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9237U -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9237U
CN219619237U CN202320011735.9U CN202320011735U CN219619237U CN 219619237 U CN219619237 U CN 219619237U CN 202320011735 U CN202320011735 U CN 202320011735U CN 219619237 U CN219619237 U CN 219619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loor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main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17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勇
余治
陈蝴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17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9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9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9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后地板和加强筋组件,后地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加强筋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地板上的第一主筋,第一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连接,且第一主筋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向另一个第一侧边延伸。本实施例的加强筋能够增大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局部刚度,从而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烘烤变形能力和车辆的NVH性能,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汽车的普及给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设计带来了发展。
车辆后地板结构是汽车的重要组成之一,目前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刚度较小,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刚度影响了车身的刚度,因此在车辆零部件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刚度,是车辆零部件技术中一个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其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刚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后地板和加强筋组件,后地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第一侧边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加强筋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地板上的第一主筋,第一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连接,且第一主筋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向另一个第一侧边延伸。
上述方案中,第一主筋为一根连贯延伸的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后地板的两个第一侧边,相对较短、杂乱无序的加强筋布置,本实施例的加强筋能够增大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局部刚度,从而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烘烤变形能力和车辆的NVH性能,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的长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上述方案中,第一侧边为长边,第二侧边为短边,第一主筋连接的是后地板的两个长边,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局部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后地板上的两个第二主筋,两个第二主筋沿第二方向分别分布于第一主筋的相对两侧,每个第二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连接,且每个第二主筋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向另一个第二侧边延伸。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后地板的左、中、右布置三根主筋,能够加强车辆后地板结构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筋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后地板受踩踏时,倾斜设置的第二主筋能够分散作用力,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踩踏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的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主筋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将居中的第一主筋的宽度加宽,能进一步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整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自第一段指向第二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上述方案中,第一段具有两个斜边,不仅加宽了第一主筋的宽度,而且还能便于在第一段的旁侧设置更多的加强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后地板上的多个辅助加强筋,辅助加强筋的长度小于第二主筋的长度。辅助加强筋能够填补后地板空余的位置,进行局部加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的侧面为斜面,斜坡角度为120°~140°。斜坡角度设置合理,既便于冲压成型,又能保证第一主筋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漏液孔。在电泳工艺或者洗车时,漏液孔能够及时将液体排出,防止后地板积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后地板结构。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如下:
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后地板10;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漏液孔13;加强筋组件20;第一主筋21;第一段211;第二段212;第二主筋22;辅助加强筋23;斜面213;前横梁200;后横梁300;左纵梁400;右纵梁500;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人注意到,车辆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声振粗糙度(Harshness)统称为车辆的NVH特性,车辆的NVH特性是衡量车辆设计及制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车体部分的结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对车辆NVH性能的影响。车辆后地板结构是汽车的重要组成之一,为了获得较高的刚度及NVH性能,常规的方法是在后地板上设置加强筋,但是常规的加强筋布置较乱,没有连贯的加强筋,导致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局部刚度较小,降低了NVH性能。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后地板结构,包括后地板和加强筋组件,后地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第一侧边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加强筋组件包括设置在后地板上的第一主筋,第一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连接,且第一主筋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向另一个第一侧边延伸。上述方案中,第一主筋为一根连贯延伸的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后地板的两个第一侧边,相对较短、杂乱无序的加强筋布置,本实施例的加强筋能够增大车辆后地板结构的局部刚度,从而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的烘烤变形能力和车辆的NVH性能,降低噪音。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俯视图。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包括后地板10和加强筋组件20,后地板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11,第一方向X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加强筋组件20包括设置在后地板10上的第一主筋21,第一主筋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11连接,且第一主筋21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1向另一个第一侧边11延伸。
后地板10可以为长方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可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主筋21由冲压成型的工艺制备得到。第一主筋21相对于后地板10向上隆起,向上隆起的高度可以为6~7mm,既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又能防止车辆后地板结构100过厚。
上述方案中,第一主筋21为一根连贯延伸的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后地板10的两个第一侧边11,相对较短、杂乱无序的加强筋布置,本实施例的加强筋能够增大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从而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烘烤变形能力和车辆的NVH性能,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1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12,第一侧边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12的长度,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
后地板10为长方形,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1用于与车辆的前横梁200连接,另一个第一侧边11用于与车辆的后横梁300连接。其中一个第二侧边12用于与车辆的左纵梁400连接,另一个第二侧边12用于与车辆的右纵梁500连接。第一侧边1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侧边12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侧边11为后地板10的长边,第二侧边12为后地板10的短边。可以理解的是,短边的刚度大于长边的刚度。而第一主筋21相对沿后地板10的短边延伸,因此相对第一主筋21连接两个第二侧边12的方案,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更大。
上述方案中,第一侧边11为长边,第二侧边12为短边,第一主筋21连接的是后地板10的两个长边,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后地板10上的两个第二主筋22,两个第二主筋22沿第二方向Y分别分布于第一主筋21的相对两侧,每个第二主筋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11连接,且每个第二主筋22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1向另一个第二侧边12延伸。
第二主筋22可由冲压成型的工艺制备得到。第二主筋22相对于后地板10向上隆起,向上隆起的高度可以为6~7mm,既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又能防止车辆后地板结构100过厚。第二主筋22为一根连贯延伸的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后地板10的两个第一侧边11,相对短小、杂乱无序的加强筋布置,第二主筋22能够增大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从而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烘烤变形能力和车辆的NVH性能,降低噪音。
第一主筋21居中设置,两个第二主筋22分别位于第一主筋21的左右两侧。三根主筋在沿第二方向Y上依次间隔排布,且尽量将三根主筋沿第二方向Y均匀分布,第二主筋22与第二侧边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第一主筋21与第二主筋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以使得三根主筋设置的更分散,以使后地板10刚度增强得一致性更好。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后地板10的左、中、右布置三根主筋,能够加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整体刚度。
可选的,两个第二主筋22对称分布于第一主筋21的两侧,以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受力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方向X倾斜设置。也就是说,第二主筋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呈夹角设置,第二主筋22可相对第一方向X向左倾斜,也可以相对第一方向X向右倾斜,在此对于具体的倾斜方向不限定。
可选的,两个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方向X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个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主筋21对称设置,例如其中一个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方向X向左倾斜,则另一个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方向X向右倾斜,相对于两个第二主筋22均向相同方向倾斜的方案,可以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刚度的均匀性。
上述方案中,后地板10受踩踏时,倾斜设置的第二主筋22能够分散作用力,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踩踏强度。
可选的,第二主筋22相对第一方向X的倾斜角度为25°~30°。若第二主筋22的倾斜角度太小,则分散踩踏作用力的效果有限;若第二主筋22的倾斜角度太大,则会影响第二主筋22的布置,导致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刚度增强有限。本实施例的第二主筋22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合理,既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踩踏强度,又能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21的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大于第二主筋2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
第一主筋21沿平行于后地板10方向的横截面、第二主筋22沿平行于后地板10方向的横截面均可以为长方形,第一主筋2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大于第二主筋2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或者第一主筋21沿平行于后地板10方向的横截面为不规则形状,第二主筋22沿平行于后地板10方向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主筋21的部分的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大于第二主筋2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
上述方案中,将居中的第一主筋21的宽度加宽,能进一步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整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2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第一段21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自第一段211指向第二段212的方向逐渐减小。
第一段211可以呈倒梯形、扇形等形状,第二段212可以为长方形。第一段211可以靠近前横梁200设置,也可以靠近后横梁300设置。
上述方案中,第一段211具有两个斜边,不仅加宽了第一主筋21的宽度,而且还能便于在第一段211的旁侧设置更多的加强筋。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后地板10上的多个辅助加强筋23,辅助加强筋23的长度小于第二主筋22的长度。
辅助加强筋23由冲压成型的工艺制备得到。辅助加强筋23相对于后地板10向上隆起,向上隆起的高度可以为6~7mm,既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局部刚度,又能防止车辆后地板结构100过厚。辅助加强筋23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宽度为15~25mm,宽度适中,使得后地板10能够设置更多数量的辅助加强筋23。具体可在后地板10空余的位置每隔大约20mm布置辅助加强筋23,既便于冲压成型,又能尽量设置更多的辅助加强筋23,以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整体刚度。
辅助加强筋23为长度较短的加强筋,设置在各个位置的辅助加强筋23的长度可各不相等。位于第一主筋21两侧的辅助加强筋23可对称设置,以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刚度的均匀性。
上述方案中,辅助加强筋23能够填补后地板10空余的位置,进行局部加强。
可选的,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方向X倾斜设置。也就是说,辅助加强筋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呈夹角设置,第二主筋22可相对第一方向X向左倾斜,也可以相对第一方向X向右倾斜,在此对于具体的倾斜方向不限定。后地板10受踩踏时,倾斜设置的辅助加强筋23能够分散作用力,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踩踏强度。
可选的,位于第一主筋21两侧的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方向X的倾斜方向相反,两侧的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主筋21对称设置,例如位于左侧的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方向X向左倾斜,则位于右侧的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方向X向右倾斜,相对于位于第一主筋21两侧的辅助加强筋23均向相同方向倾斜的方案,可以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刚度的均匀性。
可选的,位于第一主筋21同一侧的辅助加强筋23可与第二主筋22平行设置,辅助加强筋23相对第一方向X的倾斜角度为25°~30°。若辅助加强筋23的倾斜角度太小,则分散踩踏作用力的效果有限;若辅助加强筋23的倾斜角度太大,则会影响辅助加强筋23的布置,导致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刚度增强有限。本实施例的辅助加强筋23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合理,既能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踩踏强度,又能增强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筋21的侧面为斜面213,斜坡角度为120°~140°。
第一主筋21由冲压成型得到,可以理解的时,由于冲压成型工艺的特性,第一主筋21的侧面为斜面213。若第一主筋21侧面的斜坡角度太小,则冲压成型给工艺较难做到,若第一主筋21侧面的斜坡角度太大,则第一主筋21的强度不够,较难提高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的刚度。
上述方案中,斜坡角度设置合理,既便于冲压成型,又能保证第一主筋21的强度。
同样的,第二主筋22的侧面以及辅助加强筋23的侧面也为斜面213,斜坡角度设置为120°~140°。
可选的,第二主筋22具有与后地板10连接的下端面、以及背离后地板10设置的上端面,上端面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为20~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地板10上开设有若干个漏液孔13。漏液孔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漏液孔13可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在电泳工艺或者洗车时,漏液孔13能够及时将液体排出,防止后地板10积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后地板结构100。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车辆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100,包括后地板10和加强筋组件20,后地板10包括沿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11,第一方向X为车辆的长度方向;加强筋组件20包括设置在后地板10上的第一主筋21,第一主筋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11连接,且第一主筋21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1向另一个第一侧边11延伸。后地板1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12,第一侧边1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12的长度,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设置。加强筋组件20还包括设置在后地板10上的两个第二主筋22,两个第二主筋22沿第二方向Y分别分布于第一主筋21的相对两侧,每个第二主筋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边11连接,且每个第二主筋22自其中一个第一侧边11向另一个第二侧边12延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地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辆的长度方向;
加强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地板上的第一主筋,所述第一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连接,且所述第一主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边向另一个所述第一侧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地板上的两个第二主筋,两个所述第二主筋沿第二方向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主筋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第二主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边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二主筋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边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筋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主筋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自所述第一段指向所述第二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地板上的多个辅助加强筋,所述辅助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主筋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的侧面为斜面,斜坡角度为120°~140°。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漏液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地板结构。
CN202320011735.9U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619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1735.9U CN219619237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1735.9U CN219619237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9237U true CN21961923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5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1735.9U Active CN219619237U (zh) 2023-01-04 2023-01-04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9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19237U (zh) 车辆后地板结构和车辆
CN107985422B (zh) 纯电动汽车的下车身结构
CN213619990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源汽车座椅横梁结构
CN220996538U (zh) 车辆后地板及车辆
CN221127016U (zh) 电机防水结构和清洁机器人
CN211252286U (zh)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CN216401565U (zh) 一种车辆后地板前横梁结构、车辆地板结构以及车辆
CN218662093U (zh) 减振降噪平台化车身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CN219115570U (zh) A柱上加强板及车辆
CN219257519U (zh) 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21541750U (zh) 车用后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6994534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6128334U (zh) 一种汽车后立柱加强件
CN218505997U (zh) 车身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805145U (zh) 一种后背门和车辆
CN212637691U (zh) 加强型汽车地板
CN221340823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横梁加强结构
CN216684634U (zh) 车箱后板加强梁结构、车箱后板及车辆
CN215042001U (zh) 一种背门内板结构
CN209757287U (zh) 一种汽车中地板总成结构
CN216269535U (zh) 车架牛腿结构
CN210191629U (zh) 一种后地板增强结构
CN212195035U (zh) 车辆后背门锁加强板和车辆
CN220615442U (zh) 一种复合材料尾门内板腔体加强结构
CN219707120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