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653U -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653U
CN219467653U CN202223214894.3U CN202223214894U CN219467653U CN 219467653 U CN219467653 U CN 219467653U CN 202223214894 U CN202223214894 U CN 202223214894U CN 219467653 U CN219467653 U CN 219467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ounting
sensor
sectio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489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ri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489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和安装臂,还包括侧面支撑组件;所述安装臂一端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所述侧面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背侧相连。利用车身内结构进行固定,实现在车的侧面安装传感器套件,满足传感器套件分布在车身两侧的布置需求。通过夹持固定组件与车身结构板形成多点连接固定。利用车身结构板自身的钣金结构强度优势,保证了安装套件整体的强度需求。通过安装臂建立的刚性连接,使得传感器套件与车身也形成稳定的刚性连接,保证了传感器套件与车身之间相对坐标的稳定,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固定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加装自动驾驶系统,使现有量产车辆转变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而针对不同用途的车型也越来越广。自动驾驶车辆逐渐向多领域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一般的乘用车。例如为了适应电商购物的发展,降低人力运输成本,加快物流速度而设计的应用于城市物流内的robovan车(自动驾驶货车),就是一款车型脱离一般乘用车型设计的自动驾驶车辆。
不同车型的车辆在外观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外观上的区别使得其整体的内部框架和尺寸也有明显的变化。由于这种区别过大,传统的传感器布置方式具有通用成熟的架构,而这种架构已经无法通过允许范围内的调整而适应新的车型。例如传统的乘用车一般采用将传感器套件设置在车顶上的方式,这种车顶固定的安装套件已经无法满足货车车型的传感器布置需求。货车车型的高度和形状与一般乘用车的差异导致现有传统传感器套件失去效果。因而,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新的安装套件以满足传感器安装和布置的需求,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用于解决现有顶部固定传感器的安装套件无法满足其他车型传感器固定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和安装臂,还包括侧面支撑组件;所述安装臂一端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所述侧面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背侧相连。
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结构基板和若干夹持片,所述结构基板远离与所述安装臂连接的一侧设有工艺开口,所述夹持片与所述结构基板的面侧配合且避让所述工艺开口而设。
所述结构基板包括:依次连接且高度从高至低的夹紧部、面连接部和背连接部;所述工艺开口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内,所述夹紧部的面侧与所述夹持片配合;所述面连接部的面侧设有套合安装座,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套合安装座相连;所述背连接部与所述侧面支撑组件相连。
所述夹持片与所述结构基板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夹紧部匹配。
所述侧面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表卡合结构和里抵接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表卡合结构相连;所述表卡合结构与所述里抵接结构相连,以使得所述表卡合结构和所述里抵接结构形成夹紧区间。
所述安装臂包括:在同一水平面内依次设置的固定段、延伸段和安装段,所述固定段垂直于所述延伸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相连,所述安装段用于连接传感器,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延伸段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所述延伸段上设有多个水平凸部,所述水平凸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延伸段的连接处。
所述延伸段上设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内设有若干装配孔;所述安装段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段的截面为梯形。
所述安装套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孔匹配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包括:设有卡接开口的主体、设置在卡接开口内的锁紧柱,所述锁紧柱与所述安装孔匹配,所述主体远离所述锁紧柱的一侧设有接合结构。
进一步,提供一种传感器套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若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
进一步,提供一种车,设有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车身内结构进行固定,实现在车的侧面安装传感器套件,满足传感器套件分布在车身两侧的布置需求。同时,通过夹持固定组件与车身结构板形成多点连接固定。利用车身结构板自身的钣金结构强度优势,保证了安装套件整体的强度需求。通过安装臂建立的刚性连接,使得传感器套件与车身也形成稳定的刚性连接,保证了传感器套件与车身之间相对坐标的稳定,以适应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振动和冲击,并在运动过程中依然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满足传感器套件的准确测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套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套件的背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结构基板的面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表卡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里抵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套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套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夹持固定组件100,结构基板110,工艺开口111,夹紧部112,面连接部113,背连接部114,套合安装座115,夹持片120,垫片121,安装臂200,固定段210,延伸段220,工艺槽221,装配孔222,安装段230,安装孔231,水平凸部240,配合件250,侧面支撑组件300,连接件310,表卡合结构320,里抵接结构330,传感器011,支架012,车身结构板001,车身横梁00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传感器011的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100和安装臂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面支撑组件300;所述安装臂200一端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100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011;如图2所示,所述侧面支撑组件300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背侧相连。夹持固定组件100用于夹紧车身结构板001形成面接触固定;安装臂200用于穿过车的外壳延伸至传感器011需要固定的位置,形成传感器011与夹持固定组件100之间的固定;侧面支撑组件300用于连接车身结构板001一侧的车身横梁002;
夹持固定组件100通过夹持的方式,与车身结构板001形成稳定的面接触固定,使得与夹持固定组件100连接的安装臂200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从而保证安装臂200具备足够的承重量以适应不同重量的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的安装。由于安装臂20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连接面有限,导致夹持固定组件100自身受力不均,通过在背侧进一步引入侧面支撑组件300,并利用相邻的车身结构有针对性地形成与安装臂200对应位置的局部支撑,使得夹持固定组件100受力不均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有效提升安装套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所述夹持固定组件100包括:结构基板110和若干夹持片120,所述结构基板110远离与所述安装臂200连接的一侧设有工艺开口111,所述夹持片120与所述结构基板110的面侧配合且避让所述工艺开口111而设。
结构基板110用于贴合需要加紧的车身结构板001,配合夹持片120从车身结构板001的两侧夹紧车身;夹持片120用于配合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的安装位置,与结构基板110形成至少一个夹紧面;工艺开口111用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安装操作,并能减少结构基板110的重量。
通过在远离与安装臂200连接的一侧设置工艺开口111,能在不影响结构基板110与安装臂200连接强度的同时降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重量。而且利用工艺开口111,能方便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的安装和锁紧过程,降低操作难度,使得手能通过工艺开口111从两侧进行结构基板110与夹持片120之间的锁紧。由于工艺开口111的设置使得结构基板110具有空缺,常规的整块与结构基板110大小匹配的夹持板不但重,而且在工艺口对应的位置上失去作用。改用若干夹持片120能充分利用工艺开口111周边的位置,形成多位置和多面的固定,既有利于减重,又有利于提高实际作用,还能使得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的贴合度更高。
如图3所示,所述结构基板110包括:依次连接且高度从高至低的夹紧部112、面连接部113和背连接部114;所述工艺开口111设置在所述夹紧部112内,所述夹紧部112的面侧与所述夹持片120配合;所述面连接部113的面侧设有套合安装座115,所述安装臂200的一端与所述套合安装座115相连;所述背连接部114与所述侧面支撑组件300相连。
夹紧部112用于配合夹持片120夹紧车身结构板001;面连接部113用于固定安装臂200套合安装座115用于进一步限制安装臂200的安装和活动范围;背侧连接部用于结构基板110与侧面支撑组件300的固定和连接。
设置在夹紧部112和背连接部114之间,有助于保证面连接部113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减少应安装臂200局部作用导致的面连接部113的变形,提高结构基板110对安装臂200的支撑力。通过在面连接部113上设置套合安装座115,进一步提高了面连接部113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局部套合的方式对安装臂200形成多面固定和支撑,从而提升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与侧面支撑组件300连接的连接位设置在末端有助于对结构基板110的末端进行强化,消除薄弱位;而从高至低的设置有利于贴合车身内部的设计,避免突出和不美观,同时合理地引导结构基板110通过侧面支撑组件300与车身横梁002的连接固定。
所述夹持片120与所述结构基板110之间还设有垫片121,所述垫片121与所述夹紧部112匹配。
垫片121用于夹持片120、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之间的紧密贴合;
垫片121有利于消除夹持片120、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之间的缝隙,使得夹紧效果更好。采用与夹紧部112匹配的垫片121有助于车身结构板001与结构基板110之间夹持面的增加,消除两者之间的露空,从而保证夹持效果。
所述侧面支撑组件300包括:连接件310、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所述连接件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表卡合结构320相连;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表卡合结构320与所述里抵接结构330相连,以使得所述表卡合结构320和所述里抵接结构330形成夹紧区间。
连接件310用于形成距离长度的延伸和连接面方向的转换; 表卡合结构320用于从贴合车身横梁002的表面;里抵接结构330用于从车身横梁002内部形成抵接并配合表卡合结构320进行夹紧;第一连接面用于匹配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连接;第二连接面用于匹配表卡合结构320的连接;夹紧区间用于夹紧车身横梁002。
夹持固定组件100固定在竖直的车身结构板001上,而相邻的车身横梁002若依然保持竖直连接时需要与车身横梁002的内侧面相连。为了夹持车身横梁002,则需要从内外两侧进行装配,这样的连接不方便;通过连接件310的转换,能使得对车身横梁002形成上下方式的夹持,从而方便实际操作。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的结合能适应车身横梁002的多种结构,即利用车身横梁002本身结构的形状进行固定,又通过夹持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稳固,从而与车身横梁002形成稳固的连接,将车身横梁002作为夹持固定组件100有效的第二支撑点。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臂200包括:在同一水平面内依次设置的固定段210、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所述固定段210垂直于所述延伸段220;所述固定段210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所述安装段230用于连接传感器011,所述安装段230与所述延伸段220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所述延伸段220上设有多个水平凸部240,所述水平凸部240至少设置于所述安装段230与所述延伸段220的连接处。
固定段210用于穿过车壳将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伸出至车外;延伸段220用于贴近车的表面并将安装段230延伸至指定位置;安装段230用于安装和固定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水平凸部240用于增加额外的装配位。
垂直于延伸段220的固定段210长度的设计可控性更好,而且能减少穿过车壳所需的孔的大小,也方便对准;同时,垂直设置也有利于延伸段220能贴合车的表面,减少延伸段220外延易受到碰撞的风险。通过在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的连接处设置水平凸部240有助于增加结构的强度,强化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之间的连接,同时增加额外的装配位,方便其他配件的加装。
所述延伸段220上设有工艺槽221,所述工艺槽221内设有若干装配孔222;所述安装段230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231;所述固定段210的截面为梯形。
工艺槽221用于减重;装配孔222用于减重和增加装配位;安装孔231用于配合安装传感器011。
通过设置工艺槽221,能大幅度的减轻延伸段220的重量。进一步在工艺槽221内设置装配孔222,不但进一步减轻重量,还增加了大量可调节的灵活装配位,方便其他配件的加装;长条形的安装孔231能满足多种装配方式,而且方便传感器011实际安装时所需的位置调节;梯形的截面有助于正反面的快速区分和对准,使得固定段21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之间满足快速装配的需求,降低操作难度。
所述安装套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孔231匹配的配合件250,所述配合件250包括:设有卡接开口的主体、设置在卡接开口内的锁紧柱,所述锁紧柱与所述安装孔231匹配,所述主体远离所述锁紧柱的一侧设有接合结构。
配合件250用于配合安装段230;主体用于通过接合结构与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相连;锁紧柱用于与安装孔231配合,形成安装段230上的可调连接;
通过在需要安装的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上预先设置配合件250,能实现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与安装臂200的快速装配和灵活调节,从而方便拆装,提高效率。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传感器011套件,包括:支架012和设置在支架012上的若干传感器011,以及一种传感器011的安装套件,安装臂200的一端与支架012相连。支架012用于装载传感器011;传感器011用于车载系统的信号采集。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100和安装臂200,以及侧面支撑组件300;安装臂200一端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011;侧面支撑组件30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背侧相连。夹持固定组件100用于夹紧车身结构板001形成面接触固定;安装臂200用于穿过车的外壳延伸至传感器011需要固定的位置,形成传感器011与夹持固定组件100之间的固定;侧面支撑组件300用于连接车身结构板001一侧的车身横梁002; 夹持固定组件100、安装臂200和侧面支撑组件300均为金属材质。
夹持固定组件100通过在车身结构板001的两侧夹紧的方式,固定在车身的竖向设置的车身结构板001上,侧面支撑组件300利用位于车身结构板001一侧的车身横梁002形成固定,从而从背侧形成对夹持固定组件100的支撑。夹持固定组件100与车身结构板001连接的第一连接位和侧面支撑组件30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连接的第二连接位分别位于安装臂20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连接的第三连接位的两侧,从两侧形成结构上的稳定支撑。夹持固定组件100包括:结构基板110和若干夹持片120,结构基板110远离与安装臂200连接的一侧设有工艺开口111,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的面侧配合且避让工艺开口111而设。结构基板110用于贴合需要加紧的车身结构板001,配合夹持片120从车身结构板001的两侧夹紧车身;夹持片120用于配合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的安装位置,与结构基板110形成至少一个夹紧面。
工艺开口111用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安装操作,并能减少结构基板110的重量;结构基板110为一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工艺开口111为一梯形的开口,开口贯穿结构基板110的面侧和背侧,在结构基板110的一侧形成边框。夹持片120能设置两个,具体为类矩形的板块,夹持片120上设有螺纹孔,结构基板110上设有对应的匹配孔,夹持片120分别对应工艺开口111左侧的边缘和右侧的边缘。通过螺栓将夹紧片和结构基板110上紧,从而夹紧车身结构板001。如图8所示,当车身结构板001为多层时,能进一步将夹持片120插入车身结构板001内,并在车身结构板001上穿孔,仅夹紧车身结构板001中的一层。结构基板110包括:依次连接且高度从高至低的夹紧部112、面连接部113和背连接部114;工艺开口111设置在夹紧部112内,夹紧部112的面侧与夹持片120配合。
面连接部113的面侧设有套合安装座115,安装臂200的一端与套合安装座115相连;背连接部114与侧面支撑组件300相连。夹紧部112用于配合夹持片120夹紧车身结构板001;面连接部113用于固定安装臂200;套合安装座115用于进一步限制安装臂200的安装和活动范围;背侧连接部用于结构基板110与侧面支撑组件300的固定和连接;夹紧部112、面连接部113和背连接部114的截面依次增大,面连接部113和背连接部114的厚度大于夹紧部112,工艺开口111设置在夹紧部112的中部,套合安装座115凸出于结构基板110的面侧,且靠近面连接部113的上部。安装座具体为凸环,并形成垂直于面连接部113表面的水平通道,套合安装座115与安装臂200连接时,安装臂200对应的一端插入水平通道内,然后通过螺栓进一步锁紧在面连接部113上。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之间还设有垫片121,垫片121与夹紧部112匹配。
垫片121用于夹持片120、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之间的紧密贴合; 垫片121能是一整片,也能是多片组成,垫片121设置在结构基板110与车身结构板001之间,用于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若采用柔性材质,还能进一步防止碰撞。作为优选,垫片121的面积大于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的连接面。侧面支撑组件300包括:连接件310、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连接件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第二连接面与表卡合结构320相连;表卡合结构320与里抵接结构330相连,以使得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形成夹紧区间。连接件310用于形成距离长度的延伸和连接面方向的转换; 表卡合结构320用于从贴合车身横梁002的表面;里抵接结构330用于从车身横梁002内部形成抵接并配合表卡合结构320进行夹紧。
第一连接面用于匹配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连接;第二连接面用于匹配表卡合结构320的连接;夹紧区间用于夹紧车身横梁002;连接件310包括:竖直的第一连接端板,水平连接板,以及水平的第二连接端板,第一连接端板和第二连接端板分别设置在水平连接板的两端,水平连接板上设有竖直设置且连接第一连接端板与第二连接端板的三角加强筋。第一连接面设置在第一连接端板的面侧;第二连接面设置在第二连接端板的下表面。第一连接端板的尺寸与背连接部114匹配。车身横梁002具体为截面为类L型的金属条,表卡合结构320具体能是L形的金属条,表卡合结构320的内尺寸与车身横梁002的表面尺寸匹配,能扣合在车身横梁002的表面。
里抵接结构330具体能是L形的金属条,里抵接结构330的外尺寸与车身横梁002的内尺寸匹配,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从内外两侧夹紧车身横梁002,不但加固了车身横梁002的局部结构,同时利用车身横梁002为结构基板110带来支撑力。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通过贯穿车身横梁002的螺栓形成对车身横梁002的夹紧和固定。安装臂200包括:在同一水平面内依次设置的固定段210、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固定段210垂直于延伸段220;固定段21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安装段230用于连接传感器011,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延伸段220上设有多个水平凸部240,水平凸部240至少设置于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的连接处。固定段210用于穿过车壳将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伸出至车外;延伸段220用于贴近车的表面并将安装段230延伸至指定位置。
安装段230用于安装和固定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水平凸部240用于增加额外的装配位; 固定段210的竖直截面为直角梯形,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的截面为矩形,固定段210与延伸段220的内侧相连,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的外侧相连,固定段210、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均为竖直的金属条状结构且三者形成一体。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之间的夹角为90°至180°。具体地,水平凸部240为三个,分别设置在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连接的内侧和外侧,以及延伸段220靠近固定段210一端的内侧,水平凸部240上设有连接孔。延伸段220上设有工艺槽221,工艺槽221内设有若干装配孔222;安装段230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231;固定段210的截面为梯形。
工艺槽221用于减重;装配孔222用于减重和增加装配位;安装孔231用于配合安装传感器011;工艺槽221大于延伸段220长度的二分之一,工艺槽221的槽底上设有连续设置且尺寸相同的三个长圆孔,相邻两个长圆孔之间还设有圆孔,工艺槽221的深度大于延伸段220厚度的二分之一。伸长段的长度大于固定段210和安装段230。安装套件还包括与安装孔231匹配的配合件250,配合件250包括:设有卡接开口的主体、设置在卡接开口内的锁紧柱,锁紧柱与安装孔231匹配,主体远离锁紧柱的一侧设有接合结构。配合件250用于配合安装段230;主体用于通过接合结构与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相连;锁紧柱用于与安装孔231配合,形成安装段230上的可调连接。
配合件250的主体的一侧设有上下两块水平板,水平板之间形成卡接开口,两水平板上设有对应的安装孔231,锁紧柱能是螺栓,螺栓穿过上下两水平板的安装孔231。配合件250与安装段230装配时,螺栓穿过配合孔,通过水平板夹紧安装段230,从而形成固定。在安装套件稳定的结构下,对传感器011的数量和重量的限制减少,并能有效适应行驶环境,减少整体的移位,从而提高传感器011检测的精度,减少反复校准。配合件250通过接合结构安装在支架012的一侧,支架012通过配合件250与安装臂200的安装段230形成稳固连接,并能通过安装孔231与锁紧柱之间的配合,在一定水平范围内调节支架012的朝向和与安装臂200之间的相对位置。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车,设有一种安装套件。安装套件用于连接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100和安装臂200,还包括侧面支撑组件300;安装臂200一端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011;侧面支撑组件30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的背侧相连。夹持固定组件100包括:结构基板110和若干夹持片120,结构基板110远离与安装臂200连接的一侧设有工艺开口111,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的面侧配合且避让工艺开口111而设。结构基板110包括:依次连接且高度从高至低的夹紧部112、面连接部113和背连接部114;工艺开口111设置在夹紧部112内,夹紧部112的面侧与夹持片120配合;面连接部113的面侧设有套合安装座115。
安装臂200的一端与套合安装座115相连;背连接部114与侧面支撑组件300相连。夹持片120与结构基板110之间还设有垫片121,垫片121与夹紧部112匹配。侧面支撑组件300包括:连接件310、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连接件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第二连接面与表卡合结构320相连;表卡合结构320与里抵接结构330相连,以使得表卡合结构320和里抵接结构330形成夹紧区间。安装臂200包括:在同一水平面内依次设置的固定段210、延伸段220和安装段230,固定段210垂直于延伸段220;固定段210与夹持固定组件100相连,安装段230用于连接传感器011,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
延伸段220上设有多个水平凸部240,水平凸部240至少设置于安装段230与延伸段220的连接处。延伸段220上设有工艺槽221,工艺槽221内设有若干装配孔222;安装段230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231;固定段210的截面为梯形。安装套件还包括与安装孔231匹配的配合件250,配合件250包括:设有卡接开口的主体、设置在卡接开口内的锁紧柱,锁紧柱与安装孔231匹配,主体远离锁紧柱的一侧设有接合结构。通过加装安装套件,能实现在车上快速稳定地加装传感器011或传感器011套件,而且能避免频繁的校准,充分适应行驶过程中各种状况下的冲击和振动。本实施例中,车具体能是货车车型,通过加装自动驾驶系统形成自动驾驶货车。
自动驾驶货车的传感器011套件通过安装套件,能快速稳定地设置在车头顶部的左右两侧。具体地,车身在车头的上部设有车身结构板001且车身结构板001位于车的A柱和车的B柱之间,车身结构板001的一侧连接车身横梁002。将结构基板110与两块夹紧片通过夹紧的方式,分别安装在车身结构板001的两侧,车身结构板001与结构基板110之间的间隙使用垫片121填充,将面卡合结构与里抵接结构330通过夹紧方式安装在车身横梁002上,然后将连接件310的一端安装在面卡合结构上,另一端安装在结构基板110上,与车身结构板001和连接件310的连接形成结构基板110的多点支撑,使得夹持固定组件100在多维度得到固定。随后在车身钣金上打孔,将安装臂200穿入孔内,安装在结构基板110上,再将传感器011套件安装在安装臂200上,从而将两套传感器011套件分别固定在车头的两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包括:夹持固定组件和安装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面支撑组件;所述安装臂一端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面侧相连,另一端用于固定传感器;所述侧面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的背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包括:结构基板和若干夹持片,所述结构基板远离与所述安装臂连接的一侧设有工艺开口,所述夹持片与所述结构基板的面侧配合且避让所述工艺开口而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基板包括:依次连接且高度从高至低的夹紧部、面连接部和背连接部;所述工艺开口设置在所述夹紧部内,所述夹紧部的面侧与所述夹持片配合;所述面连接部的面侧设有套合安装座,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套合安装座相连;所述背连接部与所述侧面支撑组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片与所述结构基板之间还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夹紧部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撑组件包括:连接件、表卡合结构和里抵接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表卡合结构相连;所述表卡合结构与所述里抵接结构相连,以使得所述表卡合结构和所述里抵接结构形成夹紧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包括:在同一水平面内依次设置的固定段、延伸段和安装段,所述固定段垂直于所述延伸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夹持固定组件相连,所述安装段用于连接传感器,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延伸段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所述延伸段上设有多个水平凸部,所述水平凸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安装段与所述延伸段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上设有工艺槽,所述工艺槽内设有若干装配孔;所述安装段上设有长条形的安装孔;所述固定段的截面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孔匹配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包括:设有卡接开口的主体、设置在卡接开口内的锁紧柱,所述锁紧柱与所述安装孔匹配,所述主体远离所述锁紧柱的一侧设有接合结构。
9.一种传感器套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若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
10.一种车,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
CN202223214894.3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Active CN219467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894.3U CN21946765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4894.3U CN21946765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653U true CN21946765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3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4894.3U Active CN21946765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0931B2 (en) Steering column cover skirt attachment
CA1314234C (en) Engine mount apparatus
CN219467653U (zh)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KR102111134B1 (ko) 자동차의 루프 구조물
CN110588557B (zh) 一种雷达支架及车辆
WO2022011526A1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5552988U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支架及汽车
CN219969332U (zh) 一种悬架安装导正组件及汽车
CN201367059Y (zh)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前装饰板的安装装置
CN219339364U (zh) 摄像头的定位安装治具及车辆
CN218198525U (zh) 仪表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5552551U (zh)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9077325U (zh) 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20974359U (zh)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CN216050725U (zh) 一种碰撞试验车辆车载摄像系统安装结构
CN221457511U (zh) 导航仪及其背面安装装置
CN216070219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和汽车
CN217945333U (zh) 仪表板横梁安装架及车辆
CN219668132U (zh) 一种线束支架
CN220053729U (zh)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20742961U (zh) 一种车载传感器固定结构以及车辆
CN219687035U (zh) 车门和车辆
CN211995431U (zh) 车顶支撑平台及具有其的智能驾驶车辆
CN218805497U (zh) 后组合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858320U (zh) 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