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0508U -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0508U
CN219340508U CN202320251274.2U CN202320251274U CN219340508U CN 219340508 U CN219340508 U CN 219340508U CN 202320251274 U CN202320251274 U CN 202320251274U CN 219340508 U CN219340508 U CN 219340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flap
stringers
beam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12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翠
岳凌汉
李涛
尹晶
张军凤
李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0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0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其中,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包括:多个纵梁,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上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顶部之间,每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与每个纵梁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多个下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底部之间;多个顶板,沿纵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上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顶板之间的焊接缝隙位于一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上,顶板对应于纵梁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多个顶板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底板,连接在多个下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下平面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22年12月12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23326602.5,名称为“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的中国实用新型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展翼集装箱一般由底架、侧翼、前端、后端和箱顶组成。其中底架与前端和后端焊接组装、箱顶与前端和后端组装,侧翼为活动件,可绕箱顶向上旋转,侧翼拥有的旋转功能,便于货物装卸,且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被广泛使用。但侧翼可打开的功能影响了集装箱的整体刚度,不能满足集装箱运输的重箱起吊等运输工况,运输时不能脱离公路车使用,无法实现公、铁、海三种联运方式。
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中间含有一组加强墙,加强墙分别与集装箱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加强墙用于提高底架整体刚度以满足重箱起吊工况要求,但是加强墙将箱体宽度方向隔开,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以及单侧装卸货物,运输过程中装卸货物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包括:多个纵梁,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上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顶部之间,每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与每个纵梁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多个下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底部之间;多个顶板,沿纵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上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顶板之间的焊接缝隙位于一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上,顶板对应于纵梁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多个顶板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底板,连接在多个下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下平面上。
进一步地,顶板为矩形板,矩形板的第一宽边连接于多个纵梁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的上平面上,矩形板的第二宽边连接于多个纵梁中的最右侧一个纵梁的上平面上。
进一步地,纵梁包括第一立板、设置在第一立板顶部的上折板及设置在第一立板底部的下折板,塞焊孔对应于上折板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第一立板、上折板及下折板围成第一开口,多个纵梁中的一部分的纵梁的第一开口的朝向与多个纵梁中的另一部分的纵梁的第一开口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折板的延伸方向与下折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上折板、第一立板及下折板上连接有加强梁。
进一步地,加强梁包括平行于第一立板的第二立板、设置在第二立板前部的前折板及设置在第二立板后部的后折板,第二立板、前折板及后折板围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向第一立板。
进一步地,底板上设置有豁口,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还包括对应于豁口处设置的槽形板,多个纵梁对应于豁口处的部分设置有缺口,槽形板插入至缺口内并连接于多个纵梁。
进一步地,槽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外翻边及右外翻边,槽形板的底部的第三开口连通于豁口,左外翻边和右外翻边的底面均连接于底板。
进一步地,槽形板的左侧与多个纵梁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横梁,槽形板的右侧与多个纵梁中的最右侧一个纵梁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结构,底架结构为上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包括:多个纵梁、多个上横梁、多个下横梁、多个顶板及底板。多个纵梁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上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顶部之间,每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与每个纵梁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多个下横梁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的底部之间。多个顶板沿纵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上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顶板之间的焊接缝隙位于一个上横梁的上平面上,顶板对应于纵梁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这样通过焊接缝隙及塞焊孔能够将多个顶板焊接在多个上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上平面上,有利于进行牢固地焊接。其中,多个纵梁、多个上横梁及多个下横梁均能够增加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以使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能够满足重箱起吊工况下的作业要求。并且多个顶板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底板连接在多个下横梁及多个纵梁的下平面上。这样,集装箱的底架结构上方无相关技术中的加强墙阻隔,提高了集装箱的容纳空间,以便于集装箱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要求。并且,共面设置的多个顶板的上平面平整,较大货物的装卸可以在多个顶板的上平面上被托动,满足较大货物在集装箱的单侧装卸货物的功能需求。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A-A向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B-B向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拆下顶板和底板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纵梁;11、第一立板;12、上折板;13、下折板;14、第一开口;
21、上横梁;22、下横梁;
31、顶板;311、焊接缝隙;312、塞焊孔;32、底板;321、豁口;
40、加强梁;41、第二立板;42、前折板;43、后折板;
50、槽形板;51、第三开口;52、左外翻边;53、右外翻边;
61、第一连接横梁;62、第二连接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3及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包括:多个纵梁10、多个上横梁21、多个下横梁22、多个顶板31及底板32。多个纵梁10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多个上横梁21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10的顶部之间,每个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与每个纵梁10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多个下横梁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10的底部之间。多个顶板31沿纵梁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顶板31之间的焊接缝隙311位于一个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上,顶板31对应于纵梁10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312,这样通过焊接缝隙311及塞焊孔312能够将多个顶板31焊接在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多个上横梁21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10的顶部之间,每个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与每个纵梁10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多个下横梁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纵梁10的底部之间。多个顶板31沿纵梁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顶板31之间的焊接缝隙311位于一个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上,顶板31对应于纵梁10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312,这样通过焊接缝隙311及塞焊孔312能够将多个顶板31焊接在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有利于进行牢固地焊接。其中,多个纵梁10、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下横梁22均能够增加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结构强度,以使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能够满足重箱起吊工况下的作业要求。并且多个顶板31的上平面共面设置。底板32连接在多个下横梁22及多个纵梁10的下平面上。这样,集装箱的底架结构上方无相关技术中的加强墙阻隔,提高了集装箱的容纳空间,以便于集装箱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要求。并且,共面设置的多个顶板31的上平面平整,较大货物的装卸可以在多个顶板31的上平面上被托动,满足较大货物在集装箱的单侧装卸货物的功能需求。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的问题。
如图1至图3所示,顶板31为矩形板,矩形板的第一宽边连接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矩形板的第二宽边连接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右侧一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这样,每个矩形板直接铺设在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上,多个纵梁10能够支撑多个顶板31,有利于保证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并且,能够保证共面设置的多个顶板31的上平面平整,无凸出结构,使得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上平面光滑。
如图1至图3及图6所示,纵梁10包括第一立板11、设置在第一立板11顶部的上折板12及设置在第一立板11底部的下折板13,塞焊孔312对应于上折板12的位置处。这样,第一立板11、上折板12及下折板13围成的C形结构能够保证纵梁10的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能够保证顶板31焊接在上折板12上的牢固度。
如图1至图3及图6所示,第一立板11、上折板12及下折板13围成第一开口14,多个纵梁10中的一部分的纵梁10的第一开口14的朝向与多个纵梁10中的另一部分的纵梁10的第一开口14的朝向相反。这样,多个纵梁10能够分散顶板31的受力,使得多个纵梁10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可靠地保证多个纵梁10的支撑效果,进而使得集装箱的底架结构满足重箱起吊工况下受力的要求。
如图1至图3及图6所示,上折板12的延伸方向与下折板13的延伸方向相同,上折板12、第一立板11及下折板13上连接有加强梁40。这样,加强梁40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纵梁10的结构强度,能够增加顶板31和底板32形成的双层结构的结构强度。
如图1至图3及图6所示,加强梁40包括平行于第一立板11的第二立板41、设置在第二立板41前部的前折板42及设置在第二立板41后部的后折板43,第二立板41、前折板42及后折板43围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向第一立板11。这样,加强梁40变形力朝向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内部,便于抵消与顶板31的部分受力,使得多个顶板31受力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3至图8所示,为了方便汽车运输,底板32上设置有豁口321,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还包括对应于豁口321处设置的槽形板50。多个纵梁10对应于豁口321处的部分设置有缺口,槽形板50插入至缺口内并连接于多个纵梁10。
如图1、图3至图8所示,槽形板5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外翻边52及右外翻边53,槽形板50的底部的第三开口51连通于豁口321,左外翻边52和右外翻边53的底面均连接于底板32。这样,能够保证左外翻边52和右外翻边53分别与底板3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图3至图8所示,为了保证槽形板50的左侧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槽形板50的左侧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横梁61。为了保证槽形板50的右侧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右侧一个纵梁10之间的连接强度,槽形板50的右侧与多个纵梁10中的最右侧一个纵梁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横梁62。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纵梁10多个纵梁10端部通过角柱及角件连接在集装箱的其他部位上如相关技术中的前端和后端。
具体地,先将多个纵梁10的底部与底板32的上平面焊接,再将多个上横梁21及多个纵梁10的上平面与顶板31的下平面焊接,再在顶板31上的塞焊孔312进行塞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包括底架结构,底架结构为上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由于上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不能满足较大货物的装卸的问题,使得具有该底架结构的集装箱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平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纵梁(10),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多个上横梁(21),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10)的顶部之间,每个所述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与每个所述纵梁(10)的上平面共面设置;
多个下横梁(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纵梁(10)的底部之间;
多个顶板(31),沿所述纵梁(10)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在多个所述上横梁(21)及多个所述纵梁(10)的上平面上,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板(31)之间的焊接缝隙(311)位于一个所述上横梁(21)的上平面上,所述顶板(31)对应于所述纵梁(10)的位置处设置有塞焊孔(312),多个所述顶板(31)的上平面共面设置;
底板(32),连接在多个所述下横梁(22)及多个所述纵梁(10)的下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第一宽边连接于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所述纵梁(10)的上平面上,所述矩形板的第二宽边连接于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最右侧一个所述纵梁(10)的上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0)包括第一立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11)顶部的上折板(12)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板(11)底部的下折板(13),所述塞焊孔(312)对应于所述上折板(12)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11)、所述上折板(12)及所述下折板(13)围成第一开口(14),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一部分的所述纵梁(10)的所述第一开口(14)的朝向与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另一部分的所述纵梁(10)的所述第一开口(14)的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板(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折板(1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上折板(12)、所述第一立板(11)及所述下折板(13)上连接有加强梁(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40)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立板(11)的第二立板(41)、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41)前部的前折板(4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板(41)后部的后折板(43),所述第二立板(41)、所述前折板(42)及所述后折板(43)围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立板(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2)上设置有豁口(321),所述集装箱的底架结构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豁口(321)处设置的槽形板(50),多个所述纵梁(10)对应于所述豁口(321)处的部分设置有缺口,所述槽形板(50)插入至所述缺口内并连接于多个所述纵梁(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板(5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外翻边(52)及右外翻边(53),所述槽形板(50)的底部的第三开口(51)连通于所述豁口(321),所述左外翻边(52)和所述右外翻边(53)的底面均连接于所述底板(3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板(50)的左侧与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最左侧一个所述纵梁(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横梁(61),所述槽形板(50)的右侧与多个所述纵梁(10)中的最右侧一个所述纵梁(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横梁(62)。
10.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的底架结构。
CN202320251274.2U 2022-12-12 2023-02-17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Active CN2193405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66025 2022-12-12
CN202223326602 2022-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0508U true CN219340508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1274.2U Active CN219340508U (zh) 2022-12-12 2023-02-17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0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98904C (en) Cargo container with peripheral wall structure reinforced by side post assemblies
CN203255547U (zh) 运输容器和运输容器堆
CN215883294U (zh) 与车身集成的电池包壳体结构
CN211002852U (zh) 一种集装箱角件以及集装箱
CN108313140A (zh) 可分离式平头重型卡车驾驶室
CN219340508U (zh) 集装箱的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105800178A (zh) 运输箱
CN213832978U (zh) 一种可拆卸式活动端墙
US11518320B2 (en) Multi-panel platform support for pick-up truck bed
CN217320547U (zh) 物流车车厢
CN219115590U (zh) 一种车箱及车辆
CN213366686U (zh) 电池包
CN218930517U (zh) 集装箱
CN201102577Y (zh) 厢式半挂车箱体的堆码装置
CN215216484U (zh) 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524973U (zh) 一种运输集装箱
CN217623810U (zh) 一种运输厢体以及运输设备
CN212579707U (zh) 自卸车货箱底板装置
CN214689758U (zh) 中部横梁及具有其的运输车
CN115924346A (zh) 一种运输集装箱
CN216805236U (zh) 一种自卸车箱体的底板框架结构
CN215324663U (zh) 一种集装箱骨架
CN218878245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集装箱侧门槛
CN216424308U (zh) 车厢的隔板结构及车辆
CN218023281U (zh) 一种集装箱双层挡盖板的无损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3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