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6650U -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6650U
CN219566650U CN202222887173.2U CN202222887173U CN219566650U CN 219566650 U CN219566650 U CN 219566650U CN 202222887173 U CN202222887173 U CN 202222887173U CN 219566650 U CN219566650 U CN 219566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ing
module
driving
distance changing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71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奥
田将军
王培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rmontronics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rmontronics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rmontronics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rmontronics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71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6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6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6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包括:双输出驱动机构,所述双输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箱、齿轮、齿条,所述驱动电机与齿轮箱相连接,所述齿轮箱通过驱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归中变距机构,所述归中变距机构包括底座、变距模块、归中模块,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底板、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所述变距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变距模块与归中模块相连接;所述归中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归中模块上设置有传动件,所述齿条设置于传动件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车型,结构简单,可以解决成本问题,降低成本,解决车轮距离地面高度的条件限制,车轮定位做到最低高度,解决空间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传统的燃油汽车尾气排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增加,而且燃油汽车存在噪声较大、能源效率低、结构复杂等问题。逐渐地,发展起来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其具有无污染、噪音小、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燃油汽车存在的问题。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因此如何像给燃油汽车加油一样给电动汽车电量不足的电池有效的补给电量,已成为重大问题。目前普遍的电量供给模式有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其中充电模式主要有快速充电和充电桩两种,快速充电电流较大,将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充电桩充电时间过长,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而换电模式是以换代充,非常高效的完成电量补给,很好的避免了目前充电模式引起的电池寿命缩短和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而且也省去了车主大笔购买电池的费用。
目前以换电模式形成的换电站有底盘式、后备箱式、两侧、集装箱式等,但这些换电站存在如下缺陷:(1)单一换电站兼容单一汽车车型或兼容性很小,普遍情况是一种汽车型式对应于一种换电站型式,均不能兼容多种汽车车型,现有的换电站在使用时,无法满足车辆换电车轮定位变距的需求;(2)现有换电站的车轮归中变距机构整体高度相对较高,利用空间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适用于多种车型,结构简单,可以解决成本问题,降低成本,解决车轮距离地面高度的条件限制,车轮定位做到最低高度,解决空间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包括:
双输出驱动机构,所述双输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箱、齿轮、齿条,所述驱动电机与齿轮箱相连接,所述齿轮箱通过驱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归中变距机构,所述归中变距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归中变距机构、第二归中变距机构,所述第一归中变距机构、第二归中变距机构用于车辆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的归中变距;
所述归中变距机构包括底座、变距模块、归中模块,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底板、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所述变距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变距模块与归中模块相连接;所述归中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归中模块上设置有传动件,所述齿条设置于传动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归中变距机构还包括归中变距滑轨、归中变距滑块,所述归中变距滑轨设置于立板上,所述归中变距滑块与传动件相连接,所述归中变距滑块在归中变距滑轨上做往复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变距模块包括链条、链轮、支撑板、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立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块上,所述链轮设置于立板上,所述链条套设于链轮上,所述支撑板设置于链条的两端,所述链条的端部与归中模块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归中模块包括V型滚轮组件、归中驱动组件、归中推板,所述V型滚轮组件在X方向上呈V形状并用于承载车辆车轮,车辆车轮的径向在V型滚轮组件的Y方向上,所述归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归中推板在X方向上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型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框架、若干第一滚轮,若干第一滚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滚轮框架内;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二滚轮框架、若干第二滚轮,若干第二滚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二滚轮设置于第二滚轮框架内;若干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若干第二滚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呈V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归中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归中驱动滑块,所述第一滚轮框架、第二滚轮框架在X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归中驱动轨道,所述归中驱动滑块设置于归中驱动轨道上,所述归中驱动滑块与归中驱动组件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实现车辆前轮或后轮两端同步归中变距;
(2)力学性能良好;
(3)兼容多种车型,适用于狭小空间实现归中变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归中变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变距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识列表:双输出驱动机构1、驱动电机2、齿轮箱3、齿轮4、齿条5、驱动轴6、归中变距机构7、第一归中变距机构8、第二归中变距机构9、底座10、变距模块11、归中模块12、固定底板13、立板14、传动件15、归中变距滑轨16、归中变距滑块17、链条18、链轮19、支撑板20、支撑块21、V型滚轮组件22、归中推板23、第一滚轮组24、第二滚轮组25、第一滚轮框架26、第一滚轮27、第二滚轮框架28、第二滚轮29、归中驱动滑块30、归中驱动轨道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包括:
双输出驱动机构1,所述双输出驱动机构1包括驱动电机2、齿轮箱3、齿轮4、齿条5,所述驱动电机2与齿轮箱3相连接,所述齿轮箱3通过驱动轴6与齿轮4相连接,所述齿条5与齿轮4相啮合;
归中变距机构7,所述归中变距机构7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归中变距机构8、第二归中变距机构9,所述第一归中变距机构8、第二归中变距机构9用于车辆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的归中变距;
所述归中变距机构7包括底座10、变距模块11、归中模块12,所述底座10包括固定底板13、立板14,所述立板14设置于固定底板13上;所述变距模块11设置于固定底板13上方位置,所述变距模块11与归中模块12相连接;所述归中模块12设置于固定底板13上方位置,所述归中模块12上设置有传动件15,所述齿条5设置于传动件15上。
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为平行于车辆的宽度方向,Y方向为平行于车辆的长度方向,Z方向为垂直于地面的高度方向。
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2与齿轮箱3相连接,所述齿轮箱3通过驱动轴6与齿轮4相连接,进而齿轮4带动齿条5运动,此时归中模块12通过传动件15与齿条5相连接,也跟着齿条5移动,实现变距。
更为具体的,采用一个双输出驱动机构1实现第一归中变距机构8、第二归中变距机构9同步变距,可适配多种车型,且制动时力作用于齿轮箱3内,靠齿轮箱3卸力,力学性能良好,同时齿轮4、齿条5实现变距所需空间较小,适用于小空间内变距。
优选的,所述归中变距机构7还包括归中变距滑轨16、归中变距滑块17,所述归中变距滑轨16设置于立板14上,所述归中变距滑块17与传动件15相连接,所述归中变距滑块17在归中变距滑轨16上做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变距模块11包括链条18、链轮19、支撑板20、支撑块21,所述支撑块21设置于立板14上,所述支撑板20设置于支撑块21上,所述链轮19设置于立板14上,所述链条18套设于链轮19上,所述支撑板20设置于链条18的两端,所述链条18的端部与归中模块12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齿轮4驱动齿条5带动归中模块12运动,实现变距,所述链轮19起到支撑张紧的作用,链条18的端部与归中模块12相连接,实现同步运动,所述支撑板20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归中模块12包括V型滚轮组件22、归中驱动组件(由于安装于构件内,故图中并未示出)、归中推板23,所述V型滚轮组件22在X方向上呈V形状并用于承载车辆车轮,车辆车轮的径向在V型滚轮组件22的Y方向上,所述归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归中推板23在X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车辆车轮设置于V型滚轮组件22内,通过V形状进行限制车辆车轮的前后移动。
优选的,所述V型滚轮组件22包括第一滚轮组24、第二滚轮组25,所述第一滚轮组24包括第一滚轮框架26、若干第一滚轮27,若干第一滚轮27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一滚轮27设置于第一滚轮框架26内;所述第二滚轮组25包括第二滚轮框架28、若干第二滚轮29,若干第二滚轮29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二滚轮29设置于第二滚轮框架28内;若干所述第一滚轮27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若干第二滚轮29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呈V形。
更为优选的,所述归中推板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归中驱动滑块30,所述第一滚轮框架26、第二滚轮框架28在X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归中驱动轨道31,所述归中驱动滑块30设置于归中驱动轨道31上,所述归中驱动滑块30与归中驱动组件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归中驱动组件采用常规的电机带动丝杆的方式,此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所述归中推板23通过归中驱动滑块30在归中驱动轨道31上滑动,其中归中推板23在Y方向上呈板状,归中驱动组件带动归中推板23在X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得车辆车轮由归中推板23驱动在X方向上移动,即车辆车轮得到归中设置。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换电站内,通过在换电站内车辆的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位置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车辆的车轮行驶至归中模块12的V型滚轮组件22内,先通过双输出驱动机构1调整车轴距,适应多种车型,再通过归中模块12的归中驱动组件驱动使得车辆的车轮归中,从而使得车辆处于确定的定位位置,本实用新型空间减小,成本降低,结构简单,另外归中模块12设置于变距模块11的槽口穴内,车轮定位做到最低高度,降低通行平台高度,整体高度可做到极小,同时双输出驱动机构1能够实现两端的第一归中变距机构8、第二归中变距机构9同步变距,力学性能良好,适用于狭小空间实现变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输出驱动机构,所述双输出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轮箱、齿轮、齿条,所述驱动电机与齿轮箱相连接,所述齿轮箱通过驱动轴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
归中变距机构,所述归中变距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归中变距机构、第二归中变距机构,所述第一归中变距机构、第二归中变距机构用于车辆两个前轮或两个后轮的归中变距;
所述归中变距机构包括底座、变距模块、归中模块,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底板、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所述变距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变距模块与归中模块相连接;所述归中模块设置于固定底板上方位置,所述归中模块上设置有传动件,所述齿条设置于传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中变距机构还包括归中变距滑轨、归中变距滑块,所述归中变距滑轨设置于立板上,所述归中变距滑块与传动件相连接,所述归中变距滑块在归中变距滑轨上做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距模块包括链条、链轮、支撑板、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于立板上,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支撑块上,所述链轮设置于立板上,所述链条套设于链轮上,所述支撑板设置于链条的两端,所述链条的端部与归中模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中模块包括V型滚轮组件、归中驱动组件、归中推板,所述V型滚轮组件在X方向上呈V形状并用于承载车辆车轮,车辆车轮的径向在V型滚轮组件的Y方向上,所述归中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归中推板在X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滚轮组件包括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框架、若干第一滚轮,若干第一滚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一滚轮设置于第一滚轮框架内;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二滚轮框架、若干第二滚轮,若干第二滚轮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若干第二滚轮设置于第二滚轮框架内;若干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若干第二滚轮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呈V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归中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归中驱动滑块,所述第一滚轮框架、第二滚轮框架在X方向上的外侧设置有归中驱动轨道,所述归中驱动滑块设置于归中驱动轨道上,所述归中驱动滑块与归中驱动组件相连接。
CN202222887173.2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Active CN219566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173.2U CN21956665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7173.2U CN21956665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6650U true CN21956665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7173.2U Active CN219566650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6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202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快速更换装置
CN203237020U (zh) 一种车底侧向连动换电池的电动车及其取换电池的装置
CN20748187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自动更换装置
CN1138154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装置及换电方法
WO2024017210A1 (zh) 标准化电池模块自动化1分钟快速换电池系统
CN219566650U (zh) 一种双输出归中变距机构
CN212863967U (zh) 一种车辆升降装置及车辆换电平台
CN217623211U (zh) 标准化电池模块自动化1分钟快速换电池系统
CN218877197U (zh) 一种换电站车轮归中变距机构
CN116442848A (zh) 新能源商用车用移动式换电车
CN2262078Y (zh) 电机直接驱动平面承载运行装置
CN113442741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
CN211892916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平台
CN218085453U (zh) 一种换电站车身归中变距定位机构
CN218507480U (zh) 一种换电站车轮举升归中变距位移机构
CN217917894U (zh) 一种可以兼容多种车型的换电站
CN212709039U (zh) 一种车辆电池转动机构、传输部件及侧向换电平台
CN219007795U (zh) 一种适用多种车型的前轮归中定位装置及车辆换电平台
CN220298314U (zh) 一种适用于多轴距车型轴距调节装置
CN216139869U (zh) 汽车充电定位装置
CN195832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机械蓄能装置
CN220785719U (zh) 一种换电轻型商用车平台
CN113665425B (zh) 一种乘用车底盘电池自动解锁更换装置
CN2789070Y (zh) 双动力节能轻便车
CN22088412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兼容换电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