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2402U -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2402U
CN219222402U CN202223076913.0U CN202223076913U CN219222402U CN 219222402 U CN219222402 U CN 219222402U CN 202223076913 U CN202223076913 U CN 202223076913U CN 219222402 U CN219222402 U CN 219222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gas
outlet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6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刚
张波
章建锋
俞瑜
姚青
徐强
严力峰
诸永定
茅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69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2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2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2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所述引射组件包括有进气座,所述进气座具有:燃气出气通道,具有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的燃气流入口以及燃气流出口;所述进气座还具有:鼓风通道,具有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的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流出口,所述鼓风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并且互相独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独立的鼓风通道,避免空气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自由流动带来的紊流,使得鼓风气源而来的空气能够沿着各鼓风通道进行输送,使得空气平稳顺畅地从鼓风装置引导到引射管,进而还能确保空气从鼓风通道喷出时的流速,确保一次空气补充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射组件,以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燃气灶的燃烧器都采用大气式混合燃烧方式,在燃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及防止回火,需要燃气先与空气(自然引射一次空气)进行一次混合形成预混燃气。但是这种传统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方式,仍然存在混合不够充分的问题,在燃烧时,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烟气排放多等缺点。
为此,现已有一些燃烧器,通过设置鼓风机来对自然引射空气的不足进行补充,如申请号为202011232358.9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鼓风结构和设置于燃烧器主体的空气进气罩,空气进气罩设置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设有进风口与鼓风结构的鼓风通道适配,空气进气罩设有出气口,分别与燃烧器主体的引射管适配。
这种燃烧器,鼓风结构将空气鼓入空气进气罩后,自由通过空气进气罩内的空间后从出气口喷射到引射管内,由此容易导致空气在空气进气罩内冲击而造成紊乱,从出气口喷射出的流速较低,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噪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引射组件,能够对鼓风空气进行引导,提高空气流速,满足流量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是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射组件,包括有进气座,所述进气座具有:
燃气出气通道,具有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的燃气流入口以及燃气流出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还具有:
鼓风通道,具有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的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流出口,所述鼓风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并且互相独立。
通过设置独立的鼓风通道,避免空气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自由流动带来的紊流,使得鼓风气源而来的空气能够沿着各鼓风通道进行输送,使得空气平稳顺畅地从鼓风装置引导到引射管,进而还能确保空气从鼓风通道喷出时的流速,确保一次空气补充的稳定。
优选的,为便于形成各通道,所述进气座为成型有燃气出气通道和鼓风通道的单一部件,或者是将独立的燃气出气通道和鼓风通道安置并限位在内的组件。
进一步地,为便于鼓风气源同时向各鼓风通道输入空气,所述进气座还具有进气腔,在空气流动路径上,所述进气腔位于鼓风通道的上游,所述进气腔与各鼓风通道流体连通。
为便于对鼓风空气起到更好地加速作用,各鼓风通道的内径不完全相等,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小于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
各鼓风通道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空气流入口,另一端为空气流出口,各鼓风通道的过流面积由空气流入口向空气流出口逐渐变小。由此可对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可对补充的空气起到加速的作用,也能通过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减小,进一步减少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干扰。
优选的,为更好地起到导向和加速的作用,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通道包括第一鼓风通道和第二鼓风通道,所述第一鼓风通道具有第一空气流入口和第一空气流出口,所述第二鼓风通道具有第二空气流入口和第二空气流出口,所述第一空气流出口布置在燃气流出口的上方,所述第二空气流出口布置在燃气流出口的下方。通过使得鼓风的空气流出口相对燃气流出口上下布置,位于上方的第一空气流出口可将燃气向下压,缓解燃气上浮,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气流出口则确保燃气流出口下方也能补入空气,使得燃气流出口上下方进气量均匀。
进一步地,为使得空气顺畅地从空气流出口吹出,避免转向带来的紊流,所述燃气出气通道和各鼓风通道同向地延伸。
为使得空气流出口可以尽可能地远离燃气流出口,减少对燃气自然引射的影响,而又避免空气流出口喷射出的空气直接撞击在引射管的入气端口的边缘,所述引射组件水平安装时,位于燃气出气通道上方的第一鼓风通道的第一空气流入口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空气流出口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下方的第二鼓风通道的第二空气流入口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空气流出口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使得第一空气流出口和第二空气流出口流出气流的方向朝向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射系统,包括用于提供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独立的鼓风通道,避免空气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自由流动带来的紊流,使得鼓风气源而来的空气能够沿着各鼓风通道进行输送,使得空气平稳顺畅地从鼓风装置引导到引射管,进而还能确保空气从鼓风通道喷出时的流速,确保一次空气补充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射系统隐藏鼓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射组件隐藏鼓风装置的剖视图(前后向剖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射组件隐藏鼓风装置的剖视图(水平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4,为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具包括燃烧器(未示出)、引射组件和鼓风装置3,引射组件包括有进气座1和引射管(未示出)。
进气座1内成型有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燃气出气通道11具有燃气流入口111和燃气流出口112,其中,燃气流入口111能够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燃气流出口112则用于将燃气喷射到引射管(未示出)中。燃气流出口112可以为燃气出气通道11敞口而实现,也可以通过在燃气出气通道11的端部设置喷嘴而实现。鼓风通道具有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空气流入口与鼓风气源(由鼓风装置3提供)流体连通,空气流出口则用于将空气喷射到引射管中。
进气座1还成型有进气腔14,在空气流动路径上,进气腔14位于鼓风通道的上游。进气座1可以是成型有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的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将独立的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安置并限位在内的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同向地延伸,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可以互相平行,或者形成一定的角度。上述的燃气流入口111和燃气流出口112分别形成在燃气出气通道11相对的两个端部,每个燃气出气通道11对应一个燃气流出口112,也可以在靠近燃气流出口112的位置形成分支,而使得每个燃气出气通道11对应至少两个燃气流出口112。每个鼓风通道对应一个空气流出口,也可以在靠近空气流出口的位置形成分支,而使得每个鼓风通道对应至少两个空气流出口。
由于燃烧器工作时,其头部产生的热量向本体和周边部件传递,周边附近的空气逐步被加热,而且越接近燃烧器温度增高越明显,当形成高温时,由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卷入附近的高温空气在引射管被迅速加热,体积快速增大,密度减小,浮力对于燃气引射方向的影响不能忽略,燃气喷射的轨迹线会有一定的向上倾斜,气流从周围进入的速度发生变化,使得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的空气引射量增大(自然引射空气进入的空间增大),而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空气引射量则减小(自然引射空气进入的空间减小);此外,自然引射的外界空气同样存在被迅速加热后,热空气向上浮的趋势,进一步导致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空气减少。由此,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以及外界空气自然引射进入到引射管内的混合气体,存在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气体流量小于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下方的气体流量小的状态,将会导致混合不均匀,引射空气量下降,甚至导致燃烧不充分。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鼓风通道包括第一鼓风通道12和第二鼓风通道13,进气腔14与各鼓风通道均流体连通。第一鼓风通道12具有第一空气流入口121和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其中,第一空气流入口121与鼓风装置3流体连通,通过鼓风装置3将空气从第一空气流入口121鼓入第一鼓风通道12内,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则用于将空气喷射到引射管中。同样的,第二鼓风通道13具有第二空气流入口131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其中,第二空气流入口131与鼓风装置3流体连通,通过鼓风装置3将空气从第二空气流入口131鼓入第二鼓风通道13内,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则用于将空气喷射到引射管中。第一空气流入口121和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分别形成在第一鼓风通道12相对的两个端部,第二空气流入口131和第二空气流出132分别形成在第二鼓风通道13相对的两个端部。各鼓风通道之间互相独立,各空气流入口之间互相独立,各空气流出口之间也互相独立。
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大于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各鼓风通道的内径不完全相等。优选的,如在本实施例中,各鼓风通道由空气流入口向空气流出口,过流面积逐渐变小,由此可对鼓风装置鼓入的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可对鼓入的空气起到加速的作用(过流面积从入口向出口逐渐减小使得鼓风通道呈加速通道的形状),也能通过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减小,进一步减少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干扰。可替代的,过流面积的减小也可不为渐进式,而呈阶梯状变化。优选的,各空气流出口和相应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分别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和下方(此处上方和下方是指安装状态下的方位),其中,第一空气流出口122位于上方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则位于下方,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用于将燃气向下压,缓解燃气上浮,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则确保燃气流出口下方也能补入空气,使得燃气流出口上下方进气量均匀。
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分别为一个。将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间隔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和下方,并在过流面积、出气角度上作相应的参数调整以使得燃气流出口112流出的燃气、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第二空气流出口132流出的空气均匀,引射量均衡。
由于灶具内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进气座1上开设燃气流出口112、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的端面面积较小,引射管的入气端口(未示出)也较小,为使得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可以尽可能地远离燃气流出口112,减少对燃气自然引射的影响,而又避免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喷射出的空气直接撞击在引射管的入气端口的边缘,因此优选的使得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喷射出的空气气流方向有朝向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引射组件水平安装的状态下的水平面)的趋势。如本实施例中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上下设置的情况下,使得位于上方的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喷射出的空气倾斜向下,而位于下方的第二空气流出口132流出的空气倾斜向上。此外,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也能对空气的流动提供一定的动能,起到加速的作用。
为引导空气沿上述所需的流向流动,需使得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第一鼓风通道12,其第一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第二鼓风通道13,其第二空气流入口13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空气流出口13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第一鼓风通道12,其第一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两个最高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大于两个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第二鼓风通道13,其第二空气流入口13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空气流出口13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两个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大于两个最高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从而可确保鼓风引入空气的流向。
可替代的,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第一鼓风通道12,其第一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为大于或等于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第二鼓风通道13,其第二空气流入口13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空气流出口13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1)

1.一种引射组件,包括有进气座(1),所述进气座(1)具有:
燃气出气通道(11),具有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的燃气流入口(111)以及燃气流出口(112);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还具有:
鼓风通道,具有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的空气流入口以及空气流出口,所述鼓风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并且互相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为成型有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的单一部件,或者是将独立的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安置并限位在内的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还具有进气腔(14),在空气流动路径上,所述进气腔(14)位于鼓风通道的上游,所述进气腔(14)与各鼓风通道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各鼓风通道的内径不完全相等,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小于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各鼓风通道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空气流入口,另一端为空气流出口,各鼓风通道的过流面积由空气流入口向空气流出口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通道包括第一鼓风通道(12)和第二鼓风通道(13),所述第一鼓风通道(12)具有第一空气流入口(121)和第一空气流出口(122),所述第二鼓风通道(13)具有第二空气流入口(131)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所述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所述第二空气流出口(132)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出气通道(11)和各鼓风通道同向地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组件水平安装时,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第一鼓风通道(12)的第一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第二鼓风通道(13)的第二空气流入口(13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空气流出口(13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使得第一空气流出口(122)和第二空气流出口(132)流出气流的方向朝向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
10.一种引射系统,包括用于提供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3),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射组件。
11.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射系统。
CN202223076913.0U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Active CN219222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6913.0U CN219222402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6913.0U CN219222402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2402U true CN219222402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6913.0U Active CN219222402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2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0135B1 (en) Burner and method for induction of flue gas
CN203687036U (zh) 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US10359193B2 (en) Combustion device
CN219222402U (zh)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106642202B (zh) 一种用于tbcc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稳定装置
CN219083075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19222401U (zh)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19222405U (zh) 一种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CN210601611U (zh) 一种降压燃烧器
CN219414769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9222403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19222404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KR100288114B1 (ko) 가스 혼합구조
CN115899687A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115899696A (zh) 一种引射组件、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和燃气灶具
CN20929513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引射管
CN219083076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CN113048477B (zh) 一种高效换热低NOx排放燃烧器
CN219083091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9083074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9083078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20958470U (zh) 一种燃烧器用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燃烧系统
CN216408956U (zh) 一种低碳节能的上进风式燃烧器
CN217503655U (zh) 一种鼓风式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5727326A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