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4133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34133U CN219934133U CN202320968225.0U CN202320968225U CN219934133U CN 219934133 U CN219934133 U CN 219934133U CN 202320968225 U CN202320968225 U CN 202320968225U CN 219934133 U CN219934133 U CN 2199341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efrigerant
- outflow pipe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out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室内风道组件;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设置有冷媒流出管;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设置有与冷媒流出管相连通的冷媒流入管;风机组件;吸水冷却件,吸水冷却件设置于集水槽和接水盘之间,吸水冷却件位于冷媒流出管和壳体底部之间且与冷媒流出管相接触。由此,通过将吸水冷却件设置于集水槽和接水盘之间,并且使吸水冷却件位于冷媒流出管和壳体底部之间且与冷媒流出管相接触,这样吸水冷却件可以吸收从接水盘流向集水槽的冷凝水,吸收有冷凝水的吸水冷却件可以对冷媒流出管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可以提高从冷媒流出管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使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加高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处使用的一体式空调,具有成本较低、方便安装和维修等特点,拥有较大的市场。窗式空调器的冷媒在流经冷凝器冷凝放热后便直接进入节流元件进行节流降温,随后再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吸热。为使整个制冷系统更加安全高效,通常要保证冷媒在冷凝器出口有一定的过冷度。
在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用风叶充当打水装置,使冷凝器的温度降低,可有效增大冷媒在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但由于打水装置是对整个冷凝器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有限,且不能将出口管处的冷媒的温度,降至理想温度,因此能力能效难以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媒具有更高的过冷度,制冷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室外空气进风口和室外空气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接水盘和集水槽;室内风道组件,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有冷媒流出管;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有与所述冷媒流出管相连通的冷媒流入管;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室内风扇和室外风扇,所述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外风扇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前后两端,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内,以将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内,所述室外风扇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外,所述室外风扇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吸水冷却件,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接水盘之间,以用于吸收从所述接水盘流向所述集水槽的冷凝水,所述吸水冷却件位于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壳体底部之间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相接触。
由此,通过将吸水冷却件设置于集水槽和接水盘之间,并且使吸水冷却件位于冷媒流出管和壳体底部之间且与冷媒流出管相接触,这样吸水冷却件可以吸收从接水盘流向集水槽的冷凝水,吸收有冷凝水的吸水冷却件可以对冷媒流出管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可以提高从冷媒流出管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使窗式空调器的运行更加高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接水盘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出水口处于同一侧,所述吸水冷却件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媒流出管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流入管与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冷媒流出管邻近所述冷媒出口的部分的下方,所述吸水冷却件与所述冷媒流出管邻近所述冷媒出口的部分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水冷却件为弹性吸水冷却件,所述弹性吸水冷却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弹性吸水冷却件为海绵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水冷却件背离所述冷媒流出管的一侧涂覆有粘胶,所述粘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粘接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媒流出管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冷媒流入管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处于同一侧,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冷媒流出管处于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媒流出管包括接触管段,所述吸水冷却件在所述壳体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所述接触管段水平延伸设置,所述接触管段与所述吸水冷却件相互平行,所述接触管段和所述吸水冷却件在水平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触管段的实际长度为L1,所述吸水冷却件的长度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L1>L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接触管段呈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图5中B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媒流出管和吸水冷却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窗式空调器;
10、壳体;11、接水盘;111、出水口;12、集水槽;
20、室内风道组件;
30、室外换热器;31、冷媒流出管;311、接触管段;312、冷媒出口;
40、室内换热器;41、冷媒流入管;
50、风机组件;51、电机;52、室内风扇;53、室外风扇;
60、吸水冷却件;70、节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壳体10、室内风道组件20、室外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和风机组件50,其中,室内换热器40、室内风道组件20、室外换热器30和风机组件50均设置于壳体10内,壳体10可以对室内风道组件20、室外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和风机组件50起到罩设保护作用,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或外力的冲击导致室内风道组件20、室外换热器30、室内换热器40和风机组件50结构的损坏,从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可以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50可以主要包括:电机51、室内风扇52和室外风扇53,通过将室内风扇52和室外风扇53设置于电机51的前后两端,这样电机51可以同时带动室内风扇52和室外风扇53运转,可以减少窗式空调器100的零部件数量,缩小窗式空调器100的体积,并且通过将室内风扇52设置于室内风道组件20内,由于室内风道组件20形成有连通室内空气进风口和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室内空气流通通道,这样室内风道组件20可以限定室内风扇52引入壳体10内的风的流动路径,将与室内换热器40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内,可以使室内风扇52引入壳体10内的空气的流动更加稳定顺畅,而室外风扇53可以将室外换热器30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外。
如此,通过在壳体10上形成室内空气进气口、室内空气出风口、室外空气进风口、室外空气出风口,并且在室外换热器30设置冷媒流出管31,在室内换热器40设置冷媒流入管41,使冷媒流出管31和冷媒流入管41相连通,这样在窗式空调器100工作时,室外风扇53的运转可以将壳体10外部气流通过室外空气进风口引入壳体10内,并经由室外换热器30中的冷媒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在室外风扇53的驱动下通过室外空气出风口向室外输出,换热后的冷媒可以流动至室内换热器40中,室内风扇52的运转可以通过室内空气进风口将室内气流引入壳体10内,并经由室内换热器40中的冷媒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在室内风扇52的驱动下通过室内空气出风口输出至室内,从而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向室内输送温度适宜的风,实现窗式空调器100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作用,保证窗式空调器100的正常运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窗式空调器100为单冷空调器,室外换热器30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40为蒸发器,窗式空调器100通过使用压缩机、节流件70、冷凝器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压缩机压缩处于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节流件70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节流件70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窗式空调器10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室外风扇53可以加速流过室外换热器30的风的流速,本申请的室内风扇52可以加速流过室内换热器40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换热效率,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性能。
结合图2-图7所示,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11和集水槽12,接水盘11和集水槽12间隔设置,并且相互连通,室内换热器40位于接水盘11的上方,室外风扇53位于集水槽12的上方,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集水槽12和接水盘11之间,以用于吸收从接水盘11流向集水槽12的冷凝水,吸水冷却件60位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底部之间且与冷媒流出管31相接触。
具体地,窗式空调器100运行制冷系统时,冷媒在流经室外换热器30冷凝放热后,直接进入节流件70进行节流降温,随后再进入室内换热器40进行蒸发吸热,为使整个制冷系统更加安全高效,需要保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0出口有一定的过冷度,通过将室内换热器40设置于接水盘11的上方,将室外风扇53设置于集水槽12的上方,这样换热过程中,室内换热器4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可以滴落至接水盘11中,并流向集水槽12,室内风扇52可以将集水槽12中汇集的冷凝水打起至室外换热器30表面,从而可以降低室外换热器30的温度,可以增大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0出口的过冷度,可以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能效。
进一步地,考虑到对整个室外换热器30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有限,无法将冷媒流出管31处的冷媒的温度,降至理想温度,通过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集水槽12和接水盘11之间,并且将吸水冷却件60位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底部之间,吸水冷却件60与冷媒流出管31相接触,这样吸水冷却件60可以吸收从接水盘11流向集水槽12的冷凝水,冷媒流出管31可以与吸收有冷凝水的吸水冷却件60接触,这样不仅可以使吸水冷却件60对冷媒流出管31进行热交换降温,而且冷凝水的挥发散热也可以带走冷媒流出管31的热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冷媒流出管31的温度,可以提高从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运行更加高效。
还有,这样不仅无需设置其他降温冷却机构,仅利用冷凝水和吸水冷却件60,就可以提高室外换热器30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可以使从室内换热器40流出的较低温度的冷凝水,先用于降低室外换热器30的冷媒流出管31的温度,待吸水冷却件60饱和后,再流向集水槽12,用于正常的打水,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冷凝水,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运行能效。
由此,通过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集水槽12和接水盘11之间,并且使吸水冷却件60位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底部之间且与冷媒流出管31相接触,这样吸水冷却件60可以吸收从接水盘11流向集水槽12的冷凝水,吸收有冷凝水的吸水冷却件60可以对冷媒流出管31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可以提高从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可以使窗式空调器100的运行更加高效。
结合图2-图4所示,室内换热器40和室外换热器30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接水盘11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11,集水槽12与出水口111相连通,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壳体10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出水口111处于同一侧,吸水冷却件60邻近出水口111设置。
具体地,室内换热器40和室外换热器30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接水盘11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出水口111,出水口111与集水槽12相连通,这样接水盘11中的冷凝水可以从出水口111流出,然后从壳体10左右方向的一侧流入集水槽12,从而可以优化冷凝水的流动路径,便于窗式空调器100内其他部件的设置,并且通过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壳体10左右方向的一侧,使吸水冷却件60与出水口111位于同一侧,这样自出水口111流出的冷凝水在流向集水槽12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被吸水冷却件60吸收,从而可以保证吸水冷却件6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将吸水冷却件60邻近出水口111设置,这样可以使刚从接水盘11流出的较低温度的冷凝水可以直接被吸水冷却件60吸收,可以保证吸水冷却件60吸收的冷凝水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吸水冷却件60对冷媒流出管31的冷却效果,提升从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
结合图2-图4所示,冷媒流出管31设置有冷媒出口312,冷媒流入管41与冷媒出口312相连通,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冷媒流出管31邻近冷媒出口312的部分的下方,吸水冷却件60与冷媒流出管31邻近冷媒出口312的部分相接触。具体地,通过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冷媒流出管31邻近冷媒出口312的部分的下方,使吸水冷却件60与冷媒流出管31邻近冷媒出口312的部分相接触,这样在吸收有较低温度的冷凝水的吸水冷却件60对冷媒流出管31进行冷却降温后,从冷媒流出管31的冷媒可以较快地通过冷媒出口312流入节流元件,避免冷媒在被吸水冷却件60冷却降温后,仍然在冷媒流出管31中继续流动过长距离,导致冷媒在流动的过程中过冷度降低,从而可以进一步地保证进入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以及图5和图6所示,吸水冷却件60为弹性吸水冷却件,弹性吸水冷却件60弹性抵接在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的底部之间。具体地,可以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为弹性吸水冷却件,在将弹性吸水冷却件设置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的底部之间时,弹性吸水冷却件可以分别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的底部进行弹性抵接,这样在窗式空调器100产生振动时,弹性吸水冷却件可以在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的底部之间进行缓冲,防止冷媒流出管31直接与壳体10接触而产生碰撞异响甚至结构损坏,从而可以完善吸水冷却件60的功能,提升冷媒流出管31的结构可靠性,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弹性吸水冷却件为海绵件。具体地,可以将弹性吸水冷却件设置为海绵件,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海绵件具有强吸水性、强挥发性和弹性的特点,不仅可以保证弹性吸水冷却件的吸水性能和挥发性能均较强,可以提高弹性吸水海绵件对冷媒流出管31的降温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弹性吸水冷却件的弹性较佳,可以保证弹性吸水冷却件的缓冲作用。另外,由于海绵件结构简单并且易获得,这样可以方便调整弹性吸水冷却件的大小及高度,以及可以降低弹性吸水冷却件乃至窗式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水冷却件60背离冷媒流出管31的一侧涂覆有粘胶,粘胶与壳体10的底部粘接设置。具体地,可以在吸水冷却件60背离冷媒流出管31的一侧涂覆粘胶,在将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冷媒流出管31和壳体10的底部之间时,吸水冷却件60可以通过粘胶与壳体10的底部粘接设置,从而可以实现吸水冷却件60与壳体10底部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防止吸水冷却件60在窗式空调器100搬运安装过程中发生移位,可以保证吸水冷却件60的正常工作,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相较于其他连接固定方式,通过使吸水冷却件60与壳体10的底部粘接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吸水冷却件60与壳体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吸水冷却件6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便捷,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2-图4所示,室内换热器40和室外换热器30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冷媒流出管31设置于室外换热器30左右方向的一侧,冷媒流入管41设置于室内换热器40左右方向的一侧,并且冷媒流入管41与冷媒流出管31处于同一侧,吸水冷却件60设置于壳体10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冷媒流出管31和冷媒流出管31处于同一侧,如此设置,在不对壳体10结构进行特殊更改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0内部左右方向上的空间,缩短冷媒流入管41的设置长度,从而可以克服空间尺寸的限制,无需大幅增加成本,进而可以进一步地优化窗式空调器100的各部件的布局和结构设计,使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
结合图2-图6所示,冷媒流出管31可以包括接触管段311,吸水冷却件60在壳体10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接触管段311水平延伸设置,接触管段311与吸水冷却件60相互平行,接触管段311和吸水冷却件60在水平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接触。具体地,冷媒流出管31与吸水冷却件60相接触的部分为接触管段311,通过将吸水冷却件60在壳体10底部水平延伸设置,这样可以增大吸水冷却件60和壳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亦即增大吸水冷却件60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水冷却件60的吸水效率,并且通过将接触管段311水平延伸设置,使接触管段311与吸水冷却件60相互平行,这样接触管段311和吸水冷却件60在水平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接触,从而可以增大接触管段311和吸水冷却件60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提高吸水冷却件60对接触管段311的降温效率,提高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
进一步地,接触管段311的实际长度为L1,吸水冷却件60的长度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L1>L2。具体地,通过将接触管段311的实际长度设置地大于吸水冷却件60的长度,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接触管段311与吸水冷却件60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即:可以增加接触管段311的降温冷却面积,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吸水冷却件60对接触管段311的降温效率,提高冷媒流出管31流出的冷媒的过冷度。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接触管段311的具体结构和走向可以根据窗式空调器100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7所示,接触管段311呈波浪形。具体地,可以将接触管段311设计为波浪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接触管段311与吸水冷却件60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保证对接触管段311的降温效率,而且可以避免接触管段311出现过多大角度弯折,可以保证冷媒在接触管段311内部的流动的稳定性和顺畅性,从而可以优化接触管段311的结构设计,提升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室内空气进风口、室内空气出风口、室外空气进风口和室外空气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间隔设置且相互连通的接水盘和集水槽;
室内风道组件,所述室内风道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空气进风口和所述室内空气出风口的室内空气流通通道;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外换热器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有冷媒流出管;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室内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有与所述冷媒流出管相连通的冷媒流入管;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室内风扇和室外风扇,所述室内风扇和所述室外风扇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前后两端,所述室内风扇设置于所述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内,以将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内,所述室外风扇将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换热的空气送入室外,所述室外风扇位于所述集水槽的上方;
吸水冷却件,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集水槽和所述接水盘之间,以用于吸收从所述接水盘流向所述集水槽的冷凝水,所述吸水冷却件位于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壳体底部之间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接水盘左右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出水口处于同一侧,所述吸水冷却件邻近所述出水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出管设置有冷媒出口,所述冷媒流入管与所述冷媒出口相连通,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冷媒流出管邻近所述冷媒出口的部分的下方,所述吸水冷却件与所述冷媒流出管邻近所述冷媒出口的部分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冷却件为弹性吸水冷却件,所述弹性吸水冷却件弹性抵接在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水冷却件为海绵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冷却件背离所述冷媒流出管的一侧涂覆有粘胶,所述粘胶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粘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媒流出管设置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冷媒流入管设置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处于同一侧,所述吸水冷却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左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冷媒流出管和所述冷媒流出管处于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流出管包括接触管段,所述吸水冷却件在所述壳体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所述接触管段水平延伸设置,所述接触管段与所述吸水冷却件相互平行,所述接触管段和所述吸水冷却件在水平延伸的方向上相互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管段的实际长度为L1,所述吸水冷却件的长度为L2,L1和L2满足关系式:L1>L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管段呈波浪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68225.0U CN219934133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窗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68225.0U CN219934133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窗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34133U true CN219934133U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849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68225.0U Active CN219934133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窗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34133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0968225.0U patent/CN2199341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22604B1 (ko) | 열교환기 일체형 어큐뮬레이터를 구비한 가스엔진 냉난방장치 | |
CN219589066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2108744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93413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3019997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KR200404716Y1 (ko) | 드레인수를 이용하여 응축효율이 증대되는 공기조화기 | |
CN220707524U (zh) |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501741U (zh) | 驻车空调外机 | |
CN21864564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20669584U (zh) | 空调器 | |
CN212108754U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19222656U (zh) | 室内机及空调 | |
CN220205920U (zh) | 一种侧出风室外机及空调 | |
CN221375996U (zh) | 一种热回收型三联供系统 | |
CN21643194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6203866U (zh) | 空调器 | |
CN217131392U (zh) | 空调器 | |
CN21854460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9640361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697693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154514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2180016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410091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20742640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21913970U (zh) |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回收系统、空调系统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