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66931U - 泵壳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泵壳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66931U
CN213766931U CN202022197510.6U CN202022197510U CN213766931U CN 213766931 U CN213766931 U CN 213766931U CN 202022197510 U CN202022197510 U CN 202022197510U CN 213766931 U CN213766931 U CN 21376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hole
rod
slide
mol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75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徐永良
张光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Qingruixi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Qingruixi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Qingruixi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Qingruixiang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75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6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6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66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泵壳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领域,该泵壳注塑模具包括模仁套件、行位套件及脱模套件,模仁套件设置于注塑机上,行位套件滑动设置于模仁套件上,脱模套件设置于模仁套件上;导向孔的开设以及定位杆的设置,使得定位杆在插入导向孔内后会与导向孔的孔壁贴合,亦即定位杆无法在导向孔内晃动,从而使得成型杆在插入至泵壳成型腔内后亦将得到可靠的定位,进而使得成型杆能够与成型凸台上的预定位置相接触,提高了泵壳上的腔道的成型精度;由于脱模件与螺栓孔成型柱互相平行,且各脱模件的中心轴线到螺栓孔成型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因此,泵壳在脱模过程中能够更平顺地从螺栓孔成型柱上脱出。

Description

泵壳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壳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泵壳因其需要容置叶轮及引导液体定向流动,故而泵壳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因此,泵壳自身的结构复杂,也就导致了注塑模具的结构也需要进行大量的适应性调整,但是,现有的泵壳注塑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首先,由于泵壳需要保持较高的密封性,故而,泵壳的成型精度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泵壳注塑模具的配合精度要求也较高,但是,针对泵壳上的各个进水口及出水口等腔道来说,其通常是通过行位机构上来成型出的,但是,行位机构在经过长期使用后,行位机构与模具之间的配合精度也会越来越低,从而导致行位机构无法准确地在泵壳的预定位置上成型出腔道;
其次,现有的泵壳注塑模具上通常会设置螺栓孔成型柱,以使泵壳上能够直接成型出螺栓孔,但是,泵壳螺栓孔的深度较深,也就导致了螺栓孔成型柱的长度也较长,如此,就会导致在泵壳的脱模过程中,螺栓成型柱难以从泵壳螺栓孔中脱出,从而导致螺栓成型柱会对泵壳螺栓孔的孔壁造成拉花损伤,导致泵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泵壳注塑模具,该泵壳注塑模具不仅能够提高行位机构在泵壳上的成型精度,还能够防止螺栓成型柱在脱模过程中对泵壳螺栓孔的孔壁造成拉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泵壳注塑模具,包括:
模仁套件,所述模仁套件上开设有顺序连通的导向孔、靶进孔及泵壳成型腔,所述导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靶进孔的孔径,所述泵壳成型腔内设置有成型凸台及螺栓孔成型柱;
行位套件,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行座、定位杆及成型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行座上,所述成型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上,所述定位杆的孔径大于所述成型杆的孔径,所述行座用于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时,所述定位杆用于与所述靶进孔的孔壁贴合,所述成型杆用于与所述成型凸台互相顶持;及
脱模套件,所述脱模套件包括至少两个脱模件,各所述脱模件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泵壳成型腔内,且各所述脱模件均与所述螺栓孔成型柱互相平行,各所述脱模件的中心轴线到所述螺栓孔成型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套件包括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用于与所述下模仁合模,从而使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共同围成所述导向孔、所述靶进孔及所述泵壳成型腔,所述成型凸台及所述螺栓孔成型柱均位于所述下模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行位杆,所述行位杆与所述上模仁连接,所述行位杆用于顶持所述行座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座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的孔壁用于与所述行位杆互相顶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行座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的杆径的大小等于所述导向孔的孔径的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和所述靶进孔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的直径沿靠近所述靶进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模套件还包括脱模板及复位件,所述脱模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模仁套件上,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模仁套件连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脱模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仁套件上还开设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泵壳成型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泵壳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领域,该泵壳注塑模具包括模仁套件、行位套件及脱模套件,模仁套件设置于注塑机上,行位套件滑动设置于模仁套件上,脱模套件设置于模仁套件上;导向孔的开设以及定位杆的设置,使得定位杆在插入导向孔内后会与导向孔的孔壁贴合,亦即定位杆无法在导向孔内晃动,从而使得成型杆在插入至泵壳成型腔内后亦将得到可靠的定位,进而使得成型杆能够与成型凸台上的预定位置相接触,提高了泵壳上的腔道的成型精度;由于脱模件与螺栓孔成型柱互相平行,且各脱模件的中心轴线到螺栓孔成型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因此,泵壳在脱模过程中能够更平顺地从螺栓孔成型柱上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泵壳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泵壳注塑模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泵壳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泵壳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泵壳注塑模具10包括模仁套件100、行位套件200及脱模套件300,行位套件200及脱模套件300分别与模仁套件1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泵壳注塑模具10用于注塑成型出泵壳;模仁套件100用于在注塑机的驱动下进行合模;行位套件200用于在泵壳上成型出腔道;脱模套件300用于将泵壳从模仁套件100上顶出。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模仁套件100上开设有顺序连通的导向孔110、靶进孔120及泵壳成型腔130,导向孔110的孔径大于靶进孔120的孔径,泵壳成型腔130内设置有成型凸台140及螺栓孔成型柱150。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孔110起到导向的作用;靶进孔120起到定位的作用;泵壳成型腔130起到容置胶料从而成型出泵壳的作用;成型凸台140用于在泵壳上成型出空腔;螺栓孔成型柱150用于在泵壳上成型出螺栓孔。
请参阅图3,行位套件200还包括行座210、定位杆220及成型杆230,定位杆220设置于行座210上,成型杆230设置于定位杆220上,定位杆220的孔径大于成型杆230的孔径,行座210用于相对模仁套件100滑动时,定位杆220用于与靶进孔120的孔壁贴合,成型杆230用于与成型凸台140互相顶持。
需要说明的是,行座210起到带动定位杆220同步移动的作用;定位杆220起到固定成型杆230的作用;成型杆230用于在泵壳上成型出腔道。
请参阅图2,脱模套件300包括至少两个脱模件310,各脱模件310分别滑动设置于泵壳成型腔130内,且各脱模件310均与螺栓孔成型柱150互相平行,各脱模件310的中心轴线L2到螺栓孔成型柱150的中心轴线L1的距离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脱模件310用于将冷却成型后的泵壳从模仁套件100上顶出,达到脱模的作用;各脱模件310的中心轴线L2均与螺栓孔成型柱150的中心轴线L1平行。
具体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在模仁套件100合模的过程中,行座210也将带动定位杆220及成型杆230移动,以使定位杆220和成型杆230插入导向孔110内;伴随着定位杆220和成型杆230的不断深入,成型杆230会沿着导向孔110的侧壁滑动,起到引导成型杆230与靶进孔120逐渐对齐的作用;随后,定位杆220也将不断插入至靶进孔120中;
当模仁套件100完成合模后,定位杆220将停滞于靶进孔120内,并且,定位杆220还将与靶进孔120的孔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设置于定位杆220上的成型杆230能够以预定的位置露置于泵壳成型腔130内,进而使得成型杆230能够准确地与成型凸台140上的预定位置接触,进一步使得胶料能够精确地沿着成型凸台140露置于泵壳成型腔130内的侧壁进行填充,最终使得泵壳上能够准确地在预定位置上成型出腔道,提高了行位套件200与模仁套件100的配合成型精度;
当需要对冷却成型后的泵壳进行脱模时,脱模件310将在注塑机的驱动下逐渐从泵壳成型腔130内伸出,从而顶持泵壳逐渐从泵壳成型腔130内脱出;
此外,由于各脱模件310均与螺栓孔成型柱150互相平行,且各脱模件310的中心轴线到螺栓孔成型柱15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因此,在各脱模件310顶持泵壳移动的过程中,各个脱模件310施加于泵壳上螺栓孔位置处的作用力互相平衡且相等,因此,在脱模过程中,泵壳上的螺栓孔能够平稳地从螺栓孔成型柱150上脱出,避免了泵壳在脱模过程中出现偏转而导致螺栓孔脱模拉花。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仁套件100包括上模仁160及下模仁170,上模仁160用于与下模仁170合模,从而使上模仁160和下模仁170共同围成导向孔110、靶进孔120及泵壳成型腔130,成型凸台140及螺栓孔成型柱150均位于下模仁17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注塑过程中,胶料将注入至上模仁160和下模仁170之间的间隙内,具体来说,胶料将注入至上模仁160和下模仁170共同围成的泵壳成型腔130内,从而使得胶料能够沿着泵壳成型腔130的腔室进行填充,进而成型出泵壳。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行位套件200还包括行位杆240,行位杆240与上模仁160连接,行位杆240用于顶持行座210相对模仁套件10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注塑机驱动上模仁160和下模仁170合模或开模时,上模仁160将带动行位杆240同步移动,从而使得行位杆240能够顶持行座210相对模仁套件100滑动。
具体地,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行座210上开设有避位孔211,避位孔211的孔壁用于与行位杆240互相顶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合模或开模时,行位杆240将通过顶持避位孔211的孔壁来实现顶持行座210移动的目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行位套件200还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用于驱动行座210相对模仁套件10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驱动气缸来驱动行座210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驱动油缸来驱动行座210移动。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杆220的杆径的大小等于导向孔110的孔径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D1即为定位杆220的杆径大小值,D2即为导向孔110的孔径的大小值。
如此,当定位杆220插入至导向孔110内后,定位杆220与导向孔110的孔壁将更紧密地贴合,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定位杆220在每次插入导向孔110内后的位置,进而进一步确保了成型杆230能够准确地与成型凸台140上的预定位置相接触,更进一步提高了泵壳上的腔道的成型精度。
请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向孔110和靶进孔12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引导通道180,引导通道180的直径沿靠近靶进孔120的方向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通道180起到引导成型杆230准确插入至靶进孔120内的作用;具体来说,伴随着成型杆230的不断深入,成型杆230将沿着引导通道180的侧壁滑动插入至靶进孔120内,避免了行位套件200发生卡滞。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脱模套件300还包括脱模板320及复位件330,脱模板320滑动设置于模仁套件100上,复位件330的一端与模仁套件100连接,复位件330的另一端与脱模板32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脱模板320起到带动脱模件310移动的作用;复位件330起到驱动脱模板320复位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脱模时,注塑机将驱动脱模板320朝靠近模仁套件10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各脱模件310从泵壳成型腔130内伸出,实现顶持泵壳脱模的作用;完成脱模后,复位件330将施加弹力至脱模板320上,从而驱动脱模板320带动脱模件310复位。
具体地,复位件330为弹簧。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仁套件100上还开设有注胶孔190,注胶孔190与泵壳成型腔13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注胶孔190的开设,使得注塑机能够将胶料通过注胶孔190注入至泵壳成型腔130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泵壳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领域,该泵壳注塑模具包括模仁套件、行位套件及脱模套件,模仁套件设置于注塑机上,行位套件滑动设置于模仁套件上,脱模套件设置于模仁套件上;导向孔的开设以及定位杆的设置,使得定位杆在插入导向孔内后会与导向孔的孔壁贴合,亦即定位杆无法在导向孔内晃动,从而使得成型杆在插入至泵壳成型腔内后亦将得到可靠的定位,进而使得成型杆能够与成型凸台上的预定位置相接触,提高了泵壳上的腔道的成型精度;由于脱模件与螺栓孔成型柱互相平行,且各脱模件的中心轴线到螺栓孔成型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因此,泵壳在脱模过程中能够更平顺地从螺栓孔成型柱上脱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仁套件,所述模仁套件上开设有顺序连通的导向孔、靶进孔及泵壳成型腔,所述导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靶进孔的孔径,所述泵壳成型腔内设置有成型凸台及螺栓孔成型柱;
行位套件,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行座、定位杆及成型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行座上,所述成型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上,所述定位杆的孔径大于所述成型杆的孔径,所述行座用于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时,所述定位杆用于与所述靶进孔的孔壁贴合,所述成型杆用于与所述成型凸台互相顶持;及
脱模套件,所述脱模套件包括至少两个脱模件,各所述脱模件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泵壳成型腔内,且各所述脱模件均与所述螺栓孔成型柱互相平行,各所述脱模件的中心轴线到所述螺栓孔成型柱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套件包括上模仁及下模仁,所述上模仁用于与所述下模仁合模,从而使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共同围成所述导向孔、所述靶进孔及所述泵壳成型腔,所述成型凸台及所述螺栓孔成型柱均位于所述下模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行位杆,所述行位杆与所述上模仁连接,所述行位杆用于顶持所述行座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座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的孔壁用于与所述行位杆互相顶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套件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行座相对所述模仁套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的杆径的大小等于所述导向孔的孔径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和所述靶进孔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的直径沿靠近所述靶进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套件还包括脱模板及复位件,所述脱模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模仁套件上,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模仁套件连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脱模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套件上还开设有注胶孔,所述注胶孔与所述泵壳成型腔连通。
CN202022197510.6U 2020-09-29 2020-09-29 泵壳注塑模具 Active CN21376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510.6U CN213766931U (zh) 2020-09-29 2020-09-29 泵壳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510.6U CN213766931U (zh) 2020-09-29 2020-09-29 泵壳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66931U true CN213766931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90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7510.6U Active CN213766931U (zh) 2020-09-29 2020-09-29 泵壳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66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94445U (zh)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壳体的注塑模具
CN114043675B (zh) 模具和卧式注塑机
CN109049537B (zh) 二次注塑成型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10362294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分步抽芯结构
CN213766931U (zh) 泵壳注塑模具
CN211467322U (zh) 注胶均匀的插座外壳注塑模具
CN210501164U (zh) 一种固定装置以及注塑模具
CN209440687U (zh) 一种四六分儿童座椅座框底板注塑模
CN105922513A (zh) 一种斜抽芯塑料模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112277265B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N111136880B (zh) 一种深腔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13797799U (zh) 柱状塑胶件注塑模具
CN212603098U (zh) 一种摄像头头圈注塑模具
CN210047017U (zh) 一种具有倒扣行位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9755975U (zh) 用于手机外壳注塑模具的快速行位装置
CN21070581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
CN211279586U (zh) 一种用于加工打印机用半齿的模具
CN109435188B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CN213860480U (zh) 结构紧凑的座椅支架注塑模具
CN211842985U (zh) 带浮动斜抽及配套顶出结构的快装模具
CN216182494U (zh) 一种小空间的隧道机械抽芯结构
CN210880617U (zh) 灯管支撑块注塑模具
CN220923150U (zh) 一种具有模芯防偏心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9445948U (zh) 一种延时开模式模具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