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6230U -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6230U
CN219586230U CN202320058063.7U CN202320058063U CN219586230U CN 219586230 U CN219586230 U CN 219586230U CN 202320058063 U CN202320058063 U CN 202320058063U CN 219586230 U CN219586230 U CN 219586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liquid
port
water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80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可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Ling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Ling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Ling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Lingf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580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6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6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6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包括槽体、吊挂机构和电解液循环机构;槽体上设置有电解除油槽,电解除油槽内设置有电极板,电解除油槽的侧壁顶部设置有溢流口,电解除油槽底部设置有加液口;吊挂机构设置于槽体上,吊挂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吊挂零件的挂钩;电解液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和用于油水分离的油水分离箱,溢流口、油水分离箱、循环泵和加液口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将电解液表面的油液通过溢流口流出收集并重复使用,在取出零件时避免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机械加工领域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金属在通过切削加工后,其表面会残留有切削时留下的油液,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不利于金属的电镀,所以在电镀前,会先对金属零件表面进行除油,目前常用的除油方式是电解除油,电解条件下,电极的极化作用降低了油与溶液的界面张力,溶液对零件表面的润湿性增加,使油膜与金属间的黏附力降低,使油污易于剥离并分散到溶液中乳化而除去,为了降低处理成本,电解除油的电解液会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电解液就要求在除油时降低油液的乳化率,在油液从金属表面剥离后使油液游离在电解液中并最终上浮至电解液表面,提高电解液重复使用次数,但油液上浮至电解液表面后,在从电解液中取出零件时,会使零件表面二次附着上油液,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包括槽体、吊挂机构和电解液循环机构;所述槽体上设置有电解除油槽,所述电解除油槽内设置有电极板,所述电解除油槽的侧壁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电解除油槽底部设置有加液口;所述吊挂机构设置于所述槽体上,所述吊挂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吊挂零件的挂钩;所述电解液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和用于油水分离的油水分离箱,所述溢流口、油水分离箱、循环泵和加液口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通。通过在电解除油槽顶部开设溢流口,可将电解液液面的浮油溢出,再经过电解液循环机构实现重复利用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挂机构包括摆杆、驱动电机和升降杆,两根所述摆杆分别与所述槽体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槽体两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齿轮,所述摆杆一端设置有弧形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摆杆的同一端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升降杆上。通过旋转摆杆,实现零件的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与所述加液口设置于所述电解除油槽的同一侧壁上。将溢流口和加液口设置在同一侧壁上,在加液时电解除油槽中电解液形成环流,溢流口处于环流流向,有利于电解液表面浮油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外设置有集液板,所述集液板截面成C形并将所述溢流口包覆,所述集液板底部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箱。通过集液板将流出的电解液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分离箱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液板,所述出液口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泵,所述油水分离箱内进液口一端设置滤网,所述油水分离箱的箱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靠出液口一侧设置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侧壁上设置有排油口,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过液口。溢流口排出的电解液进入油水分离箱中,经过过滤后,电解液中表层的浮油进入集油槽中,通过排油管排出,而油水分离箱中的底部的电解液经过过夜口进入出液口中,通过循环泵重新进入电解除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水分离箱内还设置有电解液补充口,所述电解液补充口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箱位于所述集油槽底部的侧壁上。电解液补充口可以补充从排油口随浮油排出的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洗槽和清洗喷头组件,所述清洗槽设置于所述槽体上,所述清洗槽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一侧,所述清洗喷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侧壁上,所述清洗喷头组件包括水管和若干喷头,所述水管一端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清洗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将零件除油完成后放入清洗机构中清洗,避免后续单独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杆与所述槽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和所述清洗槽之间。摆杆被驱动电机转动,可将处于电解除油槽中的零件直接转动至清洗槽中进行清洗,高效快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电解除油槽中设置溢流口和加液口,在电解除油完成后,通过加液口添加点电解液,使电解除油槽中电解液液面升高,液面升高至溢流口高度后,电解液从溢流口处溢出,位于电解液顶部液面的浮油跟随电解液从溢流口流出,直到将电解液表面浮油清除完毕之后,再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摆杆旋转,摆杆一端升高,将零件通过吊钩提出电解液,此时零件不会被电解液表面的浮油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处理除油装置的俯视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镀处理除油装置的正视图;
图3 为图1中剖视图A-A;
图4 为图1中剖视图B-B;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11、电解除油槽;12、溢流口;13、清洗槽;14、加液口;15、排水口;2、吊挂机构;21、驱动电机;22、齿轮;23、弧形齿条;24、摆杆;25、升降杆;26、挂钩;3、电解液循环机构;31、油水分离箱;311、进液口;312、滤网;313、隔板;314、过液口;315、集油槽;316、排油口;317、电解液补充口;318、出液口;32、循环泵;4、清洗机构;41、水管;42、排水管;5、电极板;6、集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5所示,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它包括槽体1、吊挂机构2和电解液循环机构3;所述槽体1上设置有电解除油槽11,所述电解除油槽11内设置有电极板5,所述电解除油槽11的侧壁顶部设置有溢流口12,所述电解除油槽11底部设置有加液口14;所述吊挂机构2设置于所述槽体1上,所述吊挂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吊挂零件的挂钩26;所述电解液循环机构3包括循环泵32和用于油水分离的油水分离箱31,所述溢流口12、油水分离箱31、循环泵32和加液口14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本实施例中,溢流口12为长条形,扩大了流出处的面积,便于电解液加速流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吊挂机构2上的挂钩26将零件挂起,并将零件浸没于电解液中,挂钩26和电极板5通电,开始电解除油,电解除油后,启动电解液循环机构3,使电解液开始循环,电解除油槽11内的液面上升,液面到达溢流口12处,从溢流口12处处流出,由于油液浮在液面表面,油液跟随电解液从溢流口12流出,电解液表面浮油被去除,此时再通过吊挂机构2,将零件升起,零件就不会被二次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机构2包括摆杆24、驱动电机21和升降杆25,两根所述摆杆24分别与所述槽体1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21设置于所述槽体1两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齿轮22,所述摆杆24一端设置有弧形齿条23,所述齿轮22与所述弧形齿条23啮合,所述升降杆2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摆杆24的同一端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挂钩26设置于所述升降杆25上。本实施例中,槽体1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摆杆24通过转轴与槽体1转动连接,弧形齿条23的弧形的圆心与摆杆24的摆动圆心同心,弧形齿条23与,当需要升降零件时,就可将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驱动齿轮22转动,齿轮22转动后,带动弧形齿条23转动,弧形齿条23带动摆杆24摆动,摆杆24摆动后带动挂钩26升降,实现零件的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12与所述加液口14设置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的同一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当加液体口与溢流口12处于同一侧壁上时,在加液口14添加电解液时,会在电解除油槽11中形成环流,环流到达电解液顶部液面时方向朝向溢流口12,辅助将液面上的浮油通过溢流口12流出,达到加速去除浮油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12外设置有集液板6,所述集液板6截面成C形并将所述溢流口12包覆,所述集液板6底部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箱31。本实施例中,电解液从溢流口12流出之后,被集液板6收集,通过管路,流入油液分离箱,进行油液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箱3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8,所述进液口311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液板6,所述出液口318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泵32,所述油水分离箱31内进液口311一端设置滤网312,所述油水分离箱31的箱体内设置有隔板313,所述隔板313顶部靠出液口318一侧设置有集油槽315,所述集油槽315侧壁上设置有排油口316,所述隔板313底部设置有过液口314。本实施例中,槽体1上位于电解除油槽11和清洗槽13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油水分离箱31和循环泵32均设置于空腔中。在使用本装置时,溢流口12流出的电解液到达油水分离箱31中,经过过滤后,液面顶部的油液进入集油槽315,并通过集油槽315壁上的排油口316排出,底部电解液经过过液体口进入隔板313另一侧,最终通过循环泵32回到电解除油槽11,完成油液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箱31内还设置有电解液补充口317,所述电解液补充口317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箱31位于所述集油槽315底部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电解液在经过油水分离箱31进行油水分离之后,部分电解液会随排油管排出,导致部分电解液损耗,因此在油水分离箱31中设置电解液补充口317,并外接电解液,随时补充电解液。
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洗机构4,所述清洗机构4包括清洗槽13和清洗喷头组件,所述清洗槽13设置于所述槽体1上,所述清洗槽13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一侧,所述清洗喷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3侧壁上,所述清洗喷头组件包括水管41和若干喷头,所述水管41一端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清洗槽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5。本实施例中,清洗槽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5,清洗槽13中两侧均设置有清洗喷头组件,两侧的清洗喷头组件通过管路连通,清洗喷头组件的水管41一端封闭,一端贯穿所述清洗槽13后外接水源,在工作时,多个喷头对零件喷水,将零件上的电解液洗净。
进一步的,所述摆杆24与所述槽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和所述清洗槽13之间。通过摆杆24,可在除油之后直接将零件转移至清洗槽13中,进行快速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吊挂机构(2)和电解液循环机构(3);所述槽体(1)上设置有电解除油槽(11),所述电解除油槽(11)内设置有电极板(5),所述电解除油槽(11)的侧壁顶部设置有溢流口(12),所述电解除油槽(11)底部设置有加液口(14);所述吊挂机构(2)设置于所述槽体(1)上,所述吊挂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吊挂零件的挂钩(26);所述电解液循环机构(3)包括循环泵(32)和用于油水分离的油水分离箱(31),所述溢流口(12)、油水分离箱(31)、循环泵(32)和加液口(14)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机构(2)包括摆杆(24)、驱动电机(21)和升降杆(25),两根所述摆杆(24)分别与所述槽体(1)两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驱动电机(21)设置于所述槽体(1)两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21)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齿轮(22),所述摆杆(24)一端设置有弧形齿条(23),所述齿轮(22)与所述弧形齿条(23)啮合,所述升降杆(2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摆杆(24)的同一端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挂钩(26)设置于所述升降杆(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2)与所述加液口(14)设置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的同一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2)外设置有集液板(6),所述集液板(6)截面成C形并将所述溢流口(12)包覆,所述集液板(6)底部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油水分离箱(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3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311)和出液口(318),所述进液口(311)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集液板(6),所述出液口(318)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循环泵(32),所述油水分离箱(31)内进液口(311)一端设置滤网(312),所述油水分离箱(31)的箱体内设置有隔板(313),所述隔板(313)顶部靠出液口(318)一侧设置有集油槽(315),所述集油槽(315)侧壁上设置有排油口(316),所述隔板(313)底部设置有过液口(3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箱(31)内还设置有电解液补充口(317),所述电解液补充口(317)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箱(31)位于所述集油槽(315)底部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机构(4),所述清洗机构(4)包括清洗槽(13)和清洗喷头组件,所述清洗槽(13)设置于所述槽体(1)上,所述清洗槽(13)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一侧,所述清洗喷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3)侧壁上,所述清洗喷头组件包括水管(41)和若干喷头,所述水管(41)一端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清洗槽(13)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24)与所述槽体(1)之间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电解除油槽(11)和所述清洗槽(13)之间。
CN202320058063.7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Active CN219586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8063.7U CN219586230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8063.7U CN219586230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6230U true CN219586230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5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8063.7U Active CN219586230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6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0688U (zh) 一种水利工程水闸清洗设备
CN111777257B (zh) 一种适用于冷析法高盐废水处理刮冰装置
CN219586230U (zh) 一种电镀处理除油装置
CN212532574U (zh) 一种油水分离微电解装置
CN216972155U (zh) 一种基于自旋转式磁力水的浮盘式去油装置
CN219839779U (zh) 一种电镀槽自动过滤清洗装置
CN212757555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纤维转盘
CN21103549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降装置
CN210546635U (zh) 一种晶片清洗机用清洗液高效利用装置
CN211284551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脱脂槽
CN111876709A (zh) 一种具有循环功能的热镀锌水洗池
JP2000354704A (ja) 汚染洗浄液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215691969U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精线皮膜剂的环保过滤装置
CN218709266U (zh)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21027777U (zh) 一种工业废弃油脂的残渣收集过滤池
CN219851217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电镀水洗槽
CN219240023U (zh) 一种过滤水洗设备
CN219174663U (zh) 一种电镀生产线用的电解除油槽
CN214735115U (zh)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13085628U (zh) 一种电泳漆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CN215713399U (zh) 一种铸造不锈钢零件钝化用三道溢流清洗装置
CN115449989B (zh) 一种过滤水洗箱
CN212494240U (zh) 一种铝塑板水洗槽
CN212894025U (zh) 一种清洗机循环过滤装置
CN217127593U (zh) 一种电池钢壳除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