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7211U -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7211U
CN219477211U CN202320715279.6U CN202320715279U CN219477211U CN 219477211 U CN219477211 U CN 219477211U CN 202320715279 U CN202320715279 U CN 202320715279U CN 219477211 U CN219477211 U CN 219477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feeding
crimping
automatic double
crimp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52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金强
姜杨助
吴金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ngjiahua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ngjiahua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ngjiahua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ngjiahua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52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7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7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7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端子的上料输送带,能够有效地将端子原料运送至加工的工位下方,在输送带上还设置有扩孔、插接的设备,能够将端子有序可靠的插接于待压接的线材上,随后进行输送到压接机上压接成型;本装置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上料和手动压接,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能够避免工人受伤;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块,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

Description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材均需要在其两端压接一个接线端子,因此需要压接机进行端子的压接,现有一种伺服压接机申请号201610604862.4包括送料部、压接部和控制部;送料部设置有端子输送部和线材输送部,端子输送部与控制部电连接;将端子送至压接部底部;压接部包括动力机构和压力采集机构;动力机构和压力采集机构均与控制部电连接;动力机构根据压力采集机构所采集的合格品压接压力为压接动作提供动力。通过设置压力采集机构,对合格品的压接压力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压力值通过控制部,反馈至动力机构,使得动力机构对压接压力进行自动调节,减少人工调节的工作量,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其主要通过工人整理线材将端子套接上后再进行压接,自动化程度不够,常用的端子包括弹性材料所制作而成的套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压接的自动化及其运送端子效率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双头压接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输送带包括链条及链轮,所述链条上等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钣金片,多个所述钣金片两两一组对称分布设置在链条的两侧,所述放置块固定设置在一组对称分布设置的钣金片上。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钣金片为L型结构。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放置块为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线材进给机构包括X轴直线模组、Y轴直线模组及Z轴升降组件,所述X轴直线模组滑设于Y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滑设于X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上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装设有引导轮组及进给动轮组,所述引导轮组位于进给动轮组的一侧。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Z轴升降组件包括衬套板、导向柱及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衬套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贯穿衬套板与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引导轮组包括多个引导轮,多个所述引导轮与支架铰接,所述引导轮的中部径向凹陷,多个所述引导轮上下层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进给动轮组包括多个进给动轮,所述支架上还铰接有进给主轴,所述进给主轴与多个所述进给动轮通过齿轮啮合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进给动轮组的出料端设置有切料气缸,所述切料气缸包括缸体及一对裁剪气夹,一对所述裁剪气夹镜像分布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端并与缸体铰接。
进一步地阐述,所述插接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滑移块、顶块、顶料气缸、夹持气缸、升降模组及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滑设于升降模组上,所述升降模组滑设于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通过升降模组与水平移动模组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气缸包括一对夹持头,所述夹持头与所述顶块对应设置,所述顶块滑设于导向滑移块上,顶块的末端与顶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气缸固定设置于导向滑移块的末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端子的上料输送带,能够有效地将端子原料运送至加工的工位下方,在输送带上还设置有扩孔、插接的设备,能够将端子有序可靠的插接于待压接的线材上,随后进行输送到压接机上压接成型;本装置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上料和手动压接,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能够避免工人受伤;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块,能够将端子进行限位并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输送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输送带独立单元的拆件图;
图4为插接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线材进给机构,2-插接输送机构,3-输送带,4-链条,5-链轮,6-钣金片,7-放置块,8-X轴直线模组,9- Y轴直线模组,10-支架,11-引导轮,12-进给动轮,13-衬套板,14-导向柱,15-升降气缸,16-齿轮,17-切料气缸,18-裁剪气夹,19-导向滑移块,20-顶块,21-顶料气缸,22-夹持气缸,23-升降模组,24-水平移动模组,25-夹持头。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3及插接上料装置,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输送带3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输送带3上装设有放置块7,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1及插接输送机构2,线材进给机构1负责将线材不断的送给并进行裁剪,而插接输送机构2负责将输送带3送过来的套管进行装夹并与线材进行插接,随后输送到压接机对应工位上压接。
进一步地阐述,输送带3包括链条4及链轮5,链条4上等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钣金片6,多个钣金片6两两一组对称分布设置在链条4的两侧,放置块7固定设置在一组对称分布设置的钣金片6上,钣金片6为L型结构;放置块7为柔性材料制成,可选的使用橡胶或者是海绵块,由于套管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如果放置块7为刚性的话有可能在放置套管的时候受力弹飞,若采用海绵块的时候海绵块能够根据套管的形状作出相对应的形变而将套管包裹进行运输,并且由于海绵块能够形变便于后续插接输送机构2将套管顶出。
进一步地阐述,线材进给机构1包括X轴直线模组8、Y轴直线模组9及Z轴升降组件,X轴直线模组8滑设于Y轴直线模组9上,Z轴升降组件滑设于X轴直线模组8上,Z轴升降组件上装设有支架10,支架10通过上述的X轴直线模组8、Y轴直线模组9及Z轴升降组件能够实现在X、Y、Z三个自由度的方向上移动;支架10一端装设有引导轮11组及进给动轮组,引导轮11组位于进给动轮组的一侧,引导轮11组能够通根据进给动轮组的动作而作出相对应的转动,引导轮11组包括多个引导轮11,多个引导轮11与支架10铰接,并且引导轮11的中部径向凹陷,多个引导轮11上下层交错布置,能够使线材向统一的方向上进行移动,防止左右摇摆。
进一步地阐述,Z轴升降组件包括衬套板、导向柱及升降气缸,升降气缸与衬套板固定连接,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架10底部固定连接,导向柱贯穿衬套板与支架10固定连接,支架10在升降气缸的控制下能够实现相对于衬套板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阐述,进给动轮组包括多个进给动轮,支架10上还铰接有进给主轴,进给主轴与多个进给动轮通过齿轮啮合进行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阐述,进给动轮组的出料端设置有切料气缸,切料气缸包括缸体及一对裁剪气夹,一对裁剪气夹镜像分布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端并与缸体铰接,裁剪气夹在闭合的时候能够将线材剪短。
进一步地阐述,插接输送机构2包括导向滑移块、顶块、顶料气缸、夹持气缸、升降模组及水平移动模组,夹持气缸滑设于升降模组上,升降模组滑设于水平移动模组,夹持气缸通过升降模组与水平移动模组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气缸包括一对夹持头,夹持头与所述顶块对应设置,所述顶块滑设于导向滑移块上,顶块的末端与顶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气缸固定设置于导向滑移块的末端。
当放置块7将套管输送到夹持气缸下的时候,夹持头配合顶出来的顶块将套管从放置块7上顶出并有夹持头夹持,随后上升到切料气缸处,线材通过进给动轮传送到裁剪气夹处并且还要往前延伸一部分将线材插入到套管上,随后裁剪气夹动作将线材剪断,完成套线的部分,随后夹持气缸通过水平移动模组移动到压接机上进行压接。
请参考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压接的效率,将上述的装置镜像设置在一侧并且增加一条输送带可以用于输送套管给第二组装置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包括压接装置、输送带及插接上料装置,所述插接上料装置架设于所述输送带上方,压接装置设置在插接上料装置的侧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装设有放置块,所述插接上料装置包括线材进给机构及插接输送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包括链条及链轮,所述链条上等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钣金片,多个所述钣金片两两一组对称分布设置在链条的两侧,所述放置块固定设置在一组对称分布设置的钣金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片为L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块为柔性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进给机构包括X轴直线模组、Y轴直线模组及Z轴升降组件,所述X轴直线模组滑设于Y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滑设于X轴直线模组上,所述Z轴升降组件上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装设有引导轮组及进给动轮组,所述引导轮组位于进给动轮组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升降组件包括衬套板、导向柱及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与衬套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贯穿衬套板与支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轮组包括多个引导轮,多个所述引导轮与支架铰接,所述引导轮的中部径向凹陷,多个所述引导轮上下层交错布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动轮组包括多个进给动轮,所述支架上还铰接有进给主轴,所述进给主轴与多个所述进给动轮通过齿轮啮合进行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动轮组的出料端设置有切料气缸,所述切料气缸包括缸体及一对裁剪气夹,一对所述裁剪气夹镜像分布设置于所述缸体的一端并与缸体铰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头压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滑移块、顶块、顶料气缸、夹持气缸、升降模组及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滑设于升降模组上,所述升降模组滑设于水平移动模组,所述夹持气缸通过升降模组与水平移动模组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气缸包括一对夹持头,所述夹持头与所述顶块对应设置,所述顶块滑设于导向滑移块上,顶块的末端与顶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气缸固定设置于导向滑移块的末端。
CN202320715279.6U 2023-04-04 2023-04-04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Active CN219477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5279.6U CN219477211U (zh) 2023-04-04 2023-04-04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5279.6U CN219477211U (zh) 2023-04-04 2023-04-04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7211U true CN21947721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5279.6U Active CN219477211U (zh) 2023-04-04 2023-04-04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7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31238B (zh) 一种变压器焊接组装一体化生产线
CN109192571B (zh) 一种微动开关全自动组装生产系统及弹片分选上料装置
CN109262263A (zh) 插头组装设备及输送装置
CN105691679A (zh) 一种全自动四工位托盘循环供料组装机
CN111826941B (zh) 一种用于肩章生产的自动化裁剪设备
CN112533470A (zh) 一种变压器插件机
CN105403801A (zh) 一种自动化老化测试生产线
CN217789010U (zh) 全自动线材加工设备
CN219477211U (zh) 全自动双头压接机
CN108233148B (zh) 多种端子供给装置、方法及复式压接装置
CN210907009U (zh) 移栽测试机
CN109787065B (zh) Type-C连接器智能制造生产工艺
CN207873374U (zh) 高效率自动点焊机
CN108987093B (zh) 一种铁芯铰合工件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CN114178866B (zh) 一种自动线材后处理生产设备
CN115411588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线束插头自动化生产线
CN110045198A (zh) 一种尾部镀锡式插头电源线检测设备
CN110380312B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加工设备
CN210838419U (zh) 连接器组装成型装置
CN210219364U (zh) 用于阵列布设led灯制品的设备及led灯制品生产流水线
CN112039301A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
CN112536234B (zh) 一种定制装配式装修材料分拣机构及使用方法
CN218341457U (zh) 一种空调扫风叶片自动装配装置
CN216762281U (zh) 一种基于线束用改进型自动扎带机
CN219379661U (zh) 一种防水透气阀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