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3729U -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3729U
CN220053729U CN202321604531.2U CN202321604531U CN220053729U CN 220053729 U CN220053729 U CN 220053729U CN 202321604531 U CN202321604531 U CN 202321604531U CN 220053729 U CN220053729 U CN 220053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tain
vehicle
connecting plate
curtain genera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45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洪辉
黄成�
王太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45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3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3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3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气帘发生器本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气帘发生器通过固定结构卡接时容易出现晃动,产生异响,影响驾驶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及车辆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机动车辆随着市场的需求安全配置越来越高,侧面安全气帘作为辅助约束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置率也越来越高,安全气帘包括囊袋、气帘发生器和气帘支架等,气帘中的囊袋在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气帘发生器作用后弹出,以达到保护乘客的作用。
目前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方便气帘发生器的安装,通常将气帘发生器固定在连接件上,然后将连接件以卡接的形式卡接在车辆的顶棚上,实现气帘发生器的固定和安装。由于连接件为非标准件,当连接件卡入车辆顶棚时可能会出现装配误差,当连接件卡入车辆顶棚之间的间隙或误差过大时,安装后气帘发生器会跟随连接件出现晃动、车辆行驶过程中还会产生异响等问题,影响驾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帘发生器通过固定结构卡接时容易出现晃动,产生异响,影响驾驶体验的问题。
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气帘发生器本体;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连接件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同时连接件位于固定板的两端方便对气帘发生器进行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定位在车体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限位件,限位件能够卡入车体上,当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时,限位件能入车体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定位,方便安装操作。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用于安装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所述安装面的形状与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的外形相适配。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安装面,能够与气帘发生器本体相贴合,方便对气帘发生器本体进行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安装孔,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的形式,方便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固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结构稳固,安装方便。
进一步,各所述第一安装孔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车体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紧固件,紧固件起到紧固的作用,用于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安装固定。
进一步,其中一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形通孔,其他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形通孔;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通孔。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腰形通孔,在安装或组装的时候,采用腰型孔能够方便进行安装和调整,适于某些零部件的相互位置很难达到理想位置,或者是零部件间位置发生干涉需要调整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方便大批量生产,加工铸造方便。
进一步,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在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沿第二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加强肋起到提高结构强度的作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气帘发生器本体,还包括如前述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通过所述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内板上边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所述车体的顶盖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连接板固定在车体的内板上边梁上,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车体的顶盖上,采用这样的布置方便安全气帘发生器的位置设计,同时满足设计中的天窗模态分析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使得装配时紧固件能够将第一连接板固定在车体的内板上边梁,紧固件将第二连接板固定在车体的顶盖上,采用紧固件直接进行固定的方式方便进行安装,满足车辆内部结构设计中模态分析强度的要求,相比于传统的气帘发生器卡接,本实用新型直接对气帘发生器进行紧固,避免了传统卡接件之间的间隙误差,从而避免气帘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晃动或者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异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安装在车体一个方向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安装在车体另一个方向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固定板;101-安装面;2-气帘发生器本体;3-第一连接板;301-第一安装孔;4-第二连接板;401-第二安装孔;5-连接件;6-限位件;7-顶盖;8-内板上边梁;9-紧固件;10-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气帘又称头部气囊气帘,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撞击时可以更好的保护乘车人的头部。安全气帘包括囊袋、气帘发生器和气帘支架等,气帘中的囊袋在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气帘发生器作用后弹出,以达到保护乘客的作用,在发生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以后,同样可以保护车内人员的作用。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对气帘发生器本体2进行安装和固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板1和连接件5,固定板1沿第一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的水平箭头方向),固定板1用于固定气帘发生器本体2;在第二方向上(如图3所示的竖直箭头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固定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还包括紧固件9(本实施例优选紧固件9为螺栓),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通过紧固件9安装在车体上,连接件5用于将气帘发生器本体2固定在固定板1上。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5将气帘发生器本体2固定在固定板1上,然后通过紧固件9将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车体上,最后实现气帘发生器本体2的安装和固定,相比于传统气帘发生器本体2采用卡接安装的形式,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紧固件9对气帘发生器本体2进行固定的方式,结构简单,方便进行安装,同时也避免了卡接出现的间隙配合导致车辆出现异响、气帘发生器本体2晃动等情况。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连接件5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固定板1的两端,连接件5可以采用抱箍、扎带、胶条或者胶带,连接件5方便将气帘发生器本体2固定在固定板1上,安装简单可靠、布置灵活。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3位于第二连接板4的下方,分别连接在固定板1的上下两侧,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可以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当然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形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为一体成型,相比于焊接,采用铸造的形式一体成型能够大批量进行生产,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加强肋10,加强肋10在固定板1、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上沿第二方向延伸,加强肋10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第一连接板3通过紧固件9固定在车体的内板上边梁8上,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车体的顶盖7上,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方便安全气帘发生器本体2的布置,满足设计需求,同时也满足车辆内部结构模态分析强度的要求。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限位件6,限位件6位于第一连接板3的两端,限位件6用于将第一连接板3定位在车体上,限位件6起到限位的作用,工作人员在进行安装时,将限位件6卡入至车体的内板上边梁8上,然后通过紧固件9分别将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固定,实现气帘本体的安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件6,作用是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定位和安装。
如图5所示,固定板1上形成有安装面101,安装面101为弧形结构,安装面101用于安装气帘发生器本体2,安装面101的形状与气帘发生器本体2的外形相适配,安装气帘发生器本体2时,气帘发生器本体2的外壁与安装面101的凹面相贴合,方便通过连接件5对气帘发生器本体2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安装孔301,第二连接板4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401,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孔301优选为两个,第二安装孔401的数量也优选为两个;各第一安装孔301和各第二安装孔401通过紧固件9固定在车体上,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9优选为螺栓。
具体的,第一安装板上左侧的第一安装孔301为圆形通孔,第一安装板上右侧的第一安装孔301为腰形通孔;各第二安装孔401为腰形通孔,在组装或者安装的时候,采用腰型孔能够方便进行安装和调整,以便组装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将各安装孔与车体上的安装孔进行对准。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气帘发生器本体2,还包括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气帘发生器本体2通过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固定在车体上,第一连接板3固定在车体的内板上边梁8上,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车体的顶盖7上。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板(1)用于固定气帘发生器本体(2);
第一连接板(3)和第二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用于与车体固定连接;
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用于将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连接件(5)在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3)定位在车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形成有安装面(101),所述安装面(101)用于安装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2),所述安装面(101)的形状与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2)的外形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安装孔(301),所述第二连接板(4)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401);
各所述第一安装孔(301)和各所述第二安装孔(401)上设有紧固件(9),所述紧固件(9)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车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安装孔(301)为圆形通孔,其他所述第一安装孔(301)为腰形通孔;各所述第二安装孔(401)为腰形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肋(10),所述加强肋(10)在所述固定板(1)、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上沿第二方向延伸。
9.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气帘发生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所述气帘发生器本体(2)通过所述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内板上边梁(8)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固定在所述车体的顶盖(7)上。
CN202321604531.2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053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4531.2U CN2200537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4531.2U CN2200537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3729U true CN22005372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4531.2U Active CN2200537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3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19298B2 (ja) バンパフェースの構造
US7048326B2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CN108860028B (zh) 机动车辆的车辆尾部
CN101531171B (zh) 用于固定汽车侧面气囊的托架
CN220053729U (zh) 一种车载气帘发生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15552988U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模块支架及汽车
CN110588557B (zh) 一种雷达支架及车辆
CN209739013U (zh) 一种用于顶棚气囊的安装装置及汽车
CN204956324U (zh) 车辆传感器的安装组件
CN214189812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安装结构及汽车
KR101584287B1 (ko) 차량용 에어댐의 단부 체결 장치
CN219406646U (zh) 连接侧围总成与前壁板总成的支架及车辆
CN220701055U (zh) 一种保险盒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314883U (zh) 一种后车门dcu安装支架及后车门
CN220199245U (zh) 一种后排座椅锁扣和安全带卷收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KR100478043B1 (ko) 자동차의 카울 크로스 바 결합구조
CN220904875U (zh) 车顶装饰罩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49957U (zh) 翼子板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10634520U (zh) 安全气囊安装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14648581U (zh) 机舱封板总成
CN212289601U (zh) 拉手总成及车辆
CN216231641U (zh) 一种电机悬置总成及矿用车的电机悬置结构
JP4296823B2 (ja) 車両天井構造
CN214523658U (zh) 一种轮速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17319994U (zh) 一种车门内护板侧碰防脱支架结构、安装组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