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2699U -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2699U
CN219402699U CN202220779581.3U CN202220779581U CN219402699U CN 219402699 U CN219402699 U CN 219402699U CN 202220779581 U CN202220779581 U CN 202220779581U CN 219402699 U CN219402699 U CN 219402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cylinder
moving mechanism
fixed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95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7795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2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2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2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属于套丝机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顶料机构;横向移动机构沿着前后方向固定在底座上,纵向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横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滑动连接于纵向移动机构的右端,上料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竖向移动机构的下端,夹取机构固定于上料移动机构上,顶料机构沿着左右方向设置于底座上,顶料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解决了目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套丝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套丝机是对工件进行套丝的设备,因此需要将工件依次传送至套丝机的加工位处,但是现有的送料机构无法满足高效地将工件精准地传送至套丝机的加工位处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专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来提高工件的送料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解决目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顶料机构;横向移动机构沿着前后方向固定在底座上,纵向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横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滑动连接于纵向移动机构的右端,上料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竖向移动机构的下端,夹取机构固定于上料移动机构上,顶料机构沿着左右方向设置于底座上,顶料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链条、固定座、链轮,由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链轮相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控制链轮转动,链条套接于链轮上,链条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固定有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一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板的下端面前后两端边缘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第一支撑板的上端面前后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块竖直的限位板,第一气缸的缸体以及伸缩杆分别与第一滑动块以及后端的限位板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沿着左右方向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块的上端面上,第二支撑板的上端面右侧边缘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导轨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与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气缸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缸底通过安装板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伸缩杆端部通过安装板固定在第三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动块、第四支撑板、第三导轨、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滑动块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板的右侧端面上,第三滑动块远离第三支撑板的一侧端面上滑动连接有竖直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远离第三滑动块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四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支撑板为L形结构,包括一块竖板以及一块横板,竖板与第三导轨固定连接,横板固定设置于竖板的下端并且位于竖板靠近第三导轨的一侧,所述第三气缸竖直向下设置,第三气缸的缸体与第三支撑板相固定连接,第三气缸的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且伸缩杆的端部与第四支撑板的横板上端面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移动机构包括第四滑动块、第四导轨,所述第四滑动块固定设置于第四支撑板的横板的下端面上,第四滑动块的下端面上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有第四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手指气缸、夹取爪,手指气缸的上端面与第四导轨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手指气缸的两个动作杆水平向右设置,每个动作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取爪,所述第四滑动块与手指气缸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齿条、齿轮、转动杆、连杆、固定块、导向块、导向杆;所述第四气缸固定设置于底座的左侧,伸缩杆水平向右设置,齿条的左端与第四气缸的伸缩杆端部相固定连接,齿条的右端与齿轮相啮合,齿轮通过齿轮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固定架与底座的上端面相固定连接,齿轮与齿轮轴相固定连接,齿轮轴与固定架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齿轮轴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右侧延伸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转动杆远离齿轮轴的一端相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沿着右侧延伸设置,并且与固定块的左端相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根,沿着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固定块以及连杆位于两根导向杆之间,导向杆自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两根导向杆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导向块,固定块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块相固定连接,固定块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套丝机位于底座的右侧,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固定块滑动至最右侧时,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相对接,从而将工件完全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料机构,首先通过连续转动的送料机构将工件依次传送至上料机构的夹取位,然后通过上料机构内部的气缸动作来实现工件的传递,再通过顶料机构将工件固定至套丝机加工位处,传送机构、移动机构、顶料机构独立动作、相互配合,实现了工件的连续性送料,从而提高了工件的送料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除去固定板后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中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中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中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中顶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俯视图;
其中,1为底座、2为固定板、3为第一支撑板、4为第一导轨、5为第一滑动块、6为第一气缸、7为限位板、8为第二支撑板、9为第二滑动块、10为第二导轨、11为第三支撑板、12为第二气缸、13为安装板、14为第三滑动块、15为第三导轨、16为第四支撑板、17为第三气缸、18为第四滑动块、19为第四导轨、20为限位柱、21为手指气缸、22为夹取爪、23为弹簧、24为第四气缸、25为齿条、26为齿轮、27为转动杆、28为连杆、29为固定块、30为导向块、31为导向杆、32为第一固定槽、33为第二固定槽、34为固定座、35为链条、36为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包括传送机构、上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上料机构的一侧,传送机构将工件传送至上料机构的一侧,上料机构将传送机构上的工件夹取并移动至套丝机的加工位处,由套丝机对工件进行加工。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顶料机构。
所述底座1为水平设置的方形板状结构,底座1的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一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前后两侧边缘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竖直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固定板2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两根并排的第一导轨4,第一导轨4沿着第一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导轨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5,第一滑动块5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滑槽,第一滑动块5通过所述滑槽沿着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导轨4上。
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前后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块竖直的限位板7,限位板7相互靠近的一端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来对第一滑动块5的前后滑动进行限位,同时进行缓冲。
所述第一滑动块5的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缸体与第一滑动块5相固定连接,第一气缸6的伸缩杆水平向后设置,并且伸缩杆的端部与后侧的限位板7相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气缸6的伸缩,来控制第一滑动块5在第一导轨4上的前后滑动。
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块5的上端面上,并且第二支撑板8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支撑板8的上端面右侧边缘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动块9,第二滑动块9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并排的滑槽,滑槽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滑动块9的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水平的第二导轨10,两根第二导轨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同一块水平的第三支撑板11,第三支撑板11与第二导轨10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这样第三支撑板11可以通过两根第二导轨10在第二滑动块9的滑槽内左右滑动。
所述第二支撑板8的侧面设置有一块安装板13,第三支撑板11的上端面也设置有一块安装板13,第二气缸12的缸体固定在一块安装板13上,第二气缸12的伸缩杆端部固定在另一块安装板13上,通过第二气缸12的伸缩来控制第三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8之间的相对滑动。
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动块14、第四支撑板16、第三导轨15、第三气缸17。
所述第三滑动块14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板11的右侧端面上,第三滑动块14竖直设置,第三滑动块14远离第三支撑板11的一侧端面上并排设置有两个竖直的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一根竖直的第三导轨15。两根第三导轨15远离第三滑动块14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同一块第四支撑板16,第四支撑板16通过两根第三导轨15在第三滑动块14内部上下滑动。
所述第四支撑板16为L形结构,包括一块竖板以及一块横板,竖板与第三导轨15固定连接,横板固定设置于竖板的下端并且位于竖板靠近第三导轨15的一侧。
所述第三气缸17竖直向下设置,第三气缸17的缸体与第三支撑板11相固定连接,第三气缸17的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且伸缩杆的端部与第四支撑板16的横板上端面相固定连接,通过第三气缸17的伸缩,来实现第三支撑板11与第四支撑板16之间的上下相对滑动。
所述上料移动机构包括第四滑动块18、第四导轨19,所述第四滑动块18固定设置于第四支撑板16的横板的下端面上,第四滑动块18的下端面上并排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一根第四导轨19,第四导轨19通过滑槽与第四滑动块18相滑动连接。
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手指气缸21、夹取爪22、弹簧23,所述手指气缸21的上端面与两个第四导轨19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手指气缸21的两个动作杆水平向右设置,每个动作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取爪22,通过两个夹取爪22的相互靠近与远离来实现工件的夹取与释放。
所述第四滑动块18与手指气缸2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23,当手指气缸21与第四滑动块18之间相互滑动后,通过弹簧23的回弹来实现手指气缸21的复位。
所述第四导轨19的上端面右侧设置有限位柱20,通过限位柱20与第四滑动块18的相互接触,来实现手指气缸21的准确复位。
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24、齿条25、齿轮26、转动杆27、连杆28、固定块29、导向块30、导向杆31。
所述第四气缸24固定设置于底座1的左侧,第四气缸24的伸缩杆水平向右设置。所述齿条25沿着左右方向水平设置,齿条25的左端与第四气缸24的伸缩杆端部相固定连接,齿条25的右端与齿轮26相啮合。所述齿轮26通过齿轮26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固定架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固定连接,齿轮26与齿轮26轴相固定连接,齿轮26轴与固定架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7的一端与齿轮26轴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右侧延伸设置。由于转动杆27以及齿轮26都与齿轮26轴相固定连接,这样转动杆27随着齿轮26同步转动。
所述连杆28的一端与转动杆27远离齿轮26轴的一端相转动连接,连杆28的另一端沿着右侧延伸设置,并且与固定块29的左端相转动连接。
所述导向杆31的数量为两根,沿着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固定块29以及连杆28位于两根导向杆31之间。导向杆31自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导向杆31的两端通过连接块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固定连接。两根导向杆31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导向块30,固定块29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导向块30相固定连接,固定块29与导向块30在导向杆31上同步滑动。
所述固定块29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32,用于固定工件。
所述套丝机位于底座1的右侧,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3,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应。固定块29滑动至最右侧时,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相对接,从而将工件完全固定。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链条35、固定座34、链轮36,由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链轮36相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控制链轮36转动。链条35套接于链轮36上,链条3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座34,固定座34上固定有工件,通过链轮36的转动来带动固定座34上的工件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装置整体未启动时,第一气缸6处于伸出状态,第二气缸12、第三气缸17、第四气缸24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固定块29处于远离套丝机的位置,夹取爪22位于夹取位的上方。
装置整体启动后,传送机构将工件传送至夹取位时,第三气缸17伸出,同时手指气缸21动作,两个夹取爪22相互远离,当运动到工件位置时,两个夹取爪22相互靠近,将工件紧紧抓住,然后第三气缸17收缩,工件向上运动。
当第三气缸17收缩的过程中,第一气缸6同时收缩,第二气缸12同时伸出,这样夹取爪22抓着工件向着第二固定槽33的位置移动,直至移动到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连线的上方。接着第三气缸17伸出,带着工件向下运动。
当第三气缸17伸出至极限位置时,工件运动到最低点,此时工件位于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的连线上。
接着第四气缸24伸出,控制齿条25移动,由于齿条25与齿轮26相互啮合,齿轮26开始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27一起转动,转动杆27向着套丝机一侧的方向转动。由于转动杆27与连杆28相转动连接,连杆28带动固定块29向着靠近套丝机的方向移动。由于固定块29两侧的导向块30在导向杆31上滑动,带动固定块29水平向右移动。直至固定块29上的第一固定槽32与工件相接触,接触后继续带动工件向右移动。由于手指气缸21通过第四导轨19在第四滑动块18中滑动,这样工件带着手指气缸21一起向右移动,直至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相接触,这样工件被完全固定,手指气缸21控制夹取爪22松开。
工件被完全固定后,套丝机对工件进行加工,直至一个工件加工完毕后,第四气缸24收缩,固定块29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工件固定。
当手指气缸21松开工件后,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12、第三气缸17立即动作,将手指气缸21恢复至原位,进行下一次工件的抓取和上料。
由于手指气缸21与第四滑动块18之间设置有弹簧23,当手指气缸21将工件释放后,手指气缸21在弹簧23的回弹力作用下恢复原位。由于设置限位柱20,保证了手指气缸21与第四滑动块18的相互位置准确。
通过上述流程,实现了工件相对于套丝机的上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上料移动机构、夹取机构、顶料机构;横向移动机构沿着前后方向固定在底座(1)上,纵向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横向移动机构上,竖向移动机构滑动连接于纵向移动机构的右端,上料移动机构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竖向移动机构的下端,夹取机构固定于上料移动机构上,顶料机构沿着左右方向设置于底座(1)上,顶料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32),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3),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链条(35)、固定座(34)、链轮(36),由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链轮(36)相固定连接,驱动电机控制链轮(36)转动,链条(35)套接于链轮(36)上,链条(3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固定座(34),固定座(34)上固定有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一个支撑架,支撑架包括一个水平的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支撑板(3)的下端面前后两端边缘通过固定板(2)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导轨(4),第一导轨(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5),第一支撑板(3)的上端面前后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块竖直的限位板(7),第一气缸(6)的缸体以及伸缩杆分别与第一滑动块(5)以及后端的限位板(7)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8)沿着左右方向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动块(5)的上端面上,第二支撑板(8)的上端面右侧边缘固定设置有第二滑动块(9),第二滑动块(9)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导轨(10),第二导轨(1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导轨(10)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11),第三支撑板(11)与第二导轨(10)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气缸(1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缸底通过安装板(13)固定在第二支撑板(8)上,伸缩杆端部通过安装板(13)固定在第三支撑板(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滑动块(14)、第四支撑板(16)、第三导轨(15)、第三气缸(17);所述第三滑动块(14)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板(11)的右侧端面上,第三滑动块(14)远离第三支撑板(11)的一侧端面上滑动连接有竖直的第三导轨(15),第三导轨(15)远离第三滑动块(14)的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四支撑板(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板(16)为L形结构,包括一块竖板以及一块横板,竖板与第三导轨(15)固定连接,横板固定设置于竖板的下端并且位于竖板靠近第三导轨(15)的一侧,所述第三气缸(17)竖直向下设置,第三气缸(17)的缸体与第三支撑板(11)相固定连接,第三气缸(17)的伸缩杆竖直向下设置,并且伸缩杆的端部与第四支撑板(16)的横板上端面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移动机构包括第四滑动块(18)、第四导轨(19),所述第四滑动块(18)固定设置于第四支撑板(16)的横板的下端面上,第四滑动块(18)的下端面上沿着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有第四导轨(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手指气缸(21)、夹取爪(22),手指气缸(21)的上端面与第四导轨(19)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手指气缸(21)的两个动作杆水平向右设置,每个动作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夹取爪(22),所述第四滑动块(18)与手指气缸(2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包括第四气缸(24)、齿条(25)、齿轮(26)、转动杆(27)、连杆(28)、固定块(29)、导向块(30)、导向杆(31);所述第四气缸(24)固定设置于底座(1)的左侧,伸缩杆水平向右设置,齿条(25)的左端与第四气缸(24)的伸缩杆端部相固定连接,齿条(25)的右端与齿轮(26)相啮合,齿轮(26)通过齿轮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上,固定架与底座(1)的上端面相固定连接,齿轮(26)与齿轮轴相固定连接,齿轮轴与固定架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27)的一端与齿轮轴相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右侧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8)的一端与转动杆(27)远离齿轮轴的一端相转动连接,连杆(28)的另一端沿着右侧延伸设置,并且与固定块(29)的左端相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31)的数量为两根,沿着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固定块(29)以及连杆(28)位于两根导向杆(31)之间,导向杆(31)自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两根导向杆(31)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导向块(30),固定块(29)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块(30)相固定连接,固定块(29)的右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槽(32),所述套丝机位于底座(1)的右侧,套丝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33),固定块(29)滑动至最右侧时,第一固定槽(32)与第二固定槽(33)相对接,从而将工件完全固定。
CN202220779581.3U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Active CN219402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9581.3U CN21940269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9581.3U CN21940269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2699U true CN21940269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9581.3U Active CN219402699U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26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3957U (zh) 一种工具磨床自动上料机
CN112025023B (zh) 一种上料方便的电路板智能焊接装置
CN112917584B (zh) 一种可调的石墨烯集成电路板批量打磨钻孔装置
CN215432139U (zh) 一种激光切管机的大型管材直线送料底座
CN102267192B (zh) 切割机用自动上卸料装置
CN213562930U (zh) 一种电容巴块全自动切割设备
CN213410019U (zh) 一种具有多模具自动切换功能的数控冲床
CN210392835U (zh) 一种座椅面板生产线用搬运机器人
CN215622936U (zh) 一种龙门桁架多点绑扎机械手式钢筋绑扎生产线
CN219402699U (zh)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送料机构
WO1982002848A1 (en) Machine tool
CN217915193U (zh) 一种pos机主板定位夹紧装置
KR20150000430A (ko) 가요성 pcb 드릴링 머신을 위한 피딩 장치
CN216990233U (zh) 一种用于套丝机的工件上料固定装置
CN212330445U (zh) 一种紧凑型管材上料装置
CN209903742U (zh) 一种eps泡沫成型模块插件装置
CN210176076U (zh) 一种薄膜片材自动送料机械手上的三轴定位工作平台
CN109927959B (zh) 一种距离可调的玻璃瓶夹具
JP4228843B2 (ja) ワークホルダ
CN208747234U (zh) 物料进料装置
CN113733734A (zh) 一种隐形眼镜花纹移印机构
CN108686895B (zh) 一种点胶机
CN207275725U (zh) 一种无限定长度的板材全自动定量循环送板机构
KR100893019B1 (ko) 라우팅장치
CN110181742B (zh) 一种eps泡沫成型模块插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