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929U -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4929U CN219544929U CN202320678523.6U CN202320678523U CN219544929U CN 219544929 U CN219544929 U CN 219544929U CN 202320678523 U CN202320678523 U CN 202320678523U CN 219544929 U CN219544929 U CN 2195449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iler
- side wing
- wing structure
- inner plate
- back 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外板设于所述内板的外侧。因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内板上,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背门上,而所述外板设置在所述内板的外侧,当所述内板采用双色注胶工艺成型时,在所述内板对应所述安装部的成型区域产生的缩痕,可以通过设于所述内板外侧的所述外板遮挡,所述外板设置为外观装饰面造型,因无特殊的卡接结构,所述外板上无缩痕,提升了侧翼的美观程度,解决现有的侧翼容易出现表面缩痕,影响侧翼和整体车辆外形美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扰流板是汽车尾部安装的一个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的附加板。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利用其倾斜度,可使风力直接产生向下的压力,减少车辆尾部的气动升力,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同时扰流板还可增强汽车的动感和美观,体现个性化设计及降低汽车油耗等。
在传统的扰流板侧翼设计中,为了方便与背门的固定安装,会在侧翼上通过双色注胶的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卡接结构,但是注胶成型的卡接结构特性会导致侧翼的表面缩痕,特别是针对高亮黑的的产品最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侧翼容易出现表面缩痕,影响侧翼和整体车辆外形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扰流板侧翼结构,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背门上,其中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
外板,设于所述内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板的内侧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垫设于所述内板和挡风玻璃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板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供所述缓冲件贴靠。
可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泡棉胶。
可选地,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侧翼软胶,所述侧翼软胶包括安装段和导流段,所述安装段安装于所述内板,所述导流段在远离所述内板的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导流段用于围设于D柱的外围,且与D柱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导流段与D柱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
可选地,所述内板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供所述安装段贴靠。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在所述内板上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供连接件穿设,以使得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连接于背门。
可选地,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粘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门,所述背门包括上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
外板,设于所述内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背门,所述背门包括上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以及,
外板,设于所述内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D柱;
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侧翼软胶,所述侧翼软胶包括安装段和导流段,所述导流段围设于所述D柱的外围,所述导流段与D柱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所述让位间隙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内板上,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背门上,而所述外板设置在所述内板的外侧,当所述内板采用双色注胶工艺成型时,在所述内板对应所述安装部的成型区域产生的缩痕,可以通过设于所述内板外侧的所述外板遮挡,所述外板设置为外观装饰面造型,因无特殊的卡接结构,所述外板上无缩痕,提升了侧翼的美观程度,解决现有的侧翼容易出现表面缩痕,影响侧翼和整体车辆外形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板侧翼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扰流板侧翼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扰流板侧翼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背门和D柱的部分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中的背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内板 | 3 | 缓冲件 |
11 | 安装部 | 4 | 侧翼软胶 |
11a | 安装槽 | 41 | 安装段 |
11b | 安装缺口 | 42 | 导流段 |
12 | 第一限位凸部 | 1000 | 背门 |
13 | 第二限位凸部 | 2000 | 挡风玻璃 |
2 | 外板 | 3000 | D柱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扰流和提升车辆外形的美观,在现有的部分汽车的后背门两侧会设计扰流板侧翼。在传统的扰流板侧翼设计中,为了方便与背门的固定安装,会在侧翼上通过双色注胶的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卡接结构,但是注胶成型的卡接结构特性会导致侧翼的表面缩痕,特别是针对高亮黑的的产品最为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扰流板侧翼结构,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板侧翼结构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内板1和外板2,所述内板1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1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1000固定连接的安装部11;所述外板2设于所述内板1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单独成型,因此,后期需要将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进行连接固定,可以采用机械紧固、超声波焊接、结构胶粘接等连接工艺辅助产品的结构设计,机械紧固主要是指螺栓、螺母、自攻钉、螺母夹等紧固件打紧固定。采用超声波焊接时,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的材质设置为能够相容的材料。采用结构粘胶可以设置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所述安装部11设置在所述内板1上,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11安装于背门1000上,而所述外板2设置在所述内板1的外侧,当所述内板1采用双色注胶工艺成型时,在所述内板1对应所述安装部11的成型区域产生的缩痕,可以通过设于所述内板1外侧的所述外板2遮挡,所述外板2设置为外观装饰面造型,因无特殊的卡接结构,所述外板2上无缩痕,提升了侧翼的美观程度,解决现有的侧翼容易出现表面缩痕,影响侧翼和整体车辆外形美观的问题。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粘接连接,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可以结构设置得内部结构较少,模具结构简单,产品外观质量更佳,并且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的材料选择可以更多。
进一步地,因所述内板1安装于背门1000的钣金件上,而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靠近后挡风玻璃2000的一端,会与后挡风玻璃2000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高频振动时,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的内侧端会与后挡风玻璃2000发生擦碰,有擦伤后挡风玻璃2000的风险,从而损坏车身外观,故,请参阅图3至图4,具体到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内板1的内侧的缓冲件3,所述缓冲件3用于垫设于所述内板1和挡风玻璃2000之间。如此,在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通过所述安装部11安装在背门1000的钣金件上后,在所述内板1有相对挡风玻璃2000前后抖动的趋势时,所述缓冲件3将所述内板1和挡风玻璃2000隔开,避免所述内板1擦碰到挡风玻璃2000。并且所述缓冲件3能够提供缓冲,使得作用于挡风玻璃2000上的外力也能被吸收,保护了挡风玻璃2000。
进一步地,在安装所述缓冲件3时,为了给所述缓冲件3安装时提供可靠的精度,在所述内板1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部12,所述第一限位凸部12用于供所述缓冲件3贴靠。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所述第一限位凸部12的侧壁与所述缓冲件3安装区域的边界平齐设置,如此,在安装所述缓冲件3时,只需将所述缓冲件3的侧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12的侧壁贴靠平齐,就可以将所述缓冲件3定位于需要安装的区域,保证所述缓冲件3的尺寸精度。
具体地,所述缓冲件3可以是海绵、橡胶件,弹簧等,考虑到所述缓冲件3的成本、安装的便利性、以及吸能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3包括泡棉胶,如此,因泡棉胶内部多孔,本身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量,能充分提供缓冲,并且,所述泡棉胶的背胶可以方便与所述内板1粘接,而在所述泡棉胶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凸部12的侧壁精确定位时,保证在所述内板1上有足够的粘接面积来保证粘接的牢靠性,以防止脱落。
进一步地,在安装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时,在所述外板2和D柱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为了增加车身整体的美观度,以及降噪的目的,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侧翼软胶4,所述侧翼软胶4包括安装段41和导流段42,所述安装段41安装于所述内板1,所述导流段42在远离所述内板1的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导流段42用于围设于D柱的外围,因所述导流段42自所述内板1一直延伸至D柱外围,能够将所述外板2和D柱之间的间隙遮挡,并且较好的将车尾的气流进行导流,降低噪音。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车辆行驶时由于背门1000的振动造成的所述侧翼软胶4摩擦损伤D柱表面的质量问题,所述侧翼软胶4与D柱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导流段42与D柱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如此,在所述侧翼软胶4发生振动时,所述侧翼软件不会与D柱发生干涉。
当然,所述让位间隙并非越大越好,间隙过大,降噪效果会降低,并且美观度会较低,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让位间隙为W,其中,W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因所述侧翼软胶4振动的最大振幅基本上处于1mm左右,如此,为所述侧翼软胶4的摆幅提供了足够的让位空间,并且也保证了此处的美观。
在现有技术中,侧翼本体与侧翼软胶4连接时,一般通过EPDM泡棉与侧翼本体的加强筋粘接,但加强筋因成型脱模的因素,使得加强筋用于粘接的面积较小,从而导致软胶会经常脱落。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板1和所述外板2分别成型后再粘接,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层侧翼成型来说,可以在所述内板1上设置充分的安装面供所述安装段41进行粘接安装,保证所述侧翼软胶4安装的稳固性。
在安装所述侧翼软胶4时,因所述侧翼软胶4的尺寸公差难以控制,从而导致侧翼总成与周边零件的外观间隙/面差不合格,且存在脱落的风险。为了使得所述安装段41与所述内板1连接安装时精准度更高,在所述内板1的内侧面还凸设有第二限位凸部13,所述第二限位凸部13供所述安装段41贴靠。如此,在安装所述侧翼软胶4时,只需将所述侧翼软胶4的侧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凸部13的侧壁贴靠平齐,就可以将所述侧翼软胶4定位于需要安装的区域,保证所述侧翼软胶4的安装尺寸精度。
当然,因所述内板1上一体形成有所述安装部11,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所述内板1的外观和尺寸精度,所述安装部11包括在所述内板1上形成的安装槽11a,所述安装槽11a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板2,所述安装槽11a的侧壁设置有一开口,在所述安装槽11a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11b,所述安装缺口11b用于供连接件穿设,以使得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连接于背门1000。如此,将所述安装部11形成doghouse结构,有效的改善在所述内板1的外观,减少缩痕,保证所述内板1的结构特征。
所述连接件可以设置为螺栓,为了避免螺栓与主体doghouse结构固定死之后,冷热交变循环过程中零件将被抑制恢复到初始状态,零件的内应力无法释放,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形,零件的变形缺陷逐渐放大,最终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因此,所述内板1可以选择低线性膨胀系数和高热变形温度的材料可以改善产品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门1000,所述背门1000包括上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因所述背门1000包括上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该扰流板侧翼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门1000的扰流板侧翼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背门也称尾门或后门,是位于车身后部,对乘员或储存物起防护和遮盖作用的向外可移动的车身件。它是通过两个较链悬挂在顶盖后横梁上。后背门处于汽车尾部,会形成汽车尾部涡流。为了减少汽车尾部形成的涡流,会在汽车背门及后风窗玻璃的两侧设置侧翼,侧翼其位于尾翼扰流板两端下方,汽车的侧翼一方面能够满足空气动力学减少涡流带来的噪音和汽车抓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车辆造型美观性,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的主体结构通过所述内板1安装在所述背门1000上,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的侧翼软胶自所述背门1000向车辆的D柱方向延伸,并且围设于D柱的周侧,将D柱与所述背门1000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遮挡,所述内板1靠近挡风玻璃2000的一端延伸至挡风玻璃的后方,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内板1和挡风玻璃2000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背门1000,因所述背门1000包括上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该扰流板侧翼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门1000的扰流板侧翼结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扰流板侧翼结构,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背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板上形成有用于与背门固定连接的安装部;
外板,设于所述内板的外侧;以及,
缓冲件,设于所述内板的内侧,用于垫设于所述内板和挡风玻璃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部,所述第一限位凸部用于供所述缓冲件贴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泡棉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侧翼软胶,所述侧翼软胶包括安装段和导流段,所述安装段安装于所述内板,所述导流段在远离所述内板的方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导流段用于围设于D柱的外围,且与D柱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导流段与D柱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内侧面凸设有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供所述安装段贴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在所述内板上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外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在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用于供连接件穿设,以使得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连接于背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粘接连接。
8.一种背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扰流板侧翼结构。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D柱;
所述扰流板侧翼结构还包括侧翼软胶,所述侧翼软胶包括安装段和导流段,所述导流段围设于所述D柱的外围,所述导流段与D柱之间形成有让位间隙,所述让位间隙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78523.6U CN219544929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78523.6U CN219544929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4929U true CN219544929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78523.6U Active CN219544929U (zh) | 2023-03-29 | 2023-03-29 |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4929U (zh) |
-
2023
- 2023-03-29 CN CN202320678523.6U patent/CN2195449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88225B2 (en) | Vehicle front fascia support member | |
US6139089A (en) | Vehicle panel | |
CN219544929U (zh) | 扰流板侧翼结构、背门和车辆 | |
US10086876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 |
JPH0939833A (ja) |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ピラー | |
CN109278666B (zh) | 一种汽车a柱外装饰条总成 | |
CN110293825B (zh) | 一种安装有亮饰条的玻璃包边总成 | |
CN107585215B (zh) | 一种翼子板系统及设有该翼子板系统的车辆 | |
CN105620557A (zh) |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总成结构 | |
CN201065097Y (zh) | 一种微型客车的前装饰板结构 | |
JP2009051342A (ja) | 自動車のカウルボックス構造 | |
CN210555165U (zh) | 一种车身结构及其翼子板 | |
CN215553619U (zh) | 一种镂空尾翼扰流板 | |
KR200381695Y1 (ko) | 자동차용 에어댐 장착구조 | |
CN201367059Y (zh) |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前装饰板的安装装置 | |
CN214215715U (zh) | 一种缓冲抗震的前保险杠侧支撑支架 | |
CN216002809U (zh) | 用于汽车的扰流板构造 | |
JP2914596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 | |
CN212950088U (zh) | 一种密封条接角及汽车 | |
CN219406637U (zh) | 一种汽车大包围结构 | |
CN210337806U (zh) |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安装结构 | |
JP2015063281A (ja) | リアスポイラ | |
CN220447987U (zh) | 一种悬浮式涂胶扰流板 | |
KR102456786B1 (ko) | 범퍼용 에어 덕트 조립 구조 | |
CN219077145U (zh) |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