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1884U -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1884U
CN219311884U CN202320024603.XU CN202320024603U CN219311884U CN 219311884 U CN219311884 U CN 219311884U CN 202320024603 U CN202320024603 U CN 202320024603U CN 219311884 U CN219311884 U CN 21931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ounting
molding
injectio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4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远
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e Composi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e Composi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e Composi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e Composi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4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一模具本体和至少一固定组件,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一上模具和一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一上基座和至少一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被安装于所述上基座,所述上模具形成一注塑通道和一注塑口,所述下模具包括一下基座和至少一第二成型件,所述下基座形成一安装腔、至少一伸出槽和至少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成型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一成型腔、一安装槽和一进出口,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以装配一手柄杆体,所述固定组件带动所述手柄杆体的一注塑部插接于所述成型腔。

Description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部分,两者可分可和,合拢时将胚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型,分开时取出制件。而注塑模具因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等优势,使得大多数塑料制品均采用注塑模具进行批量生产。
现有的注塑模具通过需要将成型部分完全放置于模具型腔内,以在所述成型部分预定的位置注塑形成带有注塑部分的成型部分。为了能够完全容纳所述成型部分,因此需要使注塑模具足够大,以完全覆盖所述成型部分。而如果减小模具的体积,必会导致模具无法覆盖所述成型部分而无法完成注塑。这样一来,现有的注塑方式使得模具的整体体积较大,使得注塑模具的吨位大,因此增高了生产成本。
此外,现有注塑模具多采用滑块油缸结构成型出模,这也会造成模具的吨位大,同样也会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已经成型的部分进行固定,并且在合模注塑时允许已经成型的部分伸出模具型腔,因此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大小,从而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吨位,降低了手柄半成品的生产成本。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用以生产一手柄半成品,所述手柄半成品包括一手柄杆体和一注塑成型部,所述手柄杆体具有一被固定部和一注塑部,所述被固定部沿轴向延伸以形成所述注塑部,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用以对所述注塑部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注塑成型部,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包括:
一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
一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一上基座和至少一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被安装于所述上基座,所述上模具的所述上基座和所述第一成型件形成一注塑通道和形成于所述上基座并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的一注塑口;
一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一下基座和至少一第二成型件,所述下基座形成一安装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至少一伸出槽和与所述伸出槽连通的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成型件安装于所述下基座的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成型件通过所述上基座可盖合地设置于位于所述下基座的所述第二成型件,所述模具本体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一成型腔、与所述成型腔连通的一安装槽和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一进出口,所述注塑通道远离所述注塑口的一端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至少一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用以装配所述手柄杆体,所述固定组件被设置能够带动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被固定部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口伸出所述伸出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固定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一固定部和一安装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固定部能够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口伸出所述伸出槽,所述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固定部,用以将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被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限位件于所述固定部形成一连接孔,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装配所述手柄杆体,所述限位件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被固定部的一插接孔对准,所述限位件先后贯穿所述连接孔和所述插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件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固定件被实施为磁吸材料,用以对被设置为被磁吸附材料的所述被固定部的进行吸附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至少一安装结构,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定位销和一安装孔,所述定位销安插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销形成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至少一安装结构,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定位销和一安装孔,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每个所述模具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成型件,所述第三成型件被设置沿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固定组件带动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注塑部分和所述第三成型件通过所述进出口插入所述成型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下基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安装定位件,所述安装定位件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部,使得所述安装定位件于所述安装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成型件的侧壁形成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设置多个所述成型组件和所述多个所述固定组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一个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组件和所述手柄杆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组件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图1至图3,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
参考图1,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能够生产一手柄半成品,所述手柄半成品包括一手柄杆体80和一注塑成型部90。所述手柄杆体80具有一被固定部81和一注塑部82,所述被固定部81沿轴向延伸以形成所述注塑部82,所述被固定部81形成一插接孔8101,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用以对所述注塑部82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注塑成型部90,以此生产出所述手柄半成品。
参考图2至图4,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一模具本体10、至少一固定组件20。
所述模具本体10包括一上模具11和一下模具12,所述上模具11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下模具12。
具体地,所述上模具11包括一上基座111和至少一第一成型件112,所述第一成型件112被安装于所述上基座111。
所述下模具12包括一下基座121和至少一第二成型件122,所述下基座121形成一安装腔12101、与所述安装腔12101连通的至少一伸出槽12102和与所述伸出槽12102连通的一连通口12103,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安装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安装腔12101,以此所述第一成型件112通过所述上基座111可盖合地设置于位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第二成型件122。
所述模具本体10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和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形成一成型腔1001、与所述成型腔1001连通的一安装槽1002和与所述安装槽1002连通的一进出口1003。所述上模具11的所述上基座111和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形成一注塑通道1101和形成于所述上基座111并与所述注塑通道1101连通的一注塑口1102,所述注塑通道1101远离所述注塑口1102的一端与所述成型腔1001连通,以此外界设备通过所述注塑口1102向与所述注塑通道1101连通的所述成型腔1001内注入塑料材料。
每个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一限位件21,所述限位件21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下模具12。所述限位件21形成一限位槽2101,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限位槽2101用以装配所述手柄杆体80,以对所述手柄杆体80进行限位。所述限位件21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安插于所述成型腔1001,以在所述第一成型件112通过所述上基座111盖合于位于下基座121的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后,外部设备通过所述注塑口1102向与所述注塑通道1101连通的所述成型腔1001中注塑,使得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注塑形成所述注塑成型部9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限位件21被设置能够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通过所述连通口12103伸出所述伸出槽12102,以使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被固定部81部分伸出所述安装腔12101,以此减小所述模具本体10的体积和吨位。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21形成一固定部211和一安装部212,所述固定部211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212,所述固定部211能够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口12103伸出所述伸出槽12102。
优选地,每个所述固定组件20还包括一固定件22,所述固定件22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固定部211,用以将所述限位件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被固定部8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2被实施为一销轴,所述限位件21于所述固定部211形成一连接孔2102,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限位槽2101装配所述手柄杆体80,并且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连接孔2102与所述被固定部81的所述插接孔8101对准时,所述销轴先后贯穿所述连接孔2102和所述插接孔8101,以此实现精准装配。
作为一变形实施例,所述固定件22被实施为磁吸材料,所述手柄杆体80被实施为被磁吸附材料,所述固定件22设置于所述限位件21形成所述限位槽2101的内壁,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限位槽2101装配所述手柄杆体80,所述固定件22对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被固定部81进行吸附,以此实现固定。
参考图4至图6,作为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形成至少一安装结构1221,每个所述安装结构1221包括一定位销12211和一安装孔12212,所述定位销12211安插于所述安装孔122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12211形成于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安装部212,所述安装孔12212形成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和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形成所述安装槽1002的内壁。
作为可变形地,所述定位销12211形成于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和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形成所述安装槽1002的内壁,所述安装孔12212形成于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安装部212。
可以理解的,在合模前,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通过所述进出口1003插接于所述成型腔1001,而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安装部212通过所述定位销12211安插于所述安装孔12212,使得所述限位件21能够被稳定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002,以此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20的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被稳定地安插于所述成型腔100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限位槽2101被设置允许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伸出所述限位槽2101。这样一来,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安装于所述限位槽2101的所述手柄杆体80安插于所述成型腔1001,并且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通过所述连通口12103伸出所述伸出槽12102。
参考图5至图6,作为可变形地,每个模具本体10还包括一组第三成型件13,所述第三成型件13被设置沿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安装部212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在合模前,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和所述第三成型件13插接于所述成型腔1001,并且所述固定组件20的所述限位件21通过所述安装结构1221安插于所述安装槽1002,使得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和所述第三成型件13均被稳定地安插于所述成型腔1001,以在所述第一成型件112通过所述上基座111盖合于位于下基座121的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后,外部设备通过向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的所述注塑口1102向与所述注塑通道1101连通的所述成型腔1001中注塑,以对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注塑形成带有一组成型孔9001的所述注塑成型部90,以此生产出带有一组所述成型孔9001的所述手柄半成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通过所述连通口12103伸出所述伸出槽12102,为操作人员脱模提供了握持的部位。在注塑结束后,所述模具本体10开模,使得所述第一成型件112远离所述第二成型件122,以此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和所述手柄杆体80伸出所述伸出槽12102的部分沿垂直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伸出槽12102的延伸方向拔取所述手柄半成品和所述固定组件20,以使所述手柄半成品和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第三成型件13与所述模具本体10分离,进一步,操作人员可沿垂直于所述限位槽2101的延伸方向拔取所述限位件21和所述第三成型件13,使得所述手柄半成品实现脱模。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基座111,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下基座121,以便根据生产需求,更换成形成不同尺寸的所述成型腔1001的所述第一成型件112和所述第二成型件122,以此生产带有不同尺寸所述注塑成型部90的所述手柄半成品。
参考图6,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安装定位件30。
所述安装定位件30被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20的所述限位件21的底部,使得所述安装定位件30于所述安装定位件30与所述限位件21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31,以此所述固定组件20通过所述进出口1003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伸入所述成型腔1001,所述安装定位件30的所述定位台阶31与所述第二成型件122的侧壁形成抵接,以使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手柄杆体80安装于预设位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成型件112、所述第二成型件122以及所述固定组件20,以使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能够一次性生产多个所述手柄半成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将所述手柄杆体80安插于所述限位件21的所述限位槽2101中,并通过所述固定件22将所述限位件21和所述手柄杆体80进行固定;
(B)在合模前,将所述手柄杆体80的所述注塑部82通过所述固定组件20安插入所述成型腔1001,并且将所述定位销12211安插于所述安装孔12212中;
(C)所述上基座111带动所述第一成型件112盖合于位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第二成型件122进行注塑;
(D)注塑结束后,所述第一成型件112通过所述上基座111远离位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第二成型件122,并沿垂直于所述下基座121的所述伸出槽12102的延伸方向拔取所述手柄半成品和所述固定组件20,以使所述手柄半成品和所述固定组件20带动所述第三成型件13与所述模具本体10分离;
(E)将所述固定组件20和所述第三成型件13与所述手柄半成品分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用以生产一手柄半成品,所述手柄半成品包括一手柄杆体和一注塑成型部,所述手柄杆体具有一被固定部和一注塑部,所述被固定部沿轴向延伸以形成所述注塑部,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用以对所述注塑部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注塑成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包括:
一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
一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一上基座和至少一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被安装于所述上基座,所述上模具的所述上基座和所述第一成型件形成一注塑通道和形成于所述上基座并与所述注塑通道连通的一注塑口;
一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一下基座和至少一第二成型件,所述下基座形成一安装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至少一伸出槽和与所述伸出槽连通的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成型件安装于所述下基座的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成型件通过所述上基座可盖合地设置于位于所述下基座的所述第二成型件,所述模具本体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一成型腔、与所述成型腔连通的一安装槽和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一进出口,所述注塑通道远离所述注塑口的一端与所述成型腔连通;
至少一固定组件,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用以装配所述手柄杆体,所述固定组件被设置能够带动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被固定部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口伸出所述伸出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固定件,所述限位件形成一固定部和一安装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安装部,所述固定部能够部分通过所述连通口伸出所述伸出槽,所述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固定部,用以将所述限位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被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于所述固定部形成一连接孔,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装配所述手柄杆体,所述限位件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被固定部的一插接孔对准,所述限位件先后贯穿所述连接孔和所述插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被安装于所述限位件形成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所述固定件被实施为磁吸材料,用以对被设置为被磁吸附材料的所述被固定部的进行吸附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至少一安装结构,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定位销和一安装孔,所述定位销安插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销形成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至少一安装结构,每个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一定位销和一安装孔,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所述第二成型件形成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所述安装孔形成于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具本体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三成型件,所述第三成型件被设置沿所述限位件的所述安装部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固定组件带动所述手柄杆体的所述注塑部分和所述第三成型件通过所述进出口插入所述成型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基座,所述第二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下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还包括一安装定位件,所述安装定位件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部,使得所述安装定位件于所述安装定位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一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与所述第二成型件的侧壁形成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设置多个所述成型组件和所述多个所述固定组件。
CN202320024603.XU 2023-01-05 2023-01-05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1931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603.XU CN21931188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603.XU CN21931188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1884U true CN219311884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4603.XU Active CN219311884U (zh) 2023-01-05 2023-01-05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94445U (zh)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19311884U (zh) 手柄半成品的注塑模具
CN111497126A (zh) 一种制备具有金属镶件的汽车活塞管的注塑模具及其注塑方法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115195048A (zh) 一种具有顶出装置的注塑模具
JP2002347085A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213860480U (zh) 结构紧凑的座椅支架注塑模具
CN215396619U (zh) 一种带有斜抽芯结构的模具
CN216782567U (zh) 球销座连接杆注塑用模具
CN213766931U (zh) 泵壳注塑模具
CN219028246U (zh) 一种模具的针脚安装结构
CN112895352A (zh) 一种直顶内旋转轴抽芯的二次顶出结构
CN213797863U (zh) 扣盖零件注塑模具
CN209999629U (zh) 一种可抽芯模具
CN213860415U (zh) 氮气吹入式注塑模具
CN220297666U (zh) 一种负压抽取机构注塑模具组件及负压抽取机构
CN219095757U (zh) 注塑模具
CN213321437U (zh) 一种可防尘屑的塑胶模具
CN211730022U (zh) 一种具有自动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1054289U (zh) 注塑模具及轴套
CN215550525U (zh) 一种通用性好的注塑皮纹模具
CN219543948U (zh) 一种血液柜用抽屉的注塑模具
CN218803592U (zh) 注塑模具
CN220390201U (zh) 一种模具及注塑设备
CN211843020U (zh) 结构强度高的电视机底壳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