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4198U -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54198U
CN218154198U CN202221873040.3U CN202221873040U CN218154198U CN 218154198 U CN218154198 U CN 218154198U CN 202221873040 U CN202221873040 U CN 202221873040U CN 218154198 U CN218154198 U CN 218154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entral
fixedly connected
multiunit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730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纪涛
周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Pannonio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Pannonio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Pannonio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Pannonio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730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54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54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54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涉及燃气燃烧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包括旋转法兰,所述旋转法兰中穿设有进气弯管,所述进气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沿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超低氮燃烧器采用烟气外循环方式进行降低氮氧化物,也存在着利用烟气内循环降低氮氧化物的少部分燃烧器。采用烟气外循环燃烧器存在着空间布置局限,成本要求高,效率相对较低,烟气冷凝水过多导致电器元件易损坏从而使故障率提升。
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则是对锅炉燃烧室空间要求度高,对于老旧锅炉低氮改造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且多数稳焰装置利用中心预混技术存在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设计一款内循环低氮燃烧器,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所述旋转法兰中穿设有进气弯管,所述进气弯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沿所述燃气分流管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所述旋转法兰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所述外风筒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外侧,所述外风筒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所述中心管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
优选的,所述中心风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心筒体,所述中心风筒与所述中心筒体两者之间通过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前端设置在中心稳焰盘的前端,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多组小孔,多组所述小孔位于所述中心稳焰盘的前端。
优选的,所述中心风筒的前端采用锥形缩口式设计,所述中心风筒与所述混合扩散管之间留有工作空间。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解决了现有烟气内循环燃烧器对锅炉燃烧室的空间要求高,结构存在缺陷,采用中心预混技术存有安全隐患且氮氧化物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可以改变中心管喷出的燃气量,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循环低氮燃烧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例说明:1、旋转法兰;2、进气弯管;3、燃气分流管;301、主喷气管;302、混合扩散管;4、中心管;401、小孔;402、手动调节阀;5、外风筒;501、中心风筒;502、中心筒体;503、支架;6、中心稳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1,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进气弯管2与旋转法兰1之间的抵接处采用密封处理,避免燃气泄漏的情况产生,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通过燃气分流管3的设置,使得燃气分成两部分送给,所述旋转法兰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5,所述外风筒5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外侧,所述外风筒5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管4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6,由中心稳焰盘6给整个燃烧器提供稳定的火焰支持。
在实际工作时,燃气由进气弯管2进入到燃气分流管3中,再由燃气分流管3将燃气分出两部分送给,一部分由中心管4的小孔401喷出,另一部分进入主喷气管301然后再进入扩散管中,助燃空气由旋转法兰1后侧进入,流经外风筒5后一部分从中心风筒501与中心筒体502的缝隙处流出,另一部分从中心筒体502内部经中心稳焰盘6流出,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所述中心管4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402,所述中心管4的前端设置在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所述中心管4上设置有多组小孔401,多组所述小孔401位于所述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使得中心管4中的燃气能够及时从中心管4中输出,保证了燃气与稳焰盘中喷出的阻燃气体充分混合,燃气喷出后与经过稳焰盘的均匀气流混合后被点燃,在燃烧头中心形成稳定的火焰;
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302,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心筒体502,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中心筒体502两者之间通过支架503连接,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中心筒体502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前端采用锥形缩口式设计,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混合扩散管302之间留有工作空间,中心风筒501前端有缩口,当助燃空气从此处流出时空气流速增加,此时可以倒吸炉膛内部一部分烟气聚集在中心风筒501前端附近,又由于主喷气管301的喷气口较小,当燃气喷出时会形成高速气流,此时在混合扩散管302进口处会形成涡流,可以将聚集在中心风筒501附近的烟气卷吸到混合扩散管302内部与燃气混合。由于燃气内部混有可燃成分较少的烟气,所以混合后的燃气喷出后被点燃后燃烧剧烈程度会降低。
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402可以改变中心管4喷出的燃气量,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通过将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分成两部分送给,相比常规的供给方式,燃气和助燃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提高燃气的利用率,由于燃气内部混有可燃成分较少的烟气,所以混合后的燃气喷出后被点燃后燃烧剧烈程度会降低。由于主火焰燃烧减缓,所以可以降低炉膛内部温度,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工作原理:燃烧头开始工作时,助燃空气从旋转法兰1后侧进入,流经外风筒5后一部分从中心风筒501与中心筒体502的缝隙处流出,另一部分从中心筒体502内部经中心稳焰盘6流出,可燃气体从燃气进口进入通过燃气分流管3一部分进入主喷气管301,然后经过混合扩散管302喷出,另一部分通过手动调节阀402流经中心管4,从中心管4前端小孔401喷出。
中心管4前端小孔401位于稳焰盘前侧,燃气喷出后与经过稳焰盘的均匀气流混合后被点燃,在燃烧头中心形成稳定的火焰,用于燃烧器主火的点燃及稳定燃烧器火焰。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402可以改变中心管4喷出的燃气量,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
中心风筒501前端有缩口,当助燃空气从此处流出时空气流速增加,此时可以倒吸炉膛内部一部分烟气聚集在中心风筒501前端附近。又由于主喷气管301的喷气口较小,当燃气喷出时会形成高速气流,此时在混合扩散管302进口处会形成涡流,可以将聚集在中心风筒501附近的烟气卷吸到混合扩散管302内部与燃气混合。由于燃气内部混有可燃成分较少的烟气,所以混合后的燃气喷出后被点燃后燃烧剧烈程度会降低。由于主火焰燃烧减缓,所以可以降低炉膛内部温度,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手动调节阀可以改变中心管喷出的燃气量,可以实现燃烧头中心富氧燃烧、富燃料燃烧等不同的燃烧方式,通过改变不同的燃烧方式可以使燃烧头适应不同的工况下保证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通过将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分成两部分送给,相比常规的供给方式,燃气和助燃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提高燃气的利用率,由于燃气内部混有可燃成分较少的烟气,所以混合后的燃气喷出后被点燃后燃烧剧烈程度会降低,由于主火焰燃烧减缓,所以可以降低炉膛内部温度,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燃气以及助燃空气均采用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供给,相比常规单一的供给方式,燃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提高了燃气的利用率,同时新的结构对于燃烧室的要求大大降低,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旋转法兰(1),所述旋转法兰(1)中穿设有进气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弯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燃气分流管(3),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中心管(4),沿所述燃气分流管(3)的周向上还设置有多组主喷气管(301),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右侧连接有混合扩散管(302),所述旋转法兰(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风筒(5),所述外风筒(5)位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外侧,所述外风筒(5)与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多组所述主喷气管(3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风筒(501),所述中心管(4)上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有中心稳焰盘(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心筒体(502),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中心筒体(502)两者之间通过支架(5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4)的前端设置在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所述中心管(4)上设置有多组小孔(401),多组所述小孔(401)位于所述中心稳焰盘(6)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风筒(501)的前端采用锥形缩口式设计,所述中心风筒(501)与所述混合扩散管(302)之间留有工作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4)上还安装有手动调节阀(402)。
CN202221873040.3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Active CN218154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3040.3U CN21815419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73040.3U CN21815419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54198U true CN218154198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9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73040.3U Active CN218154198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54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9827B (zh) 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CN205504983U (zh) 一种助燃风引射式炉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CN111121023B (zh) 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氮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CN109579009B (zh) 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器装置
CN111023091B (zh) 一种高温烟气多级回流低氮燃烧器及其燃烧方法
CN109442411B (zh) 一种气体燃料的低氮燃烧器
CN107543160A (zh) 一种超低氮燃气燃烧器
RU158820U1 (ru) Газомазутная горелка
CN211902870U (zh) 一种高温烟气多级回流低氮燃烧器
CN218154198U (zh) 一种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CN217952273U (zh) 一种低氮内循环燃烧器
CN212108382U (zh) 一种多喷嘴配风低氮燃烧器
CN214501235U (zh) 一种空气射流油气两用低氮燃烧器
CN212408648U (zh) 一种烟气自循环低氮燃烧头
CN215765094U (zh) 一种火焰可调式烟气内循环燃烧器
CN115899688A (zh) 一种分级燃气低氮燃烧器
CN115289473A (zh) 气粉双燃料燃烧器
CN212005662U (zh) 一种燃料侧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CN111121005B (zh) 一种解耦燃气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44311U (zh) 一种多燃料旋流混合低氮燃烧器
WO2020221366A1 (zh) 燃烧组件和壁挂炉
CN211260793U (zh) 一种二次风低氮燃烧器
CN113531524A (zh) 一种烟气自循环低氮燃烧头
CN208365531U (zh) 一种天然气高速烧嘴
WO2021027094A1 (zh) 一种套筒窑上燃烧室的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