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2640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2640U
CN220742640U CN202321779770.1U CN202321779770U CN220742640U CN 220742640 U CN220742640 U CN 220742640U CN 202321779770 U CN202321779770 U CN 202321779770U CN 220742640 U CN220742640 U CN 220742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ort plate
return
plate
enhan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797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建民
杨罡
刘金霖
郭强
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797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2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2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2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围绕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压缩机和水泵,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冷凝器和风机,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多个回风结构,其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支撑板上设置回风结构,当风机工作时,可以使得空气能够从外壳的多个方向进入,提高了流经电器部件和冷凝器的风量,降低了整机的风阻,同时降低了风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快速发展,重卡换电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车用空调系统由于需要车载电池供电,所以会产生电池发热量大的问题。
综上,先需要设计一种空调器能够解决车载空调器散热需求量大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将空调的外壳上设置多个回风结构,从而提高整机的风量以解决电池散热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外壳,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围绕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和水泵,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冷凝器和风机,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多个回风结构,其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结构为呈阵列分布的多边形结构;所述回风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回风结构、第二回风结构和第三回风结构;所述第一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二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三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板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固定区和回风区,其中,所述固定区位于所述回风区的外围,所述第二回风结构贯穿于所述回风区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回风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位置;所述第三回风结构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风结构包括第一标准回风部和第一增强回风部;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包括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包括第一增强进风口和第一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一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回风结构包括第二标准回风部和第二增强回风部;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包括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包括第二增强进风口和第二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二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靠近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位置;所述换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外壳,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围绕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和水泵,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冷凝器,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形成正压腔;
风机,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形成负压腔;
其中,当所述风机工作时,空气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具有回风功能;当所述风机工作时,空气由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进入安装空间内,并经过所述冷凝器后再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进风侧,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风机通过风机导流罩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出风口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支撑板上设置回风结构,当风机工作时,可以使得空气能够从外壳的多个方向进入,提高了流经电器部件和冷凝器的风量,降低了整机的风阻,同时降低了风机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所述空调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所述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所述安装板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壳;110、安装板;120、顶板;210、第一支撑板;220、第二支撑板;230、第三支撑板;231、固定区;232、回风区;240、第四支撑板;310、第一回风结构;311、第一标准回风部;312、第一增强回风部;320、第二回风结构;330、第三回风结构;331第二标准回风部;312、第二增强回风部;400、风机;500、冷凝器;600、压缩机;700、水泵;800、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外壳100,包括安装板110、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第三支撑板230和第四支撑板24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围绕所述安装板110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600和水泵700,其与所述安装板110固定连接;
冷凝器500和风机400,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固定连接;
多个回风结构,其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上。
在该实施例中,回风结构的设置能够帮助空气从多个方向同时进入所述安装空间内,从而增大进风量,以对各个部件进行散热降温。
继续参照图1所示,对于所述空调器的外壳100,其为矩形箱体结构,具体地包括安装板110、顶板120和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0与所述顶板120之间的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第三支撑板230和第四支撑板24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用于固定风机400和冷凝器50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用于设置回风结构,使得空气由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同时进入安装空间内后,对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的冷凝器500进行散热,所述安装板110上用于安装压缩机600、换热器等部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回风结构为呈阵列分布的多边形结构;所述回风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回风结构310、第二回风结构320和第三回风结构330;所述第一回风结构310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220设置,所述第二回风结构320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230设置,所述第三回风结构330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板240设置。
具体地,各个所述回风结构的多边形结构可以为六边形结构,一方面该形状组成的回风结构通风量更大;另一方面,该形状的回风结构的强度大,设置在各个支撑板上不易变形。当风机400工作时,空气可以至少从三个支撑板处进入所述安装空间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包括固定区231和回风区232,其中,所述固定区231位于所述回风区232的外围,所述第二回风结构320贯穿于所述回风区232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为组成外壳100中的相对较长的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为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设置的侧板,所以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的第二回风结构320在设置时尽可能多的铺设在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同时,该第三支撑板230上的第二回风结构320为六边形的直通孔的形状,无需对该第二回风结构320进风口处的空气方向进行改变。
参照图5和图8所示,因为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包括固定区231和回风区232,该回风区232的设置极大地减小了回风阻力,增大回风量;其中,所述固定区231即为所述第三支撑板230上的外周区域,固定区231设有多个固定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外壳100固定在墙体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第四支撑板240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和所述第三支撑板230连接。
其中,根据所述安装板110上各个电器件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二支撑板22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上各个回风结构的设置位置。
具体地,参照图6和图10所示,在所述安装板110上,所述压缩机600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0并靠近所述第四支撑板240的位置;所述水泵700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0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位置;所述换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10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位置。
所以为了增加流经各个电器件的风量,所述第一回风结构31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上远离所述安装板110的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回风结构310设置在靠近换热器的位置;另外,所述第三回风结构330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240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位置,即所述第三回风结构330设置在靠近压缩机600和水泵700的安装位置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对于所述第一回风结构310,其包括第一标准回风部311和第一增强回风部312;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包括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312包括第一增强进风口和第一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一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回风结构310是由六边形的通孔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其是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的设置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312的设置面积,且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的设置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
对于第一标准回风部311,其包括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两者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中的每个六边形通孔的轴线为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因为该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的设置位置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所以无需对流经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的空气进行方向的导流。
而对于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312,其包括第一增强进风口和第一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一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312中的六边形通孔为倾斜通孔,该倾斜通孔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相交。当风机400工作时,外界空气在流经该第一增强回风部312后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处靠近。从而提高了风量,增强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第三回风结构330包括第二标准回风部331和第二增强回风部312;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331包括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312包括第二增强进风口和第二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二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回风结构320是由六边形的通孔结构组成的矩形阵列,其是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240的上半部分。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331的设置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312的设置面积。
对于第二标准回风部331,其包括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两者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331中的每个六边形通孔的轴线为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因为该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331的设置位置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所以无需对流经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311的空气进行方向的导流。
而对于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312,其包括第二增强进风口和第二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二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312中的六边形通孔为倾斜通孔,该倾斜通孔的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相交。当风机400工作时,外界空气在流经该第二增强回风部312后向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处靠近。从而提高了风量,增强散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外壳100,包括安装板110、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第三支撑板230和第四支撑板240;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10、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围绕所述安装板110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600和水泵700,其与所述安装板110固定连接;
冷凝器500,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连接形成正压腔;
风机400,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连接形成负压腔;
其中,当所述风机400工作时,空气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50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进风侧,所述冷凝器50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之间设有密封件;参照图2所示,所述风机400通过风机400导流罩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出风口侧。
具体地,参照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冷凝器500之间通过海绵密封,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空气会自发地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具有回风功能;当所述风机400工作时,空气由所述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三支撑板230和所述第四支撑板240进入安装空间内,并经过所述冷凝器500后再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提高冷凝器500的换热量,实现冷凝器500的降温,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安装空间内的电器件散热。
具体地,第二支撑板220与所述第四支撑板240与所述安装板110为一体成型结构,对于第一支撑板210,所述冷凝器500通过钣金于其固定连接,所述风机400通过风机400导流罩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0上,其与形成组件,实现风量的最大化;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采用氟水板换进行对流换热,从而对水侧进行降温,实现储能设备的温控。
该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外壳100的三侧均设置了回风结构,提高了流经电器部件散热器和冷凝器500的风量,降低了整机的风阻,同时也降低了风机400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多个支撑板上设置回风结构,当风机400工作时,可以使得空气能够从外壳100的多个方向进入,提高了流经电器部件和冷凝器500的风量,降低了整机的风阻,同时降低了风机400效率。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围绕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和水泵,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冷凝器和风机,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多个回风结构,其至少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结构为呈阵列分布的多边形结构;所述回风结构至少包括第一回风结构、第二回风结构和第三回风结构;所述第一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二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所述第三回风结构贯穿所述第四支撑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固定区和回风区,其中,所述固定区位于所述回风区的外围,所述第二回风结构贯穿于所述回风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回风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位置;所述第三回风结构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结构包括第一标准回风部和第一增强回风部;所述第一标准回风部包括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标准进风口和第一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增强回风部包括第一增强进风口和第一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一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回风结构包括第二标准回风部和第二增强回风部;所述第二标准回风部包括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标准进风口和第二标准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增强回风部包括第二增强进风口和第二增强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增强进风口相对第二增强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靠近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位置;换热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位置。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包括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围绕所述安装板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
压缩机和水泵,其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冷凝器,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形成正压腔;
风机,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形成负压腔;
其中,当所述风机工作时,空气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具有回风功能;当所述风机工作时,空气由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四支撑板进入安装空间内,并经过所述冷凝器后再由所述正压腔流向所述负压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进风侧,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密封件;所述风机通过风机导流罩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出风口侧。
CN202321779770.1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20742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9770.1U CN22074264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79770.1U CN22074264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2640U true CN220742640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79770.1U Active CN220742640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2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3859B1 (ko) 차량용 ce 모듈
KR20190016711A (ko) 차량용 ce 모듈
KR20190002878A (ko) 차량용 ce 모듈
CN102401424A (zh) 机柜空调器
KR100622604B1 (ko) 열교환기 일체형 어큐뮬레이터를 구비한 가스엔진 냉난방장치
CN22074264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324608U (zh) 空调器
CN213983805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21705775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95329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17875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43194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154529U (zh) 室外机及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CN21419894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41008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582593U (zh) 一种风冷储能制冷设备
CN21751996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392928U (zh) 空调装置及车辆
CN214619898U (zh) 一种空调水机室外机
CN21708274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92989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05776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9132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069544U (zh) 一种无压缩机汽车空调
CN220585308U (zh) 储能液冷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