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7639U -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7639U
CN219277639U CN202223544057.7U CN202223544057U CN219277639U CN 219277639 U CN219277639 U CN 219277639U CN 202223544057 U CN202223544057 U CN 202223544057U CN 219277639 U CN219277639 U CN 219277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front fender
sealing strip
resin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40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浩
王博
吴小川
陈鹏
范存金
胡支栋
董勇峰
郭继明
李信丽
滕淑红
邬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40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7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7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7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翼子板,该汽车前翼子板包括翼子板主体,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主体上的加强垫和密封条,所述加强垫位于所述翼子板主体的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为所述翼子板主体安装至车身时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所述密封条用于填充所述薄弱部的边缘与所述车身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条位于所述加强垫后方靠近驾驶室一侧,所述加强垫包括用于增加强度的树脂层和用于防止所述树脂层破碎的玻璃纤维层。本实用新型中的汽车前翼子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不增加安装孔的数量就可以使得自身的振动效果降低并减少噪音的前翼子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背景技术
翼子板是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因旧式车身上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翼子板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厢的底部。按照安装位置又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前翼子板安装在前轮处。前翼子板是汽车前部侧面的一个重要外观零件,需要满足行人保护的法规,避免对行人造成伤害,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吸能作用,这就导致翼子板材料较薄,并且为满足外观造型的要求,翼子板存在大面积的类似平面区域。
然而,车辆行驶时的发动机振动或者车辆振动极易传导至翼子板,导致翼子板这些平面区域同时产生振动,前翼子板的振动会产生噪音,影响到驾驶人员。因此,需要对汽车前翼子板做结构上的处理来减小前翼子板自身的振动。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前翼子板上增设多个安装孔,使得前翼子板与车身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从而起到减少前翼子板因为发动机振动而自身振动的剧烈程度,从而起到降噪的作用。然而,有些汽车因为工艺或者结构的问题无法在车身和前翼子板上增设多个安装孔来使前翼子板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减小前翼子板的振动程度,降低自身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翼子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不增加安装孔的数量就可以使得自身的振动效果降低并减少噪音的前翼子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翼子板,包括翼子板主体,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主体上的加强垫和密封条,所述加强垫位于所述翼子板主体的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为所述翼子板主体安装至车身时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所述密封条位于所述加强垫后方靠近驾驶室一侧,所述密封条用于填充所述薄弱部的边缘与所述车身之间的间隙,所述加强垫包括用于增加强度的树脂层和用于防止所述树脂层破碎的玻璃纤维层。
上述汽车前翼子板,通过在翼子板主体的薄弱部增设加强垫使得薄弱部的结构强调增加,进而使得前翼子板处受发动机传导来的振动而引发的自振幅度减小,进而减小前翼子板产生的噪音。具体的,前翼子板在装配在车身上时只有靠近驾驶室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可以设置的安装孔较少,因此,此处是需要加强的薄弱区域,发动机运行产生振动,振动先传递至前翼子板靠近发动机一端,再向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即向薄弱部方向传递,在薄弱部设置加强垫增加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前翼子板受发动机振动产生的自振幅度减小。接着振动继续向前翼子板边缘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而在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设置密封条,使得前翼子板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减少振动幅度。并且,加强垫包括树脂层和玻璃纤维层,树脂层粘贴在前翼子板上经过高温烘烤后硬化进而加强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而玻璃纤维层用于防止树脂层硬化后破碎或者脱离。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不增加安装孔的数量就可以使得自身的振动效果降低并减少噪音的前翼子板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前翼子板,还可以具有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树脂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加强垫还包括分离层,所述树脂层位于所述分离层和所述玻璃纤维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为发泡密封条。
优选地,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为所述间隙大小的三分之二。
优选地,所述加强垫与所述薄弱部外形一致,且距所述薄弱部边缘2至5厘米。
优选地,所述薄弱部远离车轮一端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翼子板主体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主体端点处且位于两相邻所述安装孔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的汽车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的汽车前翼子板的装配在车身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强垫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4026738630000031
Figure BDA00040267386300000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汽车前翼子板,包括翼子板主体10,设置在翼子板主体10上的加强垫20和密封条30,其中:
加强垫20位于翼子板主体10的薄弱部11,薄弱部11为翼子板主体10安装至车身40时位于加强垫20后方后视镜前方的区域,密封条30用于填充薄弱部11的边缘与车身40之间的间隙,密封条30位于靠近驾驶室一侧,加强垫20包括用于增加强度的树脂层21和用于防止树脂层21破碎的玻璃纤维层22。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翼子板主体10的薄弱部11增设加强垫20使得薄弱部11的结构强调增加,进而使得前翼子板处受发动机传导来的振动而引发的自振幅度减小,进而减小前翼子板产生的噪音。具体的,前翼子板在装配在车身上时只有靠近驾驶室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可以设置的安装孔较少,因此,此处是需要加强的薄弱区域,发动机运行产生振动,振动先传递至前翼子板靠近发动机一端,再向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即向薄弱部11方向传递,在薄弱部11设置加强垫20增加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前翼子板受发动机振动产生的自振幅度减小。接着振动继续向前翼子板边缘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而在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设置密封条30,使得前翼子板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减少振动幅度。并且,加强垫20包括树脂层21和玻璃纤维层22,树脂层21粘贴在前翼子板上经过高温烘烤后硬化进而加强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而玻璃纤维层22用于防止树脂层21硬化后破碎或者脱离。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不增加安装孔的数量就可以使得自身的振动效果降低并减少噪音的前翼子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在薄弱部11边缘设置密封条30,并通过前翼子板其他部位与车身40之间的连接密封,还可以实现前翼子板的内部的密封效果,并密封的空间会降低噪音的传播效率,进而通过密封作用起到进一步的降噪作用。
示例而非限定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树脂层2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间隙。由于前翼子板自身的型面是不规则的曲面,因此为了加强垫20能够完全且牢固的粘贴固定在前翼子板主体10上,因此需要在树脂层21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间隙,使得树脂层21粘贴在前翼子板主体10上时与型面完全贴合,从而保证薄弱部11得到全面的加强。
进一步的,加强垫20还包括分离层23,树脂层21位于分离层23和玻璃纤维层22之间。加强垫20在随前翼子板主体10进行高温硬化前会先通过树脂层21粘贴在前翼子板主体10上,而由于树脂层21自身的粘性,树脂层21上会吸附很多杂质,影响树脂层21高温硬化后的结构强调,因此需要在树脂层21外再设置一层分离层23,树脂层21一侧与前翼子板主体10接触,另一侧被分离层23覆盖,使得分离层23可以阻挡外界杂质附着在树脂层21上,保证树脂层21高温硬化后的结构强调。
另外的,密封条30为发泡密封条。发泡密封条为中间有间隙的密封条30,发泡密封条在高温膨胀发泡后,不但有密封效果,发泡后的发泡密封条截面层蜂窝状,有吸收噪音的功能,进一步减小了前翼子板产生的噪声对驾驶员的影响。
进一步的,密封条30的厚度为间隙大小的三分之二。密封条30在发泡后会膨胀,为防止前翼子板受挤压后变形因此需要为密封条30设置足够的空间,既保证密封条30发泡后内填满间隙保证密封效果,又保证密封条30发泡不会将前翼子板主体10挤压变形。具体的,间隙的厚度一般为4到5毫米,密封条30的厚度为2.7到3.4毫米。此外,密封条30为了便于运输还会设置一层防粘纸,当密封条30要进行发泡时在将防粘纸撕去。
具体的,加强垫20与薄弱部11外形一致,且距薄弱部11边缘2至5厘米。为尽可能的保证薄弱部11的各处结构强度均被加强,因此将加强垫20与薄弱部11随形设置,加强垫20距薄弱部11一定距离则为了便于工人粘贴,并为加强垫20留有一定的加工误差。
示例而非限定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薄弱部11远离车轮一端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大。薄弱部11这样设置呈梯形,且梯形斜面朝向汽车前方,当汽车行驶时,外界的风吹至前翼子板时,风力会顺着斜面向上滑去,使得前翼子板受力减小,从而减小前翼子板产生的振动,进而起到减少噪音的作用。
另外的,翼子板主体10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12,密封条30设置在翼子板主体10端点处且位于两相邻安装孔12之间。设置多个安装孔12用于加强前翼子板与车身40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小前翼子板主体10的自身的振动。密封条30设置在端点处因为此处不会设置安装孔12,因此通过密封条30来将此处的前翼子板主体10与车身40紧密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汽车前翼子板,通过在翼子板主体10的薄弱部11增设加强垫20使得薄弱部11的结构强调增加,进而使得前翼子板处受发动机传导来的振动而引发的自振幅度减小,进而减小前翼子板产生的噪音。具体的,前翼子板在装配在车身上时只有靠近驾驶室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可以设置的安装孔较少,因此,此处是需要加强的薄弱区域,发动机运行产生振动,振动先传递至前翼子板靠近发动机一端,再向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即向薄弱部11方向传递,在薄弱部11设置加强垫20增加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使得前翼子板受发动机振动产生的自振幅度减小。接着振动继续向前翼子板边缘靠近驾驶室一侧传递,而在前翼子板靠近驾驶室一侧设置密封条30,使得前翼子板与车身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减少振动幅度。并且,加强垫20包括树脂层21和玻璃纤维层22,树脂层21粘贴在前翼子板上经过高温烘烤后硬化进而加强前翼子板的结构强度,而玻璃纤维层22用于防止树脂层21硬化后破碎或者脱离。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不增加安装孔的数量就可以使得自身的振动效果降低并减少噪音的前翼子板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主体,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主体上的加强垫和密封条,所述加强垫位于所述翼子板主体的薄弱部,所述薄弱部为所述翼子板主体安装至车身时位于后视镜前方的区域,所述密封条用于填充所述薄弱部的边缘与所述车身之间的间隙,所述密封条位于所述加强垫后方靠近驾驶室一侧,所述加强垫包括用于增加强度的树脂层和用于防止所述树脂层破碎的玻璃纤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还包括分离层,所述树脂层位于所述分离层和所述玻璃纤维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发泡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的厚度为所述间隙大小的三分之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与所述薄弱部外形一致,且距所述薄弱部边缘2至5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远离车轮一端至另一端宽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汽车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主体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安装孔,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主体端点处且位于两相邻所述安装孔之间。
CN202223544057.7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Active CN219277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057.7U CN21927763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057.7U CN21927763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7639U true CN219277639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4057.7U Active CN219277639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7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6310B (zh) 具有波纹缓冲支撑物的车辆引擎罩组件
US6983983B2 (en) High roof structure of a vehicle
JP2003276519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KR100487993B1 (ko) 사출성형공법에 의한 유리 장섬유 강화 복합소재 적용자동차 플라스틱 시트백 프레임 판넬
CN219277639U (zh) 一种汽车前翼子板
JP4888122B2 (ja) 防音構造
KR20160003186A (ko) 차량용 패널 구조, 루프 패널 및 차체
US8733826B1 (en) Truck bed panel attached to door hinge mounting plate
CN106892000B (zh) 汽车前围结构
CN210822471U (zh) 左前侧围加强板总成
CN210555165U (zh) 一种车身结构及其翼子板
AU2013101092A4 (en) A Windscreen Assembly for a Bus
CN211364724U (zh) 前侧围加强板总成
US20240092150A1 (en) Windshield retent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5024034B2 (ja) 自動車用ボディ構造体
CN209776228U (zh)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CN219007553U (zh) 一种车门结构及汽车
CN209382153U (zh) 顶衬支撑块及汽车
CN217672849U (zh) 一种车身立柱及车辆
CN108274997B (zh) 一种仪表板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316939U (zh) 汽车前围加强梁总成结构
CN219857002U (zh) 用于安全气囊ecu的加强构造
CN111376685B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85760U (zh) 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
CN219325874U (zh) 一种横梁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