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7326A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27326A CN115727326A CN202211450088.8A CN202211450088A CN115727326A CN 115727326 A CN115727326 A CN 115727326A CN 202211450088 A CN202211450088 A CN 202211450088A CN 115727326 A CN115727326 A CN 1157273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gas
- flow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所述燃烧器引射系统包括有:引射管,具有入气口端;进气座,具有燃气流出口,沿着燃气流动方向,进气座设置在入气口端的上游,并且燃气流出口与入气口端相对且相互之间存在间隙;进气座还具有空气流出口,空气流出口设置在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局部区域,其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区域与引射管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形成有开口;进气座还包括有鼓风装置,沿着空气流动方向,鼓风装置与空气流出口的上游流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区域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的部分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自然引射不会受到空气流出口排出的空气的干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以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燃气灶的燃烧器都采用大气式混合燃烧方式,在燃烧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及防止回火,需要燃气先与空气(自然引射一次空气)进行一次混合形成预混燃气。但是这种传统的燃气与空气混合方式,仍然存在混合不够充分的问题,在燃烧时,导致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烟气排放多等缺点。
为此,现已有一些燃烧器,通过设置鼓风机来对自然引射空气的不足进行补充,如专利号为ZL201120141967.3(授权公告号为20210947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包括控制器,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炉座、分火器、空气分配器、燃气分配器、导管、引射混合管和喷嘴,分火器上有燃烧火孔和二次空气通孔,通过接在风机出口两条空气管道,一条接在炉头喷嘴安装处,补给一次空气。
这种燃烧器结合了自然引射和鼓风补充一次空气的方案,但由于燃气喷嘴安装处设置有朝向引射管一侧轴向开口的导风筒,导风筒的开口围绕在燃气喷嘴的外周,鼓风机从导风筒的周壁送入一次空气,由此从鼓风机引入的一次空气会围绕一圈在燃气喷嘴的周围,因此鼓风机引入的一次空气会形成一圈“风幕”,将导风筒和引射管之间的空气向外吹,导致对自然引射产生影响,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能避免鼓风装置引入的一次空气影响自然引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包括有:
引射管,具有入气口端;
进气座,具有燃气流出口,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进气座设置在所述入气口端的上游,并且所述燃气流出口与所述入气口端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进气座还具有空气流出口,所述空气流出口设置在燃气流出口外围局部区域,
其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区域与引射管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设有敞口;
所述进气座还包括有鼓风装置,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鼓风装置与空气流出口的上游流体连通。
通过使得空气流出口相对燃气流出口偏置,可以使得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区域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的部分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由此与此部分对应的间隙内的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不会受到空气流出口排出的空气的干扰,从而避免鼓风影响自然引射,确保自然引射的一次空气和燃气出气通道喷射的燃气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受到干扰而导致过高或过低,确保燃烧器的燃烧热效率和燃烧充分。
优选的,偏置的方式为,所述空气流出口具有至少两个并且间隔地布置在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流出口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燃气流出口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流出口。由此,位于上方的空气流出口可将燃气向下压,缓解燃气上浮,而位于下方的空气流出口则确保燃气流出口下方也能补入空气,使得燃气流出口上下方进气量均匀。
为减小燃气和空气上浮的影响,使得引射均匀,位于燃气流出口上方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不小于位于燃气流出口下方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
优选的,为进一步减小燃气和空气上浮的影响,使得引射均匀,位于燃气流出口上方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与位于燃气流出口下方的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之比为1:1~2.27:1。
优选的,所述引射管具有流量不同的至少两个,与流量较小的引射管相对的燃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出口过流面积之比为1:2.5~1:8.1。由此确保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过流面积,以进一步降低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影响,同时保证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避免与燃气流出口喷射出的燃气混合后混合不均匀。
优选的,所述引射管具有流量不同的至少两个,与流量较大的引射管相对的燃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之比的范围为1:30~1:40。由此确保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过流面积,以进一步降低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影响,同时保证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避免与燃气流出口喷射出的燃气混合后混合不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座还包括鼓风通道,所述鼓风通道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空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上述的空气流出口,所述鼓风通道的过流面积由空气流入口向空气流出口逐渐变小。由此可对鼓风装置补充的一次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可对补充的空气起到加速的作用,也能通过空气流出口的过流面积减小,进一步减少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干扰。
优选的,为更好地起到导向和加速的作用,所述空气流出口和空气流入口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座还包括燃气出气通道,所述燃气出气通道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燃气流入口,另一端为上述的燃气流出口,所述燃气流入口用于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所述燃气出气通道和鼓风通道同向地延伸,为使得空气顺畅地从空气流出口吹出,避免转向带来的紊流。
为使得空气流出口可以尽可能地远离燃气流出口,减少对燃气自然引射的影响,而又避免空气流出口喷射出的空气直接撞击在引射管的入气端口的边缘,所述引射系统水平安装时,位于燃气出气通道上方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入口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下方的鼓风通道的空气流入口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使得空气流出口流出气流的方向朝向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引射管还具有喉口;所述引射系统水平安装,所述燃气流出口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与喉口的交线构成中心线,所述喉口横截面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形状,在中心线以上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1,在中心线以下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2,并且满足S1>S2。通过使得喉口位于中心线以上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大于位于中心线以下的部分的过流面积,扩大了上部的过流面积,即使存在燃气上浮和空气上浮引起的进气不均匀的问题,也可以使得燃气和引射空气进入到引射管内后,到达喉口时,在燃气和空气较少的上部提供较大的过流面积,增加燃气和空气进入到混合段内的气体流量,进而使得进入混合段内的气体,相对于燃气流出口中心所在的平面而言,上下两部分的气体流量能够达到平衡,从而促进混合的均匀性,提高引射效率,进而使得燃烧充分。
优选的,为进一步地使得上下两部分进气均匀,S1:S2的取值范围为≤1.45:。
进一步地,为便于扩大上部的过流面积,所述喉口横截面的轮廓线在位于中心线以上的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呈向远离中心线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
为提高燃气喷射能力,与同一个引射管对应的燃气流出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燃气流出口的中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喉口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以下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呈向靠近中心线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所述第二凸起部形成在对应相邻两个燃气流出口之间的位置。从而减少相邻两个燃气流出口喷射燃气形成的负压区叠加带来的引射空气增加带来的影响,减少进气不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座内形成有燃气出气通道、鼓风通道以及分别与鼓风装置和鼓风通道流体连通的进气腔,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进气腔位于鼓风通道的上游;
所述进气座内还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气腔的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内形成有燃气进气通道,所述燃气进气通道分别与燃气出气通道和外部的燃气气源流体连通。
通过设置分隔筋,使得分隔筋既用于构成燃气进气通道,使得鼓风装置鼓入的空气充分接触分隔筋的表面,对燃气进气通道内的燃气进行降温,减少燃气上浮;又能够将进气腔进行分隔,从而对鼓风装置鼓入的空气进行加速。
优选的,所述鼓风通道具有不同流量的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筋将所述进气腔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每个子腔体分别对应至少一个鼓风通道,至少两个子腔体对应不同流量的鼓风通道,由此可对鼓风装置鼓入的空气进行导向和整流,避免产生紊流,降低引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进气通道与燃气出气通道均为横向地延伸并且互相垂直,所述燃气出气通道和鼓风通道同向地延伸;所述燃气出气通道朝向燃气流入口,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燃气出气通道的燃气流入口,使得鼓风机的出风方向与燃气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由此可使得进气座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进气座无需额外开孔供燃气管通过,密封性好。
进一步地,为便于鼓风机和进气腔之间的流体连通,所述鼓风装置还包括中空的与进气腔流体连通的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进气座和鼓风机之间,所述外壳内形成出气腔,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外壳远离进气腔的一侧并且与出气腔流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通道具有不同流量的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相对,从而能够满足不同风量的需求。
进一步地,为使得出气腔的压力均匀,所述外壳内的出气腔的容积由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对应的一侧向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对应的一侧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为便于引导空气流转向进入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所述外壳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一侧的内侧壁面构成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由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处向与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对应的位置,逐渐靠近进气腔倾斜。
为更好地引导空气从进气腔进入鼓风通道,所述进气腔内还设置有用于将进气腔内的空气引导向鼓风通道的分割部,所述分割部位于不同流量的鼓风通道之间。由于分隔筋横向设置,因此分割部还可以起到分割内外环引射管对应的腔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分隔筋,使得分隔筋既用于构成燃气进气通道,又能够将进气腔进行分隔,从而对鼓风装置鼓入的空气进行导向和整流,且可以在空气由进气腔流入到鼓风通道之前,充分接触分隔筋的表面,对燃气进气通道内的燃气进行降温,减少燃气上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得空气流出口设置在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局部区域,燃气流出口的外围区域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的区域与引射管之间间隙至少部分设有敞口,敞口部分用于供外界(引射系统外部)空气自然引射其中,由此与此部分对应的间隙内的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不会受到空气流出口排出的空气的干扰,从而避免鼓风影响自然引射,确保自然引射的一次空气和燃气出气通道喷射的燃气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受到干扰而导致过高或过低,确保燃烧器的燃烧热效率和燃烧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隐藏引射管和鼓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隐藏引射管和鼓风装置的示意图(与图2不同视角);
图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隐藏引射管和鼓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引射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引射管的吼口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剖视图(水平剖面);
图8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剖视图(水平剖面,与图7平行);
图9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进气座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进气座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管组件的引射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管组件的引射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管组件的引射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为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包括有进气座1、引射管2和鼓风装置3,主要用于燃气灶具。进气座1设置在引射管2和鼓风装置3之间,引射管2朝向进气座1的一端形成入气口端21。引射管2沿气流方向依据横截面的变化依次包括有收缩段22、混合段23和扩压段24,其中,收缩段22和混合段23的交界处形成喉口25。收缩段22远离混合段22的端口构成为上述的入气口端21。
进气座1内形成有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燃气出气通道11具有燃气流入口111和燃气流出口112,其中,燃气流入口111能够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燃气流出口112则与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1相对设置。鼓风通道12具有空气流入口121和空气流出口122,其中,空气流入口121与鼓风装置3流体连通,通过鼓风装置3将空气从空气流入口121鼓入鼓风通道12内,空气流入口122则与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1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同向地延伸,两者可以互相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上述的燃气流入口111和燃气流出口112分别形成在燃气出气通道11相对的两个端部,空气流入口121和空气流出口122分别形成在燃气出气通道12相对的两个端部。燃气流出口112可以为燃气出气通道11敞口而实现,也可以通过在燃气出气通道11的端部设置喷嘴而实现。
沿着燃气的流动方向,进气座1设置在引射管2的上游。燃气流出口112和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1相对并且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为了避免鼓风装置3引入的一次空气会形成“风幕”以对燃气的自然引射产生影响,空气流出口122以偏置的方式设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围区域,空气流出口122不采用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完全环绕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围区域的方式,而是只设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围区域局部的一些位置,且其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122区域与引射管2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形成开口4,所述开口4用于供外界(引射系统外部)空气自然引射其中,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开口4构成完整的环形,使得间隙的周向任何敞开位置均可引入外界空气,只要鼓风装置3引入的一次空气不形成完整环形的风幕即可。通过使得空气流出口122相对燃气流出口112偏置,可以使得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围区域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122的敞口间隙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并且外界空气进入间隙的通路至少部分能够不与空气流出口122重叠,此处重叠是指外界空气进入的通路在入气口端2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和空气流出口122在入气口端21上的投影不重叠,与此部分对应的间隙内,不存在空气流出口122排出的空气导致的风幕(相当于风幕存在缺口),由此与此部分对应的间隙内的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不会受到空气流出口122排出的空气的干扰,从而避免鼓风影响自然引射,使得自然引射的一次空气和燃气出气通道11喷射的燃气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受到干扰而导致过高或过低,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比例适宜,混合均匀,实现后端燃烧充分,火焰温度可达1100℃,能够使得锅具吸收热量速度较常规引射形式提升10%。
由于燃烧器工作时,其头部产生的热量向本体和周边部件传递,周边附近的空气逐步被加热,而且越接近燃烧器温度增高越明显,当形成高温时,由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卷入附近的高温空气在引射管被迅速加热,体积快速增大,密度减小,浮力对于燃气引射方向的影响不能忽略,燃气喷射的轨迹线会有一定的向上倾斜,气流从周围进入的速度发生变化,使得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的空气引射量增大(自然引射空气进入的空间增大),而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空气引射量则减小(自然引射空气进入的空间减小);此外,自然引射的外界空气同样存在被迅速加热后,热空气向上浮的趋势,进一步导致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空气减少。由此,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以及外界空气自然引射进入到引射管内的混合气体,存在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上方的气体流量小于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平面下方的气体流量小的状态,将会导致混合不均匀,引射空气量下降,甚至导致燃烧不充分。
为此,空气流出口122具有至少两个,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和下方(此处上方和下方是指安装状态下的方位)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流出口122,如在本实施例中,空气流出口122具有两个,并相对燃气流出口112上下分布设置。将空气流出口122间隔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和下方,并在过流面积、出气角度上作相应的参数调整以使得燃气流出口112流出的燃气、空气流出口122流出的空气均匀,引射量均衡。
结合图6,安装状态下,燃气流出口112和引射管2为水平安装,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将燃气流出口112分隔为对称的上下两部分,图5中的水平直线(中心线X)为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与喉口25(所在平面)的交线。
喉口25的横截面(图3中所示左右向竖直剖面形成的截面)的轮廓线(图中有两条内外间隔的轮廓线,是因为引射管2具有一定的壁厚,下文所述的轮廓线均为内侧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形状,在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1,在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2,并且满足S1>S2。也就是说,喉口25位于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的过流面积大于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的过流面积,从而相对于对称的引射管结构,扩大了上部的过流面积,即使存在燃气上浮和空气上浮引起的进气不均匀的问题,也可以使得燃气和引射空气进入到引射管2内后,到达喉口25时,在燃气和空气较少的上部提供较大的过流面积,增加燃气和空气进入到混合段23内的气体流量,进而使得进入混合段23内的气体,相对于燃气流出口112中心所在的平面而言,上下两部分的气体流量能够达到平衡,从而提升混合的均匀性,进而使得燃烧充分。优选的,S1:S2的范围为≤1.45。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形成S1>S2,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其位于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251,该第一凸起部251呈向远离中心线X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对应于每个引射管2,燃气流出口1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从而解决单个燃气流出口112外界空气自然引射量不足的问题。各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也就是说,各燃气流出口112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燃气流出口112具有两个。
当设置至少两个燃气流出口112时,两个燃气流出口112各自形成的负压区在两个燃气流出口112之间的区域叠加,由此,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252,该第二凸起部252呈向靠近中心线X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该第二凸起部252形成在对应相邻两个燃气流出口112之间的位置,从而减少负压区叠加带来的引射空气增加带来的影响,减少进气不均匀。
第一凸起部251的最高点到中心线X的垂直距离为D1,第二凸起部252最高点到中心线X的垂直距离为D2,并且满足D1:D2的范围为1.25:1~2.15:1。
参见图5,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的形成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为,由若干个圆或椭圆(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等半径的圆,如图5中虚线所示)相交而成,中心线X与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的两个交点为两个圆互相远离的两个点,两个圆的圆心O1、O2位于中心线X上,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取两个圆不相交的部分并且在相交点形成倒角,倒角位置即为上述的第二凸起部252,位于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每个圆不相交的部分上各点以弧线相连以及位于弧线两侧的两个圆的线段而形成,上述将两个圆相连的弧线即构成上述的第一凸起部251。优选的,以通过中心线X位于与轮廓线两个交点之间的中心的竖直线为轴线Y,轴线Y与中心线X垂直,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轴线Y两侧的部分相对于轴线Y对称,两个圆的交点位于该轴线Y上。
收缩段22内由入气口端21向混合段23渐变形成有与喉口25的第一凸起部251和第二凸起部252对应的第一过渡结构221。混合段23内形成有与喉口25的第一凸起部251和第二凸起部252对应的第二过渡结构231。
现有的燃烧器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由此对锅体的加热形成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结合的方式,为此相应的,引射管2具有至少两个,如本实施例中的引射管2具有两个,一个对应外环,一个对应内环(这种引射管2和燃烧器的对应为现有技术,就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大引射管和小引射管),其中一个引射管2的流量大于另一个引射管2。如图5中所示,左侧的引射管2对应内环,右侧的引射管2对应外环,如图2中所示,左侧的两个燃气流出口112对应外环的引射管2,右侧的燃气流出口112对应内环的引射管2。每个引射管2都具有对应的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每个引射管2对应的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供燃气或空气通过的截面面积)之比的范围不同。其中,与内环的引射管2相对的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过流面积(供燃气或空气通过的截面面积)之比为1:2.5~1:8.1,与外环的引射管2相对的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之比的范围为1:30~1:40,由此确保鼓风装置3补充的一次空气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过流面积,以进一步降低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影响,同时保证鼓风装置3补充的一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避免与燃气流出口112喷射出的燃气混合后混合不均匀。
为进一步减小燃气和空气上浮的影响,使得引射均匀,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上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不小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下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优选的,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上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下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之比为1:1~2.27:1。
鼓风通道12的空气流入口121的过流面积大于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鼓风通道12由空气流入口121向空气流出口122,过流面积逐渐变小,由此可对鼓风装置3鼓入的空气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可对鼓入的空气起到加速的作用(过流面积从入口向出口逐渐减小使得鼓风通道12呈加速通道的形状),也能通过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减小,进一步减少对外界空气自然引射的干扰。优选的,空气流出口122和空气流入口121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由于灶具内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进气座1上开设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的端面面积较小,引射管的入气端口(未示出)也较小,为使得空气流出口122可以尽可能地远离燃气流出口112,减少对燃气自然引射的影响,而又避免空气流出口122喷射出的空气直接撞击在引射管的入气端口的边缘,因此优选的使得空气流出口122喷射出的空气气流方向有朝向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引射系统水平安装的状态下的水平面)的趋势。如本实施例中空气流出口122上下设置的情况下,使得位于上方的空气流出口122喷射出的空气倾斜向下,而位于下方的空气流出口122流出的空气倾斜向上。此外,燃气流出口122喷射出的燃气也能对空气的流动提供一定的动能,起到加速的作用。
为引导空气沿上述所需的流向流动,需使得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及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两个最高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大于两个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且两个最低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大于两个最高点之间连线的倾斜程度。从而可确保鼓风引入空气的流向。
可替代的,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为大于或等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鼓风通道12,其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可以为大于或等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参见图1、图3、图4、图7和图8,进气座1内还形成有朝向鼓风装置3一侧敞口的进气腔13,在鼓风装置3鼓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进气腔13位于鼓风通道12的上游,进气座1在进气腔13最下游的壁面上开设上述的空气流入口121。进气座1内还设置有分隔筋14,分隔筋14内形成有燃气进气通道141,燃气进气通道141朝向进气座1外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的燃气气源流体连通(通常为连接燃气供气管路)。
通过设置分隔筋14,使得进气腔13被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子腔体131,由此将进气腔13分隔为较小的腔体,每个子腔体131的过流面积较小,由此可将鼓风装置3引入到进气腔13内的空气分隔而从不同的子腔体131流向下游,进而起到加速空气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每个子腔体131分别对应一个鼓风通道12(空气流入口121)。由此,分隔筋14既用于构成燃气进气通道141,又能够将进气腔13进行分隔,从而对鼓风装置3鼓入的空气进行导向和整流,且由于鼓风装置3鼓入的空气流向与燃气进气通道141交错(下文优选的方案为呈大致垂直的形态),可以在空气由进气腔13流入到鼓风通道12之前,充分接触分隔筋14的表面,对燃气进气通道141内的燃气进行降温,可减少上述燃气上浮带来的不均匀。可替代的,也可以为部分子腔体131对应至少一个鼓风通道12,而部分子腔体131没有对应的鼓风通道12。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筋14呈横向布置,尤其是水平布置(安装状态下的方位),由此将进气腔13分隔为上下两个子腔体131,燃气进气通道141与上述的燃气出气通道11成角度布置,优选的,燃气进气通道141和燃气出气通道11均为水平地延伸,并且互相垂直。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同向地延伸,两者可以互相平行,或者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
鼓风装置3包括外壳31和鼓风机32,外壳31设置在进气座1和鼓风机32之间,其内呈中空,并且朝向进气腔13的一侧敞口,从而外壳31内形成出气腔311,鼓风机32具有出风口321,与外壳31的出气腔311流体连通。出风口321设置在外壳31与进气腔13的敞口处相对的一侧,由此鼓风机32的出风方向与鼓风通道12(燃气出气通道11,出风口321也朝向燃气出气通道11的燃气流入口111)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空气由鼓风机32排出后,通过出气腔311、进气腔13和鼓风通道12,风速的衰减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各燃气通道、鼓风通道12和鼓风机32的设置方式,相对于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燃气供气、喷嘴和鼓风进气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的进气座1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进气座1无需额外开孔供燃气管通过,密封性好。
燃气出气通道11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组,可替代的,也可以为三组甚至更多,只要确保燃气出气通道11至少具有两个,并且其中有一个燃气出气通道11,其流量大于其他的燃气出气通道11。由于流量较大的外环的引射管,相应的要求鼓风的风量也大,而流量较小的内环的引射管,相应的要求鼓风的风量也小,避免风量过大吹灭燃烧器的内环火焰,因此,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靠近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12的一侧,且鼓风机3的出风口321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12所对应的子腔体131正对。
外壳31内的出气腔311,其容积由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一侧向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一侧(与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越远,压力越小)逐渐缩小,由此保证出气腔311内的压力均匀。优选的,外壳31的与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相连一侧的内侧壁面构成导流面312,导流面312由与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相连处向远离出风口321的方向,即向与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位置,逐渐靠近进气腔13倾斜。倾斜的方式可以为平直的面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弧形面,由此可实现气流的转向,将其顺畅引导入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12内。
进气腔13内还设置有分割部15,分割部15位于各子腔体131的壁面上,如本实施例的图3中所示的,分割部15位于上下两个子腔体131的中间位置,并且由分隔筋14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分割部15位于不同组的鼓风通道12之间,将进入到进气腔13内的气流引导向鼓风通道12。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环引射管2对应的空气流出口122具有过流面积不同的六个,局部环绕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周。内环引射管2对应的空气流出口122也可以如此设置。
实施例三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外环引射管2对应的空气流出口122呈弯曲的条状,局部环绕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周。内环引射管2对应的空气流出口122也可以如此设置。
实施例四
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引射管2的入气口端21和燃气流出口112之间的间隙外周设置有挡板5,挡板5呈具有缺口的环状,上述的开口4形成在挡板5的缺口处,挡板5的缺口可以部分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之上,部分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之下。
实施例五
参见图10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挡板5的缺口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之下,空气流出口122仅形成在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
实施例六
参见图15,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凸起部252,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每个圆不相交的部分上个一点以直线相连以及位于弧线两侧的两个圆的线段而形成,只要确保S1>S2即可。
实施例七
参见图16,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取每个圆不相交的部分上各一点以向上凸起的弧线相连以及位于弧线两侧的两个圆的线段圆滑过渡而形成,只要确保S1>S2即可。
实施例八
参见图17,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具有左右布置的两个第二凸起部252,由此可适配三个燃气流出口112的结构,可选的,第二凸起部252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设置更多个。
本发明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26)
1.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包括有:
引射管(2),具有入气口端(21);
进气座(1),具有燃气流出口(112),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进气座(1)设置在所述入气口端(21)的上游,并且所述燃气流出口(112)与所述入气口端(21)之间存在间隙(4);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座(1)还具有空气流出口(122),所述空气流出口(122)设置在燃气流出口(112)外围局部区域,
其中未设置空气流出口(122)区域与引射管(2)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形成有开口(4);
所述进气座(1)还包括有鼓风装置(3),沿着空气流动方向,所述鼓风装置(3)与空气流出口(122)的上游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122)具有至少两个并且间隔地布置在燃气流出口(112)的外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流出口(112)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流出口(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上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不小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下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上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与位于燃气流出口(112)下方的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之比为1:1~2.2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2)具有流量不同的至少两个,与流量较小的引射管(2)相对的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过流面积之比为1:2.5~1:8.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2)具有不同流量的至少两个,与流量较大的引射管(2)相对的燃气流出口(112)和空气流出口(122)的过流面积之比的范围为1:30~1:4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还包括鼓风通道(12),所述鼓风通道(12)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空气流入口(121),另一端为上述的空气流出口(122),所述鼓风通道(12)的过流面积由空气流入口(121)向空气流出口(122)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出口(122)和空气流入口(121)的过流面积比为1:1.4~1:1.6。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还包括燃气出气通道(11),所述燃气出气通道(11)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为燃气流入口(111),另一端为上述的燃气流出口(112),所述燃气流入口(111)用于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所述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同向地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系统水平安装时,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上方的鼓风通道(12)的空气流入口(121)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高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位于燃气出气通道(11)下方的鼓风通道(12)的空气流入口(121)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空气流出口(122)的最低点与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使得空气流出口(122)流出气流的方向朝向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水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2)还具有喉口(14),所述引射系统水平安装,所述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与喉口(25)的交线构成中心线(X),所述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所围成的形状,在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1,在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过流面积为S2,并且满足S1>S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S1:S2的取值范围为≤1.4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在位于中心线(X)以上的部分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部(251),所述第一凸起部(251)呈向远离中心线(X)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252),所述第二凸起部(252)呈向靠近中心线(X)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同一个引射管(2)对应的燃气流出口(1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燃气流出口(112)的中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喉口(25)横截面的轮廓线位于中心线(X)以下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252),所述第二凸起部(252)呈向靠近中心线(X)的方向向上凸起的形状,所述第二凸起部(252)形成在对应相邻两个燃气流出口(112)之间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1)内形成有燃气出气通道(11)、鼓风通道以及分别与鼓风装置(3)和鼓风通道(12)流体连通的进气腔(13),沿空气流动方向,所述进气腔(13)位于鼓风通道(12)上游;
所述进气座(1)内还设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气腔(13)的分隔筋(14),所述分隔筋(14)内形成有燃气进气通道(141),所述燃气进气通道(141)分别与燃气出气通道(11)和外部燃气气源流体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通道(12)具有不同流量的至少两个,所述分隔筋(14)将所述进气腔(13)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体(131),每个子腔体(131)分别对应至少一个鼓风通道(12),至少两个子腔体(131)对应不同流量的鼓风通道(12)。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进气通道(141)与燃气出气通道(11)均为横向地延伸并且互相垂直,所述燃气出气通道(11)和鼓风通道(12)同向地延伸;所述燃气出气通道(11)朝向燃气流入口(111),所述鼓风装置(3)包括鼓风机(32),所述鼓风机(32)具有出风口(321),所述出风口(321)朝向燃气出气通道(11)的燃气流入口(111),使得鼓风机(32)的出风方向与燃气出气通道(11)的延伸方向一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3)包括鼓风机(32),所述鼓风机(32)具有出风口(321),所述鼓风装置(3)还包括中空的与进气腔(13)流体连通的外壳(31),所述外壳(31)设置在进气座(1)和鼓风机(32)之间,所述外壳(31)内形成出气腔(311),所述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设置在外壳(31)远离进气腔(13)的一侧并且与出气腔(311)流体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通道(12)具有不同流量的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321)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12)相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1)内的出气腔(311)的容积由与流量较大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一侧向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一侧逐渐缩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1)与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相连一侧的内侧壁面构成导流面(312),所述导流面(312)由与鼓风机(32)的出风口(321)相连处向与流量较小的鼓风通道(12)对应的位置,逐渐靠近进气腔(13)倾斜。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13)内还设置有用于将进气腔(13)内的空气引导向鼓风通道(12)的分割部(15),所述分割部(15)位于不同流量的鼓风通道(12)之间。
26.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50088.8A CN115727326A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50088.8A CN115727326A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27326A true CN115727326A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29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50088.8A Pending CN115727326A (zh) | 2022-11-19 | 2022-11-19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27326A (zh) |
-
2022
- 2022-11-19 CN CN202211450088.8A patent/CN11572732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49466B (zh) |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 |
WO2016145745A1 (zh) | 燃烧器 | |
CN214064905U (zh) | 一种浓淡燃烧火排、燃烧器及热水器 | |
CN211290038U (zh) | 一种上进风混气腔风门调节结构 | |
CN219222404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115727326A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112128759B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
CN219083075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0601611U (zh) | 一种降压燃烧器 | |
CN213421083U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213119177U (zh) | 浓淡燃气灶 | |
CN111043600B (zh) | 一种双侧进气上进风式家用燃烧器炉头 | |
CN219222403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1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110966598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19083076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2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083090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115899687A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550515U (zh) | 燃气灶用燃烧器的火盖、炉头以及燃烧器 | |
CN219222405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 |
CN219083091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219083078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111947149B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112762441B (zh) | 一种燃气混气进风调节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