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254U -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254U
CN219494254U CN202320252662.2U CN202320252662U CN219494254U CN 219494254 U CN219494254 U CN 219494254U CN 202320252662 U CN202320252662 U CN 202320252662U CN 219494254 U CN219494254 U CN 219494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separator
gas
outdoor uni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26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旭
白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26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所述室外机包括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四通阀组件,四通阀组件的S管一端连接其阀体,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管;C管一端连接阀体,另一端连接换热器,C管的管体固连在气液分离器的安装部件上。本申请室外机,其四通阀在通过S管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基础上,在气液分离器上固设有安装部件,四通阀的C管与该安装部件固定连接,使得整个四通阀组件增加了一处固定约束,增大了四通阀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四通阀组件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后的整体稳定性。

Description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的室外机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由于其将板式换热器、水泵等水路部件都集成在室外机上,占地空间小,居住体验性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由于现有框体空间有限,水路部件的占比空间较大,而导致了氟路部件的布局空间局促。以四通阀连接结构为例,由于框体空间的限制,无法使用安装支架等将四通阀连接管路固定在底板上,而选择了将四通阀通过直管连接于气液分离器上,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1-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3-S管,4-气分本体进气管。该四通阀连接结构的弊端是,四通阀本体仅仅通过S管与气液分离器进行连接,与四通阀相连的C管和E管分别与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连接,对于四通阀本体起不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以气分本体进气管焊点处为支撑点的悬臂梁结构,进而导致四通阀承受冷媒冲击以及换向时,气分本体进气管焊点位置处应力超标,影响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四通阀本体仅通过S管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上导致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整体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
壳体;
换热器,其设在所述壳体内;
压缩机,其设在所述壳体内;
气液分离器,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固设有安装部件;
四通阀组件,其包括阀体、S管、C管、E管及D管;所述S管一端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管;所述C管一端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所述C管的管体固连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本申请室外机,其四通阀在通过S管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基础上,在气液分离器上固设有安装部件,四通阀的C管与该安装部件固定连接,使得整个四通阀组件增加了一处固定约束,而不再是气液分离器进气管焊点为支撑点的悬臂梁结构,增大了四通阀组件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四通阀组件与气液分离器连接后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减小四通阀承受冷媒冲击以及换向时,气液分离器进气管焊点位置处应力超标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管的管体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件,其用于减小所述C管的管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部件固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竖直安装平面,所述C管的管体具有竖直延伸段,所述竖直延伸段固连在所述竖直安装平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部件呈筒状并套设固定在所述C管的管体上,所述第一减振部件通过固定部件固连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绕设在所述第一减振部件上并与所述安装部件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部件固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竖直安装平面,所述C管的管体具有竖直延伸段,所述第一减振部件套设在所述竖直延伸段上,所述固定部件固连在所述竖直安装平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件为“U”字型支架或“几”字型支架或“L”型支架,所述安装部件焊接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体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盖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管上设有第二减振部件,其用于减小所述S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振部件呈卷状并绕设在所述S管的外周上,且在所述S管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减振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S管的长度,所述第二减振部件的两端位于所述S管的两端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且呈水平管状,所述S管为竖直管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下方,且所述S管还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为上述的室外机。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外机立体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外机的壳体内部部分结构部件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外机的四通阀组件与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件、第一减振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分解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减振部件立体图;
图10为图6的B部放大图。
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1-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3-S管;4-气分本体进气管。
图3至图10中附图标记:
1-室外机;100-壳体;110-底板;200-换热器;300-压缩机;310-排气口;400-四通阀组件;410-阀体;420-S管;430-C管;431-竖直延伸段;440-E管;450-D管;500-气液分离器;510-进气管;600-安装部件;610-连接部;620-安装部;621-竖直安装平面;700-第一减振部件;710-贯通缺口;800-固定部件;900-第二减振部件。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照图3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其室外机1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压缩机300、气液分离器500和四通阀组件400,当然该室外机1还包括构成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其他必要结构部件,比如室外风机、电控装置等,这些结构部件同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如图5所示,换热器200、压缩机300和气液分离器500均设在壳体100内,且设置在壳体100的底板110上。如图5至图7所示,气液分离器500位于压缩机300的一侧,气液分离器500上固设有安装部件600。
四通阀组件400包括阀体410、S管420、C管430、E管440及D管450;阀体410具有四个端口,即S端口、C端口、D端口和E端口;S管420一端连接阀体410,具体连接阀体410的S端口,另一端连接气液分离器500的进气管510;C管430一端连接阀体410,具体连接阀体410的C端口,另一端连接换热器200,C管430的管体固连在安装部件600上;D管450一端连接阀体410,具体连接阀体410的D端口,另一端连接压缩机300的排气口310;E管440一端连接阀体410,具体连接阀体410的E端口,另一端连接室内机换热器;即四通阀的阀体410的S端口、C端口、D端口和E端口分别连接S管420、C管430、E管440和D管45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室外机1,其四通阀组件400在通过S管420连接气液分离器500的基础上,在气液分离器500上固设有安装部件600,四通阀的C管430与该安装部件600固定连接,使得整个四通阀组件400增加了一处固定约束,而不再是以气液分离器500的进气管510焊点为支撑点的悬臂梁结构,增大了四通阀组件400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四通阀组件400与气液分离器500连接后的整体稳定性,可有效减小四通阀承受冷媒冲击以及换向时,气液分离器500进气管510焊点位置处应力超标的可能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四通阀组件400的C管430的管体与安装部件600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件700,通过第一减振部件700可以减小C管430的管体与气液分离器500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可减小气液分离器500的振动,进一步降低气液分离器500进气管510焊点位置处应力超标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部件600为“U”字型支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气液分离器500的筒体外壁上。安装部件600包括连接部610和安装部620,连接部610和安装部620连接为一体使其“U”字型,连接部610与气液分离器500固定连接从而将安装部件600整体固设在气液分离器500上。安装部620具有竖直安装平面621,C管430的管体具有竖直延伸段431,竖直延伸段431固连在竖直安装平面621,通过设置竖直安装平面621与C管430的竖直延伸段431固定连接,可以很方便地将C管430的管体与气液分离器500通过固定连接方式实现连接,提高了产品组装便利性和可实施性。
当然,安装部件600还可以固定连接在气液分离器500的筒盖上;或者,安装部件600也可以为“几”字形支架或“L”型支架,焊接在气液分离器500的筒体或气液分离器500的筒盖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一减振部件700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减振垫、减振块等,具体可以为橡胶材质、硅胶材质、泡棉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部件700为橡胶块,呈筒状并套设固定在C管430的管体上,然后通过固定部件800固连在安装部件600上,固定部件800绕设在第一减振部件700上并与安装部件600固定连接,以提高C管430与安装部件600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而言,第一减振部件700除两端贯通外,其还具有一贯通缺口710,使其横截面呈近似C字形,从而可通过第一减振部件700的弹性变形使其贯通缺口710打开从而套设在C管430的管体竖直延伸段431上,方便安装。固定部件800可以为“几”字型固定箍,其包裹第一减振部件700且两端与安装部件600的竖直安装平面621固定连接,从而将C管430及第一减振部件700与气液分离器500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所示,S管420上设有第二减振部件900,第二减振部件900能吸收一部分振动的能量,以减小S管420与气液分离器500之间的振动传递。同时,第二减振部件900还可以增强S管420的强度,使得四通阀振动不容易发生,从而可有效减小由于四通阀振动导致的气液分离器500上焊点的应力超标问题。
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二减振部件900呈卷状并绕设在S管420的外周上,并通过卡箍固定。同时,在S管420的轴向方向上,第二减振部件900的长度小于S管420的长度,第二减振部件900的两端位于S管420的两端之间,从而便于第二减振部件900的安装,且避免第二减振部件900与S管420的两端部位干涉。
同样,第二减振部件900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比如减振垫、减振块等,具体可以为橡胶材质、硅胶材质、泡棉等。本实施例中,第二减振部件900初始态为片状,缠绕在S管420的外周上,并通过卡箍固定。
对于四通阀组件400,如图6所示,其阀体410位于气液分离器500的上方且呈水平管状,S管420为竖直管并位于阀体410的下方,且S管420还位于气液分离器500的上方,气液分离器500的进气管510位于其筒盖上。这种位置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室外机1壳体100内部上方空间,有利于减小室外机1占地空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换热器,其设在所述壳体内;
压缩机,其设在所述壳体内;
气液分离器,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固设有安装部件;
四通阀组件,其包括阀体、S管、C管、E管及D管;所述S管一端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管;所述C管一端连接所述阀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换热器,所述C管的管体固连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C管的管体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设有第一减振部件,其用于减小所述C管的管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振动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部件固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竖直安装平面,所述C管的管体具有竖直延伸段,所述竖直延伸段固连在所述竖直安装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减振部件呈筒状并套设固定在所述C管的管体上,所述第一减振部件通过固定部件固连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固定部件绕设在所述第一减振部件上并与所述安装部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安装部件固设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竖直安装平面,所述C管的管体具有竖直延伸段,所述第一减振部件套设在所述竖直延伸段上,所述固定部件固连在所述竖直安装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为“U”字型支架或“几”字型支架或“L”型支架,所述安装部件焊接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体或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筒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S管上设有第二减振部件,其用于减小所述S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的振动传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减振部件呈卷状并绕设在所述S管的外周上,且在所述S管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减振部件的长度小于所述S管的长度,所述第二减振部件的两端位于所述S管的两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且呈水平管状,所述S管为竖直管并位于所述阀体的下方,且所述S管还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方。
10.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2320252662.2U 2023-02-17 2023-02-17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Active CN219494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2662.2U CN219494254U (zh) 2023-02-17 2023-02-17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2662.2U CN219494254U (zh) 2023-02-17 2023-02-17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254U true CN21949425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2662.2U Active CN219494254U (zh) 2023-02-17 2023-02-17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94254U (zh) 室外机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0986270Y (zh) 应用平流式冷凝器的机柜空调
JP2000213826A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CN219063610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320803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09279290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298952A (zh) 一种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220624228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112556276A (zh) 制冷系统及冷柜
JP2002130963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及びco2冷媒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0346469A (ja) 冷房装置
CN214663090U (zh) 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右支架
CN21958907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76545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93413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520087U (zh) 一种分布式制冷装置
CN21882069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6244609U (zh) 空调器
CN219014461U (zh) 空调器
CN220250157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705775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5364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48041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764088U (zh) 一种新型冷凝器
CN217274592U (zh) 移动式空调、换热基站和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