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3634U - 供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3634U
CN219193634U CN202223330672.8U CN202223330672U CN219193634U CN 219193634 U CN219193634 U CN 219193634U CN 202223330672 U CN202223330672 U CN 202223330672U CN 219193634 U CN219193634 U CN 219193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rame
frame
seat
motor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06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钟志君
李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ic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ic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ich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ich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06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3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3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3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基架;直线输入机构,直线输入机构安装于第一基架上;直线输出机构,直线输出机构安装于第一基架上,且直线输入机构和直线输出机构沿第一基架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基架,位于第一基架的一端;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安装于第二基架上;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上,第二升降机构与第二基架滑动连接,且第二升降机构位于第一升降机构的上侧。本申请提供的供料装置,供料装置整体的宽度较小,有助于减小占用加工装置边缘的宽度,便于在加工装置周围布置更多的供料装置,实现多种物料的上料,进而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

Description

供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上料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料盒上料装置包括用于传输装载有料板的料盒的皮带输入机构、用于传输空料盒的皮带输出机构、用于驱动料盒升降的升降机构和用于将料盒中的料板水平推出的推板机构,皮带输入机构和输出皮带机构并排设置,在皮带输入机构将料盒传输至升降机构时,升降机构控制料盒升降,推板机构将对应的料板推出至加工装置,实现料板的上料,待料盒中的料板都输出后,升降机构将空料盒置于皮带输出机构上,皮带输出机构将空料盒输出。在料盒上料装置在上料时,料盒的传输方向和料板的推出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会占用加工装置边缘较宽的位置,当加工装置的上料种类较多时,需要增大加工装置的面积,以便于多个料盒上料装置的布局,继而会增大整个设备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料盒上料装置在上料时,料盒的传输方向和料板的推出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会占用加工装置边缘较宽的位置,增大整个设备体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包括:
第一基架;
直线输入机构,用于输入承载支架的料架,所述直线输入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上;
直线输出机构,用于输出所述料架,所述直线输出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上,且所述直线输入机构和所述直线输出机构沿所述第一基架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第二基架,位于所述第一基架的一端;
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直线输入机构输入的所述料架传输至所述直线输出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上;
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料架中的所述支架输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基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的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在料架上料过工程,料架装入到直线输入机构上,直线输入机构将料架传输至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带动料架和第二升降机构升降,以调节料架上料时的高度,第二升降机构将料架中的支架提升至上料位置,使得支架从料架中取出,待料架中的支架全部输出后,第一升降机构支撑料架下降至直线输出机构对应的高度,直线输出机构将空料架输出。这样通过采用第一升降机构控制料架升降高度,由于第二升降机构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上,使得第一升降机构运行时第二升降机构能够与料架同步升降;当第二升降机构运行时,可支撑料架中的支架上升,将支架从料架中取出,并提升至上料高度。由于支架从料架中输出时方向向上,支架和料架的传输路径位于竖直平面内,这样使得供料装置整体的宽度较小,有助于减小占用加工装置边缘的宽度,便于在加工装置周围布置更多的供料装置,实现多种物料的上料,进而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料架的第一叉臂、与所述第一叉臂相连的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滑座相连的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相连的传动丝杆和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二基架滑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上,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传动丝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料架的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支架的第二叉臂、与所述第二叉臂相连的第二滑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二螺母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螺母转动的上料组件,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杆相连,且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所述第一螺母的上侧,所述上料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上,且所述上料组件与所述第二螺母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支撑支架升降,以便将支架从料架中取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母同轴相连的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一从动轮配合支撑所述第一同步带的第一主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驱使第二螺母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架上安装有导轨,所述第一滑座上安装有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座上安装有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升降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架的定位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准确控制支架的上料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输入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上的第一滑道、用于推动所述料架沿所述第一滑道移动的推料座、与所述推料座相连的第二同步带、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一端的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配合支撑所述第二同步带的第二主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转动的第三电机,所述推料座与所述第一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将料架呈直线输入到第一升降机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输入机构还包括用于止挡定位所述第一滑道的出料端的所述料架的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止挡座、支撑所述止挡座的升降架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升降的驱动器,所述升降架与所述第一基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升降架上,且所述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基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定位料架位置,以防料架脱离第一滑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输出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上的第二滑道、用于拉动所述料架沿所述第二滑道移动的勾料座、与所述勾料座相连的第三同步带、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一端的第三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从动轮配合支撑所述第三同步带的第三主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主动轮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勾料座与所述第一基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主动轮与所述第四电机的转轴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将料架呈直线输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输出机构还包括用于止挡所述第二滑道的入料端的所述料架的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止回钩、与所述止回钩铰接相连的安装块和用于推动所述止回钩卡勾所述料架的弹性件,所述安装块与所述第一基架相连,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止回钩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防止勾料座朝向第二基座移动时带动料架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基架、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基架、直线输入机构和直线输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结构的爆炸图;
图7为图5中止回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图1中料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基架;
20-直线输入机构;21-第一滑道;22-推料座;23-第二同步带;24-第二从动轮;25-第二主动轮;26-第三电机;27-止挡组件;271-止挡座;272-升降架;273-驱动器;
30-直线输出机构;31-第二滑道;32-勾料座;33-第三同步带;34-第三从动轮;35-第三主动轮;36-第四电机;37-止回组件;371-止回钩;372-安装块;373-弹性件;374-安装架;
40-第二基架;41-导轨;
50-第一升降机构;51-第一叉臂;52-第一滑座;521-第一滑块;53-第一螺母;54-传动丝杆;55-第一电机;
60-第二升降机构;61-第二叉臂;62-第二滑座;621-第二滑块;63-第二螺母;64-上料组件;641-第一从动轮;642-第一主动轮;643-第一同步带;644-第二电机;
70-定位平台;
80-料架;81-滚轮;
9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5,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料装置进行说明。供料装置包括第一基架10、直线输入机构20、直线输出机构30、第二基架40、第一升降机构50和第二升降机构60;直线输入机构20用于输入承载有支架90的料架80,直线输入机构20安装于第一基架10上;直线输出机构30用于输出料架80,直线输出机构30安装于第一基架10上,且直线输出机构30和直线输入机构20沿第一基架10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基架40位于第一基架10的一端,直线输入机构20和直线输出机构30沿第一基架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升降机构50用于承载料架80升降,以将直线输入机构20输入的料架80传输至直线输出机构30,第一升降机构50安装于第二基架40上;第二升降机构60用于承载料架80中的支架90升降,以将料架80中的支架90输出,第二升降机构60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50上,第二升降机构60与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且第二升降机构60位于第一升降机构50的上侧。在料架80上料过工程,料架80装入到直线输入机构20上,直线输入机构20将料架80传输至第一升降机构50,第一升降机构50带动料架80和第二升降机构60升降,以调节料架80上料时的高度,第二升降机构60将料架80中的支架90提升至上料位置,使得支架90从料架80中取出,待料架80中的支架90全部输出后,第一升降机构50支撑料架80下降至直线输出机构30对应的高度,直线输出机构30将空料架80输出。这样通过采用第一升降机构50控制料架80升降高度,由于第二升降机构60安装于第一升降机构50上,使得第一升降机构50运行时第二升降机构60能够与料架80同步升降;当第二升降机构60运行时,可支撑料架80中的支架90上升,将支架90从料架80中取出,并提升至上料高度。由于支架90从料架80中输出时方向向上,支架90和料架80的传输路径位于竖直平面内,这样使得供料装置整体的宽度较小,有助于减小占用加工装置边缘的宽度,便于在加工装置周围布置更多的供料装置,实现多种物料的上料,进而减小整个设备的体积。其中,料架80也可以是用于石墨工装、焊片等上料。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升降机构50包括第一叉臂51、第一滑座52、第一螺母53、传动丝杆54和第一电机55;第一叉臂51用于叉取料架80,以支撑料架80升降,第一滑座52与第一叉臂51相连,第一滑座52与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第一螺母53与第一滑座52相连,传动丝杆54与第一螺母53相连,传动丝杆54转动安装于第二基架40上;第一电机55用于驱动传动丝杆54转动,第一电机55安装于第二基架40上,第一电机55与传动丝杆54相连。通过第一电机55驱动传动丝杆54转动,使得第一螺母53沿竖直方向移动,带动第一滑座52和第一叉臂51升降,以实现对第一叉臂51位置的精确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升降机构60包括第二叉臂61、第二滑座62、第二螺母63和上料组件64;第二叉臂61用于叉取支架90,以支撑支架90升降;第二滑座62与第二叉臂61相连,第二滑座62与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第二螺母63转动安装于第二滑座62上,第二螺母63与传动丝杆54相连,且第二螺母63位于第一螺母53的上侧;上料组件64用于驱动第二螺母63转动,以带动第二滑座62沿传动丝杆54升降,上料组件64安装于第二滑座62上,且上料组件64与第二螺母63相连。采用第一叉臂51与第二叉臂61配合,在第一叉臂51插入料架80底部时,第二叉臂61可以插入料架80底层的支架90下侧,这样在第一电机55运行时,即可控制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62同步升降,在上料组件64运行时可控制第二叉臂61上升,将支架90从料架80中叉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上料组件64包括第一从动轮641、第一主动轮642、第一同步带643和第二电机644,第一从动轮641与第二螺母63同轴相连,第一主动轮642与第一从动轮641配合支撑第一同步带643,第二电机644用于驱动第一主动轮642转动,第二电机644安装于第二滑座62上,第二电机644的转轴与第一主动轮642相连。这样能够在第二电机644驱动第一主动轮642转动时,使得第二螺母63与第一从动轮641同步转动,以便于精确控制支架90的升降高度。可选地,第二滑座62上安装有轴承,轴承与第一从动轮641和第二螺母63同轴相连,以实现第二螺母63与第二滑座62的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基架40上安装有导轨41,第一滑座52上安装有第一滑块521,第一滑块521与导轨41滑动连接,第二滑座62上安装有第二滑块621,第二滑块621与导轨41滑动连接。这样能够控制第一滑座52和第二滑座62沿竖直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稳定性。而且,共用导轨41,有利于减小体积,节约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基架40的顶部安装有定位平台70,定位平台70用于定位支架90。通过在第二基架40顶部安装定位平台70,能够实现对支架90位置的定位,以便于控制取料位置的精度。可选地,定位平台70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供支架90置入,定位平台70上安装有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支架90位置,以实现对支架90位置的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及图6,直线输入机构20包括第一滑道21、推料座22、第二同步带23、第二从动轮24、第二主动轮25和第三电机26,第一滑道21安装于第一基架10上,第一滑道21用于支撑料架80移动,推料座22用于推动料架80沿第一滑道21移动,推料座22与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第二同步带23与推料座22相连,第二从动轮24转动安装于第一基架10的一端,第二主动轮25与第二从动轮24配合支撑第二同步带23,第三电机26用于驱动第二主动轮25转动,第三电机26安装于第一基架10的另一端,第二主动轮25与第三电机26的转轴相连。通过采用第二同步带23带动推料座22,推动料架80在第一滑道21上移动,实现对料架80的直线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直线输入机构20还包括止挡组件27,止挡组件27位于第一滑道21的出料端,在料架80被推动至第一滑道21的出料端时,止挡组件27用于止挡定位料架80;止挡组件27包括止挡座271、升降架272和驱动器273,升降架272支撑止挡座271,驱动器273用于驱动升降架272升降,升降架272与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驱动器273安装于升降架272上,且驱动器27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基架10相连。这样在料架80朝向靠近第二基架40的方向移动时,驱动器273可以驱动升降架272升起,以止挡料架80滑动,防止在第一叉臂51未到位时料架80脱离第一滑道21。
可选地,推料座22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一止回座,第一止回座包括推料块、连接座和第一弹簧,第一滑动板与第二同步带23相连,第一滑动板与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连接座与第一滑动板相连,推料块铰接于连接座上,第一弹簧用于推动推料块靠近第二基架40的一端向上摆动,以在推料座22朝向第二基架40移动时,推动料架80移动。这样在推料座22远离第二基架40时,当推料座22经过第一滑道21中部的料架80时,料架80能够压迫推料块向下摆动,以避免推料座22带动料架80远离第二基架40,便于实现对第一滑道21上的料架80的循环输出。可选地,第一止回座的数量为两对,两对第一止回座沿第一基架10的长度方向排布,在推动料架80移动时,其中一对第一止回座可以卡入料架80底部的第一卡位,另一对第一止回座可以卡入料架80远离第二基架40一侧的第二卡位,如此,有利于提高料架80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及图6,直线输出机构30包括第二滑道31、勾料座32、第三同步带33、第三从动轮34、第三主动轮35和第四电机36,第二滑道31安装于第一基架10上,第二滑道31用于支撑料架80移动,勾料座32用于拉动料架80沿第二滑道31移动,勾料座32与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第三同步带33与勾料座32相连,第三从动轮34转动安装于第一基架10的一端,第三主动轮35与第三从动轮34配合支撑第三同步带33,第四电机36用于驱动第三主动轮35转动,第四电机36安装于第一基架10的另一端,第三主动轮35与第四电机36的转轴相连。通过采用第三同步带33带动勾料座32,拉动料架80在第二滑道31上移动,实现对料架80的直线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直线输出机构30还包括止回组件37,止回组件37用于止挡第二滑道31的入料端的料架80,以阻止料架80朝向靠近第二基架40的方向移动;止回组件37包括止回钩371、安装块372和弹性件373,安装块372与止回钩371铰接相连,弹性件373可以为弹簧或扭簧,弹性件373用于推动止回钩371卡勾料架80,安装块372与第一基架10相连,弹性件37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372和止回钩371抵接。这样在料架80进入到第二滑道31靠近第二基架40的一端后,弹性件373能够推动止回钩371靠近第二基架40的一端向上升起,以防止料架80朝向靠近第二基架40的方向移动,以便于勾料座32向第二基架40移动。可选地,止回组件37还包括安装架374,安装架374与第一基架10相连,安装块372与安装架374的顶部相连,如此,能够使得止回钩371的高度与第二滑道31的高度相匹配。
可选地,勾料座32包括第二滑动板、连接臂、钩爪和第二弹簧,连接臂位于第二滑动板靠近第二基架40的一端,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二滑动板相连,连接臂的另一端与钩爪铰接,第二弹簧用于抵推钩爪靠近第二滑动板的一端向上摆动,以便于钩持料架80的底部。这样能够在勾料座32向第二基架40移动时,利用料架80压迫钩爪向下摆动,以避免钩爪带动料架80向第二基架40移动。可选地,钩爪的数量为两对,连接臂的数量为一对,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两对,两对连接臂并列设置,各连接臂上连接有两个钩爪,两对钩爪沿第一基架10的长度方向排布,在拉动料架80移动时,其中一对钩爪可以卡入料架80底部的第一卡位,另一对钩爪可以卡入料架80靠近第二基架40一侧的第二卡位,如此,有利于提高料架80移动的稳定性。当然,在第二滑动板上还可安装第二止回座,第二止回座可以是与第一止回座相同的结构,通过第二止回座可以卡持第一卡位或第二卡位,以拉动料架80移动。
请参阅图8,本申请提供的料架80的底部安装有滚轮81,采用滚轮81滚动支撑料架80,能够减小料架80移动的阻力。料架80内具有容纳支架90的滑腔和供第二叉臂61插入的插孔,插孔与滑腔下端相连通,以便于在料架80朝向第二基架40移动时,第一叉臂51叉取料架80的同时,第二叉臂61能够插入到插孔中。料架80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卡位和四个第二卡位,两个第一卡位均位于料架80长度方向的中部,料架80长度方向的各端均设有两个第二卡位,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用于供第一止回座、钩爪和第二止回座卡入,以便于带动料架80移动。
工作过程:
1,在第一滑道21上装入承载有支架90的料架80,第一叉臂51升至与第一滑道21齐平的高度,第二叉臂61降至低位,推料座22推动料架80朝向第二基架40移动,料架80被推至第一叉臂51上,第二叉臂61插入插孔中;
2,第一叉臂51升降,第二叉臂61与第一叉臂51保持同步,调节料架80位置;第一叉臂51停止,第二叉臂61上升,将支架90从滑腔中提升至上料位置;
3,加工装置将支架90传输至定位平台70,校正位置;
4,支架90取完之后,第二叉臂61降至低位,第一叉臂51降至与第二滑道31齐平的高度,勾料座32勾取料架80,拉动料架80进入第二滑道31,将料架80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架(10);
直线输入机构(20),用于输入承载支架(90)的料架(80),所述直线输入机构(20)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上;
直线输出机构(30),用于输出所述料架(80),所述直线输出机构(30)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上,且所述直线输入机构(20)和所述直线输出机构(30)沿所述第一基架(10)的高度方向并排设置;
第二基架(40),位于所述第一基架(10)的一端;
第一升降机构(50),用于将所述直线输入机构(20)输入的所述料架(80)传输至所述直线输出机构(30),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0)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40)上;
第二升降机构(60),用于将所述料架(80)中的所述支架(90)输出,所述第二升降机构(60)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0)上,所述第二升降机构(60)与所述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升降机构(60)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0)的上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5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料架(80)的第一叉臂(51)、与所述第一叉臂(51)相连的第一滑座(52)、与所述第一滑座(52)相连的第一螺母(53)、与所述第一螺母(53)相连的传动丝杆(54)和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丝杆(54)转动的第一电机(55),所述第一滑座(52)与所述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所述传动丝杆(54)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40)上,所述第一电机(55)安装于所述第二基架(40)上,且所述第一电机(55)与所述传动丝杆(54)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6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支架(90)的第二叉臂(61)、与所述第二叉臂(61)相连的第二滑座(62)、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62)上的第二螺母(63)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螺母(63)转动的上料组件(64),所述第二滑座(62)与所述第二基架(4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63)与所述传动丝杆(54)相连,且所述第二螺母(63)位于所述第一螺母(53)的上侧,所述上料组件(64)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62)上,且所述上料组件(64)与所述第二螺母(63)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64)包括与所述第二螺母(63)同轴相连的第一从动轮(641)、第一同步带(643)、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41)配合支撑所述第一同步带(643)的第一主动轮(642)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642)转动的第二电机(644),所述第二电机(644)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座(62)上,所述第二电机(644)的转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轮(642)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架(40)上安装有导轨(41),所述第一滑座(52)上安装有与所述导轨(4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21),所述第二滑座(62)上安装有与所述导轨(4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6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架(40)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定位所述支架(90)的定位平台(70)。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入机构(2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上的第一滑道(21)、用于推动所述料架(80)沿所述第一滑道(21)移动的推料座(22)、与所述推料座(22)相连的第二同步带(23)、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一端的第二从动轮(24)、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4)配合支撑所述第二同步带(23)的第二主动轮(25)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25)转动的第三电机(26),所述推料座(22)与所述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6)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主动轮(25)与所述第三电机(26)的转轴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入机构(20)还包括用于止挡定位所述第一滑道(21)的出料端的所述料架(80)的止挡组件(27),所述止挡组件(27)包括止挡座(271)、支撑所述止挡座(271)的升降架(272)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272)升降的驱动器(273),所述升降架(272)与所述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所述驱动器(273)安装于所述升降架(272)上,且所述驱动器(27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基架(10)相连。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出机构(30)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上的第二滑道(31)、用于拉动所述料架(80)沿所述第二滑道(31)移动的勾料座(32)、与所述勾料座(32)相连的第三同步带(33)、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一端的第三从动轮(34)、与所述第三从动轮(34)配合支撑所述第三同步带(33)的第三主动轮(35)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主动轮(35)转动的第四电机(36),所述勾料座(32)与所述第一基架(10)滑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36)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架(10)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主动轮(35)与所述第四电机(36)的转轴相连。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出机构(30)还包括用于止挡所述第二滑道(31)的入料端的所述料架(80)的止回组件(37),所述止回组件(37)包括止回钩(371)、与所述止回钩(371)铰接相连的安装块(372)和用于推动所述止回钩(371)卡勾所述料架(80)的弹性件(373),所述安装块(372)与所述第一基架(10)相连,所述弹性件(37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块(372)和所述止回钩(371)抵接。
CN202223330672.8U 2022-12-10 2022-12-10 供料装置 Active CN219193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0672.8U CN21919363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供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0672.8U CN21919363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供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3634U true CN219193634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0672.8U Active CN219193634U (zh) 2022-12-10 2022-12-10 供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3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7462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上料装置
CN110695233B (zh) 一种电饭锅中层冲压生产线
CN114229429B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装置
CN108861499B (zh) 一种托盘自动转载装置
CN219193634U (zh) 供料装置
CN214878160U (zh) 一种桥壳抬起步进输送装置
CN111551852A (zh) 汽车天窗初始化运行检测设备
CN112919110B (zh) 一种自动充磁装盘机
CN108839852B (zh) 汽车转向轴的自动装箱机
CN113649789A (zh) 一种自动装机芯装置
CN215745849U (zh) 汽车转向导向臂车架支架制备加工设备
CN215146408U (zh) 双齿轮组装设备
CN215853495U (zh) 壳体元件进料单元
CN111791743B (zh) 安装平台、换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9040435U (zh) 多物料自动化上料设备
CN220534759U (zh) 一种注塑自动上料结构
CN220431998U (zh) 一种自动轴距调整随行装置
CN216190754U (zh) 一种底盘吊具切换站
CN219943391U (zh) 一种涂油装置
CN220684034U (zh) 一种拆码盘机托盘的夹紧机构
CN217168341U (zh) 一种门扇搬运校正机构
CN214191920U (zh) 一种全自动纸板加工生产线
CN111791744B (zh) 安装平台、换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20906439U (zh) 一种pcb板生产用的传输装置
CN219585260U (zh) 一种料盘提升拖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