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5115U -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5115U
CN214735115U CN202023251943.1U CN202023251943U CN214735115U CN 214735115 U CN214735115 U CN 214735115U CN 202023251943 U CN202023251943 U CN 202023251943U CN 214735115 U CN214735115 U CN 214735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water
collecting tank
oi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19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miao Flui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miao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miao Flui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miao Flui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19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5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5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5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残渣过滤装置、箱体、集油箱和水箱;集油箱设置在箱体顶端且与箱体连通,残渣过滤装置设置在箱体顶端且底部与箱体连通,集油箱顶部固定设置电机,电机连接搅拌轴,搅拌轴伸入集油箱并连接搅拌叶片;集油箱的侧壁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和内壁层之间设置加热带,集油箱侧壁上设置出油口,水箱通过连接管与箱体连通,连接管的高度高于集油箱的底端高度且低于集油箱的顶端高度。通过电机带动叶片将凝固的大块残油击散,通过环绕在集油箱侧壁的加热带对集油箱内部加热,耗能更低,加热效率更高,加热速度更快。

Description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废水的直接排放会带来环境的污染。比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餐厅吃饭,方便省事。而餐厅吃完的剩饭、剩菜以及刷碗水中里面含有不少废油,在处理时,若将这些含油的废水直接排至下水道中则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因此,处理含油废水是个较大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油水分离机进行油水的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废水中的残油容易凝结成块,影响油水的分离。
现有的油水分离机,通过加热棒伸入集油箱内部进行加热,从而将块状残油融化,加热效率较低,尤其一些大块的残油,难以短时间内融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块状残油时,耗能低,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残渣过滤装置、箱体、集油箱和水箱;所述集油箱设置在所述箱体顶端且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残渣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顶端且底部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集油箱顶部固定设置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伸入所述集油箱并连接搅拌叶片;所述集油箱的侧壁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所述外壁层和所述内壁层之间设置加热带,所述集油箱侧壁上设置出油口,所述水箱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高度高于所述集油箱的底端高度且低于所述集油箱的顶端高度。
可选地,所述箱体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所述箱体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一排污口;所述水箱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所述水箱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二排污口。
可选地,所述箱体侧壁最底侧设置第四排污口,所述水箱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五排污口,所述第四排污口与所述第五排污口通过排污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残渣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第一连接管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部并将所述过滤箱内部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连通所述过滤箱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残渣过滤装置上设置与所述下空间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箱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残渣过滤装置上设置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与所述上空间连通;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第三排污口,所述第三排污口与所述下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集油箱和所述箱体侧壁上均开设通孔,所述通孔通过玻璃板密封。
可选地,所述玻璃板上设置转孔,所述转孔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玻璃板内侧的一端设置刮板,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玻璃板外侧的一端设置把手。
可选地,所述出油口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油箱两侧。
可选地,所述水箱上设置排水口,所述水箱内设置水泵,所述排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泵。
可选地,所述水泵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浮子开关控制,所述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浮子开关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叶片将大块残油击散,通过环绕在集油箱侧壁的加热带对集油箱内部加热,耗能较低,加热效率更高,加热速度更快。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集油箱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玻璃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残渣过滤装置;101、过滤箱;102、第一连接管;2、箱体;3、集油箱;301、外壁层;302、内壁层;4、水箱;5、电机;6、搅拌轴;7、叶片;8、加热带;9、通孔;10、玻璃板;11、转孔;12、转轴;13、刮板; 14、把手;15、出油口;16、第一排污口;17、第二排污口;18、排渣口;19、第三排污口;20、排水口;21、水泵;211、第一水泵;212、第二水泵;22、水管;23、连接管;24、第四排污口;25、第五排污口;26、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残渣过滤装置1、箱体2、集油箱3和水箱4。集油箱3底端开口并与箱体2顶面设置的开口连接为一体,使得集油箱3内部与箱体2 内部连通。残渣过滤装置1用于过滤残渣,如骨头和剩菜等。残渣过滤装置 1设置在箱体2顶面上且底部与箱体2连通,这样含油废水进入残渣过滤装置1过滤掉残渣后流入箱体2中。箱体2中的含油废水不断增多,没过箱体 2后,水位继续上升进入在集油箱3。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油漂浮在水面上并随着水位的上升进入集油箱3。
如图5所示,集油箱3的侧壁包括外壁层301和内壁层302,在外壁层 301和内壁层302之间设置加热带8,通过加热带8将凝结成块状的油融化成液态。其中加热带8可缠绕在内壁层302外壁,360°全方位地对集油箱3 内部加热,相对于加热棒的点加热方式,通过环绕的加热带,对集油箱3内部加热,加热速度更快,加热效率更高,耗能更低。在集油箱3顶部固定设置电机5,将电机5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轴6,将搅拌轴6伸入集油箱 3中并连接搅拌叶片7,驱动搅拌叶片7可以先将凝结成块状的油击碎为较小的块状,再使用加热带8加热融化时,效率更高。在集油箱3侧壁上设置出油口15并设置球阀,打开球阀即可通过出油口15将集油箱3中的油液排出。其中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在集油箱3顶部,便于拆卸维修。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水箱4通过第二连接管23与箱体2连通,第二连接管23的高度应高于集油箱3的底端高度。当废水进入箱体2中时,废水中的油漂浮至集油箱3中,且废水水位上升,当废水水位上升至第二连接管 23的高度时,废水从第二连接管23中流入水箱4中,直至水位低于第二连接管23的高度。流入水箱4中的废水是去除油的,可正常排出。值得说明的是第二连接管23的高度应低于集油箱3的顶端高度,防止水位无法到达第二连接管23的高度而无法流入第二连接管23。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废水中的杂质沉淀落在箱体2和水箱4的底板上,较难清除。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体2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形成V形,在箱体2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一排污口16并设置球阀。如此设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废水中的杂质沉淀落在箱体2的箱体2底板上并沿底板下滑至箱体2底板最低处。打开第一排污口16处设置的球阀,即可使杂质沉淀随着水流排出。
如图4所示,水箱4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形成V形,在水箱4侧壁的最底侧设置第二排污口17并设置球阀。如此设置,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废水中的杂质沉淀落在水箱4的底板上并沿水箱4底板下滑至水箱 4底板最低处。打开第二排污口17处设置的球阀,即可使杂质沉淀随着水流排出,经设有的排污水道排出。
有些地方没有专门的排污条件,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箱体2侧壁最底侧设置第四排污口24,在水箱4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五排污口25,将第四排污口24与第五排污口25通过排污管26连接,在排污管26上设置球阀。如此设置,打开排污管26上的球阀,箱体2中的杂物沉淀即可随水流通过排污管26流入水箱4,同时将水箱 4底板上的杂质冲起悬浮在水箱4中,此时将水箱4中的废水排出即可将杂物沉淀一起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残渣过滤装置1包括过滤箱101、第一连接管102和过滤板。过滤板设置在过滤箱101内部并将过滤箱101内部分隔为上下设置的上空间和下空间。第一连接管102一端连通过滤箱101内部的下空间,另一端连通箱体2内部,不仅将过滤箱101内部过滤掉残渣的废水导流至箱体2内,还起到支撑的作用将过滤箱101支撑在箱体2的上方。
在残渣过滤装置1上设置与下空间连通的溢流口,将溢流口与箱体2连通并设置球阀,当流入残渣过滤装置1的废水过多而导致废水过滤后流入箱体2不及时时,可以打开球阀使得溢流口与箱体2连通,过滤后的废水一部分可以从溢流口流流入箱体2,起到分流的作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残渣过滤装置1上设置排渣口18,排渣口18与上空间连通,过滤后的残渣可以定期从排渣口18中排出。在过滤箱101底部设置第三排污口19,第三排污口19与下空间连通,长时间使用后,下空间会沉积杂质,影响正常使用,可以定期打开第三排污口19处的球阀,使得杂质与水流一起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集油箱3和箱体2侧壁上均开设通孔9,将通孔9通过玻璃板10密封。如此设置,可以透过玻璃板10观察集油箱3和箱体2内部的情况,根据集油箱3和箱体2内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玻璃板10上设置转孔11,在转孔11内穿过转轴12,使得转轴12能够在转孔 11中转动。在转轴12位于玻璃板10内侧的一端设置刮板13,刮板13与玻璃板10内侧相抵,转轴12转动时带动刮板13转动清除玻璃板10内侧的油,防止油液堆积阻挡视线。在转轴12位于玻璃板10外侧的一端设置把手14,转动把手14即可带动转轴12转动,便于操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油口15设置两个并设置球阀,两个出油口15分别位于集油箱3两侧。在将集油箱3中的油排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任意一个出油口15,将其上设置的球阀打开即可将集油箱3内的油排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水箱4上设置排水口20,在水箱4内设置水泵21,将排水口20通过水管22 连通水泵21。驱动水泵21即可将水箱4内的废水通过排水口20排出。其中水泵21应位于水箱4的底端。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水泵21包括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均通过水管22连通排水口20。其中第一水泵211通过第一浮子开关控制,第二水泵212通过第二浮子开关控制。第一浮子开关的启动水位高度低于第二浮子开关的启动水位高度如此设置,当水箱4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时,未到达触发第一浮子开关的水位时,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均不工作。水位上升至出触发第一浮子开关而无法触发第二浮子开关时,第一水泵211启动,第二水泵212不工作,水箱4内的废水只通过第一水泵211工作抽出。水位上升至能够触发第二浮子开关时,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均启动,水箱4内的废水通过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共同工作抽出,防止废水充满水箱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残渣过滤装置(1)、箱体(2)、集油箱(3)和水箱(4);所述集油箱(3)设置在所述箱体(2)顶端且与所述箱体(2)连通,所述残渣过滤装置(1)设置在所述箱体(2)顶端且底部与所述箱体(2)连通,所述集油箱(3)顶部固定设置电机(5),所述电机(5)连接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伸入所述集油箱(3)并连接搅拌叶片(7);所述集油箱(3)的侧壁包括外壁层(301)和内壁层(302),所述外壁层(301)和所述内壁层(302)之间设置加热带(8),所述集油箱(3)侧壁上设置出油口(15),所述水箱(4)通过第二连接管(23)与所述箱体(2)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23)的高度高于所述集油箱(3)的底端高度且低于所述集油箱(3)的顶端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所述箱体(2)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一排污口(16);所述水箱(4)底板的高度从两侧向中间依次减小,所述水箱(4)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二排污口(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侧壁最底侧设置第四排污口(24),所述水箱(4)侧壁最底侧设置第五排污口(25),所述第四排污口(24)与所述第五排污口(25)通过排污管(2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渣过滤装置(1)包括过滤箱(101)、第一连接管(102)和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所述过滤箱(101)内部并将所述过滤箱(101)内部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管(102)一端连通所述过滤箱(101)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箱体(2)内部,所述残渣过滤装置(1)上设置与所述下空间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箱体(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渣过滤装置(1)上设置排渣口(18),所述排渣口(18)与所述上空间连通;所述过滤箱(101)底部设置第三排污口(19),所述第三排污口(19)与所述下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箱(3)和所述箱体(2)侧壁上均开设通孔(9),所述通孔(9)通过玻璃板(10)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10)上设置转孔(11),所述转孔(11)内设置转轴(12),所述转轴(12)位于所述玻璃板(10)内侧的一端设置刮板(13),所述转轴(12)位于所述玻璃板(10)外侧的一端设置把手(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15)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集油箱(3)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4)上设置排水口(20),所述水箱(4)内设置水泵(21),所述排水口(20)通过水管(22)连通所述水泵(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21)包括第一水泵(211)和第二水泵(212),所述第一水泵(211)通过第一浮子开关控制,所述第二水泵(212)通过第二浮子开关控制。
CN202023251943.1U 2020-12-29 2020-12-29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Active CN214735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1943.1U CN214735115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1943.1U CN214735115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5115U true CN21473511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5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1943.1U Active CN214735115U (zh) 2020-12-29 2020-12-29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5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9122B (zh) 带集油回流装置的餐饮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06673243A (zh) 一种油脂截留装置
CN213475474U (zh) 一种隔油设备
CN104370386A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113753982A (zh) 一种餐饮用油水分离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214735115U (zh) 用于含油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04211559U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07699319U (zh) 一种用于分离餐饮污水中固体渣物与废油的隔油设备
CN212315636U (zh) 一种隔油设备
CN213965274U (zh) 一种用于海上石油生产的油水分离器
JPH1033903A (ja) 油水分離装置
CN111874992A (zh) 一种隔油设备
CN218025752U (zh) 一种密封油水分离器
CN219701322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油水分离器
CN210885427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15711939U (zh) 一种同层排水油水分离装置
CN211896148U (zh) 餐饮油水分离器
CN220182859U (zh) 一种便于去除杂质的气浮机
CN217677064U (zh) 一种加工中心出水处理装置
CN216737662U (zh) 一种高效油水分离装置
CN220926369U (zh) 一种厨房废水油水分离装置
CN217829021U (zh) 油田污油泥清洗处理设备
CN220047213U (zh) 一种新型除渣器
CN215253116U (zh) 一种河道治理用连续清淤装置用出料机构
CN218608340U (zh) 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