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9919U -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919U
CN219389919U CN202320173334.3U CN202320173334U CN219389919U CN 219389919 U CN219389919 U CN 219389919U CN 202320173334 U CN202320173334 U CN 202320173334U CN 219389919 U CN219389919 U CN 219389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oss
outdoor unit
beams
uni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3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可鑫
柯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3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室外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下横梁,在两个所述下横梁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机横梁,在至少一个下横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向内凸起,所述凸台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下侧设置,所述电机横梁的横梁端部与凸台配合装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下横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凸台,从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电机横梁的两端与下横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在需要固定安装的位置才与凸台接触,该设置可以显著地降低下横梁对电机横梁施加的装配阻力,提高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简便,显著提高了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室外机的电机横梁固定设置在前后方向的两个下横梁之间,为了保证电机横梁与下横梁的装配紧固性,两个下横梁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与电机横梁的长度相等,在整机装配时,电机横梁的两个端部需要紧贴着两个下横梁的内侧壁从上向下滑动装配,电机横梁两端端面与下横梁内侧壁滑动接触的路径长,摩擦阻力大,导致电机横梁安装困难,装配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整机装配时,电机横梁的两个端部需要紧贴着两个下横梁的内侧壁从上向下滑动装配,电机横梁两端端面与下横梁内侧壁滑动接触的路经常,摩擦阻力大,导致电机横梁安装困难,装配效率不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机,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下横梁,在两个所述下横梁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机横梁,在至少一个下横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向内凸起,所述凸台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下侧设置,所述电机横梁的横梁端部与凸台配合装配。
所述凸台向内凸起是指,所述凸台从其所在下横梁的内侧壁向另一个下横梁的内侧壁延伸凸起,所述凸台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靠近所述下横梁的下侧设置使得所述凸台的上端至下横梁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在此高度差内,两个下横梁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下横梁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大于电机横梁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在电机横梁从上向下装配时,可以与下横梁的内侧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电机横梁在无需摩擦滑动地情况下经过该段区域,此外,所述凸台的顶端到另一个下横梁上凸台的顶端或者另一个下横梁内侧壁的距离与电机横梁的长度相等,在此情况下,电机横梁的两个横梁端部仅仅在下降至凸台的位置时,才会与凸台的顶端发生面面之间的相对摩擦滑动,显著降低了滑动摩擦接触路径的长度,大大降低了电机横梁装配时的阻力,减小了装配时的噪声,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凸台为下横梁侧壁上冲压形成的凸包。该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下横梁的材料进行生产,无需增加额外的原料设置,同时,冲压形成的凸包对所述下横梁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有助于延长所述下横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凸起深度记为a,两个下横梁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e,电机横梁的长度记为d,则e=na+d,其中,n为1或2。
当其中一个下横梁上设置有凸台时,n=1,当两个下横梁上均设置有凸台时,n=2。由此可见,e>d,在整机装配时,所述电机横梁从上向下的装配过程中,电机横梁在凸台上侧时不会与两个下横梁的内侧壁发生接触滑动,当其移动至凸台区域时,横梁端部与凸台发生面面接触的滑动,此时的滑动接触路径大大缩短,显著地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所述凸起深度是指,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凸台凸起的顶端面到其所在下横梁内侧壁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垂向高度记为b,下横梁的垂向高度记为c,则b≤0.5c。
在此情况下,电机横梁与凸台面面接触滑动的路径相对于现有技术缩短了一半以上,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垂向高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的,在其中一个下横梁上,所述凸台为一个,一个的所述凸台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覆盖全部电机横梁的安装范围,或着,所述凸台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台与若干个所述电机横梁对应设置。
当所述凸台为一个时,所述凸台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覆盖若干个电机横梁的装配范围,从而可以保证每一个电机横梁的顺利装配,当所述凸台有若干个时,所述凸台与电机横梁一一对应设置,或者,一个以上的凸台与一个以上的电机横梁对应设置,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设置凸台时,可以在一个下横梁上设置一个凸台,在另一个下横梁上设置若干个凸台,也可以两个下横梁上均设置一个凸台,或者两个下横梁上均设置若干个凸台,当两个下横梁上均设置若干个凸台时,所述前横梁上的凸台与电机横梁对应设置,所述后横梁上的凸台也与电机横梁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导向弧面,所述导向弧面用于所述电机横梁装配时的导向。
通过上述设置,在电机横梁安装时,其横梁端部先与导向弧面接触,在电机横梁下移过程中,所述横梁端部逐渐与凸台的凸台顶端接触,从而实现了横梁端部与凸台顶端的顺利装配,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横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电机横梁,并限定所述电机横梁在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位置。
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的底端,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下横梁的本体连接,另一端向另一个下横梁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设置可以承载所述电机横梁以及电机横梁上设置部件的重量,从而保证其在室外机中的设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凸片,所述限位凸片与电机横梁配合装配,用于限定所述电机横梁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所述限位凸片的设置有助于电机横梁的快速定位,配合支撑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使得所述电机横梁在安装时可以快速设置到预定位置,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横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梁板,以及设置在电机横梁两端的横梁端部,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梁板及横梁端部围设成一面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限位凸片配合装配。
所述腔体与限位凸片配合装配时,所述限位凸片从开口的一面伸入所述腔体中,所述限位凸片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配合限位,从而限定所述电机横梁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实现了所述电机横梁的快速限位,提高了其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在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所述横梁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配合装配,固定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下横梁与电机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下横梁与电机横梁固定连接的结构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有助于室外机中相关部件的稳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以及如上所述的室外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室外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下横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凸台,从而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电机横梁的两端与下横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在需要固定安装的位置才与凸台接触,显著降低了滑动摩擦接触路径的长度,该设置可以显著地降低下横梁对电机横梁施加的装配阻力,提高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再通过限位凸片的设置,可以限制电机横梁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保证了电机横梁的装配精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简便,显著提高了电机横梁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安装在下横梁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上未安装电机横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横梁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与下横梁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机横梁与下横梁装配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横梁;11-凸台;111-第一连接孔;112-导向弧面;12-限位凸片;13-支撑板;2-电机横梁;21-横梁端部;211-第一折边;212-第二折边;213-第三折边;214-第二连接孔;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梁板;25-腔体;3-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外机,如图1、图2、图10、图11所示,包括两个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下横梁1,在两个所述下横梁1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机横梁2,在至少一个下横梁1上设置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向内凸起,所述凸台11向内凸起,所述凸台11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1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11靠近所述下横梁1的下侧设置,所述电机横梁2的横梁端部21与凸台11配合装配。在现有技术中,两个下横梁1之间的距离与电机横梁2的长度相同,在电机横梁2装配时,其两端的横梁端部21分别与两个下横梁1的内壁面贴合,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此时,横梁端部21与下横梁1内侧面相对摩擦移动,一方面下横梁1会对电机横梁2施加加大的阻力,导致安装不顺畅,另一方面下横梁1与电机横梁2的接触面在相对摩擦移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不易于操作人员的长时间工作,如果将电机横梁2倾斜放入,到预定位置时再将其摆正,虽然可以减少噪声的产生,但是由于对角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机横梁2的长度,在摆正时会出现电机横梁2与下横梁1内侧壁干涉,不方便摆正的情况,同样影响电机横梁2的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向内凸起是指,所述凸台11从其所在下横梁1的内侧壁向另一个下横梁1的内侧壁凸起,所述凸台11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1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11靠近所述下横梁1的下侧设置使得所述凸台11的上端至下横梁1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在此高度差内,两个下横梁1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下横梁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大于电机横梁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在电机横梁2从上向下装配时,可以与下横梁1的内侧壁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电机横梁2在无需摩擦滑动地情况下经过该段区域,此外,所述凸台11的顶端到另一个下横梁1上凸台11的顶端或者另一个下横梁1内侧壁的距离与电机横梁2的长度相等,在此情况下,电机横梁2的两个横梁端部21仅仅在下降到凸台11的位置时,才会与凸台11的顶端发生面面之间的相对摩擦滑动,显著降低了滑动摩擦接触路径的长度,大大降低了电机横梁2装配时的阻力,减小了装配时的噪声,提高了装配效率。在部分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为下横梁1侧壁上冲压形成的凸包。该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下横梁1的材料进行生产,无需增加额外的原料设置,同时,冲压形成的凸包对所述下横梁1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有助于延长所述下横梁1的使用寿命。应当理解,两个所述下横梁1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可以仅在前横梁上设置凸台11,也可以仅在后横梁上设置凸台11,也可以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设置凸台11。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11的凸起深度记为a,两个下横梁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e,电机横梁2的长度记为d,则e=na+d,其中,n为1或2。当其中一个下横梁1上设置有凸台11时,n=1,当两个下横梁1上均设置有凸台11时,n=2。由此可见,e>d,在整机装配时,所述电机横梁2从上向下的装配过程中,电机横梁2在凸台11上侧时不会与两个下横梁1的内侧壁发生接触滑动,当其移动至凸台11区域时,横梁端部21与凸台11发生面面接触的滑动,此时的滑动接触路径大大缩短,显著地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电机横梁2的装配效率。所述凸起深度是指,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凸台11凸起的顶端面到其所在下横梁1内侧壁的距离。e是指前后方向上,两个下横梁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11的垂向高度记为b,下横梁1的垂向高度记为c,则b≤0.5c。在此情况下,电机横梁2与凸台11面面接触滑动的路径相对于现有技术缩短了一半以上,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垂向高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在所述下横梁1上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用于支撑所述电机横梁2,并限定所述电机横梁2在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3设置在所述下横梁1的底端,所述支撑板13的一端与下横梁1的本体连接,另一端向另一个下横梁1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13的设置可以承载所述电机横梁2以及电机横梁2上设置部件的重量,从而保证其在室外机中的设置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3-图6所示,在所述支撑板13上设置有限位凸片12,所述限位凸片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3上远离所述下横梁1本体的一端,所述限位凸片12与电机横梁2配合装配,用于限定所述电机横梁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所述限位凸片12的设置有助于电机横梁2的快速定位,配合支撑板13在上下方向上的限位、凸台11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使得所述电机横梁2在安装时可以快速设置到预定位置,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部分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片12为形成在支撑板13上的折边。该设置使得所述限位凸片12可以直接冲压成型,无需设置额外的零件和安装步骤,简单便捷。
在部分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所述凸台11上设置有导向弧面112,所述导向弧面112用于所述电机横梁2装配时的导向。可选的,所述导向弧面112的上端与下横梁1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向弧面112的下端与凸台11的凸台顶端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在电机横梁2安装时,其横梁端部21先与导向弧面112接触,在电机横梁2下移过程中,所述横梁端部21逐渐与凸台11的凸台顶端接触,从而实现了横梁端部21与凸台顶端的顺利装配,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横梁2的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如图7-图9所示,所述电机横梁2包括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和梁板24,以及设置在电机横梁2两端的横梁端部21,所述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梁板24及横梁端部21围设成一面开口的腔体25,所述腔体25与所述限位凸片12配合装配。所述腔体25与限位凸片12配合装配时,所述限位凸片12从开口的一面伸入所述腔体25中,所述限位凸片1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第一侧板22和第二侧板23配合限位,从而限定所述电机横梁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实现了所述电机横梁2的快速限位,提高了其装配效率。
作为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所述横梁端部21包括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和第三折边213,所述第一折边211为第一侧板22端部的折边,所述第二折边212为第二侧板23端部的折边,所述第三折边213为梁板24端部的折边。所述第一折边211与第二折边212相对弯折,所述第三折边213设置在第一折边211和第二折边212的外侧,该设置可以简化所述电机横梁2的生产流程,通过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和梁板24即可同时形成电机横梁2的主体和横梁端部21,减少了生产时的零件数量,同时第一折边211、第二折边212、第三折边213形成的横梁端部21具备更佳的强度,可以保证其与下横梁1固定连接的稳定性。所述限位凸片12与凸台11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记为f,第一折边211厚度与第三折边213厚度之和记为g,第二折边212和第三折边213厚度之和记为h,f>max(g,h)。该设置使得所述电机横梁2的端部可以顺利放置在限位凸片12和凸台11之间,避免发生干涉。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9所示,在所述凸台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在所述横梁端部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4,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214配合装配,固定件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4将下横梁1与电机横梁2固定连接。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为螺钉,所述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4为螺纹孔。所述下横梁1与电机横梁2固定连接的结构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有助于室外机中相关部件的稳定设置。
在其中一个下横梁1上,在其中一个下横梁1上,所述凸台11为一个,一个的所述凸台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覆盖全部电机横梁2的安装范围,或着,所述凸台11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台11与若干个所述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当所述凸台11为一个时,所述凸台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覆盖若干个电机横梁2的装配范围,从而可以保证每一个电机横梁2的顺利装配,当所述凸台11有若干个时,所述凸台11与电机横梁2一一对应设置,或者,一个以上的凸台11与一个以上的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设置凸台11时,可以在一个下横梁1上设置一个凸台11,在另一个下横梁1上设置若干个凸台11,也可以两个下横梁1上均设置一个凸台11,或者两个下横梁1上均设置若干个凸台11,当两个下横梁1上均设置若干个凸台11时,所述前横梁上的凸台11与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所述后横梁上的凸台11也与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若干个凸台11与若干个所述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是指,若干个凸台11与若干个电机横梁2一一对应设置,或者,若干个凸台11中,一个以上的凸台11与一个以上的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并最终实现每一个电机横梁2的至少一个横梁端部21与凸台11配合装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以及如实施例1所述的室外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室外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可以为家用空调器或者商用空调器。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下横梁(1),在两个所述下横梁(1)之间设置有若干电机横梁(2),在至少一个下横梁(1)上设置有凸台(11),所述凸台(11)向内凸起,所述凸台(11)的垂向高度小于所述下横梁(1)的垂向高度,且所述凸台(11)靠近所述下横梁(1)的下侧设置,所述电机横梁(2)的横梁端部(21)与凸台(11)配合装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的凸起深度记为a,两个下横梁(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记为e,电机横梁(2)的长度记为d,则e=na+d,其中,n为1或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的垂向高度记为b,下横梁(1)的垂向高度记为c,则b≤0.5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下横梁(1)上,所述凸台(11)为一个,一个的所述凸台(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覆盖全部电机横梁(2)的安装范围,或着,所述凸台(11)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凸台(11)与若干个所述电机横梁(2)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台(11)上设置有导向弧面(112),所述导向弧面(112)用于所述电机横梁(2)装配时的导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横梁(1)上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用于支撑所述电机横梁(2),并限定所述电机横梁(2)在上下方向上的设置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13)上设置有限位凸片(12),所述限位凸片(12)与电机横梁(2)配合装配,用于限定所述电机横梁(2)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横梁(2)包括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和梁板(24),以及设置在电机横梁(2)两端的横梁端部(21),所述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梁板(24)及横梁端部(21)围设成一面开口的腔体(25),所述腔体(25)与所述限位凸片(12)配合装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台(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在所述横梁端部(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4),所述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二连接孔(214)配合装配,固定件(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214)将下横梁(1)与电机横梁(2)固定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2320173334.3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9389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334.3U CN219389919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334.3U CN219389919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919U true CN219389919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334.3U Active CN219389919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89919U (zh)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473098U (zh) 增程式汽车燃油箱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9978130U (zh) 一种背板结构及侧吸油烟机
CN101938099B (zh) 电接线盒
CN21938991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936500U (zh) 过滤网部件安装结构、空调器
CN219243755U (zh) 一种室外机导流圈安装结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469380U (zh) 一种电梯导轨模组
CN219019227U (zh) 一种控制器钣金壳体的卡接结构及控制器钣金壳体
CN111942300B (zh) 一种安装支架、前横梁及车架
CN211258188U (zh) 滑门中铰链安装结构
JP4640265B2 (ja) プレス成形装置
CN220890680U (zh) 一种新型钣金榫卯结构
CN205862909U (zh) 固定机构及电阻器安装装置
CN220011799U (zh) 一种轿顶结构
CN219707133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
CN219312478U (zh) 车门导轨组件、车门及车辆
CN216203738U (zh) 机壳和具有该机壳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892678U (zh) 一种翼子板支架及侧边梁结构
CN220324790U (zh) 一种地板插座盒的盖板组件
CN104085279B (zh) 一种汽车的天窗遮阳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18237850U (zh) 一种带有活动安装装置的新风机
CN110913613B (zh) 九折型材柜和十六折型材柜间的并柜连接件、结构和方法
CN218246374U (zh) 一种抽屉及柜子
CN212500125U (zh) 导流板与高位制动灯的连接机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