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3090U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83090U CN219083090U CN202223281403.7U CN202223281403U CN219083090U CN 219083090 U CN219083090 U CN 219083090U CN 202223281403 U CN202223281403 U CN 202223281403U CN 219083090 U CN219083090 U CN 219083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air
- channel
- section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引射管和进气座,进气座具有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引射管具有收缩段,收缩段之内壁面具有沿第一周向相邻排布并向外凹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两者的交界处形成向内凸出、并自进气口端延伸至吼口的纵隔壁,纵隔壁将收缩段内的通道分隔为由第一弧面围成的第一导流通道、由第二弧面围成的第二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以及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引射管之进气口端的至少局部,并分别与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相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上述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以及燃气灶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降低经鼓风的空气与燃气出口射出的燃气之间的干扰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具中,为提高一次空气的补给量,使得燃气能较完全地燃烧,人们设计出了鼓风式的燃烧器,如专利号为ZL200720088825.9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用引射型鼓风式燃烧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1166369Y)公开的结构,其包括引射器、燃气接管、燃气喷嘴、燃烧室、稳焰火孔组件、空气室和轴流风扇,燃烧室底部边缘设有一圈二次空气口,稳焰火孔组件均匀分布在燃烧室底部,焰火孔组件的底部与引射器的头部连通,引射器的尾部通过空气室与轴流风扇相连,燃气喷嘴与燃气接管相连,并固定在空气室的中央。
现有的引射组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其一、鼓风空气与燃气一起通过引射管的进气口后进入引射管内,该过程中,鼓风空气与燃气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
其二,由于燃气喷嘴位于空气室的中央,从空气室吹出的空气流会围绕一圈在燃气喷嘴的周围,因此鼓风装置引入的空气会形成一圈“风幕”,将引射管的进气口附近的空气向外吹,从而会影响燃气喷嘴喷射时引射自然空气的能力;
其三,燃气喷嘴射出的燃气与空气在引射管内的混合不均匀,例如:当燃烧器工作时,灶壳内的空气被加热导致环境温度较高,而且越接近燃烧器温度增高越明显,当高温时,由燃气喷嘴射出的燃气被迅速加热,体积快速增大,密度减小,浮力对于燃气引射方向的影响不能忽略,燃气喷射的轨迹线会有一定的向上倾斜,使得引射管内空气与燃气的混合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以降低经鼓风的空气与燃气出口射出的燃气之间的干扰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以提高燃气出口射出的燃气与经鼓风的空气之间的混合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有:
引射管,包括有收缩段,该收缩段的下游端口为吼口,上游端口为进气口端,并且其横截面自进气口端至吼口逐渐减小;记该引射管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轴向,围绕该第一轴向的方向为第一周向;
进气座,具有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其中燃气通道的燃气入口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入口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进气座位于引射管之进气口端的上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缩段之内壁面具有沿上述第一周向相邻排布并向外凹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两者的交界处形成向内凸出、并自进气口端延伸至吼口的纵隔壁,所述纵隔壁将收缩段内的通道分隔为由上述第一弧面围成的第一导流通道、由上述第二弧面围成的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以及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上述引射管之进气口端的至少局部,并分别与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相对。
如此,燃气出口喷出的燃气、经鼓风的空气能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一、第二导流通道内,并沿导流通道流动至引射管的吼口处,这一过程中,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之间的纵隔壁能起到隔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隔开燃气与鼓风空气,降低燃气与鼓风空气干扰的风险。
所述的进气座可以是成型有所述的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的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将独立的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安置并限位在一起的组件。
所述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的数量可以分别为一个,此时,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也分别为一个。且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可为收缩段内壁面的局部,此时,第一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以及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引射管之进气口端的局部;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也可构成收缩段内壁面的整体,此时,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构成闭环的内壁面,第一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以及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引射管之进气口端。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收缩段之内壁面的第一弧面至少有两个并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
所述收缩段之内壁面的第二弧面的数量与第一弧面的数量一致,且各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弧面之间;
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至少有两个,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并对应各自的第一弧面限定出的第一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设置;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至少有两个,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并对应各自的第二弧面限定出的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设置。
如此,至少两个空气出口能保证鼓风量均衡,且空气出口与燃气出口之间的间隔排布方式有利于燃气与鼓风空气之间的混合,提高燃气与鼓风空气之间的混合均匀性。同时,空气出口与燃气出口之间的间隔排布方式可以使得燃气出口的外围区域中未设置空气出口的部分能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从而避免空气出口的设置对自然引射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收缩段之内壁面的两个第二弧面一上一下相对布置,且位于上方的第二弧面向上凹,位于下方的第二弧面向下凹;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的两个空气出口一上一下布置在所述燃气通道之两个燃气出口的两侧。如此,从位于燃气出口上方的空气出口出来的鼓风气流可将燃气向下压,缓解燃气上浮,而位于燃气出口下方的空气出口出来的鼓风气流且能确保燃气下方也能补入空气,使得燃气上下方的空气进气量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燃气通道之两个燃气出口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收缩段的内壁面以两个燃气出口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为中心对称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收缩段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内壁面的形状相一致。
为使得鼓风气流能顺畅地排出,优选地,所述鼓风空气通道沿上述的第一轴向延伸。
优选地,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燃气通道具有依次相连通的进气段、缓冲段和至少两个出气段,所述进气段沿与上述第一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进气段的端口即为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入口,所述出气段沿上述第一轴向延伸,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各出气段的端口即为所述的燃气出口。如此,燃气入口与空气入口不在进气座的同一侧,便于燃气气源的输入以及鼓风装置的安装;同时,进气段、缓冲室和出气段的设置能保证燃气顺畅稳定地从燃气出口输出,降低燃气紊流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进气座成型有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以及与上述引射管之进气口相对的出气端壁,所述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以及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均贯穿该出气端壁。即进气座为成型开设有燃气通道和鼓风空气通道的单一部件,燃气出口以及空气出口间隔分布于出气端壁。
为了使得进气座内的燃气通道与鼓风空气通道均能较好工作,优选地,所述进气座的内部具有一上一下布置、并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上空腔、下空腔,两者之间通过中间挡板分隔开,所述上空腔、下空腔共同构成上述鼓风空气通道,所述鼓风空气通道之两个空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的上空腔、下空腔相对并相连通;
所述中间挡板成形有作为所述燃气通道之缓冲段、出气段的中空部位,且缓冲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燃气通道之进气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如此,中间挡板既能用于成形出燃气通道的缓冲段和出气段,又能将进气座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使得燃气通道与鼓风空气通道互不干涉,两者均能较好地工作,以使气流能从对应的通道内顺畅地流过。且结构较为紧凑。
同时,鼓风气流在进入引射管之前,能充分接触中间挡板的上下表面,对燃气通道之缓冲段和出气段内的燃气进行降温,减少燃气上浮。
上述燃气通道与鼓风空气通道可相互隔离,也可不隔离。优选地,所述燃气通道、鼓风空气通道互相隔离。隔离的燃气通道、鼓风空气通道使得燃气与鼓风仅能在引射管内混合,如此,燃气通道内仅具有燃气而没有空气,能避免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因接触空气而发生爆炸的情况发生。
为了进一步地避免鼓风气流影响自然引射,优选地,在燃气流动方向上,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与上述引射管之进气口端之间存在间隙。鼓风时,燃气出口的外围区域能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鼓风停止时,从燃气出口射出的燃气也能引射自然空气,此时,可实现燃气灶小火工作。
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各鼓风空气通道之空气出口的流通面积之和大于各所述燃气通道之燃气出口的流通面积之和。如此,在同等流量的情况下,燃气能以较快的速度从燃气出口喷出,从而能较好地引射空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该鼓风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进气座之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入口流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收缩段之内壁面设计为具有沿第一周向相邻排布并向外凹入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且第一、第二弧面的交界处形成向内凸出、并自收缩段的进气口端延伸至吼口的纵隔壁,纵隔壁将收缩段内的通道分隔为由第一弧面围成的第一导流通道、由上述第二弧面围成的第二导流通道,第一、第二导流通道的上游入口端分别与燃气通道的燃气出口、鼓风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相对,如此,燃气出口喷出的燃气、经鼓风的空气能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一、第二导流通道内,并沿导流通道流动至引射管的吼口处,且第一、第二导流通道之间的纵隔壁在一定程度上能隔开燃气与鼓风空气,降低燃气与鼓风空气干扰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剖面为沿第一轴向延伸的竖直面);
图3为图1的另一纵向剖视图(剖面为沿第一轴向延伸的水平面);
图4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座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座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引射组件包括有引射管1和进气座4。
如图1~5所示,引射管1基本水平设置,包括有收缩段1a,收缩段1a的下游端口为吼口100,上游端口为进气口端10,并且其横截面自进气口端10至吼口100逐渐减小;记该引射管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轴向,围绕该第一轴向的方向为第一周向。收缩段1a之内壁面具有沿第一周向相邻排布并向外凹入的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两者的交界处形成向内凸出、并自进气口端10延伸至吼口100的纵隔壁13,纵隔壁13将收缩段1a内的通道分隔为由上述第一弧面11围成的第一导流通道110、由上述第二弧面12围成的第二导流通道120。本实施例中,第二弧面12有两个,一上一下相对布置,且位于上方的第二弧面12向上凹入,位于下方的第二弧面12向下凹入;第一弧面11也有两个,一左一右相对布置,且位于左侧的第一弧面11向左凹入,位于右侧的第一弧面11向右凹入。如此,两个第二弧面12与两个第一弧面11之间形成有四个纵隔壁13,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第一导流通道110、第二导流通道120分别有两个,并沿第一周向依次间隔布置,即第一周向上以一个第一导流通道110、一个第二导流通道120、再一个第一导流通道110、再一个第二导流通道120的方式布置。各第一导流通道110的上游入口端以及各第二导流通道120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进气座4位于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的上游。进气座4成型有互相隔离的燃气通道41和鼓风空气通道42以及与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相对的出气端壁400。具体地,如图2、7、8所示,进气座4的内部具有一上一下布置、并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上空腔4a、下空腔4b,两者之间通过中间挡板44分隔开,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出口42b有两个,两者一上一下布置,且分别贯穿进气座4的出气端壁400,并与上空腔4a、下空腔4b相对并相连通,此时,上空腔4a、下空腔4b共同构成鼓风空气通道42,鼓风空气通道42的两个空气出口42b分别与对应的引射管1之第二导流通道120的上游入口端相对;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入口42b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并位于进气座4之与出气端壁400相背的端壁上。
如图3、8所示,沿着燃气流动方向,燃气通道41具有依次相连通的进气段411、缓冲段412和两个出气段413,进气段411沿与第一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进气段411的端口即为燃气通道41的燃气入口41a,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出气段413沿第一轴向延伸,并一左一右相对布置,各出气段413的端口作为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贯穿上述出气端壁400、一左一右位于两个空气出口42b之间并分别与对应的引射管1之第一导流通道110的上游入口端相对。本实施例中,中间挡板44成形有作为燃气通道41之缓冲段412、出气段413的中空部位,且缓冲段412的延伸方向与燃气通道41之进气段41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燃气流动方向上,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与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之间存在间隙40。如此,从燃气出口41b喷出的燃气能较好地引射外界的自然空气,而不会受到从空气出口42b排出的气流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燃气通道41的两个燃气出口41b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收缩段1a的内壁面以两个燃气出口41b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为中心对称布置。收缩段1a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内壁面的形状相一致。
同时,各鼓风空气通道42之空气出口42b的流通面积之和大于各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的流通面积之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引射系统包括有上述的引射组件以及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5,鼓风装置5的出气端与进气座4之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入口42a流体连通。如此,鼓风装置5输出的空气气流可通过鼓风空气通道42后从空气出口42b流出。鼓风装置5可采用现有的鼓风机,通过控制鼓风机的开机或停机来控制空气出口42b是否有气流流出,具体地:鼓风时,燃气出口41b的外围区域能进行外界空气的自然引射;鼓风停止时,从燃气出口41b射出的燃气也能引射自然空气,此时,可实现燃气灶小火工作。同时,可通过控制鼓风装置5的工作功率来控制空气出口42b流出的气流的流速、流量。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具除了具有上述的引射系统之外,还具有燃烧器,燃烧器为现有技术,与引射管1的出气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燃气出口喷出的燃气、经鼓风的空气能分别进入对应的第一、第二导流通道内,并沿导流通道流动至引射管的吼口处,且第一、第二导流通道之间的纵隔壁在一定程度上能隔开燃气与鼓风空气,降低燃气与鼓风空气干扰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包括有:
引射管(1),包括有收缩段(1a),该收缩段(1a)的下游端口为吼口(100),上游端口为进气口端(10),并且其横截面自进气口端(10)至吼口(100)逐渐减小;记该引射管(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轴向,围绕该第一轴向的方向为第一周向;
进气座(4),具有燃气通道(41)和鼓风空气通道(42),其中燃气通道(41)的燃气入口(41a)用来与燃气气源流体连通,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入口(42a)用来与鼓风气源流体连通;
沿着燃气流动方向,所述进气座(4)位于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的上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缩段(1a)之内壁面具有沿上述第一周向相邻排布并向外凹入的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两者的交界处形成向内凸出、并自进气口端(10)延伸至吼口(100)的纵隔壁(13),所述纵隔壁(13)将收缩段(1a)内的通道分隔为由上述第一弧面(11)围成的第一导流通道(110)、由上述第二弧面(12)围成的第二导流通道(120),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0)的上游入口端以及第二导流通道(120)的上游入口端之间共同构成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的至少局部,并分别与所述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出口(42b)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1a)之内壁面的第一弧面(11)至少有两个并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
所述收缩段(1a)之内壁面的第二弧面(12)的数量与第一弧面(11)的数量一致,且各第二弧面(1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弧面(11)之间;
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至少有两个,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并对应各自的第一弧面(11)限定出的第一导流通道(110)的上游入口端设置;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42)之空气出口(42b)至少有两个,沿上述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并对应各自的第二弧面(12)限定出的第二导流通道(120)的上游入口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1a)之内壁面的两个第二弧面(12)一上一下相对布置,且位于上方的第二弧面(12)向上凹,位于下方的第二弧面(12)向下凹;
所述鼓风空气通道(42)的两个空气出口(42b)一上一下布置在所述燃气通道(41)之两个燃气出口(41b)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通道(41)之两个燃气出口(41b)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收缩段(1a)的内壁面以两个燃气出口(41b)的中心所在的水平面为中心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1a)的外壁面的形状与内壁面的形状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空气通道(42)沿上述的第一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燃气流动方向,所述燃气通道(41)具有依次相连通的进气段(411)、缓冲段(412)和至少两个出气段(413),所述进气段(411)沿与上述第一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进气段(411)的端口即为所述燃气通道(41)的燃气入口(41a),所述出气段(413)沿上述第一轴向延伸,并沿第一周向间隔布置,各出气段(413)的端口即为所述的燃气出口(41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4)成型有燃气通道(41)和鼓风空气通道(42)以及与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相对的出气端壁(400),所述燃气通道(41)的燃气出口(41b)以及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出口(42b)均贯穿该出气端壁(4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4)的内部具有一上一下布置、并沿第一轴向延伸的上空腔(4a)、下空腔(4b),两者之间通过中间挡板(44)分隔开,所述上空腔(4a)、下空腔(4b)共同构成上述鼓风空气通道(42),所述鼓风空气通道(42)之两个空气出口(42b)分别与所述的上空腔(4a)、下空腔(4b)相对并相连通;
所述中间挡板(44)成形有作为所述燃气通道(41)之缓冲段(412)、出气段(413)的中空部位,且缓冲段(4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燃气通道(41)之进气段(411)的延伸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通道(41)、鼓风空气通道(42)互相隔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燃气流动方向上,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与上述引射管(1)之进气口端(10)之间存在间隙(40)。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鼓风空气通道(42)之空气出口(42b)的流通面积之和大于各所述燃气通道(41)之燃气出口(41b)的流通面积之和。
13.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引射组件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作为鼓风气源的鼓风装置(5),该鼓风装置(5)的出气端与所述进气座(4)之鼓风空气通道(42)的空气入口(42a)流体连通。
1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81403.7U CN219083090U (zh) | 2022-12-06 | 2022-12-06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81403.7U CN219083090U (zh) | 2022-12-06 | 2022-12-06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83090U true CN219083090U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6388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81403.7U Active CN219083090U (zh) | 2022-12-06 | 2022-12-06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83090U (zh) |
-
2022
- 2022-12-06 CN CN202223281403.7U patent/CN2190830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70135B1 (en) | Burner and method for induction of flue gas | |
CN104534515B (zh) | 燃气轮机燃烧室头部结构 | |
CN219083090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110848686A (zh) | 利用小火孔和锥形管状火孔输出浓淡预混气体燃烧器 | |
CN219083091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219083078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214791089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引射器及灶具燃烧器 | |
CN219083074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4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083075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2204528U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引射器及燃烧器 | |
CN219222403U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1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WO2018094752A1 (zh) |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 |
CN111256125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15899695A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115949942A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115899687A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2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115727326A (zh) | 一种燃烧器引射系统及应用有该引射系统的燃气灶具 | |
CN219222405U (zh) | 一种引射组件及应用有该引射组件的燃气灶具 | |
WO2019223402A1 (zh) | 一种上进风灶具燃烧器 | |
CN211120023U (zh) | 热水器用燃气分配器 | |
CN219414769U (zh) | 一种燃烧器的引射组件、引射系统及燃气灶具 | |
CN215523283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引射器及灶具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