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7986U -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07986U CN219007986U CN202223499847.8U CN202223499847U CN219007986U CN 219007986 U CN219007986 U CN 219007986U CN 202223499847 U CN202223499847 U CN 202223499847U CN 219007986 U CN219007986 U CN 219007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rear cover
- vehicle body
- gap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包括连接杆、间隙定位块、连接板和调节弹簧;所述间隙定位块固定于连接杆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连接杆,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状态,其两端分别抵接于间隙定位块与连接板;所述间隙定位块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各个定位部的厚度不同,可实现不同的间隙预留尺寸。调节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可根据车身与后盖位置随意伸缩,避免了刚性连接对车身的伤害,完全解决了装具磕碰车身的问题,减少了车身返修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盖装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背景技术
汽车后盖安装依靠后盖装具实现后盖与车身的间隙平度匹配。定位过程大致为后盖装具先与车身进行定位,后盖再与装具定位,后盖的预装状态受这两次定位精度的影响。尤其是装具相对于车身的定位,整个装具笨重、车身后部定位区域强度低,在实现Y/Z向定位的同时,存在定位块磕碰侧围外表面形成磕痕的风险。生产工段为了规避此风险,一般将Y/Z向定位块拆除,因此装具与车身骨架的Y/Z向定位功能未实现,导致后续人工调整工作量较大,后盖匹配质量难以保证。
后盖与车身的装配一般在焊装车间完成,后盖与车身的间隙经过涂装和总装后需要满足质量标准,但是在涂装和总装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油漆的厚度、车身与底盘结合后车身的档距会发生变化、轮胎落地后对车身的支撑力、后盖密封条的作用等会使后盖与车身的间隙产生变化,或者后盖在经过烘干后间隙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无法消除,需要在焊装车间对后盖与车身装配时预留合适的间隙,即标准预留间隙。在后盖与车身的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间隙定位块调节装配时的预留间隙,但是由于安装螺栓易发生受力不均匀,后盖左右两侧的间隙容易产生改变,不符合标准预留间隙,使后盖与车身不能良好匹配。因此设计一种定位机构,可以保证后盖与车身的匹配质量,又不磕碰车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在连接板与间隙定位块之间设置调节弹簧,调节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可根据车身与后盖位置随意伸缩,避免了刚性连接对车身的伤害,解决了装具磕碰车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包括连接杆、间隙定位块、连接板和调节弹簧;所述间隙定位块固定于连接杆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连接杆,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状态,其两端分别抵接于间隙定位块与连接板;所述间隙定位块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定位块包括多个定位部时,所述间隙定位块还包括安装部,各个定位部连接于安装部,且与所述安装部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安装部套设于连接杆的第一端,所述定位部与连接杆的轴线所在直线均具有夹角α,65°≤α≤85°;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部的厚度不同;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具有与定位部数量一致的导向部,所述定位部通过导向部连接于安装部;所述导向部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部的端面,所述安装部的所在平面垂直于连接杆的轴线所在直线,在放置后盖时可以实现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70°≤α≤80°,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夹角β至少为60°,使一个定位部工作,防止定位部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为和导向部均为四个,构成十字星盘;四个所述定位部的厚度均不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夹角β为90°,使定位部形成十字结构,结构平衡稳定,可以适应多个调节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顶柱,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与定位部的数量相一致;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槽的设置使任意一个定位部工作时,所述顶柱均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滑槽对连接杆进行锁止,防止连接杆受力旋转,避免定位部产生偏移。
一种汽车后盖装具,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的浮动定位装置,所述浮动定位装置相向设置;还包括框架,所述浮动定位装置连接于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定位块具有导向部时,每个所述浮动定位装置的导向部的外侧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具有夹角θ,且15°≤θ≤25°,便于后盖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装具还包括孔定位机构,所述孔定位机构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孔定位装置,所述孔定位装置包括沿Y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具有台阶定位销,对车身X/Y/Z向进行定位,与车身孔接触,避免产生表面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装具还包括电枪、安装板和X向车身定位块;所述安装板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后尾灯区域,用于将电枪连接于框架;所述X向车身定位块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板上,对车身X向进行定位,与车身非表面区域接触,避免产生表面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装具还包括Z向定位机构,所述Z向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Z向定位装置,所述Z向定位装置包括Z向车身定位块和气缸,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为台阶状,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连接于气缸的输出轴,用于在水平面内旋转Z向车身定位块,对车身Z向进行定位,与车身非表面区域接触,避免产生表面缺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各个定位部的厚度不同,可实现不同的间隙预留尺寸。
(2)提升了后盖与车身的间隙平度匹配质量,减少了人工调整工作量,优化后盖调整人员所需人数。
(3)调节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可根据车身与后盖位置随意伸缩,避免了刚性连接对车身的伤害,完全解决了装具磕碰车身的问题,减少了车身返修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调节后盖与车身间隙的间隙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动定位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盖装具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孔定位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X向车身定位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Z向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间隙定位装置;1-连接杆;11-滑槽;2-间隙定位块;21-安装部;22-定位部;23-导向部;3-连接板;4-顶柱;5-铜套;200-浮动定位装置;6-调节弹簧;300-框架;401-台阶定位销;402-挡板;500-电枪;501-安装板;502-X向车身定位块;600-Z向车身定位块;601-气缸输出轴;700-车身;80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X向指示车身宽度方向,Y向指示车身长度方向,Z向指车身高度方向。
为了调节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预留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后盖800与车身700间隙的间隙定位装置100,参考图1和图3所示,包括连接杆1和间隙定位块2;所述间隙定位块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于安装部21的多个定位部22,各个定位部22与所述安装部21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安装部21套设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所述定位部22与连接杆1的轴线所在直线均具有夹角α,65°≤α≤85°,优选的,70°≤α≤80°,便于定位部22的内侧与车身700结合,外侧与后盖800结合。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部22的厚度不同,装配后盖800时,定位部22卡于后盖800与车身700之间,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预留间隙可以通过定位部22的厚度确定,当需要调整预留间隙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定位部22来实现。优选的,所述间隙定位块2固定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使所述定位部22可以随连接杆1同时旋转。例如所述间隙定位块2可以焊接固定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优选的,所述间隙定位块2可拆卸地固定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例如,可以通过沉头螺钉固定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使间隙定位块2可以方便更换,当现场需求变化时可以快速定制具有其他厚度定位部22的间隙定位块2,灵活满足现场需求。
装配时,该间隙定位装置与车身700完成结合后,再将后盖800安放在该间隙定位装置及车身700上,为了便于后盖800的安装,所述安装部21的端部具有与定位部22数量一致的导向部23,所述定位部22通过导向部23连接于安装部21;所述导向部23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部21的端面,所述安装部21的端面所在平面垂直于连接杆1的轴线所在直线。所述定位部22相对于导向部23向连接杆1的第二端方向弯折,当放置后盖800时,后盖800可以通过导向部23滑落到定位部22,在放置后盖800时实现导向作用,便于后盖800的安装。装配后盖800时,通过一个定位部22实现与车身700和后盖800的结合,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23之间的夹角β至少为60°,使一个定位部22卡于车身700与后盖800之间,防止定位部22之间产生干涉。优选的,所述定位部22环绕连接杆1的轴线所在直线呈圆形阵列排布,使定位部22均匀布置。优选的,所述间隙定位块2可以由尼龙材质制作而成,其硬度低于车身700,能避免对车身700的磕碰。
所述间隙定位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安装在后盖装具上,所述间隙定位装置还包括连接板3和锁止机构。所述间隙定位装置通过连接板3安装于后盖装具上,所述连接板3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所述定位部22卡于车身700与后盖800之间时,受到车身700与后盖800的挤压,通过锁止机构与连接板3和连接杆1三者的配合可以限制连接杆1在第一通孔内转动,防止连接杆1受力旋转,避免定位部22产生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锁止机构为顶柱4;所述连接杆1的第二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连接杆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数量与定位部22的数量相一致;所述连接板3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槽11的设置使任意一个定位部22工作时,所述顶柱4均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滑槽11对连接杆1进行锁止,防止连接杆1旋转。例如,一个定位部22定义为第一定位部22、与第一定位部22相邻的一个定位部22定义为第二定位部22,所述滑槽11具有与第一定位部22相适配的第一滑槽11,与第二定位部22相适配的第二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设置使所述第一定位部22在第一位置,即在工作位置时,第二定位部22在第二位置,所述顶柱4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一滑槽11。当需要更改定位部22时,将第二定位部22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此时,所述顶柱4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二滑槽11,同样的,其他定位部22旋转到第一位置时,所述顶柱4仍然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相应的滑槽11,即使得任意一个定位部22工作时均能够通过顶柱4对连接杆1进行锁止,防止连接杆1旋转。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可以设置为螺纹孔,顶柱4为螺钉或者小螺栓,可以将顶柱4方便地从滑槽11中拔出或者旋紧。
为了使连接杆1旋转顺畅,防止卡滞,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铜套5,所述铜套5与第一通孔过渡配合;所述连接杆1穿过所述铜套5,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铜套5间隙配合。所述铜套5的长度短于第一通孔的长度,所述顶柱4位于所述铜套5外部,防止铜套5对顶柱4产生干涉。
如图3所示,该定位装置可以对后盖800与车身700左右两侧的预留间隙进行调节,左侧预留间隙与右侧预留间隙可以不同,因此,所述间隙定位装置为相向设置的两个,左右两侧的定位部22可以选择不同的厚度。例如,后盖800与车身700的标准预留间隙为4.0mm,后盖800装配后由于装配偏差,左侧预留间隙为4.0mm,右侧预留间隙增大0.5mm,变更为4.5mm,根据现场实际装配偏差情况,需要将左侧预留间隙设置为4.0mm,右侧预留间隙设置为3.5mm,左侧定位装置可以选择将厚度为4.0mm的定位部22旋转到工作位置,右侧定位装置可以选择将厚度为3.5mm的定位部22旋转到工作位置,这样,后盖800与车身700装配后左侧的预留间隙仍然为4.0mm,右侧预留间隙增大为4.0mm,均符合标准预留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定位部22为和导向部23均为四个,构成十字星盘,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23之间的夹角β为90°,使定位部22形成十字结构,结构平衡稳定。四个所述定位部22的厚度均不相同,例如四个定位部22的厚度分别为3.8mm、4.0mm、4.2mm、4.5mm,可适应现场对于预留间隙尺寸的不同需求。通过该十字星盘对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预留间隙进行调整,后盖800与车身700装配后左右侧的预留间隙的波动极差值由3.1mm优化至1.5mm,大大提升了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平度匹配质量。
为了防止间隙定位块2磕碰侧围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定位后盖800与车身700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200,如图2所示,包括连接杆1、间隙定位块2、连接板3和调节弹簧6;所述间隙定位块2固定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板3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弹簧6套设于连接杆1,所述调节弹簧6为压缩状态,其两端分别抵接于间隙定位块2与连接板3;所述间隙定位块2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22。
该浮动定位装置200用于定位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使用时,如图3所示,该浮动定位装置200安装于后盖装具上,后盖装具下落后与车身700结合,此时,所述调节弹簧6为微压缩状态,所述调节弹簧6将间隙定位块2顶起,使间隙定位块2远离车身700,可以防止装具下落时间隙定位块2磕碰车身700。安装后盖800时,后盖800与定位部22外侧接触,挤压定位部22,从而使间隙定位块2压缩调节弹簧6,将间隙定位块2推向车身700,使定位部22内侧与车身700接触,定位部22外侧与后盖800接触,定位部22卡入车身700与后盖800之间,从而定位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所述间隙定位块2有一个定位部22即可实现车身700与后盖800间隙的定位。优选的,所述定位部22可以设置为多个,从而根据需要对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进行调节。
当定位部22为多个时,所述间隙定位块2可以使用上述用于调节后盖800与车身700间隙的间隙定位装置100的间隙定位块2,所述间隙定位块2还包括安装部21,各个定位部22连接于安装部21,且与所述安装部21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安装部21套设于连接杆1的第一端,所述定位部22与连接杆1的轴线所在直线均具有夹角α,65°≤α≤85°;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部22的厚度不同;所述安装部21的端部具有与定位部22数量一致的导向部23,所述定位部22通过导向部23连接于安装部21;所述导向部23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部21的端面,所述安装部21的端面所在平面垂直于连接杆1的轴线所在直线。通过调节弹簧6和厚度不同的定位部22,不仅可以防止装配时磕碰车身700,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厚度的定位部22对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进行调节,满足标准预留间隙的要求。
后盖800挤压间隙定位块2时,间隙定位块2与连接杆1一起向车身700方向运行,连接杆1在铜套5中移动,在轴向也运行顺畅,不会发生卡滞。当使用顶柱4对连接杆1进行锁止时,顶柱4可以在滑槽11中滑动,还可以对连接杆1的运行进行导向,防止定位部22发生偏移,使对后盖800与车身700间隙的定位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盖装具,参考图4和图5所示,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的浮动定位装置200,所述浮动定位装置200相向设置;还包括框架300,所述浮动定位装置200连接于框架300。具体的,可以通过连接板3将浮动定位装置200固定于框架300。优选的,可以设置两组(四个)浮动定位装置200,左右两侧各两个浮动定位装置200,左侧的浮动定位装置200和右侧的浮动定位装置200相向设置,对后盖800与车身700的间隙的多个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后盖800与车身700的不同位置的间隙定位更精准。
优选的,所述间隙定位块2具有导向部23时,每个所述浮动定位装置200的导向部23的外侧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具有夹角θ,且15°≤θ≤25°。所述导向部23倾斜设置,所述定位部22相对于导向部23向连接杆1的第二端方向弯折,当放置后盖800时,后盖800可以通过导向部23滑落到定位部22,在放置后盖800时实现导向作用,便于后盖800的安装。
如图6所示,所述装具还包括孔定位机构,所述孔定位机构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孔定位装置,所述孔定位装置包括沿Y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具有台阶定位销401。将台阶定位销401插入车身孔时,可以对X向和Z向进行定位,所述台阶定位销401的挡板402可以限制车身700的Y向运动,从而对X/Y/Z向均进行定位。而且台阶定位销401与车身孔接触,为非表面区域(整车装配完成后,看不到的区域为非表面区域),不会产生表面缺陷。
如图7所示,所述装具还包括电枪500、安装板501和X向车身定位块502;所述安装板501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后尾灯区域,用于将电枪500连接于框架300;所述X向车身定位块50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板501上。装具与车身700结合时,X向车身定位块502抵接车身700,限制车身700在X方向的移动。X向车身定位块502也与车身700的非表面区域接触,不会产生表面缺陷,减少装具磕碰侧围、流水槽、法兰边的问题。所述安装板501设置于后尾灯区域,使后盖800真正实现闭合拧紧,避免对间隙定位块2产生干涉,为间隙定位块2的正常使用提供条件。
如图8所示,所述装具还包括Z向定位机构,所述Z向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Z向定位装置,所述Z向定位装置包括Z向车身定位块600和气缸,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600为台阶状,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600连接于气缸输出轴601,用于在水平面内旋转Z向车身定位块600。具体的,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600厚度较大的台阶用于与气缸输出轴601连接,增加连接强度,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600厚度较小的台阶用于支撑车身700,对车身700的Z向进行定位。装配时,装具下降与车身700结合,此时,气缸将Z向车身定位块600在水平面内旋转出车身700区域,该Z向车身定位块600不会对车身700产生磕碰,当装具与车身700结合后,气缸将Z向车身定位块600在水平面内旋转到车身700下方,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600厚度较小的台阶可以支撑车身700,并对车身700稍微进行调整,限制车身700在Z向的移动,对车身700在Z向进行定位。Z向车身定位块600也与车身700的非表面区域接触,不会产生表面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间隙定位块、连接板和调节弹簧;所述间隙定位块固定于连接杆的第一端,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且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连接杆,所述调节弹簧为压缩状态,其两端分别抵接于间隙定位块与连接板;所述间隙定位块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定位块包括多个定位部时,所述间隙定位块还包括安装部,各个定位部连接于安装部,且与所述安装部的中心的距离相等;所述安装部套设于连接杆的第一端,所述定位部与连接杆的轴线所在直线均具有夹角α,65°≤α≤85°;至少两个所述定位部的厚度不同;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具有与定位部数量一致的导向部,所述定位部通过导向部连接于安装部;所述导向部的外侧面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部的端面,所述安装部的端面所在平面垂直于连接杆的轴线所在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70°≤α≤80°,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夹角β至少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和导向部均为四个,构成十字星盘;四个所述定位部的厚度均不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的夹角β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顶柱,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连接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与定位部的数量相一致;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二通孔,所述滑槽的设置使任意一个定位部工作时,所述顶柱均能够穿过第二通孔伸入滑槽对连接杆进行锁止。
6.一种汽车后盖装具,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定位装置,所述浮动定位装置相向设置;还包括框架,所述浮动定位装置连接于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定位块具有导向部时,每个所述浮动定位装置的导向部的外侧所在平面与竖直平面具有夹角θ,且15°≤θ≤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具还包括孔定位机构,所述孔定位机构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孔定位装置,所述孔定位装置包括沿Y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端部具有台阶定位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具还包括电枪、安装板和X向车身定位块;所述安装板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后尾灯区域,用于将电枪连接于框架;所述X向车身定位块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具还包括Z向定位机构,所述Z向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Z向定位装置,所述Z向定位装置包括Z向车身定位块和气缸,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为台阶状,所述Z向车身定位块连接于气缸的输出轴,用于在水平面内旋转Z向车身定位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99847.8U CN219007986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99847.8U CN219007986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07986U true CN219007986U (zh) | 2023-05-12 |
Family
ID=8623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99847.8U Active CN219007986U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07986U (zh)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23499847.8U patent/CN2190079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05078B (zh) | 新型装配式建筑连接节点 | |
CN219007986U (zh) | 用于定位后盖与车身间隙的浮动定位装置及汽车后盖装具 | |
CN219524081U (zh) | 一种用于调节后盖与车身间隙的间隙定位装置 | |
CN106123736B (zh) | 一种柔性检具 | |
CN113602063A (zh) | 一种角窗玻璃总成及车辆 | |
CN211589926U (zh) | 汽车前端装配辅助工装 | |
CN219465945U (zh) |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样件扣压工装 | |
CN20529023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车身裙板焊接夹具 | |
CN216729188U (zh) | 一种车门矫形工装 | |
CN111618231A (zh) | 一种自冲铆接机步进式板料夹持定位装置 | |
CN110842093B (zh) | 一种管端机的冲压装置 | |
CN211452803U (zh) | 通用基座结构 | |
CN217748938U (zh) | 一种连续模送料定位调节装置 | |
CN108527213A (zh) | 一种后背门辅助支撑工装 | |
CN108683905B (zh) | 一种车用摄像头专用测试夹具 | |
CN212155411U (zh) | 一种双金属连体式螺栓 | |
CN221064992U (zh) | 一种具有焊接对准机构的钣金件 | |
CN220127967U (zh) | 一种用于驾驶室总成焊接的定位装置 | |
CN213531483U (zh) | 定位装置及装配设备 | |
CN220971266U (zh) | 一种用于车辆异形工件焊接或检测的固定装置 | |
CN116985557B (zh) | 一种轴双向打字防错定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9026191U (zh) | 可调节角度的立体工装 | |
CN221363467U (zh) | 一种下横梁总成组焊工装 | |
CN220407633U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假轴 | |
CN219704850U (zh) | 一种汽车门板的测试定位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