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0692U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0692U
CN218820692U CN202223188077.5U CN202223188077U CN218820692U CN 218820692 U CN218820692 U CN 218820692U CN 202223188077 U CN202223188077 U CN 202223188077U CN 218820692 U CN218820692 U CN 218820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bending
outdoor unit
included angl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80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越
贺长青
辛电波
郭斌
蒋茂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80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0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0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0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以及吸气管路,吸气管路连接于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储液罐之间,吸气管路具有多个弯折段,相邻两个弯折段之间通过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连接,吸气管路围绕储液罐布置,弯折段用于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减小振动应力,降低振动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和管路的振动是空调开发设计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振动过大会导致管路疲劳破坏以及产生各种噪音,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舒适度。空调系统中压缩机作为动力核心,是空调器的振动源,管路连接于压缩机是振动传递的主要路径。一般振动噪声控制方法可从振动源和传递路径上进行控制,但是压缩机振动源的振动在出厂时已经确定,无法进行过多的改变,只能通过控制器传递路径,即对管路进行减振设计,最大限度地降低振动的传播,使其满足振动噪音及可靠性指标。
对于转子压缩机,其自带的储液器用于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现象造成压缩机损坏,正是由于储液器的存在,造成压缩机出现偏心现象,压缩机运转过程中,储液器振动加剧,造成压缩机和吸气管路振动及噪音增大。压缩机储液器和气液分离器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此管路称为吸气管。吸气管路和压缩机的振动大小,直接影响空调应力及噪音水平。因此,需要解决转子压缩机及管路振动噪音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对压缩机的吸气管路进行改进优化,减小振动应力,降低振动噪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转子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向空调制冷系统提供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述转子压缩机具有储液罐;
气液分离器,其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以向所述转子压缩机提供制冷剂气体;
吸气管路,其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储液罐之间,所述吸气管路具有多个弯折段,相邻两个所述弯折段之间通过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连接,所述吸气管路围绕所述储液罐布置,所述弯折段用于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通过吸气管路自身结构的改进,利用多个弯折段来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弯折段采用U型结构,相邻两个弯折段之间的连接管为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有助于在一定的空间内设置多个弯折段,提高减振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气口之间的连线为X方向;
多个所述弯折段中,一部分所述弯折段位于上部、所述弯折段向下弯折,另一部分所述弯折段位于下部、所述弯折段向上弯折;
位于上部的所述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以及第五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以及所述第五弯折段位于上部,所述第二弯折段和所述第四弯折段位于下部、且位于所述储液罐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五弯折段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出气口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45-120°;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30-9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60-12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四弯折段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90-15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70°;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5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9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四弯折段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120°。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弯折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段两侧的两个所述直管段位于所述储液罐远离所述转子压缩机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下部的所述弯折段上设有减振部,所述减振部与室外机的底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部包括固定座、限位座、以及减振件,所述减振件上设有供所述弯折段穿过的穿管孔,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减振件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座与室外机的底板固定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和插口,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所述限位座包括竖向部,所述竖向部的底部连接第一横向部,所述竖向部的顶部连接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一横向部和所述第二横向部朝靠近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部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横向部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竖向部上设有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一翻边卡设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二翻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穿管孔连通,所述弯折段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穿管孔内。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内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吸气管路等部件的布置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吸气管路的装配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吸气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U型弯折管路的缓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吸气管路C型布局的缓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吸气管路、减振部、室外机底板的装配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吸气管路的弯折段与减振部的装配图;
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减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从Q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实施例的减振部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压缩机,110-储液罐;
200-气液分离器;
300-吸气管路,310-弯折段,311-第一弯折段,312-第二弯折段,313-第三弯折段,314-第四弯折段,315-第五弯折段,320-直管段;
400-减振部,410-固定座,411-固定座一部,412-固定座二部,413-插口,414-第一限位孔,415-第一螺钉孔,420-限位座,421-竖向部,422-第横向部,423-第二横向部,424-第一翻边,425-第二翻边,426-第二限位孔,427-第二螺钉孔,430-减振件,431-第一限位凸起,432-第二限位凸起,433-穿管控,434-开口;
50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空调器基本运行原理]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单元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单元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压缩机、吸气管路减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压缩机100为转子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向空调制冷系统提供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转子压缩机100具有储液罐110。
压缩机100固定设于室外机的底板500上,压缩机100与底板500之间设置橡胶等减振部件,减小压缩机100的振动传递至底板500上。
气液分离器200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以向所述转子压缩机100提供制冷剂气体。气液分离器200把从蒸发器返回到压缩机100的制冷剂分离成气体和液体,仅使气体回到压缩机100,从而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0,避免压缩机液击。
气液分离器200固定设于室外机的底板500上,气液分离器200与底板500之间设置橡胶等减振部件,减小振动。
吸气管路300连接于气液分离器200与储液罐110之间,吸气管路300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00的出气口连接,吸气管路300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10的进气口连接,从气液分离器200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经吸气管路300流入储液罐110中。
空调运行时,压缩机100和吸气管路300将产生振动,本申请通过对吸气管路300进行结构改进,以期达到减小压缩机100和吸气管路300振动的效果。
将压缩机100和吸气管路300的振动分解为X方向、Y方向、Z方向三个方向的振动分量,通过分别减小三个方向的振动分量,从而达到减小振动、降低振动噪音的效果。
对于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通过吸气管路300自身结构的改进,来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对于Y方向的振动,通过在吸气管路300与底板500之间设置减振部400,来缓冲Y方向的振动分量。
两种减振手段相结合,对X、Y、Z三个方向的振动分量分别进行缓冲,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气管路300具有多个弯折段310,相邻两个弯折段310之间通过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320连接,直管段320沿竖直Z方向延伸,弯折段310在竖直面内布置,弯折段310呈U型管结构,弯折段310用于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将吸气管路300设置多个弯折段310,通过弯折段310来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U型弯折段310的减振原理参照图5,U型弯折段310一侧连接压缩机100方向,另一侧连接于气液分离器200方向,压缩机侧为振动源,气液分离器侧为静止,振动由U型弯折段310的一侧传入,那么假设此时U型弯折段10的一侧受力向左,根据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其U型弯折段310的另一侧就受力向右,反之同理,通过U型弯折段310缓冲两个相反反向的振动。
弯折段310采用U型结构,相邻两个弯折段310之间的连接管为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320,有助于在一定的空间内设置多个弯折段310,提高减振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储液罐110紧邻地设于压缩机100的一侧,吸气管路300围绕储液罐110布置,具体为围绕储液罐110的另一侧设置。
由于储液罐110的外径小于压缩机100的外径、储液罐110的高度小于压缩机100的高度,将吸气管路300围绕储液罐110设置,充分利用储液罐110外周侧的空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多个弯折段310中,一部分弯折段310位于上部、弯折段310向下弯折,另一部分弯折段310位于下部、弯折段310向上弯折。
位于上部的弯折段310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位于下部的弯折段310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
位于上部的弯折段310用于缓冲Y方向的振动,位于下部的弯折段310用于缓冲X方向的振动。
多个弯折段310上下交替布置,结构紧凑,分别用于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减振效果更明显。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吸气管路300包括五个弯折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311、第二弯折段312、第三弯折段313、第四弯折段314、以及第五弯折段315,第一弯折段311、第三弯折段313、以及第五弯折段315位于上部,第二弯折段312和第四弯折段314位于下部,第一弯折段311与储液罐110的顶部进气口连接,第五弯折段315与气液分离器200的顶部出气口连接。
第一弯折段311、第三弯折段313、以及第五弯折段315用于缓冲Y方向的振动分量,第二弯折段312和第四弯折段314用于缓冲X方向的振动分量。
X方向和Y方向上的振动分量都分别配置有至少一个弯折段310来进行缓冲,保证减振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弯折段313及连接于第三弯折段313两侧的两个直管段320位于储液罐110远离转子压缩机100的一侧,第二弯折段312和第四弯折段314位于储液罐110的不同侧。
吸气管路300总体形成C型结构,C型的吸气管路300围绕在储液罐110外周侧,对储液罐110形成半包围结构,充分利用储液罐110的外周侧空间。
C型布局的吸气管路300整体形成一个减振结构,C型结构可近似看成短U型结构,减振原理参照图6,进一步衰减Y方向的振动分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弯折段311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45-120°,第一弯折段311与第二弯折段312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30-90°,第三弯折段313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60-120°,第三弯折段313与第四弯折段314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90-150°,各弯折段在上述范围内设置时,可实现较好的减振效果。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第一弯折段311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70°,第一弯折段311与第二弯折段312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50°,第三弯折段313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90°,第三弯折段313与第四弯折段314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120°,各弯折段选取上述夹角进行设置时,减振效果最好。
第三弯折段313与Y方向平行,可最大程度缓解Y方向的振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8,位于下部的弯折段310上设有减振部400,减振部400与室外机的底板500固定连接,减振部400一方面对吸气管路300进行固定,提高吸气管路300的稳固性,另一方面用来缓冲Y方向的振动分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至图11,减振部400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固定座410、限位座420、以及减振件430,减振件330上设有供弯折段310穿过的穿管孔433,限位座420设于固定座410上,限位座420与固定座410之间围成用于放置减振件430的容纳空间,固定座410与室外机的底板500固定连接。
固定座410一方面用于将整个减振部400固定至底板上,另一方面作为限位座420和减振件430的安装载体。
减振件430用于穿设固定弯折段310,减振件430可以采用橡胶块结构,一方面实现弯折段310在减振部400上的固定安装,另一方面起到减振作用。
限位座420用于将减振件430固定至固定座410上,减振件430为橡胶件,而固定座410为金属件,不便于直接将减振件430固定至固定座410上,所以通过限位座420实现减振件430的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减振件430为方形结构,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431和第二限位凸起432,第一限位凸起431和第二限位凸起432设于减振件430相对的两侧面上。
固定座410为L型结构,包括一体结构的固定座一部411和固定座二部412,固定座一部411沿水平方向延伸,通过螺钉与底板500固定连接,固定座二部412沿竖直方向延伸,固定座二部412用于安装减振件430和限位座420,固定座二部412上设有第一限位孔414和插口413。
限位座420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敞口朝向固定座二部412,限位座420包括一体结构的竖向部421、第一横向部422、以及第二横向部423,第一横向部422设于竖向部421的底部,第二横向部422设于竖向部421的顶部,第一横向部422和第二横向部423朝靠近固定座410的方向延伸,第一横向部422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424,第二横向部423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425,竖向部421上设有第二限位孔426。
第一翻边424卡设于插口413内,第二翻边425上设有第二螺钉孔427,固定座一部411上对应设有第一螺钉孔415,在第一螺钉孔415与第二螺钉孔427中穿设螺钉以将第二翻边425固定至固定座一部411上,实现限位座420在固定座410上的固定安装。
限位座420的底部与固定座二部412插接,限位座420的顶部通过螺钉与固定座二部412固定,限位座420只需要一颗螺钉即可实现固定。
限位座420与固定座二部412之间围成用于放置减振件430的容纳空间,第一限位凸起431设于第一限位孔414内,第二限位凸起432设于第二限位孔426内,通过两处凸起限位,提高减振件430的安装可靠性,避免减振件430脱出。
限位座420和减振件430悬挂在固定座二部412上,相当于一个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有助于进一步缓冲Z方向的振动分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减振件430上设有开口434,开口434与穿管孔433连通,弯折段310经开口434装入穿管孔433内。
开口434便于弯折段310在减振件430上的安装,将开口434掰开,弯折段310经开口434塞入穿管孔433内,松开开口434,开口434复位,将弯折段310限位在穿管孔433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转子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以向空调制冷系统提供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述转子压缩机具有储液罐;
气液分离器,其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以向所述转子压缩机提供制冷剂气体;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气管路,其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储液罐之间,所述吸气管路具有多个弯折段,相邻两个所述弯折段之间通过沿Z方向延伸的直管段连接,所述吸气管路围绕所述储液罐布置,所述弯折段用于缓冲X方向和Y方向的振动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液罐的进气口之间的连线为X方向;
多个所述弯折段中,一部分所述弯折段位于上部、所述弯折段向下弯折,另一部分所述弯折段位于下部、所述弯折段向上弯折;
位于上部的所述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以及第五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三弯折段、以及所述第五弯折段位于上部,所述第二弯折段和所述第四弯折段位于下部、且位于所述储液罐的不同侧,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五弯折段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出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45-120°;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30-9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60-12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四弯折段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90-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70°;
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为5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X方向之间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为90°;
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四弯折段之间的夹角D的取值范围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弯折段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弯折段两侧的两个所述直管段位于所述储液罐远离所述转子压缩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位于下部的所述弯折段上设有减振部,所述减振部与室外机的底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包括固定座、限位座、以及减振件,所述减振件上设有供所述弯折段穿过的穿管孔,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座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减振件的容纳空间,所述固定座与室外机的底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和插口,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所述限位座包括竖向部,所述竖向部的底部连接第一横向部,所述竖向部的顶部连接第二横向部,所述第一横向部和所述第二横向部朝靠近所述固定座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横向部的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横向部的端部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竖向部上设有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一翻边卡设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第二翻边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穿管孔连通,所述弯折段经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穿管孔内。
CN202223188077.5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8820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8077.5U CN21882069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8077.5U CN21882069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0692U true CN218820692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1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8077.5U Active CN21882069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0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2151A (zh) 回热式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KR101647908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CN210892233U (zh) 一种螺杆式冷水机组
US8146373B2 (en) Accessory sub-cooling unit and method of use
WO2018110103A1 (ja) 圧縮機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室外機
EP1589293A2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0593084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흡입관 구조
WO2011099323A1 (ja) 可逆方向レシーバ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18820692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320803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64477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EP3470674A1 (en) Compressor unit and outdoor unit provided with same
JP4916342B2 (ja) 冷凍装置
CN101349467A (zh) 空调器室外机的冷媒管
CN218820690U (zh) 一种压缩机用连接管及空调室外机
KR20050036177A (ko) 저진동 에어컨 배관 구조
CN218820691U (zh) 一种压缩机用连接管及空调室外机
CN219063610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KR20110083346A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214663090U (zh) 一种用于冷凝器的右支架
KR20100036789A (ko) 공기조화기
CN114278999B (zh) 空调器
CN221005577U (zh) 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
CN115371274B (zh) 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