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3370U -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3370U
CN219513370U CN202320157356.0U CN202320157356U CN219513370U CN 219513370 U CN219513370 U CN 219513370U CN 202320157356 U CN202320157356 U CN 202320157356U CN 219513370 U CN219513370 U CN 219513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loating
insulating medium
shell
inner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73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甜甜
高思静
孙博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uada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uada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uada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uada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73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3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属于传输射频信号连接器技术领域,该连接器包括外接触件、外壳、压环、绝缘介质、固定式内导体、毛纽扣和中心接触件等,其中:外壳与压环利用卡扣和斜面实现外浮动连接方案,固定式内导体与中心接触件利用毛纽扣和连接管实现内浮动连接方案,与现有结构相比,该结构的内、外导体均可浮动,浮动接触时压合力小,内、外导体均为浮动接触式连接,无需焊接,产品使用在阵列式模块化产品中,解决了通道间射频泄漏大、阵面接触压合力大的问题,可以大幅节省纵向安装空间、提升整机集成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输射频信号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将连接器集成在射频阵面单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实现射频阵面单元高集成度,连接器要满足体积小、重量轻、接触可靠、传输信号稳定的要求,射频端口通过浮动接触的方式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
现有的通过浮动接触的方式多通过弹簧结构实现连接器的浮动接触,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现有结构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接触压合力大:使用弹簧来实现浮动接触的连接器,当多通道单元集成在同一阵面进行同时接触时,由于弹簧自身极限压力的作用,阵面接触时,压合力过大,阵面单元承受大应力,容易造成阵面单元变形,引起失效;
2)无法满足小空间安装需求:当阵面间有效空间距离较小时,弹簧由于自身体积的限制,无法在小空间尺寸范围内进行应用;
3)通道间射频信号泄漏显著:在连接器浮动接触过程中,只有内导体进行浮动,而外导体无法实现浮动接触时,由于接地不良,在传输射频信号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射频信号泄漏问题。
如何设计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当前该领域的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该结构的内、外导体均可浮动,浮动接触时压合力小,内、外导体均为浮动接触式连接,无需焊接,产品使用在阵列式模块化产品中,解决了通道间射频泄漏大、阵面接触压合力大的问题,可以大幅节省纵向安装空间、提升整机集成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触件、外壳、压环、绝缘介质、固定式内导体、毛纽扣和中心接触件,其中:所述外壳套装在外接触件上,外壳由壳座、接触锥面和上限位扣组成,所述上限位扣的内端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压环由环座和下限位扣组成,所述下限位扣的内端设置有滑动斜面,滑动斜面能够通过引导斜面、并与接触锥面滑动接触;所述绝缘介质同轴设置在外接触件内部;所述固定式内导体同轴安装在绝缘介质内;所述固定式内导体的内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有所述毛纽扣;所述中心接触件的接触头可移动的安装在连接管内且与毛纽扣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外接触件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外壳用的安装台,所述外接触件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绝缘介质用的安装腔。
优选的,所述外接触件的内端面对称设置有多个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绝缘介质设置有安装固定式内导体用的中心孔,绝缘介质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台和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末端采用收铆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连接器包括外接触件、外壳、压环、绝缘介质、固定式内导体、毛纽扣和中心接触件等,其中:外壳与压环利用卡扣和斜面实现外浮动连接方案,固定式内导体与中心接触件利用毛纽扣和连接管实现内浮动连接方案,与现有结构相比,该结构的内、外导体均可浮动,浮动接触时压合力小,内、外导体均为浮动接触式连接,无需焊接,产品使用在阵列式模块化产品中,解决了通道间射频泄漏大、阵面接触压合力大的问题,可以大幅节省纵向安装空间、提升整机集成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浮动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浮动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介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接触件、101-安装台、102-安装腔、103-连接孔、2-外壳、201-壳座、202-接触锥面、203-上限位扣、204-引导斜面、3-压环、301-环座、302-下限位扣、303-滑动斜面、4-绝缘介质、401-中心孔、402-限位台、403-定位孔、5-固定式内导体、501-连接管、501-收铆口结构、6-毛纽扣、7-中心接触件、701-接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包括外接触件1、外壳2、压环3、绝缘介质4、固定式内导体5、毛纽扣6和中心接触件7,图中,外壳2套装在外接触件1上,外壳2由壳座201、接触锥面202和上限位扣203组成,上限位扣203的内端设置有引导斜面204;压环3由环座301和下限位扣302组成,下限位扣302的内端设置有滑动斜面303,滑动斜面303能够通过引导斜面204、并与接触锥面202滑动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外导体的浮动接触通过压环3与外壳2的组合来实现,在外壳2上,设置具有一定斜度的外接触表面,在压环3上设计与外壳2上相同斜度,即:引导斜面、滑动斜面和接触锥面的斜度一致。当压环3端面受力时,压环3会沿着外壳2的斜面向下浮动接触。这种通过压环3进行接触的方法,接触压力小,接触面可靠,在射频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起到良好的接地作用,达到理想的射频信号屏蔽作用。
本实施例中,外接触件1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外壳2用的安装台101,外接触件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绝缘介质4用的安装腔102,外接触件1的内端面对称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3。
图中,绝缘介质4同轴设置在外接触件1内部,具体的,绝缘介质4设置有安装固定式内导体5用的中心孔401,绝缘介质4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台402和定位孔403。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介质4可以使用聚醚酰亚胺材料,通过紧压配与端面点铆的方式固定在外接触件1内,在外接触件端面上设计均匀四孔结构,即辅助点铆,又与安装工装适配,起安装定位作用。
图中,固定式内导体5同轴安装在绝缘介质4内,具体的,固定式内导体5的内端设置有连接管501,连接管501安装有毛纽扣6;中心接触件7的接触头701可移动的安装在连接管501内且与毛纽扣6紧密接触。本实施例中, 连接管501的末端采用收铆口结构502。
需要说明的是,内导体的浮动接触通过固定式内导体5、毛纽扣6、中心接触件7组合来实现,毛纽扣装在内导体孔内,内导体孔底清根,保证毛纽扣与内导体的有效接触面积,中心接触件装入内导体后,在内导体端面进行收铆操作,将毛纽扣与中心接触件固定在内导体内,当中心接触件端面受力时,中心接触件通过压缩毛纽扣实现浮动接触的目的。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内外导体均可浮动接触的设计方案可应用于其他小空间射频信号传输的连接器设计。可通过更换内、外接触件尺寸,借助本该设计结构,设计新的适用于小空间浮动式接触连接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接触件(1)、外壳(2)、压环(3)、绝缘介质(4)、固定式内导体(5)、毛纽扣(6)和中心接触件(7),其中:
所述外壳(2)套装在外接触件(1)上,外壳(2)由壳座(201)、接触锥面(202)和上限位扣(203)组成,所述上限位扣(203)的内端设置有引导斜面(204);
所述压环(3)由环座(301)和下限位扣(302)组成,所述下限位扣(302)的内端设置有滑动斜面(303),滑动斜面(303)能够通过引导斜面(204)、并与接触锥面(202)滑动接触;
所述绝缘介质(4)同轴设置在外接触件(1)内部;
所述固定式内导体(5)同轴安装在绝缘介质(4)内;
所述固定式内导体(5)的内端设置有连接管(501),所述连接管(501)安装有所述毛纽扣(6);
所述中心接触件(7)的接触头(701)可移动的安装在连接管(501)内且与毛纽扣(6)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触件(1)的外壁设置有定位外壳(2)用的安装台(101),所述外接触件(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绝缘介质(4)用的安装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触件(1)的内端面对称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介质(4)设置有安装固定式内导体(5)用的中心孔(401),绝缘介质(4)的端面设置有限位台(402)和定位孔(4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01)的末端采用收铆口结构(502)。
CN202320157356.0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Active CN219513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7356.0U CN21951337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7356.0U CN21951337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3370U true CN219513370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7356.0U Active CN219513370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3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13370U (zh) 一种双浮动免焊式连接器
CN219476829U (zh)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983766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
CN202888364U (zh) 一种腔体滤波器及功放模块
CN216213749U (zh) 一种扣式电池
WO2022206518A1 (zh) 电池和终端设备
CN215578753U (zh) 一种电池外壳及其盖板结构
CN109524753A (zh) 波导同轴微带转换电路
CN212011184U (zh) 一种用于检测高平整性钴酸锂电池的压力化成板
CN208507926U (zh) 天线系统
CN218727492U (zh) 一种衬套带弹性结构的射频测试连接器
CN208478753U (zh) 一种抗压式电连接器
CN207116860U (zh) 一种s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8257003U (zh) 一种低衰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9088215U (zh) 一种超小型快速插拔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16850661U (zh) 一种动量轮用真空密封穿墙电连接器导线引出机构
CN217468858U (zh) 一种适用于板端浮动连接器模组
CN216251218U (zh) 一种射频浮动集成结构
CN212751193U (zh) 一种焊板型耳机插座连接器
CN217281301U (zh) 一种耐高温型射频连接器
CN211295458U (zh) 一种耳机充电连接器
CN219576114U (zh) 一种端面接触式长屏蔽环
CN220023274U (zh) 一种斜插型光模块笼子
CN217639221U (zh) 一种测试b2b连接器的刀片式探针机构
CN220291214U (zh) 一种线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