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4769U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4769U
CN219414769U CN202223309381.0U CN202223309381U CN219414769U CN 219414769 U CN219414769 U CN 219414769U CN 202223309381 U CN202223309381 U CN 202223309381U CN 219414769 U CN219414769 U CN 219414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as
injection pipe
air inlet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93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刚
张波
章建锋
严力峰
俞瑜
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93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4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4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4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有引射管、第一进气座、第二进气座,引射管具有进气口;第一进气座具有燃气通道;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进气座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的上游,且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与引射管之进气口相对;第二进气座具有鼓风空气通道,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伸入引射管内,与引射管内的腔室相连通,并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的下游,且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朝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或呈锐角布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避免鼓风空气影响自然引射。

Description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具中,为提高一次空气的补给量,使得燃气能较完全地燃烧,人们设计出了鼓风式的燃烧器,如专利号为ZL20072008882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1166369Y)公开的结构,其包括引射器、燃气接管、燃气喷嘴、燃烧室、稳焰火孔组件、空气室和轴流风扇,燃烧室底部边缘设有一圈二次空气口,稳焰火孔组件均匀分布在燃烧室底部,焰火孔组件的底部与引射器的头部连通,引射器的尾部通过空气室与轴流风扇相连,燃气喷嘴与燃气接管相连,并固定在空气室的中央。
现有的引射组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其一,由于燃气喷嘴位于空气室的中央,从空气室吹出的空气流会围绕一圈在燃气喷嘴的周围,因此鼓风装置引入的空气会形成一圈“风幕”,将引射管的进气口附近的空气向外吹,从而会影响燃气喷嘴喷射时引射自然空气的能力;
其三,燃气喷嘴射出的燃气与空气在引射管内的混合不均匀,例如:当燃烧器工作时,灶壳内的空气被加热导致环境温度较高,而且越接近燃烧器温度增高越明显,当高温时,由燃气喷嘴射出的燃气被迅速加热,体积快速增大,密度减小,浮力对于燃气引射方向的影响不能忽略,燃气喷射的轨迹线会有一定的向上倾斜,使得引射管内空气与燃气的混合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以避免鼓风空气影响自然引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有:
引射管,具有进气口;
第一进气座,具有燃气通道,其中燃气通道的燃气入口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进气座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的上游,且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与引射管之进气口相对;
第二进气座,具有鼓风空气通道,其空气入口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伸入引射管内,与引射管内的腔室相连通,并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的下游,且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朝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或呈锐角布置。
如此,位于进风口下游的空气出口能避免鼓风空气影响自然引射,且基本不会影响燃气在引射管内的流动,同时,鼓风空气射入引射管内时产生的负压有利于自然引射空气。
上述的第一进气座可以是成型有所述的燃气通道的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将独立的燃气通道安置并进行限位的组件。
上述的第二进气座可以是成型有所述的鼓风空气通道的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将独立的鼓风空气通道安置并进行限位的组件。
优选地,所述引射管之出气口所在的端部折弯向上延伸,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设于折弯处,并朝上设置,与引射管之出气口相对。如此,使得空气出口的朝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基本一致。
优选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向上延伸,并贯穿上述折弯处的底壁而伸入引射管内。如此,能避免鼓风空气造成折弯处燃气的紊流。
优选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邻近引射管之向上延伸的直管段的下端口设置,直管段的上端口即为引射管之出气口。
为使得鼓风气流能顺畅地排出,优选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上述方案中,同样优选地,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引射管具有依次相连通的收缩段、混合段和扩压段,所述收缩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收缩段的端口即为所述引射管的进气口,所述扩压段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设于扩压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包括有进气段,其入口即为上述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入口,其出口所在的端部贯穿上述扩压段的底壁,并倾斜朝上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引射管之扩压段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锐角布置。
为了降低经鼓风的空气对引射管内燃气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引射管之扩压段内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自扩压段的底壁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导流板的下边缘位于上述进气段之出口的上游位置,导流板的上边缘位于扩压段顶壁的下方且两者间隔相对,从而导流板将扩压段内的空间分隔为上空间、下空间,所述上空间在燃气流动方向上始终贯通,所述下空间对应上述进气段的出口,并与进气段之间共同构成上述鼓风空气通道,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与对应的扩压段的底壁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
如此,引射管内的燃气能从上空间通过,经鼓风的空气从下空间通过,然后再汇集在一起。且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导流板能对燃气进行导流,对燃气的阻力较小。
为了进一步降低经鼓风的空气对引射管内燃气的影响,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上边缘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延伸,从而使得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朝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进入引射管内的鼓风气流的流动方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如此,能较大程度低降低鼓风气流对引射管内燃气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能以其下边缘为转动轴线上下转动地设于引射管内;还包括有调节件,作用于导流板,以驱使导流板转动而调节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从而能调节鼓风的空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引射管之扩压段的底壁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件为螺钉,螺钉的杆部朝上穿过螺纹孔并支撑在所述导流板的下方。从而通过旋转螺钉即可调节导流板的倾斜角度,且螺钉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配合,能较好地避免气体泄漏。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还具有连接上边缘、下边缘、并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侧边,两个侧边与对应的扩压段的侧壁相贴合。如此,使得上空间、下空间上下分隔。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在燃气流动方向上,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与上述引射管之进气口之间存在间隙。如此,燃气从燃气出口射出时产生的负压能较好地引射自然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座成型有上述燃气通道以及与上述引射管之进气口相对的出气端壁,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贯穿该出气端壁。即第一进气座为成型开设有燃气通道的单一部件,燃气出口位于出气端壁。
优选地,所述引射管之进气口内设有环形的分隔件,该分隔件将进气口分隔为位于进气口中央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周围的第二部分,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与上述第一部分相对。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的流通面积。如此,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燃气能以较快的速度从燃气出口喷出,从而能较好地引射空气。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气座与所述引射管连接一体,所述第二进气座内成型有上述的鼓风空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入口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所在的端部伸入引射管内,与引射管内的腔室相连通,并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的下游,且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朝向与引射管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或呈锐角布置,如此,位于进风口下游的空气出口能避免鼓风空气影响自然引射,且基本不会影响燃气在引射管内的流动,同时,鼓风空气射入引射管内时产生的负压有利于引射自然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引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燃气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引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的优选实施例一,该引射组件包括有引射管1、第一进气座4和第二进气座3。
引射管1具有进气口10和出气口11,进气口10所在的端部水平设置,出气口11所在的端部折弯向上延伸而形成竖直的直管段1d,直管段1d的上端口即为引射管1之出气口11。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第一进气座4位于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的上游。第一进气座4成型有燃气通道41以及与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相对的出气端壁400,燃气通道41的燃气入口41a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贯穿出气端壁400、与引射管1之进气口相对并存在间隙40。
第二进气座3与引射管1连接一体,并成型有上下延伸的鼓风空气通道31,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入口31a朝下位于引射管1外,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
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所在的端部向上延伸,并贯穿引射管1之上述折弯处的底壁而伸入引射管1内,与引射管1内的腔室相连通,且邻近引射管1之直管段1d的下端口设置,与引射管1之出气口11相对。如此,从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射出的空气与引射管内对应位置的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
同时,本实施例中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的流通面积大于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的流通面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引射系统包括有上述的引射组件以及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5,鼓风装置5的出气端与进气座4之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入口42a流体连通。如此,鼓风装置5输出的空气气流可通过鼓风空气通道42后从空气出口42b流出。鼓风装置5可采用现有的鼓风机,通过控制鼓风机的开机或停机来控制空气出口42b是否有气流流出,具体地:鼓风时,鼓风空气、燃气以及燃气引射的自然空气在引射管1内混合后从引射管1的出气口11排出,此时可实现大火烹饪;鼓风停止时,从燃气出口41b射出的燃气能引射自然空气,此时,可实现燃气灶小火工作。同时,可通过控制鼓风装置5的工作功率来控制空气出口42b流出的气流的流速、流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除了具有上述的引射系统之外,还具有燃烧器,燃烧器为现有技术,与引射管1的出气口相连通。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的优选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沿燃气流动方向,引射管1具有依次相连通的收缩段1a、混合段1b和扩压段1c,收缩段1a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收缩段1a的端口即为引射管1的进气口10,扩压段1c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设于扩压段1c内。具体地,鼓风空气通道31包括有进气段3a,其入口即为上述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入口31a,其出口所在的端部贯穿扩压段1c的底壁,并倾斜朝上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引射管1之扩压段1c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锐角布置。
引射管1之扩压段1c内设有导流板7,导流板7自扩压段1c的底壁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导流板7的下边缘位于进气段3a之出口的上游位置,导流板7的上边缘位于扩压段1c顶壁的下方且两者间隔相对,导流板7还具有连接上边缘、下边缘、并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侧边71,两个侧边71与对应的扩压段1c的侧壁相贴合,从而导流板7将扩压段1c内的空间分隔为上空间110、下空间120,上空间110在燃气流动方向上始终贯通,下空间120对应上述进气段3a的出口,并与进气段3a之间共同构成上述鼓风空气通道31,导流板7的上边缘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延伸,与对应的扩压段1c的底壁之间共同限定出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出口31b,空气出口31b的朝向与引射管1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
同时,导流板7能以其下边缘为转动轴线上下转动地设于引射管1内;还包括有调节件6,作用于导流板7,以驱使导流板7转动而调节导流板7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引射管1之扩压段1c的底壁设有螺纹孔12,调节件6为螺钉,螺钉的杆部朝上穿过螺纹孔12并支撑在所述导流板7的下方。
并且本实施例中,引射管1之进气口10内设有环形的分隔件2,该分隔件2将进气口10分隔为位于进气口10中央的第一部分13、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3周围的第二部分14,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与上述第一部分13相对。
如此,当需要鼓风时,打开鼓风装置5,鼓风气流从鼓风空气通道31的进气段3a进入引射管1的下空间120内,然后从空气出口31b流出,与引射管1内的燃气进行混合。且本实施例能通过螺钉来调节空气出口31b的流通面积,以根据需要调节鼓风空气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9)

1.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有:
引射管(1),具有进气口(10);
第一进气座(4),具有燃气通道(41),其中燃气通道(41)的燃气入口(41a)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进气座(4)位于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的上游,且所述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与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相对;
第二进气座(3),具有鼓风空气通道(31),其空气入口(31a)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所在的端部伸入引射管(1)内,与引射管(1)内的腔室相连通,并位于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的下游,且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的朝向与引射管(1)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或呈锐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之出气口(11)所在的端部折弯向上延伸,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所在的端部设于折弯处,并朝上设置,与引射管(1)之出气口(11)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所在的端部向上延伸,并贯穿上述折弯处的底壁而伸入引射管(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所在的端部邻近引射管(1)之向上延伸的直管段(1d)的下端口设置,直管段(1d)的上端口即为引射管(1)之出气口(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引射管(1)具有依次相连通的收缩段(1a)、混合段(1b)和扩压段(1c),所述收缩段(1a)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收缩段(1a)的端口即为所述引射管(1)的进气口(10),所述扩压段(1c)之横截面上的流通面积沿燃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设于扩压段(1c)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包括有进气段(3a),其入口即为上述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入口(31a),其出口所在的端部贯穿上述扩压段(1c)的底壁,并倾斜朝上设置,且倾斜方向与引射管(1)之扩压段(1c)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锐角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之扩压段(1c)内设有导流板(7),所述导流板(7)自扩压段(1c)的底壁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导流板(7)的下边缘位于上述进气段(3a)之出口的上游位置,导流板(7)的上边缘位于扩压段(1c)顶壁的下方且两者间隔相对,从而导流板(7)将扩压段(1c)内的空间分隔为上空间(110)、下空间(120),所述上空间(110)在燃气流动方向上始终贯通,所述下空间(120)对应上述进气段(3a)的出口,并与进气段(3a)之间共同构成上述鼓风空气通道(31),所述导流板(7)的上边缘与对应的扩压段(1c)的底壁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出口(31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的上边缘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延伸,从而使得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的朝向与引射管(1)内燃气的流动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能以其下边缘为转动轴线上下转动地设于引射管(1)内;还包括有调节件(6),作用于导流板(7),以驱使导流板(7)转动而调节导流板(7)的倾斜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之扩压段(1c)的底壁设有螺纹孔(12),所述调节件(6)为螺钉,螺钉的杆部朝上穿过螺纹孔(12)并支撑在所述导流板(7)的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还具有连接上边缘、下边缘、并沿着燃气流动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的侧边(71),两个侧边(71)与对应的扩压段(1c)的侧壁相贴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燃气流动方向上,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与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10)之间存在间隙(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座(4)成型有上述燃气通道(41)以及与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10)相对的出气端壁(400),所述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贯穿该出气端壁(40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10)内设有环形的分隔件(2),该分隔件(2)将进气口(10)分隔为位于进气口(10)中央的第一部分(13)、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3)周围的第二部分(14),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与上述第一部分(13)相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之空气出口(31b)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的流通面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座(3)与所述引射管(1)连接一体,所述第二进气座(3)内成型有上述的鼓风空气通道(31)。
18.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5),该鼓风装置(5)的出气端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31)的空气入口(31a)流体连通。
19.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02223309381.0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19414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9381.0U CN219414769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9381.0U CN219414769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4769U true CN219414769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9381.0U Active CN219414769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4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0135B1 (en) Burner and method for induction of flue gas
US5603906A (en) Low NOx burner
CN205447747U (zh) 热烟气自循环型超低NOx燃烧器
JP2003194338A (ja) 可変出口形状を有する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用燃料/空気プレミキサ及び出口速度の制御方法
CN107781848A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及燃气轮机
EP2932155B1 (en) Air directed fuel injection
CN105570890A (zh) 热烟气自循环型超低nox燃烧器
CA3009668C (en) Low nox burn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9414769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112762445B (zh) 预混燃烧器
CN2672494Y (zh) 完全上进风双喷嘴燃烧器
JP2000304260A (ja) 可変出口形状を有する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用燃料/空気プレミキサ及び出口速度の制御方法
CN110056869A (zh) 一种燃烧器
CN219083074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1424379U (zh) 一种柴油燃烧器及其烧嘴
CN219222402U (zh)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KR20050020553A (ko) 가스버너
CN209960489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9083091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9222401U (zh)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20958458U (zh) 一种燃烧组件
CN219083078U (zh)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CN219083075U (zh)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CN219222405U (zh) 一种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CN218154198U (zh)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