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74359U -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74359U
CN220974359U CN202322613543.8U CN202322613543U CN220974359U CN 220974359 U CN220974359 U CN 220974359U CN 202322613543 U CN202322613543 U CN 202322613543U CN 220974359 U CN220974359 U CN 220974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longitudinal beam
fixing
fram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35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周奇
赵彦浩
潘丙龙
王鹏
谭乾广
初赟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35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74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74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74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涉及车辆改装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货箱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连接件紧固,以将所述货箱纵梁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方;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将用于固定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的固定装置从车架纵梁的底部转移至外侧,实现从车架纵梁的外部与上装货箱纵梁的连接,当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置电池结构时,电池体积增大时也不会与电池发生干涉,不需将车架纵梁宽度增加以预留用于安装连接件的空间,实现在不改变车架纵梁宽度的前提下将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纵梁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改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进行连接时,需要将货箱纵梁的底面贴合至车架纵梁的上表面,然后将骑马螺栓由上至下套接在货箱纵梁和车架纵梁的外部,再然后通过紧固件将骑马螺栓的底部的两端进行固定。例如公告号为CN214165147U,专利名称为一种载货汽车的货箱结构,其公开了骑马螺栓与车架以及纵梁的连接方式:货箱包括长度方向上的纵梁和宽度方向上的横梁,纵梁承载横梁,纵梁通过固定支架与车架固定,骑马螺栓将纵梁和车架锁定,骑马螺栓在每根纵梁上配置三个,分别配置于纵梁的底部的两端和中部。所以,骑马螺栓通常情况下是直接安装于货箱纵梁的中部和两端的位置,而传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安装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通常情况下将电池安装于车架纵梁的中间位置。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对于新能源货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由于货车需要长期运行,所以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而为了保证足够的续航里程,传统的做法是增大电池体积。但是电池体积增大后会占据车架纵梁的大部分空间,电池的端部会与骑马螺栓所连接的紧固件的一侧发生干涉,从而导致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之间的连接位置受限,进一步导致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之间连接困难。
现有的厂家为了实现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之间的连接,特意增大了底盘的车架纵梁之间的宽度,但是这样的做法只适用于电池容量较小的轻卡底盘,而对于电池容量要求较大的重卡货车并不适用,因为增加车架纵梁的宽度将导致货车承载力下降、运行不稳定,并且还需要相应调整整体的结构,否则无法满足重卡货车的车载要求。但如果不增加车架纵梁的宽度,将影响上装货箱在安装过程中前后位置的定位,甚至会导致连接件无空安装的现象,严重影响上装货箱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影响车辆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以如何在保持底盘的车架纵梁之间的宽度值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之间的稳定连接是目前叩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以解决如何在保持底盘的车架纵梁之间的宽度值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之间的稳定连接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货箱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连接件紧固,以将所述货箱纵梁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方。
本申请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外侧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对称设置于货厢纵梁外侧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定位部,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部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插接定位。
所述定位凹槽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沿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所述侧壁朝向背离所述定位凹槽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在所述侧壁形成导向斜面,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所述定位凹槽还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沿车架纵梁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外侧。
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车架纵梁,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货厢纵梁,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车架纵梁的上边缘。
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底板和连接板;所述底板固定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板环绕所述底板外周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至少一个为横向延伸的腰型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所述连接板具有配合平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与所述配合平面贴合的导向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配合平面。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货箱,采用上述一种货箱固定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货箱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连接件紧固,以将所述货箱纵梁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方。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位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将用于固定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的固定装置从车架纵梁的底部转移至外侧,可以实现从车架纵梁的外部与上装货箱纵梁的连接,即使当安装于车架纵梁的下方的电池的体积增大时电池与连接件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涉。因此不需要将车架纵梁宽度增加以预留出用于安装连接件的空间,因此本申请可以实现在不改变车架纵梁宽度的前提下将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纵梁进行连接。
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固定连接,实现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纵梁的精准高效连接,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的需要将连接件放置于车架纵梁的内部才能实现车架纵梁与上装货箱纵梁之间的连接,当电池体积增大时需要增加车架纵梁之间的宽度,否则电池与连接件之间会发生干涉导致无法安装货箱的问题。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外侧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对称设置于货厢纵梁外侧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实现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定位;当货箱纵梁放置于车架纵梁的上方后,找到相应的第二定位件,然后将第一定位件对准于第二定位件,从而确定货箱纵梁位于车架纵梁上方的具体位置实现车架纵梁与货箱纵梁之间的高效的精准的安装,提高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定位部,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部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插接定位。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将定位部与定位凹槽进行配合连接,实现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的连接;当在第一定位件中设置定位部时,相应的在第二定位件中设置定位凹槽,当在第二定位件中设置定位部时,相应的在第一定位件中设置定位凹槽。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凹槽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沿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所述侧壁朝向背离所述定位凹槽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在所述侧壁形成导向斜面,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定位凹槽中具有导向斜面,使得定位凹槽具有扩口的形式,可以实现当定位部进入定位凹槽中时,即使定位部并没有对准定位凹槽,也可以沿着定位凹槽的导向斜面进行滑移,继续沿着导向斜面向下推动即可实现将定位部插接至定位凹槽中,采用定位凹槽呈扩口的形式实现对定位部的插入起到导向作用,弥补定位部与定位凹槽的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车架纵梁,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货厢纵梁,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车架纵梁的上边缘。定位部凸出于车架纵梁的上边缘,可以明显观察到定位部的具体位置,有利于在将位于车架纵梁上方的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容易准确找到定位部的位置,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定位部凸出于车架纵梁的上边缘,更有利于将定位凹槽扣合于定位部的外侧,实现定位精准和高效的安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第一定位件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一固定件连接于车架纵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第二定位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于货箱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定位件具有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定位件、11底面板、111第一底面板、112第二底面板、12连接面板、121第一连接面板、122第二连接面板、123第三连接面板;
2第二定位件、21第一定位板、22第二定位板、23第三定位板;
3第一固定件、31底板、32连接板;
4第二固定件、41第一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
5车架纵梁;
6货箱纵梁;
7第一导向面;
8第二导向面;
9第三导向面;
10导向平面;
20第一配合面;
30第二配合面;
40第三配合面;
50配合平面;
60定位部;
70定位凹槽、71侧壁、72底壁;
80第一固定孔;
90第二固定孔;
100第一定位孔;
110第二定位孔;
120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其中,如图1-7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3和第二固定件4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3对称连接于车架纵梁5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4对称连接于货箱纵梁6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件3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通过连接件紧固,以将所述货箱纵梁6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5的上方。
第一固定件3位于车架纵梁5的外侧和第二固定件4位于货箱纵梁6的外侧的目的是将用于固定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的固定装置从车架纵梁5的底部转移至外侧,可以实现从车架纵梁5的外部与上装货箱纵梁6的连接,不需要将车架纵梁5宽度增加以预留出用于安装连接件的空间,当安装于车架纵梁5的下方的电池的体积增大时电池与连接件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涉。因此本申请可以实现在不改变车架纵梁5宽度的前提下将车架纵梁5与上装货箱纵梁6进行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5外侧的第一定位件1,以及对称设置于货厢纵梁6外侧的第二定位件2,所述第一定位件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2配合定位,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实现货箱纵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的定位;当货箱纵梁放置于车架纵梁的上方后,找到相应的第二定位件,然后将第一定位件对准于第一定位件,从而确定货箱纵梁6位于车架纵梁上方的具体位置实现车架纵梁与货箱纵梁之间的高效的精准的安装,提高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货箱纵梁6沿货箱的长度方向,沿货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货箱纵梁6。
所述第一定位件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沿所述车架纵梁5的延伸方向相隔预设距离设置;沿车架纵梁5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定位件1和多个第一固定件3。第一定位件1和第一固定件3用于实现对货箱纵梁6的连接和定位。
所述第二定位件2与所述第二固定件4沿所述货箱纵梁6的纵向相隔预设距离设置;所述第二定位件2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1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4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配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纵向指的是货箱纵梁6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本申请中的连接件采用的是骑马螺栓,在具体的应用时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对于连接件的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
具体操作时,将货箱纵梁6吊装或者升降的方式设置于车架纵梁5的上方后,找到位于车架纵梁5上的第一定位件1和第一固定件3,将货箱纵梁6上的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定位件1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定位件1和第一固定件3进行对齐,首先将第二定位件3插接于第一定位件1中,确定货箱纵梁6相对车架纵梁5的位置,完成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的定位工作;然后再将第二固定件4与第一固定件3对齐,完成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的固定连接工作。通过连接件将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件2连接,将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连接,实现将货箱纵梁6安装于车架纵梁5的上方,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第一定位件1和第二定位件2均位于货箱纵梁6和车架纵梁5的外侧,实现在车架纵梁5的外部与货箱纵梁6的连接,因此即使增大车架纵梁5内部的电池的体积,也不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无需增大车架纵梁之间的间距预留安装连接件的空间,并且还能够实现将上装货箱稳定地安装于车架纵梁5的上方,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3和第一定位件1均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第一固定件3是实现车架纵梁5与货箱纵梁6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定位件1的目的是实现在车架纵梁5固定连接之前的精准定位,使得货箱纵梁6定位至与车架纵梁5的连接的正确位置。此外,将第一固定件3和第一定位件1设计为不同的结构,是为了防止出现过定位现象,如果第一固定件3和第一定位件1均具有定位功能时,需要两者同时完成定位的工作才能实现车架纵梁5与货箱纵梁6的连接,而当其中一个出现偏差时,将无法实现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件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2二者之一设置有定位部60,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定位凹槽70,所述定位部60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凹槽70内,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1和所述第二定位件2插接定位。
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将定位部60与定位凹槽70进行配合连接,实现第一定位件1与第二定位件2的连接;当在第一定位件1中设置定位部60时,相应的在第二定位件2中设置定位凹槽70,当在第二定位件2中设置定位部60时,相应的在第一定位件1中设置定位凹槽70。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凹槽70具有侧壁71和底壁72,所述侧壁71沿车架纵梁5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70的两侧,所述侧壁72朝向背离所述定位凹槽70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在所述侧壁72形成导向斜面,所述定位部60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定位凹槽70中具有导向斜面,使得定位凹槽70具有扩口的形式,可以实现当定位部60进入定位凹槽70中时,即使定位部60并没有对准定位凹槽70,也可以沿着定位凹槽70的导向斜面进行滑移,继续沿着导向斜面向下推动即可实现将定位部60插接至定位凹槽70中,采用定位凹槽70呈扩口的形式实现对定位部60的插入起到导向作用,弥补定位部60与定位凹槽70的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凹槽70还具有翻边120,所述翻边120沿车架纵梁5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70的外侧。所述翻边120用于防止所述定位部60插接于所述定位凹槽70中时,所述定位部60沿所述车架纵梁5的宽度方向脱离至所述定位凹槽70的外侧,实现定位部60与定位凹槽70沿车架纵梁5的宽度方向的定位。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件1设置于车架纵梁5,所述第二定位件2设置于货厢纵梁6,所述第一定位件1具有定位部60,所述定位部60凸出于车架纵梁5的上边缘。如图4所示,定位部60凸出于车架纵梁5的上边缘,可以明显观察到定位部60的具体位置,有利于在将位于车架纵梁5上方的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容易准确找到定位部的位置,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定位部60凸出于车架纵梁5的上边缘,更有利于将定位凹槽70扣合于定位部60的外侧,实现定位精准和高效的安装。
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件1包括底面板11和连接面板12;所述底面板11设置有朝向外侧凸起的所述连接面板12,所述连接面板12环绕连接于所述底面板11的周围,位于所述连接面板1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7,所述连接面板12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面7与所述第二定位件2配合连接。
位于底面板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本实施方式下将底面板11上开设有四个通孔,通过螺栓穿装于该通孔内将底面板11连接于车架纵梁5上。
位于连接面板12的第一导向面7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00,开设多个第一定位孔100的目的是便于将骑马螺栓穿装于该第一定位孔100内,实现连接面板12与相应的第二定位件2的连接。
对于底面板11的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其中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底面板11包括第一底面板111和第二底面板112;所述第二底面板112连接于所述第一底面板111的一侧并相对第一底面板111向内部倾斜,具体地,所述第一底面板111与所述第二底面板11之间的夹角呈钝角,所述第二底面板11与所述第一底面板111连接呈一体化结构。第一底面板1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装螺栓的通孔,以将第一底面板111安装于车架纵梁5上。在执行将第一底面板111安装于车架纵梁5的操作时,如图4所示的方位,需要将第一底面板111的顶部凸出于车架纵梁5之外,以便于货箱纵梁6上的第二定位件2相连接。
第二底面板112与第一底面板111均为平面结构,第二底面板112作为具有导向作用的结构面,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将货箱纵梁6放置于车架纵梁5的上方,然后将货箱纵梁6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货箱纵梁6的两侧对称的第二定位件2对应于第一定位件1的上方,由于第二底面板112为倾斜的平面,此时在第二底面板112的作用下货箱纵梁6沿着第二底面板112的导向作用的结构面进行向下滑移,将货箱纵梁6的间距进行定位,实现对货箱纵梁6宽度方向的导向功能。
作为其中另一个实施例,可以将所述底面板11设计为一个平板结构,位于平板结构上开设多个用于与车架纵梁5连接的螺栓的通孔,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通孔靠近底面板11的底部,目的是便于预留底面板11上方的空间以便于将底面板11的上方伸出于车架纵梁5之外。
在本实施方式下,针对连接面板12的结构可以采用下述任意一种实施例:
作为其中第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连接面板12包括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第二连接面板122对称连接于第一连接面板121的两侧,第三连接面板123对称连接于第二连接面板122的两侧,第二连接面板122相对第一连接面板121向外侧倾斜,目的是增大第一定位件1的支撑面积,实现对第二定位件2更稳定的支撑,从而保障车架纵梁5与货箱纵梁6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均为平面结构,三面环绕连接于底面板11上。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连接构成一体化结构。位于第一连接面板121上具有第一导向面7,位于第一连接面板121一侧的第二连接面板122上具有第二导向面8,位于第一连接面板121的另一侧的第二连接面板122上具有第三导向面9,第一导向面7、第二导向面8和第二导向面8均为平面,通过第一导向面7、第二导向面8和第三导向面9的设置,与第二定位件2的相应的型面进行型面配合,实现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定位件1的型面连接。
第一连接面板121上开设有用于穿装骑马螺栓的第一定位孔100,通过将骑马螺栓贯穿于第二定位件2和第一连接面板121中使得第二定位件2紧固连接于第一定位件1中。
作为第二个优选的实施例,将连接面板12设计为呈一体化结构,连接面板12设计为三面围绕连接于底面板11,连接面板12包括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第二连接面板122对称连接于第一连接面板121的两侧,如图4所示,连接面板12上具有第一导向面7,位于第一导向面7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二导向面8和第三导向面9,第一导向面7、第二导向面8和第三导向面9均为弧面,其中第一导向面7向上凸起,第二导向面8和第三导向面9向外部凸起,第二定位件2中也设置有相应配合的型面,通过设置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目的是增大第二定位件2与连接面板12的接触面积,增加型面配合的作用面积,从而提高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定位件1的连接面板12的连接强度。
位于连接面板12的具有第一导向面7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骑马螺栓的第一定位孔100,通过将骑马螺栓穿装于第一定位孔100实现将第二定位件2与连接面板12的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第三个优选的实施例,将连接面板12设计为一体化结构,连接面板12设计为四面环绕连接于底面板11,连接面板12包括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第二连接面板122对称连接于第一连接面板121的两侧;连接面板12连接于底面板11的突出于车架纵梁5的一侧具有第一导向面7,第一导向面7为曲面结构,即第一导向面7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凸起,位于第二定位件2中对应于第一导向面7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使得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导向面7进行型面连接。将第一导向面7设置为曲面的目的是增加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导向面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车辆在复杂的工况下,即使出现较大的晃动时,第一导向面7能够与第二定位件2通过凹槽与凸起的配合方式实现紧密的连接,不会在配合面上造成移位致使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之间的位置关系出现偏差,更有利于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定位件2具有第一配合面20,所述第一配合面20与所述第一导向面7相适配,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配合面20与所述第一导向面7以使所述第二定位件2与所述连接面板12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定位件2还具有第三配合面40和配合平面50;所述第三配合面40与所述第三导向面9相适配,所述配合平面50与所述导向平面10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下,第二定位件2包括第一定位板21、第二定位板22和第三定位板23;第一定位板21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第一定位板21连接有第二定位板22的一侧连接有第三定位板23,第三定位板23呈对称分布于第一定位板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以及第三定位板23连接构成一体化结构。
位于第一定位板2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骑马螺栓的第二定位孔110,骑马螺栓穿过第二定位孔110和第一定位孔100,将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定位板21与第一定位件1的第一连接面板121固定连接。
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定位板21的内部设置第一配合面20,用于与第一定位件1的第一连接面板121上的第一导向面7进行型面连接;第一定位板21的一侧的第二定位板22的内部具有第二配合面30,用于与第一定位件1的第二连接面板122上的第二导向面8进行型面连接;第一定位板21的另一侧第二定位板22的内部具有第三配合面40,用以与第一定位件1的第三连接面板123上的第三导向面9进行型面连接。
第三定位板23设置的目的是增强第二定位件2与货箱纵梁6的连接强度,作为加强筋实现第二定位件2与货箱纵梁6的连接。
因第二定位件2需要与连接面板12进行型面连接,当连接面板12具有多种结构时,相应的第二定位件2也具有与连接面板12相适配的多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件2的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第二定位件2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一:当连接面板12为上述实施例一的中的结构时,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也为平面结构,目的是与具有第一平面结构的第一导向面7相适配,第二定位件2的第二配合面30和第三配合面40均为平面结构,目的是将第二定位件2的第二配合面30与连接面板12的第二导向面8进行型面配合,第二定位件2的第三配合面40与连接面板12的第三导向面9进行型面配合。
实施例二:当连接面板12为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结构时,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也为弧面结构,第二定位件2为向内凹陷的弧面结构,目的是与第一配合面20凸起的弧面结构相适配,具体操作时,将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嵌合于第一配合面20上;第二定位件2的第二配合面30和第三配合面40均为向内凹陷的弧面结构,目的是将第二配合面30与向外凸起的第二导向面8相适配,将第三配合面40与向外凸起的第三导向面9相适配,实现第二定位件2与连接面板12的型面连接。
实施例三:当连接面板12为上述实施例三中的结构时,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也为曲面结构,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中具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其中,第二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第二凹槽与第一凸起相适配,实现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配合面20与第一导向面7进行型面配合。
下面以具有第一导向面7为平面结构的连接面板12为示例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连接面板12为三面环绕连接于底面板11的周围。其中连接面板12包括呈一体化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板121、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第二连接面板122和第三连接面板123对称连接于第一连接面板121的两侧,第一连接面板121连接于底面板11的凸出于车架纵梁5的一侧。第一连接面板121的朝向底面板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而第一连接面板121的远离底面板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第二连接面板122的朝向底面板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而第二连接面板122的远离底面板11的一面具有平面结构,第三连接面板123的朝向底面板11的一面为平面结构,而第三连接面板123的远离底面板11的一面具有平面结构。其中,第二连接面板122和/或第三连接面板123上远离底面板11的一面可以全部为平面结构。
将货箱纵梁6与车架纵梁5进行连接时,将第二定位件2的第一定位板21嵌合于第一连接面板121上,在第二定位件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件2的两侧的第二定位板22也分别与第二连接面板122、第三连接面板123进行对接,第二配合面30嵌合于第二导向面8外侧,第三配合面40嵌合于第三导向面9外侧,继续向下移动货箱纵梁6直至第一定位板21上的第一配合面20与第一连接面板121上的第一导向面7完全嵌合,此时第一配合面20的平面结构与第一导向面7的平面进行型面连接,第二配合面30的平面结构与第二导向面8的平面结构进行型面连接,第三配合面40的平面结构与第三导向面9的平面结构进行型面连接,此时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定位件1完成所有的型面连接,然后将骑马螺栓从上至下依次穿装于第一定位板21、第一连接面板121中,将第一定位板21和第一连接面板121紧密固定连接,完成第二定位件2与第一定位件1的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件3包括底板31和连接板32;所述底板31固定于车架纵梁5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板32环绕所述底板31外周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连接板32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0,所述第二固定件4开设有第二固定孔90。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区域指的是,例如图3所示,连接板32至少连接于底板31的上边沿,连接板32还可以环绕底板31的三个侧边,即包括连接于底板31的上边沿和分别连接于底板31的上边沿两侧的2个侧边,也可以将连接板32环绕底板31的周围的四个侧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32具有配合平面50,所述第二固定件4具有与所述配合平面50贴合的导向平面10,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平面10,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配合平面50。
所述底板31连接有朝向外侧凸起的所述连接板32,所述连接板32环绕于所述底板31的周围,位于所述连接板32上设置有导向平面10,第二固定件4具有配合平面50;所述配合平面50与所述导向平面10相适配,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配合平面50与所述导向平面10以使所述第二固定件4与所述连接板32连接。
对于第二固定件4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方式下采用的第二固定件4包括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第二固定板42环绕并凸起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1的周围。位于第一固定板41上设置有用于穿装骑马螺栓的第二固定孔90,位于第一固定板41的朝下的一侧设置有配合平面50。
对于本实施方式下的第一固定件3的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施例:
其中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例,将第一固定件3的底板31和连接板32均设计为平面结构。如图4所示,底面板11上开设多个通孔,用于穿装将底板31固定于车架纵梁5上的螺栓。连接板32呈三面围绕连接于底板31上,并且连接板32的开口方向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将连接板32设计为具有曲面的结构。位于连接板32的朝上的一侧具有导向平面10,且导向平面10为曲面结构。具体地,导向平面10中具有第三凸起和第三凹槽,位于第一定位板21的配合平面50上设置有与第三凸起相对应的第四凹槽,与第三凹槽相对应的第四凸起。当第一定位板21与连接板32进行对接时,将第三凸起与第四凹槽嵌合连接,将第三凹槽与第四凸起嵌合连接,实现将第二固定件4与连接板32的型面连接。
位于连接板32的朝上方向的一侧具有导向平面10,位于导向平面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80,位于第一固定板4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90,通过第一固定孔80和第二固定孔90穿装用于连接连接板32与第一固定板41的配合平面50的骑马螺栓。当导向平面10与配合平面50型面连接后,通过将骑马螺栓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连接于第二固定孔90、第一固定孔80后,实现第二固定件4与第一固定件3的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孔80和所述第二固定孔90中的至少一个为横向延伸的腰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孔80和所述第二固定孔90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第一固定孔80和第二固定孔90设置呈垂直分布的结构,多个第一固定孔80的中心连线沿横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固定孔90的中心连线沿纵向分布的,目的是预留出第一固定孔80和第二固定孔90的安装误差,这样可以进行调节,特别是分别在第一固定孔80和第二固定孔90中设置至少一个腰型孔,腰型孔可以横向增大安装空间,因为第一固定孔80和第二固定孔90在加工时会出现偏差,当骑马螺栓插入至腰型孔中时,即使第一固定孔80与第二固定孔90之间不是完全对齐的状态,由于在第一固定孔80与第二固定孔90中设置了腰型孔,可以进行移位调节,确保骑马螺栓能够贯穿第一固定孔80与第二固定孔90中,实现车架纵梁5与货箱纵梁6的稳定连接。
本申请还设计一种货箱,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货箱固定装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车架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二固定件对称连接于货箱纵梁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连接件紧固,以将所述货箱纵梁安装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外侧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对称设置于货厢纵梁外侧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且通过所述连接件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定位部,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部能够伸入所述定位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插接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沿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所述侧壁朝向背离所述定位凹槽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在所述侧壁形成导向斜面,所述定位部具有与所述导向斜面适配的配合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还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沿车架纵梁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于车架纵梁,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货厢纵梁,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凸出于车架纵梁的上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底板和连接板;所述底板固定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壁,所述连接板环绕所述底板外周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中的至少一个为横向延伸的腰型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具有配合平面,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与所述配合平面贴合的导向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配合平面。
10.一种货箱,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货箱固定装置。
CN202322613543.8U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Active CN220974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3543.8U CN220974359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3543.8U CN220974359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74359U true CN220974359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3543.8U Active CN220974359U (zh) 2023-09-25 2023-09-25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74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32534U (zh) 电动汽车
CN217574920U (zh) 用于安装电池包的车身支架及电动车辆
CN218343311U (zh) 电池托盘及换电设备
CN112441142B (zh) 车身骨架接头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74359U (zh)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CN117022468A (zh) 一种货箱固定装置及货箱
CN212473098U (zh) 增程式汽车燃油箱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4043856U (zh) 蓄电池安装结构、蓄电池系统及车辆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3472805U (zh) 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CN219947913U (zh) 用于车辆的燃料电池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17009425U (zh) 一种重卡电池箱及重型卡车
CN219769682U (zh) 具有快换连接器安装支架的电动汽车
CN219856794U (zh) 用于车辆的安装架组件以及车辆
CN220456634U (zh) 一种车载天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741545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CN216761925U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用于车厢组装的上边梁
CN221162065U (zh) 纵臂安装结构、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5155354U (zh) 车身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CN114475815B (zh)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
CN220374251U (zh) 车门导轨及车辆
CN214523318U (zh) 汽车蓄电池安装总成
CN219467653U (zh)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套件及传感器套件及车
CN211918827U (zh) 具有固定式后梁的车身支架、车身支架组件及电动汽车
CN220577371U (zh) 一种连接结构、防撞机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