托机构(40)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40)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41),该承托元件(41)用于续料时承托升降料台(12)上所剩的薄板(60);
在所述飞达装置(10)内形成有用于承托元件(41)上升的避让区域(14),当承托元件(41)上最后一张薄板(60)被飞达装置(10)输送走时,所述升降机构(30)能够带动所述承托元件(41)上升至避让区域(14),使得吸附嘴(11)和吹气嘴(13)能够对升降料台(12)上续接的薄板(60)进行连续分离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当承托元件(41)上升至避让区域(14)时,所述承托元件(41)高于所述飞达装置(10)的吸附嘴(11)底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在避让区域(14)之间设置所述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所述吹气嘴(13)用于从端面吹气使薄板(60)分离;所述吸附嘴(11)用于竖向吸附薄板(6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0)包括桁架(31)、导轨部件(32)和驱动部件,其中所述桁架(31)用于支撑承托机构(40);所述导轨部件(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桁架(31)两侧;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桁架(31)连接,在进料工位时,用于带动负载的承托元件(41)沿着导轨部件(32)缓慢上升;在续料工位时,用于带动空载的承托元件(41)沿着导轨部件(32)快速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件(32)包括直线导轨(321)及导向滑块(322),其中导向滑块(322)与直线导轨(321)相互卡合,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滚动导引的钢珠(323),使得直线导轨(321)承受横向和纵向的负荷;其中导向滑块(322)固定在行走机构(2)的安装座(21)上,直线导轨(321)竖直设置在所述桁架(31)上,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作用下导向滑块(322)能够沿着直线导轨(321)做线性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31)包括框架组件(311)、侧板A(312)和侧板B(313),所述侧板A(312)和侧板B(313)分别连接至所述框架组件(311)两端,所述框架组件(311)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承托元件(41)的承载台(3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托元件(41)前端设置有用于感应位于承托元件(41)上部薄板(60)的至少一个上感应元件(42),所述上感应元件(42)用于确定最后一张薄板(60)是否被飞达装置(10)输送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感应元件(4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不同的承托元件(41),两个上感应元件(42)在垂直于承托元件(41)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元件(41)前端开设槽口,上感应元件(42)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上感应元件(42)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41)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元件(4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感应续料堆薄板(60)的下感应元件(4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感应元件(4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感应元件(44)在垂直于承托元件(41)的方向上相齐平或错位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元件(41)上开设槽口,下感应元件(44)设置在槽口内,使得下感应元件(44)的端面不超出承托元件(41)的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元件(41)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滚动摩擦的滚轮(43)。
14.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用于配合飞达装置(10)有序分离并输送薄板(60),包括升降机构(30)和承托机构(40),所述升降机构(30)与所述承托机构(40)连接,用于带动承托机构(40)上下移动,所述承托机构(4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承托元件(41),该承托元件(41)用于续料时承托飞达装置(10)的升降料台(12)上所剩的薄板(60);其特征在于:
在飞达装置(10)内形成有避让区域(14),所述承托元件(41)在续料工位时位于避让区域(14)下方;当承托元件(41)上升至避让区域(14)时,承托元件(41)高于所述飞达装置(10)的吸附嘴(11)位置,使得升降料台(12)上续接的薄板(60)能够被连续分离输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在承托元件(41)之间具有容纳所述吸附嘴(11)或吹气嘴(13)的间隙。
16.一种印铁涂布机,包括印铁单元和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为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该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与所述印铁单元位于同一平面的轴线分布,并将薄板有序分离并实现连续送料;
所述印铁单元承接由所述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输送的薄板,并对薄板进行印刷。
CN202321185439.7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Active CN219652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439.7U CN21965226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5439.7U CN21965226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2265U true CN219652265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5439.7U Active CN219652265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2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24909A (zh)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CN214692184U (zh) 托盘输送装置
CN210312414U (zh) 一种自动推板机构及其板材送料机
CN219652265U (zh) 一种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机及印铁涂布机
CN212831372U (zh) 双工位自动送料机
CN219688797U (zh) 一种印铁机连续不间断进料设备
CN113146753B (zh) 一种板材钻孔机板材传递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9688796U (zh) 一种印铁涂布进料机的连续不间断送料辅助装置
CN117902353A (zh) 一种金属薄板连续不间断送料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送料机
CN114988095A (zh) 一种滚筒刷内芯鸟笼架组装设备
CN210113227U (zh) 一种电池片料盒自动取放装置
CN111232352A (zh) 料盘贴标机
CN217750213U (zh) 可实现落料的转轴上料槽
CN111806061A (zh) 一种能够自动上料的纸板印刷设备
CN220077972U (zh) 一种用于印刷设备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19883511U (zh) 物料循环转移结构及具有其的节能叠片烘烤设备
CN214718500U (zh) 转轴智能分拣上料装置
CN211518961U (zh) 一种脚控定位装置
CN215999355U (zh) 一种金属片安装装置
CN215923578U (zh) 便捷式自动取料设备
CN217920238U (zh) 一种自动插架机
CN210682702U (zh) 自动送纸机
CN219169427U (zh) 数控冲床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20664170U (zh) 运料设备
CN212606354U (zh) 料盘贴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