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5121U -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5121U
CN219045121U CN202320005362.4U CN202320005362U CN219045121U CN 219045121 U CN219045121 U CN 219045121U CN 202320005362 U CN202320005362 U CN 202320005362U CN 219045121 U CN219045121 U CN 219045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necting rod
housing
remote control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53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Wan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Wa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Wan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Wan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53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5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5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5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包括第一外壳和限位杆,所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相邻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设有两组,且每组限位杆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每组的两个限位杆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杆和一个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驱动轮组、驱动电机、电源模块、卡扣、固定件、警示灯和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内部集成有蓝牙模块,可以配合安装有指定APP的智能设备进行遥控,通过驱动电机配合驱动轮组在指定路径上进行移动,在铺设的过程中降低了人员的参与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路障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背景技术
路障,是阻挡道路交通的障碍物,可以指修路期间用作围栏的屏障,在重要建筑物门外防止恐怖袭击的油压保安路障,或大型示威中示威者临时建设的路障,且公安在围堵驾驶交通工具的危险份子时,通常会在途径路段设置路障阻碍危险份子继续行驶或降低危险份子驾驶的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参考公开号:CN214219485U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路障”,包括:阻车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阻车模块,控制模块与阻车模块连接;遥控模块,用于与控制模块通讯,遥控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供电,电源模块与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阻车模块的动作,所述遥控模块控制所述阻车模块的指令,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阻车模块供电,所述便携式路障能实现长时间布防的技术效果。
而目前使用的便携式路障,通常体积较大,且缺乏收纳机构,因此在收拢后需要配合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且在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人员配合铺设,在穿过马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意外,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使用时存在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便携式路障,通常体积较大,且缺乏收纳机构,因此在收拢后需要配合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且在铺设的过程中,需要人员配合铺设,在穿过马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意外,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使用时存在弊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包括第一外壳和限位杆,所述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相邻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设有两组,且每组限位杆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每组的两个限位杆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杆和一个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限位杆分别设在第一外壳的内部和第二外壳的内部,且一组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导向槽滑动连接,同时另一组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轮组,且驱动轮组的两端贯穿第二外壳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轮组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的内部一端安装有电源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一外壳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滑轮,且第一外壳的外壁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垫块;所述的第一外壳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架,且每个支架内均安装有一个配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一外壳内壁上部安装有吊架,且吊架底部远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安装有滑块,同时滑块的底部贴近第一外壳的底部内壁;所述的滑块的顶部与吊架的底部滑动连接,且吊架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同时复位弹簧的末端与滑块的顶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均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尖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每组所述的第一导向槽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且两组第一导向槽分别开设在第一外壳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外壳靠近第二外壳的一端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固定件,且每组固定件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的第二导向槽分别开设在第二外壳靠近第一外壳一端的两侧内壁上,且第二外壳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无线模块,同时第二外壳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警示灯;所述的第二外壳靠近第一外壳的一端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两组卡扣,且每组卡扣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配合卡扣与固定件可以快速完成拆装工作,提高了使用便捷性,且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合并后组合形成一个密闭的箱体结构,可以将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尖刺组合形成的路障完全储存在内部,且配合滑轮和安装在第二外壳上的提手结构,提高了转运时的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尖刺,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配合,组成可以进行折叠和延长的连杆结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拉伸进而延长整体的长度,同时配合第二连接杆顶部的尖刺,可以刺穿经过的车辆的轮胎,同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尖刺的整体使用成本低,拆装便捷性高,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后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部分更换或维修,降低了使用成本。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驱动轮组、驱动电机、电源模块、卡扣、固定件、警示灯和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内部集成有蓝牙模块,可以配合安装有指定APP的智能设备进行遥控,通过驱动电机配合驱动轮组在指定路径上进行移动,在铺设的过程中降低了人员的参与度,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复位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连接杆的平面俯视图。
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尖刺,6-限位杆,7-第一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9-支架,10-配重块,11-吊架,12-滑块,13-复位弹簧,14-滑轮,15-驱动轮组,16-驱动电机,17-电源模块,18-卡扣,19-固定件,20-警示灯,21-无线模块,22-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包括第一外壳1和限位杆6,所述的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且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相邻的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6设有两组,且每组限位杆6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每组的两个限位杆6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杆3和一个第二连接杆4的末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限位杆6分别设在第一外壳1的内部和第二外壳2的内部,且一组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导向槽7滑动连接,同时另一组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槽8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轮组15,且驱动轮组15的两端贯穿第二外壳2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6,且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与驱动轮组1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一端安装有电源模块17。
具体一点的,驱动轮组15由一个主轴与两个橡胶轮组成,通过驱动电机16驱动驱动轮组15进行运转。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电源模块17的内部集成有蓄电池,便于对驱动电机16、警示灯20和无线模块21提供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外壳1远离第二外壳2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滑轮14,且第一外壳1的外壁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垫块22;所述的第一外壳1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架9,且每个支架9内均安装有一个配重块10。
具体一点的,第二外壳2的外壁上安装有一个提手结构,在第二外壳2与第一外壳1相互合拢后,通过提手拉动装置配合滑轮14可以快速完成转运。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配重块10配合底部设有倒角的垫块22,可以提高提高第一外壳1的整体重量,降低在使用时第一外壳1被外力牵引后产生位移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外壳1内壁上部安装有吊架11,且吊架11底部远离第二外壳2的一端安装有滑块12,同时滑块12的底部贴近第一外壳1的底部内壁;所述的滑块12的顶部与吊架11的底部滑动连接,且吊架11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13,同时复位弹簧13的末端与滑块12的顶部相连接。
具体一点的,滑块12配合复位弹簧13组成伸缩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滑块12的末端紧贴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在打开第二外壳2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复位弹簧13快速收缩,配合滑块12推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快速弹出一段距离,提高铺设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杆4的顶部均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尖刺5。
具体一点的,通过尖刺5可以快速刺破轮胎。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每个尖刺5与第二连接杆4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的第一导向槽7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且两组第一导向槽7分别开设在第一外壳1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外壳1靠近第二外壳2的一端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固定件19,且每组固定件19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具体一点的,每组的两个第一导向槽7之间的夹角从一端向另一端递减,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可以最大限度的向外伸展,提高整体的长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通过固定件19配合卡扣18对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的第二导向槽8分别开设在第二外壳2靠近第一外壳1一端的两侧内壁上,且第二外壳2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无线模块21,同时第二外壳2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警示灯20;所述的第二外壳2靠近第一外壳1的一端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两组卡扣18,且每组卡扣18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具体一点的,通过警示灯20可以发出警示信号,梯形附近人群。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无线模块21的内部设有蓝牙模块,可以配合安装有指定APP的智能设备进行遥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平放在地面上,此时垫块22与驱动轮组15同时接触地面提供支撑,随后打开两侧的卡扣18,复位弹簧13开始收缩配合滑块12将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的组合体向外推出,随后接通内部电源,启动电源模块17和警示灯20,再通过外部智能设备配合无线模块21启动驱动电机16,带动驱动轮组15开始运转,带动第二外壳2整体沿指定路径开始移动,在第二外壳2移动的过程中,拉动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开始延伸,直到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的组合体延伸至合适的长度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1)和限位杆(6),所述的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且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均呈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同时相邻的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6)设有两组,且每组限位杆(6)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每组的两个限位杆(6)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接杆(3)和一个第二连接杆(4)的末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的限位杆(6)分别设在第一外壳(1)的内部和第二外壳(2)的内部,且一组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导向槽(7)滑动连接,同时另一组限位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槽(8)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轮组(15),且驱动轮组(15)的两端贯穿第二外壳(2)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6),且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与驱动轮组(1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外壳(2)的内部一端安装有电源模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1)远离第二外壳(2)的一端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滑轮(14),且第一外壳(1)的外壁底部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垫块(22);所述的第一外壳(1)的内部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支架(9),且每个支架(9)内均安装有一个配重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1)内壁上部安装有吊架(11),且吊架(11)底部远离第二外壳(2)的一端安装有滑块(12),同时滑块(12)的底部贴近第一外壳(1)的底部内壁;所述的滑块(12)的顶部与吊架(11)的底部滑动连接,且吊架(11)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13),同时复位弹簧(13)的末端与滑块(12)的顶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3)与第二连接杆(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杆(4)的顶部均呈对称式安装有两个尖刺(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第一导向槽(7)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且两组第一导向槽(7)分别开设在第一外壳(1)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外壳(1)靠近第二外壳(2)的一端外壁两侧分别安装有两组固定件(19),且每组固定件(19)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第二导向槽(8)分别开设在第二外壳(2)靠近第一外壳(1)一端的两侧内壁上,且第二外壳(2)的顶部一端安装有无线模块(21),同时第二外壳(2)顶部的另一端安装有警示灯(20);所述的第二外壳(2)靠近第一外壳(1)的一端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两组卡扣(18),且每组卡扣(18)均呈对称式设有两个。
CN202320005362.4U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Active CN219045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5362.4U CN219045121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5362.4U CN219045121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5121U true CN219045121U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1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5362.4U Active CN219045121U (zh) 2023-01-03 2023-01-03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51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44730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充电站
ES2286901T3 (es) Barrera de cable.
CN108385558A (zh) 一种道路上可调节式限高架
CN219045121U (zh) 一种便携式遥控路障
CN109826135B (zh) 一种智能型高速绿化隔离带
CN111882898A (zh) 一种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交通节能红绿灯
CN203480693U (zh) 一种可移动交通信息设备
CN102828635B (zh) 不占道旋转泊车位
KR100955309B1 (ko) 차량 도주방지용 바리케이트장치
CN202227740U (zh) 伸缩折叠牵引式停车装置
CN210529559U (zh) 一种升降式限高架
CN208501448U (zh) 一种可调速自动收放道面行走机构
CN202194094U (zh) 人行横道路口自控安全栏
KR101546866B1 (ko) 이동식 교통안전 차단기
CN212316756U (zh) 受力翻倒减小安全事故的潮汐车道杆
CN218090633U (zh) 一种适用于交通导改的道路指示装置
CN111357530A (zh) 一种无轨可移动智慧花箱
CN206768665U (zh) 一种阻车器
CN201835237U (zh) 高速路上警示装置
CN215829323U (zh) 一种折扇式缓升降护栏
CN114811372B (zh) 一种边坡监测用移动报警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19032996U (zh) 一种维修公路用安全警示器
CN216401411U (zh) 一种站台引流栏杆
CN209409987U (zh) 校车防护栏
CN202866346U (zh) 不占道旋转泊车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