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1268U -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1268U
CN219651268U CN202321186889.8U CN202321186889U CN219651268U CN 219651268 U CN219651268 U CN 219651268U CN 202321186889 U CN202321186889 U CN 202321186889U CN 219651268 U CN219651268 U CN 219651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side member
energy
front side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68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勇飞
陈思捷
容哲
谭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Guangqi Hond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Guangqi Hond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Guangqi Honda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Honda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68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1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1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1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包括前纵梁、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前纵梁包括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水箱支架设置于前纵梁的前端,上纵梁包括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左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左前纵梁,左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左前减震塔板连接于左前纵梁,右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右前纵梁,右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右前减震塔板连接于右前纵梁,横向加强支架包括左横向加强支架和右横向加强支架,左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水箱支架上端与左上纵梁后部上端,右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水箱支架上端与右上纵梁后部上端,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其具有良好的碰撞性能、扭转刚性和操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身前部车架系统,基本上只考虑车身或者车身加底盘的部件,主要考虑的是碰撞相关,其他性能目标基本上没有进行对应,特别是没有考虑整车的扭转刚性和操作稳定性,由于现在随着碰撞法规越来越严格,前防撞梁做得越来强,越来越重,使得车身前部车架系统整体刚性不足,操作稳定性变差。而且车身结构要不过于简单,要不过于复杂,力的传力路径也没有那么多,无法满足碰撞法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其具有良好的碰撞性能、扭转刚性和操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所述前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水箱支架设置于所述前纵梁的前端,并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所述上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所述左上纵梁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左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左上纵梁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所述左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左前减震塔板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右上纵梁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右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右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右前减震塔板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所述横向加强支架包括左横向加强支架和右横向加强支架,所述左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所述水箱支架上端与所述左上纵梁后部上端,所述右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所述水箱支架上端与所述右上纵梁后部上端,所述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左前纵梁在连接所述左前减震塔板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所述右前纵梁在连接所述右前减震塔板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通过弯折在下方形成前悬架安装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悬架安装空间,并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所述前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边梁和右前边梁,所述左前边梁和右前边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后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后边梁和右后边梁,所述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包括镜像布置的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和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左前边梁后端与所述左后边梁前端之间,所述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右前边梁后端与所述右后边梁前端之间,所述中横梁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左后边梁和右后边梁,所述前横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前车身安装支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前车身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所述左后边梁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后侧车身安装支架,所述右后边梁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后侧车身安装支架。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横梁、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均采用铝型材制作。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于所述副车架的后方连接有后横梁。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于所述副车架的上方连接有EV托架。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设置于所述水箱支架的前方,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通过吸能盒安装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第三吸能盒和第四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与所述第二吸能盒互为镜像,所述第三吸能盒与所述第四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支撑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前端,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支撑于所述右前纵梁的前端。
第二方面,一种汽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汽车车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前纵梁形成主要应对正面碰撞的压溃吸能结构,前防撞梁与上纵梁形成主要应对小偏置碰撞吸能结构,汽车车架主体结构可靠,能够满足碰撞法规要求。同时,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有利于分担前端碰撞入力,更主要是应对前端由于应对前防撞梁的厚重化,提升前端结构上部的整体刚性,有利于整车操作稳定性,改善纵梁与防撞梁组成的悬臂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车架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方向,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特别是涉及车身前部车架系统,其具有良好的碰撞性能、扭转刚性和操作稳定性。
参见图1-图3,汽车车架包括前纵梁、上纵梁、水箱支架1和横向加强支架,前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水箱支架1设置成口字型,并位于汽车车架的前端中部,具体的,水箱支架1设置于前纵梁的前端,并连接于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之间,与前纵梁形成整体结构。上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上纵梁4和右上纵梁5,左上纵梁4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左前纵梁2的外侧,换言之左上纵梁4位于左前纵梁2的左侧,左上纵梁4的前端连接于左前纵梁2,左上纵梁4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左上纵梁4的后端通过左前减震塔板6连接于左前纵梁2,与左上纵梁4与左前纵梁2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对应的,右上纵梁5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右前纵梁3的外侧,换言之右上纵梁5位于右前纵梁3的右侧,右上纵梁5的前端连接于右前纵梁3,右上纵梁5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右上纵梁5的后端通过右前减震塔板7连接于右前纵梁3,横向加强支架包括左横向加强支架8和右横向加强支架9,左横向加强支架8连接于水箱支架1上端与左上纵梁4后部上端,右横向加强支架9连接于水箱支架1上端与右上纵梁5后部上端,上纵梁、水箱支架1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半环结构呈开口朝后的近似C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前纵梁形成主要应对正面碰撞的压溃吸能结构,上纵梁形成主要应对小偏置碰撞吸能结构,汽车车架主体结构可靠,能够满足碰撞法规要求。同时,上纵梁、水箱支架1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有利于分担前端碰撞入力,更主要是应对前端由于应对前防撞梁的厚重化,提升前端结构上部的整体刚性,有利于整车操作稳定性,改善纵梁与防撞梁组成的悬臂梁结构。
参见图1,左前纵梁2在连接左前减震塔板6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右前纵梁3在连接右前减震塔板7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通过弯折在下方形成前悬架安装空间10。
参见图1,汽车车架还包括副车架11,副车架11设置于前悬架安装空间10,并与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固定连接。前纵梁与副车架11形成主要应对正面碰撞的吸能结构。
进一步的,参见图3,副车架11包括前横梁12、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19,前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边梁13和右前边梁14,左前边梁13和右前边梁14的前端连接于前横梁12,后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后边梁15和右后边梁16,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包括镜像布置的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17和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18,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17连接于左前边梁13后端与左后边梁15前端之间,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18连接于右前边梁14后端与右后边梁16前端之间,中横梁19的两端连接于左后边梁15和右后边梁16,前横梁12的一端设有与左前纵梁2连接的左前车身安装支架,另一端设有与右前纵梁3连接的右前车身安装支架,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17设有与左前纵梁2连接的左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18设有与右前纵梁3连接的右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左后边梁15设有与左前纵梁2连接的左后侧车身安装支架,右后边梁16设有与右前纵梁3连接的右后侧车身安装支架。
其中,参见图3,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之间于副车架11的后方连接有后横梁20。本实施例中,副车架11、前纵梁和后横梁20组成了环状结构,不仅有利于下端结构的碰撞力的传导提升车辆操作稳定性,特别是转弯时的整体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12、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19均采用铝型材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不同结构的挤压型材进行组合,在避免与周边部品干涉的同时,也增大了型材的刚性和强度,确保结构设计合理,成本控制最优。在确保副车架11的各项性能优越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结构优化来降低重量,最终降低成本,对于产品的量产可行性和达到顾客满意度均有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之间于副车架11的上方连接有EV托架21。EV托架21连接左右前纵梁3,传递一小部分碰撞能量,其连接左右前纵梁3,减少横向变形,同时可防止车身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侧倾,改善平顺性。
参见图1、图2、图3,汽车车架还包括前防撞梁22,前防撞梁22设置于水箱支架1的前方,前防撞梁22的两端通过吸能盒安装于左前纵梁2和右前纵梁3。前防撞梁22与前纵梁组成主要应对正面碰撞压溃吸能结构;前防撞梁22与上纵梁组成的主要应对小偏置碰撞吸能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23、第二吸能盒26、第三吸能盒24和第四吸能盒25,第一吸能盒23与第二吸能盒26互为镜像,第三吸能盒24与第四吸能盒25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横梁两端后侧,第一吸能盒23和第三吸能盒24支撑于左前纵梁2的前端,第二吸能盒26和第四吸能盒25支撑于右前纵梁3的前端。第一吸能盒23、第二吸能盒26、第三吸能盒24和第四吸能盒25组成的吸能盒总成大大增强了防撞梁的吸能效率,能够有效的将碰撞力传递到前纵梁等车身前端钣金部件,分散碰撞入力,第一吸能盒23、第二吸能盒26、第三吸能盒24和第四吸能盒25协同分散入力,能够吸收更多碰撞能量,来达到减少乘员伤害值,吸收更多碰撞能量,兼顾碰撞兼容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汽车车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所述前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水箱支架设置于所述前纵梁的前端,并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所述上纵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所述左上纵梁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左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左上纵梁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所述左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左前减震塔板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所述右上纵梁沿汽车车架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右前纵梁的外侧,所述右上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向汽车车架的后方顶部延伸,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通过右前减震塔板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所述横向加强支架包括左横向加强支架和右横向加强支架,所述左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所述水箱支架上端与所述左上纵梁后部上端,所述右横向加强支架连接于所述水箱支架上端与所述右上纵梁后部上端,所述上纵梁、水箱支架和横向加强支架在汽车车架的顶部形成半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纵梁在连接所述左前减震塔板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所述右前纵梁在连接所述右前减震塔板的后方位置向下弯折,并在弯折后继续向后延伸,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通过弯折在下方形成前悬架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车架,所述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悬架安装空间,并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所述前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前边梁和右前边梁,所述左前边梁和右前边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所述后边梁包括镜像布置的左后边梁和右后边梁,所述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包括镜像布置的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和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左前边梁后端与所述左后边梁前端之间,所述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连接于所述右前边梁后端与所述右后边梁前端之间,所述中横梁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左后边梁和右后边梁,所述前横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前车身安装支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前车身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左前端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所述下摆臂右前端安装支架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侧中间车身安装支架,所述左后边梁设有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的左后侧车身安装支架,所述右后边梁设有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的右后侧车身安装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前边梁、下摆臂前端安装支架、后边梁和中横梁均采用铝型材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于所述副车架的后方连接有后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之间于所述副车架的上方连接有EV托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设置于所述水箱支架的前方,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通过吸能盒安装于所述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第三吸能盒和第四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与所述第二吸能盒互为镜像,所述第三吸能盒与所述第四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前防撞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支撑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前端,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支撑于所述右前纵梁的前端。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架。
CN202321186889.8U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Active CN219651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889.8U CN21965126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6889.8U CN21965126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1268U true CN219651268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6889.8U Active CN219651268U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1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1203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安装结构
CN110626427A (zh) 汽车小偏置碰传力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KR20220111280A (ko) 측면 부재 및 종방향 부재가 장착된 차량 본체의 후방부 구조체
CN215043135U (zh) 前机舱加强构造
CN112606912B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US4424986A (en)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F-F type motor vehicle
CN219651268U (zh) 一种汽车车架和汽车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08469942U (zh) 一种机舱前纵梁总成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113968285B (zh)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结构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1519653U (zh) 汽车小偏置碰传力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7146150U (zh)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7994047U (zh) 减震塔和车辆
CN213008360U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CN214823636U (zh) 一种增强型汽车a柱
CN216833937U (zh)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CN218257616U (zh) 前减震塔总成和车辆
CN218112764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9382404U (zh) 一种前端结构、车体及汽车
CN214565676U (zh) 一种车身后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