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638U -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2638U
CN219382638U CN202320352675.7U CN202320352675U CN219382638U CN 219382638 U CN219382638 U CN 219382638U CN 202320352675 U CN202320352675 U CN 202320352675U CN 219382638 U CN219382638 U CN 219382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ck door
mounting plate
spare tir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26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松
王晨宇
强雪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26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2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2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2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包括连接于后背门内板后侧壁上的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右支撑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右支撑板上分别连接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块,右支撑板的左侧缘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相连;上安装板上的限位块、下安装板上的限位块以及右支撑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形成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的稳定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右支撑板上分别安装有能够对备胎进行限位支撑的限位块,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在与后背门内板相连的基础上,还与右支撑板相连,利用三个限位块形成对备胎前端面的支撑限位,增强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后背门备胎安装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非承载越野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非承载越野车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通过橡胶软垫或弹簧与车架之间柔性连接。车架是支撑全车的基础,承受着其上方所安装的各个总成的载荷,车身只承受所装载的人员和货物的重力。
非承载式越野车的备胎大部分需悬挂在后背门上,备胎一般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安装,由于备胎的重量较大,在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容易产生晃动,使支撑结构与后背门之间因刚度不足产生结构变形,严重时还会造成钣金开裂,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噪声,影响了车辆的整体品质和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能够对备胎进行可靠的限位支撑,避免备胎支撑结构的变形损坏,提高车辆的整体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包括连接于后背门内板后侧壁上的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右支撑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右支撑板上分别连接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块,限位块凸出于后背门外板设置、用于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以限位备胎,右支撑板的左侧缘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分别相连;
其中,上安装板上的限位块、下安装板上的限位块以及右支撑板上的限位块能够形成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的稳定支撑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右支撑板上的限位块低于上安装板上的限位块、且高于下安装板上的限位块。
一些实施例中,右支撑板的后侧壁与后背门外板的前侧壁相连,右支撑板的后侧壁上设有凹陷设置的内凹腔,内凹腔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第一凸环,第一凸环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的第一安装孔,内凹腔的内壁与第一凸环的外周壁之间通过若干个沿第一凸环的径向延伸的连接筋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右支撑板的后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陷设置、且位于内凹腔外周的涂胶槽,涂胶槽内填充有能够与后背门外板的前侧壁粘接的胶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还包括贴合并连接于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的后窗加强板7,后窗加强板7位于后窗的下方、且中部向后凸起设置,上安装板的上缘贴合连接于后窗加强板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的下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和后背门内板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并与后窗加强板共同形成向后凸起的双加强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下安装板的上缘和下缘均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以及后背门内板的后侧壁上,下安装板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的后侧壁上,下安装板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分别设有向后凸起至与后背门外板前侧壁抵接的第二凸环,第二凸环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的第二安装孔。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块具有向前延伸、并与上安装板、下安装板或右支撑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柱,限位块的后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向后凸出于后背门外板,限位块的后端面上设有内凹设置的减重腔。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内板后侧壁上连接有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右支撑板,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右支撑板上分别安装有能够对备胎进行限位支撑的限位块,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在与后背门内板相连的基础上,还与右支撑板相连,使三者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三个限位块形成了能够对备胎前端面进行可靠支撑的稳定支撑结构,保证了备胎安装的稳定性,增强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后背门外板以及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外板设置于后背门内板的后侧;其中,后背门内板上设有与右支撑板的限位块前后对应的支撑内板,支撑内板位于后窗加强板的下方、且自上而下向后倾斜延伸,后窗加强板自下而上向后倾斜延伸,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支撑内板与后窗加强板形成双支撑结构。
上述后背门结构中,在后背门内板上分别设置了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右支撑板,上述三者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块,三个限位块形成了能够对备胎前端面进行可靠支撑的稳定支撑结构,提高了对备胎的限位支撑作用,实现了备胎的稳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上述车辆采用设有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的后背门,通过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和右支撑板上的三个限位块对备胎进行可靠的限位支撑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备胎的安装稳定性,降低了形成过程中的噪声,延长了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与后背门内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省略限位块);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与后背门外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与后背门内板的前视结构示意图(省略限位块);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上安装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下安装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限位块和下安装板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上安装板;11、第二凸环;12、第二安装孔;2、下安装板;3、右支撑板;31、内凹腔;32、第一凸环;33、涂胶槽;34、连接筋;4、限位块;41、螺纹柱;42、减重腔;5、后背门外板;6、后背门内板;61、支撑内板;7、后窗加强板;8、稳定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驾驶员乘坐于车内时,驾驶员面向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驾驶员的左手边为左侧,驾驶员的右手边为右侧。
本实施例中,后背门内板6位于后背门外板5的内侧(也就是前侧),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设置在后背门内板6和后背门外板5之间的空腔内,限位块4向后延伸并贯穿后背门外板5,直至凸出于后背门外板5的外侧(也就是后侧)。限位块4设有三个,三个限位块4分别连接在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上,利用其向外凸出于后背门外板5外侧的部位与备胎的前端面形成抵接作用,实现对备胎前端面的限位支撑,保证备胎的位置稳定,提高了备胎安装结构的强度,避免备胎在颠簸路段前后错动造成后背门外板5的变形或与后背门外板5发生碰撞,保证了备胎安装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进行说明。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包括连接于后背门内板6后侧壁上的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和右支撑板3上分别连接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块4,限位块4凸出于后背门外板5设置、用于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以限位备胎,右支撑板3的左侧缘与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分别相连;
其中,上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4、下安装板2上的限位块4以及右支撑板3上的限位块4能够形成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的稳定支撑结构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内板6后侧壁上连接有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上分别安装有能够对备胎进行限位支撑的限位块4,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在与后背门内板6相连的基础上,还与右支撑板3相连,使三者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三个限位块4形成了能够对备胎前端面进行可靠支撑的稳定支撑结构8,保证了备胎安装的稳定性,增强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本实施例中,将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分别贴合连接在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从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看过去,上安装板1位于下安装板2的上方,右支撑板3位于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的右侧,且右支撑板3的左侧缘向左延伸至与上安装板1以及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相接,或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贴合在右支撑板3后侧壁上、且靠近右支撑板3的左侧缘一侧,使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分别与右支撑板3形成连接关系,提高整个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的整体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上分别设有限位块4,上述三个限位块4呈三角形排布,以便对备胎的前端面进行支撑限位。由于三角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三个限位块4形成的稳定支撑结构8也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加强支撑位置的局部刚度,使限位块4能够对备胎进行可靠地限位支撑,避免备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位置错动,能有效避免备胎颠簸震动产生的噪声振动,避免后背门外板5的结构变形,有助于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的限位块4采用如图1和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4,在车身上下方向上,右支撑板3上的限位块4低于上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4、且高于下安装板2上的限位块4。上述安装位置的选择,使三个限位块4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提高了稳定支撑结构8的稳定性,保证了整个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的右支撑板3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与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相连,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设有凹陷设置的内凹腔31,内凹腔31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第一凸环32,第一凸环32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4的第一安装孔,内凹腔31的内壁与第一凸环32的外周壁之间通过若干个沿第一凸环32的径向延伸的连接筋34相连。
本实施例中,右支撑板3连接在后背门内板6的右侧部位,且向左延伸至与上安装板1以及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相互重叠。具体的,右支撑板3的左侧缘贴合在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贴合连接在右支撑板3左侧缘的后侧壁上,保证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的整体性,有助于提高整个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的结构刚度。
右支撑板3与后背门内板6之间形成封闭结构,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与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相连,对后背门外板5形成可靠的支撑作用。此处的相连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铆接等多种方式。
为了增加结构强度,在右支撑板3上设置有内凹腔31,内凹腔31向前侧凹陷(也就是向靠近后背门内板6的方向凹陷),便于增强整个右支撑板3的结构强度,设置在内凹腔31内的第一凸环32的后侧壁向后凸出、并对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形成支撑作用。第一凸环32相对内凹腔31底壁的凸出高度与内凹腔31的深度一致,保证第一凸环32与后背门外板5前侧壁的有效贴合,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内凹腔31内设有位于第一凸环32外周的连接筋34,连接筋34和第一凸环32的结构使内凹腔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提升了右支撑板3上限位块4安装位置的局部刚度,保证了限位块4的可靠安装,提高了限位块4对备胎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的右支撑板3可以采用如图1和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和图3,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陷设置、且位于内凹腔31外周的涂胶槽33,涂胶槽33内填充有能够与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粘接的胶条。
本实施例中,在内凹腔31的外周位置设置了多个涂胶槽33,通过在涂胶槽33内涂胶形成胶条,胶条向外凸出于涂胶槽33,能够与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形成粘接作用,使右支撑板3和后背门外板5相对位置稳定,保证右支撑板3上限位块4得到可靠地安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的上安装板1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还包括贴合并连接于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的后窗加强板7,后窗加强板7位于后窗的下方、且中部向后凸起设置,上安装板1的上缘贴合连接于后窗加强板7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1的下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3和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1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1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并与后窗加强板7共同形成向后凸起的双加强结构。
本实施例中,后窗加强板7连接在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且中部向后凸起设置。在此基础上,上安装板1的上缘连接在后窗加强板7的后侧壁上,上安装板1的中部向后凸起、围设在后窗加强板7的后侧,具体的,上安装板1和后窗加强板7向后凸起的部位的纵剖面均呈现为几字形,二者向后凸起的部位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叠层效果,形成双加强结构,保证了上安装板1的结构刚度。
上安装板1的右侧缘贴合并焊接连接在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与右支撑板3之间形成良好的整体性,同时,上安装板1下缘靠右的部位与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贴合并焊接连接,上安装板1的下缘靠左的部位则与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贴合并焊接连接,上述结构保证了上安装板1连接的稳定性,为限位块4的设置提供了可靠的安装基础,防止上安装板1发生结构变形影响限位块4安装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的下安装板2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下安装板2的上缘和下缘均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3以及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下安装板2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
本实施例中,下安装板2的上缘和下缘分别与后背门内板6焊接,下安装板2的纵向剖面为几字形,形成对后背门外板5前侧壁的有效支撑,为限位块4提供了可靠的安装基础。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与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焊接连接,保证了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防止后背门外板5因受力产生的结构变形,实现了三个限位块4对备胎的限位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的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可以采用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2、图7和图8,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上分别设有向后凸起至与后背门外板5前侧壁抵接的第二凸环11,第二凸环11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4的第二安装孔12。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环11向后凸起并与后背门前侧壁接触,形成对后背门前侧壁的有效支撑,为限位块4的安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第二安装孔12的设置便于进行限位块4的安装与拆卸,降低了限位块4的安装和拆卸难度,便于后续限位块4损坏时方便地进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特征的限位块4可以采用如图9所示结构。参见图9,限位块4具有向前延伸、并与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或右支撑板3螺纹连接的螺纹柱41,限位块4的后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向后凸出于后背门外板5,限位块4的后端面上设有内凹设置的减重腔42。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为橡胶或硅胶支撑的弹性构件,限位块4会以顶紧状态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对备胎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弱化备胎的震动,减少因为备胎震动而引发后背门外板5的变形。
减重腔4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节省限位块4制作材料的整体耗用量,另一方面还便于限位块4的后端面与备胎前端面直接可靠接触,保证限位块4对备胎的限位支撑作用,避免备胎在不良路况下发生位置错动,延长了构件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噪声的产生,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后背门,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6、后背门外板5以及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外板5设置于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其中,后背门内板6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右支撑板3的限位块4前后对应的支撑内板61,支撑内板61位于后窗加强板7的下方、且自上而下向后倾斜延伸,后窗加强板7自下而上向后倾斜延伸,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支撑内板61与后窗加强板7形成双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中,右支撑板3用于安装限位块4的区域需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为了提高上述位置的结构强度,在后背门内板6的对应位置设置了支撑内板61,支撑内板61的横截面为波浪形,且向后侧倾斜延伸至支撑于右支撑板3的前侧壁上,结合后窗加强板7自下而上向后倾斜延伸、并支撑于右支撑板3前侧壁的结构,形成双支撑结构,提高了右支撑板3设置限位块4区域的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一凸环32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限位块4安装位置的结构强度,形成对该区域的结构加强,防止限位块4安装区域发生变形,提高了限位块4安装位置的稳定性。
上述后背门结构中,在后背门内板6上分别设置了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和右支撑板3,上述三者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限位块4,三个限位块4形成了能够对备胎前端面进行可靠支撑的稳定支撑结构8,提高了对备胎的限位支撑作用,实现了备胎的稳定安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上述车辆采用设有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的后背门,通过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和右支撑板3上的三个限位块4对备胎进行可靠的限位支撑作用,提高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备胎的安装稳定性,降低了形成过程中的噪声,延长了构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后背门内板(6)后侧壁上的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以及右支撑板(3),所述上安装板(1)、所述下安装板(2)和所述右支撑板(3)上分别连接有向后延伸的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凸出于后背门外板(5)设置、用于与所述备胎的前端面抵接以限位所述备胎,所述右支撑板(3)的左侧缘与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2)分别相连;
其中,所述上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4)、所述下安装板(2)上的限位块(4)以及所述右支撑板(3)上的限位块(4)能够形成与备胎的前端面抵接的稳定支撑结构(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右支撑板(3)上的限位块(4)低于所述上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4)、且高于所述下安装板(2)上的限位块(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与所述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设有凹陷设置的内凹腔(31),所述内凹腔(31)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第一凸环(32),所述第一凸环(32)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限位块(4)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内凹腔(3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凸环(32)的外周壁之间通过若干个沿所述第一凸环(32)的径向延伸的连接筋(34)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凹陷设置、且位于所述内凹腔(31)外周的涂胶槽(33),所述涂胶槽(33)内填充有能够与所述后背门外板(5)的前侧壁粘接的胶条。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还包括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的后窗加强板(7),所述后窗加强板(7)位于后窗的下方、且中部向后凸起设置,所述上安装板(1)的上缘贴合连接于所述后窗加强板(7)的后侧壁上,所述上安装板(1)的下缘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右支撑板(3)和所述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所述上安装板(1)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所述上安装板(1)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并与所述后窗加强板(7)共同形成向后凸起的双加强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板(2)的上缘和下缘均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右支撑板(3)以及所述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壁上,所述下安装板(2)的右侧缘贴合并连接于所述右支撑板(3)的后侧壁上,所述下安装板(2)的中部向后侧凸起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2)上分别设有向后凸起至与所述后背门外板(5)前侧壁抵接的第二凸环(11),所述第二凸环(11)的中心设有用于安装限位块(4)的第二安装孔(1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具有向前延伸、并与所述上安装板(1)、所述下安装板(2)或所述右支撑板(3)螺纹连接的螺纹柱(41),所述限位块(4)的后端外径逐渐变小并向后凸出于所述后背门外板(5),所述限位块(4)的后端面上设有内凹设置的减重腔(42)。
9.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包括:
后背门内板(6);
后背门外板(5),设置于所述后背门内板(6)的后侧;以及
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
其中,所述后背门内板(6)上设有与所述右支撑板(3)的限位块(4)前后对应的支撑内板(61),所述支撑内板(61)位于所述后窗加强板(7)的下方、且自上而下向后倾斜延伸,后窗加强板(7)自下而上向后倾斜延伸,在车身上下方向上,所述支撑内板(61)与所述后窗加强板(7)形成双支撑结构。
10.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
CN202320352675.7U 2023-03-01 2023-03-01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Active CN219382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2675.7U CN219382638U (zh) 2023-03-01 2023-03-01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2675.7U CN219382638U (zh) 2023-03-01 2023-03-01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2638U true CN219382638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2675.7U Active CN219382638U (zh) 2023-03-01 2023-03-01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2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0847U (zh)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CN212579544U (zh) 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悬架和汽车
CN2152050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9382638U (zh) 后背门备胎支撑总成、后背门及车辆
CN211335470U (zh) 一种汽车摆臂
CN210082868U (zh) 稳定杆固定装置、稳定杆总成以及车辆
CN201769672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支架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20682117U (zh) 天窗加强框架及车辆
CN215513914U (zh) 一种中卡驾驶室浮动式后悬架系统
CN213228230U (zh) 悬架摆臂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5705639U (zh) 悬置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9938724U (zh) 稳定支撑组件、应用其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9339569U (zh) 一种汽车顶盖中横梁的加强结构
CN220053425U (zh) 用于车辆摆臂的衬套组件、摆臂组件和车辆
CN214001826U (zh)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20220898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CN220391340U (zh) 一种汽车翻转部支撑架组件
CN215850750U (zh) 悬置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20540204U (zh) 一种副车架悬置支座的减震结构
CN220923800U (zh) 增程器安装构造
CN217495771U (zh) 前桥空气悬架总成及商用车
CN214728009U (zh) 一种加强结构的商用车摆臂安装支架
CN217227260U (zh) 后背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