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9916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916U
CN219389916U CN202320727633.7U CN202320727633U CN219389916U CN 219389916 U CN219389916 U CN 219389916U CN 202320727633 U CN202320727633 U CN 202320727633U CN 219389916 U CN219389916 U CN 219389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assembly
plate
sec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76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76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外侧的外机部件、以及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内连接组件、外连接组件以及导轨组件,内连接组件的内端与内机部件相连,外连接组件的外端与外机部件相连,内连接组件和外连接组件中的一个沿内外方向可滑移地穿设于另一个内,导轨组件与内连接组件、外连接组件分别相连,且使外连接组件与内连接组件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由此,通过在内连接组件与外连接组件之间设置导轨组件,可以降低连接部件在内外方向上尺寸的调整难度,提高调整便利性,以提高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通过安装支架跨设在窗口上,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分别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或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通过连接部件相连,连接部件在内外方向上的长度可调,以适应不同墙体厚度,但现有连接部件的长度调整难度较大,安装便利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的跨度调整简单、方便,安装便利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外侧的外机部件、以及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内连接组件、外连接组件以及导轨组件,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内端与所述内机部件相连,所述外连接组件的外端与所述外机部件相连,所述内连接组件和所述外连接组件中的一个沿内外方向可滑移地穿设于另一个内,所述导轨组件与所述内连接组件、所述外连接组件分别相连,且使所述外连接组件与所述内连接组件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在内连接组件与外连接组件之间设置导轨组件,使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进行相对位置调整时的摩擦力更小,调整更加顺滑、流畅,可以降低连接部件在内外方向上尺寸的调整难度,提高调整便利性,以提高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连接组件包括内下连接板和装配在所述内下连接板上的内上连接板,所述外连接组件包括外下连接板和装配在所述外下连接板上的外上连接板,所述外下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内下连接板的底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所述外上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内上连接板的顶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下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一内侧板,所述外下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二内侧板,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上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外,且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侧板包括上段部和下段部,所述下段部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上段部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所述上段部位于所述下段部上方的靠近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侧,以在所述上段部与所述第一外侧板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外上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侧板上设有锁位件,所述第二外侧板上具有沿内外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配合孔,所述锁位件可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配合孔并伸入所述避让槽,以锁定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外连接组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侧板包括外段部和内段部,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内段部与所述上段部之间,所述外段部相对所述内段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外侧板的方向凸出,所述外段部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段部的内端顶部与所述外上连接板的顶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连接组件包括沿着从所述外机部件到所述内机部件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止挡段和套接段,沿滑移方向作正投影,所述套接段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止挡段的外轮廓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止挡段的顶面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顶面平齐,所述止挡段的底面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底面平齐,所述止挡段通过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内端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套接段滑移到所述内连接组件内的极限移入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外端具有朝向所述套接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部,所述套接段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内连接组件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套接段滑移到所述内连接组件外的极限移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第一导轨和连接于所述外连接组件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移配合,所述第一导轨的外端具有第三止挡部,其中,所述第二导轨的内端具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三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四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导轨组件的极限伸长状态;所述第二导轨的外端具有第五止挡部,所述第三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五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导轨组件的极限收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轨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窗式空调器1000,
连接部件100,内机部件200,外机部件300,
内连接组件10,内下连接板11,内上连接板12,第一内侧板13,上段部131,下段部132,第一外侧板14,第一止挡部15,
外连接组件20,外下连接板21,外上连接板22,第二内侧板23,外段部231,内段部232,第二外侧板24,配合孔241,第二止挡部25,
导轨组件30,第一导轨31,第三止挡部311,第二导轨32,第四止挡部321,第五止挡部322,
止挡段201,套接段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图1-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0。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0,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部件200、适于设在室外侧的外机部件300、以及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内机部件200与外机部件300的连接部件100。
其中,外机部件300可以与连接部件100可运动地相连,在完成安装后,内机部件200和外机部件300分别位于墙体的两侧,大体呈马鞍形状,并跨设在墙体上。
进而,参见图6所示,连接部件100包括:内连接组件10、外连接组件20以及导轨组件30,内连接组件10的内端与内机部件200相连,外连接组件20的外端与外机部件300相连,内连接组件10和外连接组件20中的一个沿内外方向可滑移地穿设于另一个内,导轨组件30与内连接组件10、外连接组件20分别相连,且使外连接组件20与内连接组件10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内外方向为相对概念,内外实质上为朝向,朝向内机部件200的方向为内,朝向外机部件300的方向为外。
具体而言,内连接组件10和外连接组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在内外方向上可以相对滑移),内连接组件10可以形成为一具有容置空间的箱型结构,而外连接组件20形成为一板体结构或另一具有容置空间的箱型结构,且外连接组件20的一端伸入内连接组件10内,通过调整外连接组件20伸入内连接组件10的长度,即可实现连接部件100的尺寸调整;或外连接组件20可以形成一具有容置空间的箱型结构,而内连接组件10形成为一板体结构或另一具有容置空间的箱型结构,且内连接组件10的一端伸入外连接组件20内,通过调整内连接组件10伸入外连接组件20的伸入长度,即可实现连接部件100的尺寸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通过导轨组件30实现在内外方向上的相对滑移,导轨组件30可以降低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连接部件100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调整更加简单、方便,以使出窗式空调器1000匹配不同厚度尺寸墙体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提高窗式空调器1000的安装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0,通过在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设置导轨组件30,使内机部件200与外机部件300进行相对位置调整时的摩擦力更小,调整更加顺滑、流畅,可以降低连接部件100在内外方向上尺寸的调整难度,提高调整便利性,以提高使用体验,且结构简单。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连接组件20与内连接组件10可以构造为上下叠置的结构关系,外连接组件20的至少部分搭设在内连接组件10上,并在外连接组件20的内部顶面与内连接组件10的外部顶面两者之间设置导轨组件30,或在外连接组件20的外部底面与内连接组件10的内部底面之间设置导轨组件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可以是套设关系,对应导轨组件30可以设置在顶部、底部或侧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内连接组件10包括内下连接板11和装配在内下连接板11上的内上连接板12,外连接组件20包括外下连接板21和装配在外下连接板21上的外上连接板22,外下连接板21穿设于内下连接板11的底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外上连接板22穿设于内上连接板12的顶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
具体而言,内上连接板12具有一顶板以及位于顶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内下连接板11具有一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内上连接板12的侧板与内下连接板11的侧板相连,以限定出一箱体结构,而外上连接板22也具有一顶板以及位于顶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外下连接板21具有一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外上连接板22的侧板与外下连接板21的侧板项链,以限定出一箱体结构,外连接组件20伸入内连接组件10,对应外上连接板22伸入内上连接板12内,外下连接板21伸入内下连接板11内,以通过调整外连接组件20实现连接部件100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窗式空调器1000的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位于室内空间,并向室外空间放置外机部件300,而位于室内空间的内连接组件10保持固定,调整外连接组件20对应可以使外机部件300同步运动,而非固定在室内侧的内机部件200运动,可以进一步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窗式空调器1000的安装便利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上连接板12或内下连接板11中的一个构造为一板体,另一个包括侧板,外上连接板22与外下连接板21中的一个构造为一板体,另一个包括侧板,对应侧板直接与板体相连即可。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下连接板11的侧板为第一内侧板13,外下连接板21的侧板为第二内侧板23,导轨组件30设于第一内侧板13与第二内侧板23之间。
也就是说,内下连接板11的第一内侧板13与外下连接板21的第二内侧板23相对且间隔设置,而导轨组件30设置在第一内侧板13与第二内侧板23之间的空隙内,并且导轨组件30的两条导轨分别与第一内侧板13、第二内测板连接,以使外连接组件20与内连接组件10滑动配合,
由此,通过使导轨组件30位于第一内侧板13与第二内侧板23之间,可以实现对导轨组件30的防护,避免灰尘、异物等进入导轨组件30,导致导轨组件30出现卡滞、异响现象,提高导轨组件30的滑动稳定性,并可以延长导轨组件30的使用寿命,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0的使用体验、降低维修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的滑移配合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导轨组件30设置在内上连接板12的侧板与外上连接板22的侧板之间。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内上连接板12的侧板为第一外侧板14,第一外侧板14盖设于第一内侧板13外,且第一外侧板14与第一内侧板13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外侧板14与第一内侧板13的至少部分重合,而重合区域可以通过紧固件、卡接结构等实现固定连接,以使连接组件的结构稳定性更高。
同时,通过第一外侧板14在第一内侧板13的外侧进一步防护导轨组件30,可以提高防护效果,并可以使第一外侧板14与导轨组件30位于第一内侧板13两侧,避免出现干涉,以提高导轨组件30的运动平稳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一内侧板13上设置多个凸焊螺母,而第一外侧板14上设置多个过孔,紧固件穿设过孔并于凸焊螺母螺纹紧固,也可以在第一内侧板13上设置多个卡孔,对应在第一外侧板14上设置多个卡扣,卡扣与卡孔卡接配合,以实现连接组件的装配。
结合图4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内侧板13包括上段部131和下段部132,下段部132与第一外侧板14固定连接,导轨组件30设于上段部131与第二内侧板23之间,上段部131位于下段部132上方的靠近第二内侧板23的一侧,以在上段部131与第一外侧板14之间形成避让槽,外上连接板22的侧板为第二外侧板24,第二外侧板24位于避让槽内。
具体而言,上段部131沿竖直方向或大体竖直的方向延伸,下段部132沿水平或大体水平的方向延伸,上段部131与第二内侧板23相对,导轨组件30的两个导轨可以分别与上段部131、第二内侧板23相连,而下段部132的一端与上段部131相连,另一端远离上段部131延伸,并于第一外侧板14相连,以使上段部131与第一外侧板14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为避让槽,第二外侧板24对应可以伸入到避让槽内。
需要指出的是,大体竖直是指,大体上与竖直方向相同,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但夹角较小,对应大体水平是指,大体上与水平方向相同,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但夹角较小。
由此,不仅可以通过设置避让槽,以避免外连接组件20与内连接组件10之间出现干涉,提高配合稳定性,而且外连接组件20的多个侧板以及内连接组件10的多个侧板可以交错设置,即依次为第一外侧板14、第二外侧板24、第一内侧板13和第二内侧板23的交错关系,还可以降低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的窜动,使连接部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下段部132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上板和下板,上板的一端与上段部131相连,上板的另一端与下板的另一端通过过渡板相连,上板、过渡板以及下板限定出一与导轨组件30相对的槽结构,且下段部132用于与第一外侧板14相连,而下段部132与第一外侧板14相连的紧固件可以穿设过渡板,并伸入至该槽结构内,通过该槽结构避免紧固件与导轨组件30出现干涉,且可以提高第一内侧板13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内连接组件10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
参见图6所示,第一外侧板14上设有锁位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外侧板24上具有沿内外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配合孔241,锁位件可贯穿对应位置处的配合孔241并伸入避让槽,以锁定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的相对位置。
其中,配合孔241为多个,并在第二外侧板24的内外方向上间隔设置,在内外方向上,配合孔241可以为一列、两列或多列,而对应锁定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
由此,完成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的位置调整后,可以通过锁定件穿设配合孔241,以完成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提高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地,锁位件可以构造为插销、螺柱等紧固件,而避让槽可以用于避让插销、螺柱,并使连接部件100内部具有用于容置锁位件的空间,避免锁位件与导轨组件30之间出现干涉,提高运动平稳性。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内侧板23包括外段部231和内段部232,导轨组件30设于内段部232与上段部131之间,外段部231相对内段部232朝向靠近第二外侧板24的方向凸出,外段部231与第二外侧板24固定连接,内段部232的内端顶部与外上连接板22的顶板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内段部232沿竖直方向或大体竖直的方向延伸,外段部231沿水平或大体水平的方向延伸,内段部232的上侧边沿设置有翻边,翻边与外上连接板22相连,外段部231的一端与内段部232相连,另一端远离内段部232延伸并于第二外侧板24相连,以使内段部232与第二外侧板24相对设置,而内段部232与第二外侧板24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来固定导轨组件30,方便导轨组件30的固定,并改善空间占用。
其中,如图4所示,内段部232与外段部23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与内段部232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外段部232连接,而连接板上可以设置避让区域(如:避让缺口),导轨组件30的至少部分可以穿设避让区域,由此,通过连接板提高内段部232与外段部231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的同时,避让区域可以用于避让导轨组件30,避免导轨组件30运动过程中与连接板出现干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导轨组件30的运动平稳性和可靠性。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外连接组件20包括沿着从外机部件300到内机部件2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止挡段201和套接段202,沿滑移方向作正投影,套接段202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止挡段201的外轮廓的正投影范围内,止挡段201的顶面与内连接组件10的顶面平齐,止挡段201的底面与内连接组件10的底面平齐,止挡段201通过与内连接组件10的内端的止挡配合,限制套接段202滑移到内连接组件10内的极限移入位置。
也就是说,止挡段201在滑移方向上的正投影轮廓尺寸与内连接组件10在滑移方向上的正投影轮廓尺寸一致,而套接段202在滑移方向上的正投影轮廓与止挡段201、内连接组件10在滑移方向上的正投影轮廓一致,但尺寸较小,以使套接段202可以伸入内连接组件10内,且止挡段201的顶面可以与内连接组件10的顶面平齐,以提高连接部件100的美观性,并可以对套接段202进行限位,提高配合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止挡段201与套接段202之间的过渡区域可以构造为圆弧过渡,以在外机部件300相对连接部件100运动时,即外连接组件20相对内连接组件10运动时,避免外连接组件20的裸露出去过于尖锐,便于安装的同时,可以降低安全隐患,提高装配安全性。
参见图7所示,进一步地,内连接组件10的外端具有朝向套接段20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部15,套接段202的内端具有朝向内连接组件10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部25,第二止挡部25通过与第一止挡部15的止挡配合,限制套接段202滑移到内连接组件10外的极限移出位置。
具体而言,外连接组件20相对内连接组件10具有一个位置调整行程,行程的内侧端点定义为极限移入位置,行程的外侧端点定义为极限移出位置,在极限移入位置下可以通过套接段202与内连接组件10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差实现止抵限位,对应在极限移出位置下,可以在内连接组件10的周侧局部或全部区域上设置一第一止挡部15,对应在套接段202的周侧局部或全部区域上设置一第二止挡部25,第一止挡部15和第二止挡部25均可以构造为凸块结构,以在外连接组件20移动至极限移出位置时,通过第一止挡部15与第二止挡部25进行止抵限位,可以避免外连接组件20脱离内连接组件10,以提高连接部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止挡部15可以形成在内连接组件10邻近外连接组件20的端部上,至少形成在第一内侧板13上,并形成为第一内侧板13外端上的凸台结构或翻边结构,实现止抵限位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内侧板13的结构强度,以使第一内侧板13在窗台上的固定稳定性以及固定效果更好,对应在第二内侧板23内端可以形成于第一止抵部15配合的第二止抵部25,且第二止抵部25也形成为凸台结构或翻边结构,可以与第一侧板13上的凸台结构或翻边结构稳定推抵。
当然,第一止抵部15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外侧板14的外端并对应形成为凸台结构或翻边结构,对应第二止抵部25也可以形成在第二外侧板24的外端并对应形成为凸台结构或翻边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组件30包括连接于内连接组件10的第一导轨31和连接于外连接组件20的第二导轨32,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滑移配合,第一导轨31的外端具有第三止挡部311,其中,第二导轨32的内端具有第四止挡部321,第三止挡部311通过与第四止挡部321的止挡配合,限制导轨组件30的极限伸长状态;第二导轨32的外端具有第五止挡部322,第三止挡部311通过与第五止挡部322的止挡配合,限制导轨组件30的极限收短状态。
其中,第三止挡部311、第四止挡部321、第五止挡部322均可以构造为止挡板,第三止挡部311的一端与第一导轨31相连,另一端朝向第二导轨32延伸,第四止挡部321和第五止挡部322均一端与第二导轨32相连,另一端朝向第一导轨31延伸。
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交错设置,且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滑移配合,并使第一导轨31上的第三止挡部311位于第二导轨32的第四止挡部321和第五止挡部322之间,以使第二导轨32相对第一导轨31运动至一端时,使第三止挡部311与第四止挡部321推抵配合,在第二导轨32相对第一导轨31运动至另一端时,使第三止挡部311与第五止挡部322推抵配合,以省市县在极限收短状态和极限伸长状态下的限位。
具体地,对应外连接组件20的极限移入位置,导轨组件30具有极限收短状态,对应外连接组件20的极限移出位置,导轨组件30具有极限伸长状态,在第一导轨31上可以设置第三止挡部311,对应第二导轨32的内外两端分别设置第四止挡部321和第五止挡部322,第四止挡部321与第三止挡部311配合,以限制导轨组件30在极限伸长状态,第五止挡部322与第三止挡部311配合,以限制导轨组件30在极限收短状态,避免极限状态下,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之间脱离配合,提高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的配合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内连接组件10与外连接组件20的配合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部件、适于设在室外侧的外机部件、以及适于穿设于窗口且连接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
内连接组件,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内端与所述内机部件相连;
外连接组件,所述外连接组件的外端与所述外机部件相连,所述内连接组件和所述外连接组件中的一个沿内外方向可滑移地穿设于另一个内;
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与所述内连接组件、所述外连接组件分别相连,且使所述外连接组件与所述内连接组件沿内外方向可相对滑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组件包括内下连接板和装配在所述内下连接板上的内上连接板,所述外连接组件包括外下连接板和装配在所述外下连接板上的外上连接板,所述外下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内下连接板的底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所述外上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内上连接板的顶板与两侧板之间限定出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下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一内侧板,所述外下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二内侧板,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一外侧板,所述第一外侧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外,且所述第一外侧板与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板包括上段部和下段部,所述下段部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上段部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所述上段部位于所述下段部上方的靠近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侧,以在所述上段部与所述第一外侧板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外上连接板的侧板为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板上设有锁位件,所述第二外侧板上具有沿内外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配合孔,所述锁位件可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所述配合孔并伸入所述避让槽,以锁定所述内连接组件与所述外连接组件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板包括外段部和内段部,所述导轨组件设于所述内段部与所述上段部之间,所述外段部相对所述内段部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外侧板的方向凸出,所述外段部与所述第二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段部的内端顶部与所述外上连接板的顶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组件包括沿着从所述外机部件到所述内机部件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止挡段和套接段,沿滑移方向作正投影,所述套接段的正投影完全位于所述止挡段的外轮廓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止挡段的顶面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顶面平齐,所述止挡段的底面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底面平齐,所述止挡段通过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内端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套接段滑移到所述内连接组件内的极限移入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外端具有朝向所述套接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止挡部,所述套接段的内端具有朝向所述内连接组件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套接段滑移到所述内连接组件外的极限移出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内连接组件的第一导轨和连接于所述外连接组件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滑移配合,所述第一导轨的外端具有第三止挡部,其中,
所述第二导轨的内端具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三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四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导轨组件的极限伸长状态;
所述第二导轨的外端具有第五止挡部,所述第三止挡部通过与所述第五止挡部的止挡配合,限制所述导轨组件的极限收短状态。
CN202320727633.7U 2023-03-31 2023-03-31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19389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7633.7U CN219389916U (zh) 2023-03-31 2023-03-31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7633.7U CN219389916U (zh) 2023-03-31 2023-03-31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916U true CN21938991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7633.7U Active CN219389916U (zh) 2023-03-31 2023-03-31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8336B2 (en) Vehicle seat runner and seat comprising such a runner
US8282151B2 (en) Vehicle seat slide device
US9238469B2 (en) Interi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railcar
US10030430B2 (en) Window regulator
KR20170099474A (ko) 슬라이딩 창호용 레일스토퍼
US9834071B2 (en)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decorative cover and/or a window guide on a vehicle door
CN219389916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2147180A (zh) 冰箱及其顶盖组件
KR20130021670A (ko) 냉장고 도어 힌지어셈블리
US11091062B2 (en) Slide rail for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such a slide rail
CN217917574U (zh) 车门玻璃导轨连接结构及车门玻璃导轨总成
CN219389919U (zh) 一种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787957A (zh) 灯具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JP2013174118A (ja) クリップ
CN106882147B (zh) 安全带安装组件
CN219572255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安装支架以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N211875617U (zh) 一种机电安装工程用可调节联动槽钢底座
CN220374251U (zh) 车门导轨及车辆
KR101772651B1 (ko) 개폐체 연동장치
CN112046255A (zh) 用于车门的玻璃导轨、车门总成和车辆
CN109367443B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滑轨总成
CN210852348U (zh)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71473U (zh) 电梯门机
CN219550793U (zh) 卡扣结构、面框组件和空调器
CN217235826U (zh) 用于立式空调的前面板总成及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