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1429U - 连接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1429U
CN219601429U CN202320138942.0U CN202320138942U CN219601429U CN 219601429 U CN219601429 U CN 219601429U CN 202320138942 U CN202320138942 U CN 202320138942U CN 219601429 U CN219601429 U CN 219601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onnecting part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on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89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豹
孙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89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1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1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1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边梁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构成三角形结构,本申请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与边梁和A柱加强板连接后,A柱加强板提升了边梁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机舱骨架主要包括轮罩边梁、机舱纵梁以及轮罩板等结构,他们是车辆前部重要的受力、传力部件,不仅关系到车辆前部的安全,而且与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操稳息息相关,其中,边梁布置在机舱左右两端,其上布置有翼子板支架,前照灯支架等,因此边梁的固定至关重要,关系到翼子板,前照灯的安装精度,以及轮罩板的连接刚度,从而影响整车的造型和精致感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其能够提升边梁结构强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边梁连接;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构成三角形结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以组成连接组件,在第二连接件与A柱加强板连接后,借助A柱加强板的强度对边梁以及其连接组件进行加强,以提高边梁和连接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边梁以及连接组件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另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成三角形的连接组件,三角形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够对边梁进行更稳定的支撑,以进一步提升边梁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边梁连接;
第二连接部,设置为矩形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连接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一连接件的形状适配于边梁,以便于第一连接件和边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底壁用于连接发动机罩铰链,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减重腔。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凹陷结构便于发动机罩铰链的定位和安装,且在第一连接部与发动机罩铰链连接后,边梁可实现对发动机罩铰链的支撑,由于边梁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使得发动机罩铰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减重腔可减轻第一连接部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于第一边沿处与边梁连接,于第二边沿以及第三边沿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四边沿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两条边沿,所述第二边沿和所述第三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两条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四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两条边沿;
第二连接部,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靠近边梁的边沿处与边梁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于第一边沿处实现与边梁连接,于第二边沿以及第三边沿处实现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四边沿处实现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翻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五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边梁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翻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五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边梁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留有间隙;
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沿连接,且与机舱结构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翻边在与机舱结构连接、第二翻边与边梁连接以及第三翻边与机舱结构连接后均能够增强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另外,第一翻边在与机舱结构连接以及第三翻边与机舱结构连接后,能够增强边梁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
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翻边与其他部件连接以及第二翻边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会产生应力,间隙有助于消散第一翻边以及第二翻边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产生应力,以减小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因应力产生的形变,进而提高了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与其他部件连接时的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五连接部沿车辆高度方向由低至高依次排列。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后,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为第一连接部的延伸,可认为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为一板状结构,以便于应力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传递;
另外,第三连接部连接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再连接第五连接部,即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五连接部依次相连,使得第二连接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跨度,可增强第二连接件的与A柱加强板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为三角形结构,于任一边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为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重合;所述第五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重合。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部分重合以便于第四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五连接部沿与第二连接部部分重合以便于第五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四翻边,沿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远离边梁的边沿连接,且与A柱加强板连接,设置为弧形结构;
第五翻边,沿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靠近边梁的边沿连接,且与边梁后段连接;
第六翻边,与所述第五连接部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四翻边设置为弧形可增大第四翻边与A柱加强板的接触面积,另外,弧形设计的第四翻边有利于应力的传输和分散,可减小第四翻边上的应力集中;
第四翻边、第五翻边以及第六翻边均增强了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以及对边梁的承载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合区域设置有多组螺栓孔。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于第四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重合区域以实现相互连接,由于,第四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重合区域的造型比较复杂,无论是机器人焊接还是人工焊接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设置多组螺栓孔,有利于提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安装效率,同时也便于定位安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边梁;
A柱加强板;
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边梁以及所述A柱加强板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能够提升边梁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结构强度更强以及承载能力更好的边梁能够提升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并能降低路面激励传递至车内的振动能量,提升侧碰安全系数;另外边梁刚度的提升,有利于轮罩板上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的提升,增强隔振效果,提升NVH性能;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机舱一阶横摆模态,加强了操作稳定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及车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以组成连接组件,在第二连接件与A柱加强板连接后,借助A柱加强板的强度对边梁以及其连接组件进行加强,以提高边梁和连接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边梁以及连接组件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另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成三角形的连接组件,三角形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够对边梁进行更稳定的支撑,以进一步提升边梁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边梁与连接组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连接组件;11、第一连接件;111、第一连接部;1111、凹陷结构;1112、减重腔;1113、第一边沿;1114、第二边沿;1115、第三边沿;1116、第四边沿;1117、第五边沿;112、第二连接部;113、第一翻边;114、第二翻边;115、第三翻边;12、第二连接件;121、第三连接部;122、第四连接部;123、第五连接部;124、第四翻边;125、第五翻边;126、第六翻边;20、边梁;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机舱骨架主要包括轮罩边梁、机舱纵梁以及轮罩板等结构,他们是车辆前部重要的受力、传力部件,不仅关系到车辆前部的安全,而且与整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操稳息息相关,其中,边梁布置在机舱左右两端,其上布置有翼子板支架,前照灯支架等,因此边梁的固定至关重要,关系到翼子板,前照灯的安装精度,以及轮罩板的连接刚度,从而影响整车的造型和精致感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10,其能够提升边梁20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件11以及第二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1与边梁20连接;第二连接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与第一连接件11构成三角形的结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第一连接件11与第二连接件12连接以组成连接组件10,在第二连接件12与A柱加强板连接后,借助A柱加强板的强度对边梁20以及其连接组件10进行加强,以提高边梁20和连接组件1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边梁20以及连接组件10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同时连接组件10由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连接组成,相比连接组件10为一个整体减小连接组件10上的应力集中;另外,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组成三角形的连接组件10,三角形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够对边梁20进行更稳定的支撑,以进一步提升边梁20的稳定性、承载能力以及优化该连接组件10的疲劳耐久性能。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与边梁20连接;第二连接部112设置为矩形结构,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边梁20连接,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呈夹角设置,如此,第一连接部111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第二连接部112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且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呈夹角设置,以使第一连接件11的形状适配于边梁20,以便于第一连接件11和边梁20连接。
第一连接部111为第一连接件11的主体部分,用于与边梁20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设置为五边形结构,第一连接部111于第一边沿1113处与边梁20连接,于第二边沿1114以及第三边沿1115处与第二连接件12连接,于第四边沿1116处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第一边沿1113和第四边沿1116为第一连接部111相邻两条边沿,第二边沿1114和第三边沿1115为第一连接部111相邻两条边沿,第二边沿1114与四边沿为第一连接部111相对设置的两条边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第一连接部111的形状使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能够组成三角形的连接组件10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a为车辆的高度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上连接有翼子板支架。
第二连接部112于靠近第一连接部111的边沿处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于靠近边梁20的边沿处与边梁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12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第二连接部112的形状使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能够组成三角形的连接组件10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b为车辆的宽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一体设置,且第一连接件11由钣金件冲压以及弯折形成。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具有凹陷结构1111,凹陷结构1111的底壁用于连接发动机罩铰链,第一连接部111具有减重腔1112,如此,凹陷结构1111便于发动机罩铰链的定位和安装,且在第一连接部111与发动机罩铰链连接后,边梁20可实现对发动机罩铰链的支撑,由于边梁20较高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使得发动机罩铰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减重腔1112可减轻第一连接部111的重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凹陷结构1111由第一连接部111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结构1111设置为梯形,且第一连接部111于凹陷结构1111的内侧连接有发动机罩铰链安装板;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凹陷结构1111的大小以及深度等不做限定,任意大小和深度的凹陷结构1111均能实现第一连接部111和发动机罩铰链的连接。
减重腔1112用于减轻第一连接部111的重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减重腔1112的形状、大小等均不做限定,但应保证的是减重腔1112的大小不能影响第一连接部111的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还包括第一翻边113、第二翻边114和第三翻边115,第一翻边113于第一连接部111的第五边沿1117处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且与机舱结构连接,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第二翻边114于第一连接部111的第五边沿1117处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且与边梁20连接,沿第二方向b延伸设置,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之间留有间隙;第三翻边115与第二连接部112远离第一连接部111的边沿连接,且与机舱结构连接,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如此,第一翻边113在与机舱结构连接、第二翻边114与边梁20连接以及第三翻边115与机舱结构连接后均能够增强第一连接件11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另外,第一翻边113在与机舱结构连接以及第三翻边115与机舱结构连接后,能够增强边梁20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另外,第一翻边113与第二翻边114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翻边113与其他部件连接以及第二翻边114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会产生应力,间隙有助于消散第一翻边113以及第二翻边114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产生应力,以减小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因应力产生的形变,进而提高了第一翻边113和第二翻边114与其他部件连接时的精度。
第一翻边113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机舱结构连接,增大了第一连接件11和机舱结构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一连接件11和机舱结构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翻边113的形状、沿第五边沿1117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一翻边113能够与机舱结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3与第一连接部111一体设置,且与机舱结构焊接。
第二翻边114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边梁20连接,增大了第一连接件11和边梁20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一连接件11和边梁20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翻边114的形状、沿第五边沿1117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二翻边114能够与边梁20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边114与第一连接部111一体设置,且与边梁20螺栓连接。
第三翻边115与第二连接部112以及机舱结构连接,增大了第一连接件11和机舱结构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一连接件11和机舱结构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三翻边115的形状、沿对应边沿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三翻边115能够与机舱结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翻边115与第二连接部112一体设置,且与机舱结构焊接。
为提升第一连接部111与边梁20、边梁后段以及第二连接板112的连接刚度,同时避免焊点密集造成第一连接部111应力集中,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于与第二连接部112的连接处、第一翻边113以及第三翻边115上均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可以是外连的加强筋,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111、第一翻边113以及第三翻边115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式加强筋。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加强筋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翻边114也可以设置有加强结构。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包括第三连接部121、第四连接部122以及第五连接部123,第三连接部121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第四连接部122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第二连接部112连接;第五连接部123与第四连接部122连接,与第二连接部112连接,沿第三方向c延伸设置,第三连接部121、第四连接部122以及第五连接部123沿车辆高度方向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如此,第三连接部121以及第四连接部122沿第一方向a延伸设置,以使第二连接件12与第一连接件11连接后,第三连接部121以及第四连接部122为第一连接部111的延伸,可认为第一连接部111、第三连接部121以及第四连接部122为一板状结构。
第三连接部121为第二连接件12的主体部,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21设置为三角形结构,于任一边沿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为减轻第二连接件12的重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也具有减重腔1112。
第四连接部122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以增强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连接强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122沿第二方向b于第一连接部11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连接部111部分重合,即第四连接部122与部分第一连接部111重叠,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与第四连接部122采用螺栓连接。
第五连接部123与第四连接部122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以加强第二连接件12与A柱加强板的连接强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连接部123设置为矩形结构,以适配于于第二连接部112的矩形形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21、第四连接部122以及第五连接部123一体设置。
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12还包括第四翻边124、第五翻边125以及第六翻边126,第四翻边124沿第三连接部121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第四翻边124与第三连接部121以及第四连接部122远离边梁20的边沿连接,且与A柱加强板连接,设置为弧形结构;第五翻边125沿第三连接部121与第一连接部111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第五翻边125与第三连接部121靠近边梁20的边沿连接,且与机舱结构连接;第六翻边126与第五连接部123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如此,第四翻边124设置为弧形可增大第四翻边124与A柱加强板的接触面积,另外,弧形设计的第四翻边124有利于应力的传输和分散,可减小第四翻边124上的应力集中。
第四翻边124与第一连接部111以及机舱结构连接,增大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四翻边124的形状、沿第五边沿1117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四翻边124能够与机舱结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翻边124与第三连接部121一体设置,且与机舱结构焊接。
第五翻边125与第三连接部121以及机舱结构连接,增大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五翻边125的形状、沿对应边沿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五翻边125能够与机舱结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五翻边125与第三连接部121一体设置,且与机舱结构焊接。
第六翻边126与第五连接部123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增大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接触面积,即提高了第二连接件12和机舱结构的连接强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六翻边126的形状、沿对应边沿的长度、厚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第六翻边126能够与机舱结构连接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六翻边126适配于A柱加强板设置为异形结构,且第六翻边126与第五连接部123一体设置,且与A柱加强板通过螺栓连接。
请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于第四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11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123和第二连接部112重合区域设置有多组螺栓孔,如此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于第四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11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123和第二连接部112重合区域以实现相互连接,由于,第四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11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123和第二连接部112重合区域的造型比较复杂,无论是机器人焊接还是人工焊接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设置多组螺栓孔,有利于提升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12的安装效率,同时也便于定位安装。
请参照图1所示,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边梁20、A柱加强板以及如上的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与边梁20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
边梁20的作用是保证车辆遭受侧方撞击时也能给乘客挤出生存空间,同时它也边梁20承载整车的重量,让车辆行驶起来更加稳定和安全,本申请实施例中边梁20的形状不做限定,边梁20可以是槽型边梁也可以是Z形边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边梁20内侧设有弧形凹槽结构,弧形凹槽用于避让轮罩板,以使边梁与轮罩板进行密集焊接,提高边梁20与轮罩板的连接刚度。
由于A柱加强板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由不同零件通过先分别成型、再焊接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对A柱加强板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A柱加强板能够加强车辆A柱即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能够提升边梁20的结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结构强度更强以及承载能力更好的边梁20能够提升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并能降低路面激励传递至车内的振动能量,提高边梁与侧围的连接刚度,增强其抵抗变形的能力,提升侧碰安全系数;另外边梁20刚度的提升,有利于轮罩板上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的提升,增强隔振效果,提升NVH性能;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机舱一阶横摆模态,加强了操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与边梁连接;
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构成三角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边梁连接;
第二连接部,设置为矩形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底壁与发动机罩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减重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为五边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于第一边沿处与边梁连接,于第二边沿以及第三边沿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四边沿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两条边沿,所述第二边沿和所述第三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两条边沿,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四边沿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的两条边沿;
第二连接部,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靠近边梁的边沿处与边梁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翻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五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边梁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第二翻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五边沿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与轮罩板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留有间隙;
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沿连接,且与边梁后段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五连接部沿车辆高度方向由低至高依次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为三角形结构,于任一边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为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重合;所述第五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部分重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
第四翻边,沿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远离边梁的边沿连接,且与A柱加强板连接,设置为弧形结构;
第五翻边,沿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边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五翻边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靠近边梁的边沿连接,且与边梁后段连接;
第六翻边,与所述第五连接部以及A柱加强板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重合区域以及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重合区域设置有多组螺栓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梁;
A柱加强板;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边梁以及所述A柱加强板连接。
CN202320138942.0U 2023-01-31 2023-01-31 连接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601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942.0U CN2196014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连接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8942.0U CN2196014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连接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1429U true CN219601429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9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8942.0U Active CN219601429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连接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1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12867637A (zh) 汽车骨架构件和电动汽车
WO2018161699A1 (zh) 车身框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611366U (zh) 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19601429U (zh) 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3566147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170798U (zh) 汽车悬置安装点加强结构
CN115279649A (zh) 车辆结构
CN115042864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结构
CN217835804U (zh)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CN218400731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7778764U (zh) 一种a柱铰链加强结构、a柱及车辆
CN219487577U (zh) 车辆前地板下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6734482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9601419U (zh) 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0764512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9948348U (zh) 前围板加强结构、前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7730574U (zh) 后围裙总成构造
CN214565678U (zh) 前车舱车身装配结构
CN218751021U (zh) 一种车辆的a柱总成及车辆
CN218662067U (zh) 机舱纵梁与a柱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19215147U (zh) 车梁总成及车辆
CN215205073U (zh) 一种悬置安装总成、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9728338U (zh) 散热框架及车辆
CN217705970U (zh) 一种汽车的前机舱边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