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524U -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524U
CN220707524U CN202322209389.8U CN202322209389U CN220707524U CN 220707524 U CN220707524 U CN 220707524U CN 202322209389 U CN202322209389 U CN 202322209389U CN 220707524 U CN220707524 U CN 220707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lange
indoor unit
shell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93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祥
张楠
吕庆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93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外壳在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换热器安装于外壳内且邻近出风口;风机,安装于外壳内且邻近进风口,通过风机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进风口引导经过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后从出风口引导回室内;支撑板,支撑板设置于外壳内,支撑板支撑固定在换热器左右两端的下方;其中,外壳包括:底板、侧板和延伸板,侧板分别连接于底板的左右两侧,延伸板分别与底板和侧板连接,延伸板限定出出风口的边缘,延伸板与支撑板连接,以保证支撑板的连接强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从换热器的下方对其进行支撑,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高和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通常设有风机和换热器,风机和换热器安装于外壳内,且风机运转将室内气体引导经过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从出风口引导回室内,以为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其中,换热器通常需要通过连接件和外壳进行连接,以固定换热器和外壳的相对位置。
但是,一些技术中通过连接件将换热器的两端和外壳的侧板进行连接,但换热器的下方和外壳之间没有支撑,导致换热器的固定可靠性较差,另一些技术中通过多个连接件将换热器和外壳的底板、侧板甚至顶板进行连接,以保证换热器连接稳定,但连接结构较复杂,装配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该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从换热器的下方对其进行支撑,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高和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出风口;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风机邻近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风机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所述进风口引导至所述外壳内,并经过所述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所述换热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引导回室内;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撑板支撑固定在所述换热器左右两端的下方;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侧板和延伸板,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延伸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延伸板限定出所述出风口的边缘,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保证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从换热器的下方对其进行支撑,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高和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换热器向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换热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延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底板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侧,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接水盘内,且所述支撑板支撑固定在所述接水盘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凸出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从所述换热器流至所述支撑板表面的冷凝水被所述导流部导流至所述接水盘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部构造为筋条,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筋条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筋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后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折弯形成第四翻边和第五翻边,所述第四翻边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端部的中点处,所述第五翻边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后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5是图4的A处的详细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支撑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100、外壳;110、进风口;120、出风口;130、底板;140、侧板;150、延伸板;
200、换热器;300、风机;
400、支撑板;410、第一翻边;420、第二翻边;430、第三翻边;440、加强筋;450、导流部;
500、接水盘;600、固定件;610、第四翻边;620、第五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包括外壳100、换热器200、风机300和支撑板400。
外壳100用于安装在屋顶,外壳100在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形成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换热器200安装于外壳100内且邻近出风口120,风机300安装于外壳100内,风机300和换热器200间隔设置且风机300邻近进风口110,通过风机300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进风口110引导至外壳100内,并经过换热器200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换热气流从出风口120引导回室内,支撑板400设置于外壳100内,支撑板400支撑固定在换热器200左右两端的下方。
其中,外壳100包括底板130、侧板140和延伸板150,侧板140分别连接于底板130的左右两侧,延伸板150分别与底板130和侧板140连接,延伸板150限定出出风口120的边缘,延伸板150与支撑板400连接,以保证支撑板400的连接强度。
其中,支撑板400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支撑板400分别连接于外壳100的左右两侧,即一个支撑板400和左侧的延伸板150以及底板130左侧连接,另一个支撑板400和右侧的延伸板150以及底板130右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将外壳100在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形成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换热器200安装于外壳100内且邻近出风口120,风机300安装于外壳100内,风机300和换热器200间隔设置且风机300邻近进风口110,通过风机300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进风口110引导至外壳100内,并经过换热器200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换热气流从出风口120引导回室内。也就是说,风机300可以引导室内空气进入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的外壳100内,且室内空气在外壳100内和换热器200进行换热,进而可以形成换热气流,并通过使换热气流流回室内,以为室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
另外,支撑板400设置于外壳100内,支撑板400支撑固定在换热器200左右两端的下方,其中,支撑板400可以和换热器200左右两端的端板进行连接,这样,支撑板400可以用于连接换热器200的两端和外壳100,以固定换热器200和外壳100的相对位置,而且,支撑板400能够从换热器200的下方支撑换热器200,以提高对换热器200的支撑稳定性,使换热器200的固定可靠性更高,连接更加稳定。
具体地,外壳100包括底板130、侧板140和延伸板150,侧板140分别连接于底板130的左右两侧,延伸板150分别与底板130和侧板140连接,延伸板150限定出出风口120的边缘,延伸板150与支撑板400连接,以保证支撑板400的连接强度。
其中,延伸板150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延伸板150可以和侧板140一体成型,通过将支撑板400和延伸板150进行连接,不仅可以将支撑板400和外壳100进行连接固定,而且支撑板400的一端和延伸板150距离较近,连接更加方便,且能够保证连接板和外壳100的连接稳定性,以更好地将换热器200和外壳100进行固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支撑板400为一个整体部件,结构较简单,换热器20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撑板400即可以实现与外壳100的底板130以及延伸板150进行连接,同时可以利用支撑板400从换热器200的下方支撑换热器200,以提高对换热器200的支撑稳定性,而且支撑板400的数量较少,支撑板400和外壳100的连接结构不会过于复杂,从而可以提高换热器200和外壳100的装配效率。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能够从换热器200的下方对其进行支撑,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高和装配效率高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换热器200向靠近外壳100的底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支撑板400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换热器200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换热器200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支撑板400支撑于换热器20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这样,换热器200的宽度可以大于外壳10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换热器200的面积可以更大,进而可以增大换热器200的换热面积,换热器200对室内空气的换热效率更高。
并且,通过将支撑板400设置为直角三角形,有利于提高支撑板400的支撑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400对换热器200的支撑效果,支撑板400能够从换热器200的下方更稳定地支撑固定换热器200,以使换热器200和外壳100的连接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板400具有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第一翻边410与换热器200连接,第二翻边420与延伸板150固定连接,第三翻边430与底板130相对应。
举例而言,第一翻边410可以朝向远离侧板140的方向折弯,且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可以向靠近侧板140的方向折弯。
这样,第一翻边410可以向靠近换热器200长度方向的中心延伸,第一翻边410不会超出换热器200,进而可以避免第一翻边410与其他部件发生位置干涉,以便于布置。
而将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向靠近侧板140的方向延伸,相对于将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向同一个方向折弯,这样可以使第二翻边420以及第三翻边430和第一翻边410的延伸方向相反,当支撑板400受力时,第一翻边410向靠近侧板140的方向推动支撑板40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可以向远离侧板140的方向推动支撑板400,以使支撑板400在外壳100的左右方向上的受力更加均衡,有利于提高支撑板400的连接稳定性。
当然,为了简化支撑板400的结构,也可以使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朝向同一方向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筋440。
举例而言,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均可以设有多个加强筋440,加强筋440可以连接于第一翻边410和支撑板400的主体之间,以及加强筋440可以连接于第二翻边420和支撑板400的主体之间,以及加强筋440可以连接于第三翻边430和支撑板400的主体之间。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一翻边410、第二翻边420和第三翻边430的结构强度,进而使支撑板400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支撑板400和换热器200以及外壳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接水盘500。
接水盘500安装于外壳100的底部且位于换热器200的下侧,支撑板400位于接水盘500内,且支撑板400支撑固定在接水盘500上。也就是说,支撑板400的第三翻边430可以支撑固定在接水盘500上,接水盘500可以用于盛接换热器200表面滴落的冷凝水,通过将支撑板400设于接水盘500内,这样换热器200表面流至支撑板400上的冷凝水也可以流入接水盘500内,进而可以避免冷凝水外贱污染其他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板400上形成有导流部450,导流部450凸出于支撑板40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从换热器200流至支撑板400表面的冷凝水被导流部450导流至接水盘500内。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400连接于换热器200的左右两端,支撑板400也比较靠近接水盘500的边缘,而接水盘500的边缘位置容易向外漏水,而通过在支撑板400上增设导流部450,这样支撑板400表面的冷凝水可以较为平缓且有序地流入接水盘500内,避免支撑板400上的冷凝水流到接水盘500外,以使接水盘500的集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导流部450构造为筋条,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筋条倾斜设置,这样冷凝水可以沿着筋条的延伸方向流动,筋条对冷凝水的导流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一翻边410可以向远离侧板140的方向折弯,筋条可以向靠近侧板140的方向凸出于支撑板400的一侧,这样第一翻边410和筋条可以分别向支撑板400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延伸,第一翻边410不会阻挡换热器200上的冷凝水流向支撑板400的朝向侧板140的一侧,进而可以使更多的冷凝水被筋条导流至接水盘50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导流部450为多个,多个导流部450间隔设置,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相邻两个筋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这样,多个筋条可以同时对冷凝水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导流部450对冷凝水的导流效果,而且,被相邻筋条导流的冷凝水可以分别向接水盘500流动,且被不同筋条所导流的冷凝水不会发生干涉,即冷凝水可以分别向下流动且相互远离,进而避免了冷凝水在支撑板400上聚集,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直接从支撑板400上滴落,更有效地避免了冷凝水溅落到接水盘500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固定件600。
固定件600的一端连接于换热器200的背向支撑板400的一侧,且另一端连接于外壳100的顶部和/或后侧面。这样,换热器200的下侧可以通过支撑板400支撑,且支撑板400和延伸板150连接固定,同时固定件600可以将换热器200的另一侧和外壳100进行连接,支撑板400和固定件600同时对换热器200进行固定,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换热器200和外壳100的连接强度,使换热器200的位置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固定件600的两端分别折弯形成第四翻边610和第五翻边620,第四翻边610连接于换热器200端部的中点处,第五翻边620连接于外壳100的顶部和/或后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换热器200的端部的上侧,换热器200的端部的中点处距离外壳100的顶部或者后侧面更近,通过将第四翻边610连接于换热器200端部的中点处,这样固定件600的长度可以较短,有利于节省固定件600的用材,且换热器200端部的中点处距离换热器200的底部距离不会过近,从而使固定件600拉动换热器200的力臂不会过短,固定件600可以更好地向上拉住换热器200,进一步地提高了对换热器200的固定效果。
并且,通过设置第四翻边610和第五翻边620,这样可以增大固定件600和外壳100的接触面积,以及增大固定件600和换热器200的接触面积,固定件600于外壳100以及换热器200的连接面积更大,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在彼此相对的两侧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出风口;
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风机邻近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风机的运转,将室内气体从所述进风口引导至所述外壳内,并经过所述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再将所述换热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引导回室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撑板支撑固定在所述换热器左右两端的下方;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底板、侧板和延伸板,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延伸板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连接,所述延伸板限定出所述出风口的边缘,所述延伸板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保证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换热器向靠近所述外壳的底部的方向倾斜延伸;
所述支撑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所述换热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延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底板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三翻边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侧,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接水盘内,且所述支撑板支撑固定在所述接水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凸出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从所述换热器流至所述支撑板表面的冷凝水被所述导流部导流至所述接水盘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构造为筋条,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所述筋条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且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筋条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背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后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分别折弯形成第四翻边和第五翻边,所述第四翻边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端部的中点处,所述第五翻边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和/或后侧面。
CN202322209389.8U 2023-08-16 2023-08-16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707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389.8U CN22070752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389.8U CN22070752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524U true CN220707524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9389.8U Active CN220707524U (zh) 2023-08-16 2023-08-16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6267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20707524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12108749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250162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630712U (zh) 移动式空调
CN220541342U (zh) 风管机
CN2169769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50156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68975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48038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74U (zh) 风管机
CN2169532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08754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8154514U (zh) 移动空调器
CN2179289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3413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0313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9776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53243U (zh) 风管机
CN218722214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69532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32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