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4935U - 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4935U
CN218954935U CN202223110091.3U CN202223110091U CN218954935U CN 218954935 U CN218954935 U CN 218954935U CN 202223110091 U CN202223110091 U CN 202223110091U CN 218954935 U CN218954935 U CN 218954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water
assembly
panel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10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陈六明
李科
周柯成
张开川
吴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10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4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4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4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涉及厨房用具的技术领域。本是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锅架组件、导流组件、面板和接水盘;燃烧器安装于面板,并伸出于面板,锅架组件、接水盘和导流组件套设于燃烧器,接水盘抵接于面板,锅架组件抵接于接水盘,导流组件位于锅架组件和接水盘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解决了燃烧时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具是居民生活必备的厨房用具,热效率作为燃气灶性能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现有燃气灶包括锅架、燃烧器、接水盘、面板、底盘等部件组成,底盘上端与面板组件下端抵接,面板组件上部与接水盘下部抵接,燃烧器设置于接水盘上方,锅架安装在接水盘上,锅架有主要两种形式:第一种,底框+支脚类型,与燃烧器、接水盘形成燃烧区域,其优点方面:四周都可提供二次空气补给,氧气补给充足,燃烧充分;缺点方面:较多的二次空气带走热量多,聚热效果差,热效率较低;第二种,聚能环/盘+支脚类型,聚能环位于支脚中上部。优点方面:二次空气补给有了一定限制,主要从聚能环下方进入,聚热效果较好,热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会导致面板局部温度过高,仍会有多余二次空气进入高温区带走热量。两种设置方式都没有对燃烧器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导致热量损失和高温区氧气过多,因而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燃烧时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是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锅架组件、导流组件、面板和接水盘;
燃烧器安装于面板,并伸出于面板,锅架组件、接水盘和导流组件套设于燃烧器,接水盘抵接于面板,锅架组件抵接于接水盘,导流组件位于锅架组件和接水盘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和挡板,挡板固定设置于导流板的外周壁;
挡板向靠近锅架组件的方向延伸,或,向背离锅架组件的方向延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挡板沿导流板的周向延伸呈环状,导流板的中心设置有内圆通孔,导流板通过内圆通孔套设于燃烧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当挡板向背离锅架组件的方向延伸时,挡板的高度小于接水盘到导流板的距离;
当挡板向靠近锅架组件的方向延伸时,挡板的高度小于导流板到锅架组件的距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组件还包括多个支脚,多个支脚均设置于导流板背离锅架组件的一面,且沿导流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板通过多个支脚抵接于接水盘。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接水盘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多个限位槽与多个支脚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支脚插接于对应的限位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锅架组件包括聚能盘、多个支撑脚和多个脚片,多个支撑脚和多个脚片分别固定设置于聚能盘的两侧,且均沿聚能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多个支撑脚与接水盘抵接,多个脚片用于支撑炊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板对应多个支撑脚设置有多个避让槽,多个支撑脚分别穿过对应的避让槽,卡接于接水盘上的卡接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聚能盘呈盘状,且自支撑脚至脚片的方向,聚能盘的直径逐渐增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燃气灶还包括底盘,底盘固定设置于面板背离接水盘的一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锅架组件、导流组件、面板和接水盘;燃烧器安装于面板,并伸出于面板,锅架组件、接水盘和导流组件套设于燃烧器,接水盘抵接于面板,锅架组件抵接于接水盘,导流组件位于锅架组件和接水盘之间。在燃气灶使用状态下,经燃烧器放出的燃气开始燃烧,此时,由于锅架组件和接水盘之间设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与接水盘或者锅架组件相互配合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此时二次空气只能从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到达燃烧器,对燃烧器进行二次空气补给,此时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对二次空气有导流作用,使得燃烧器放出的燃气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00-燃烧器;
200-锅架组件;210-聚能盘;220-支撑脚;230-脚片;
300-导流组件;310-导流板;311-避让槽;320-挡板;330-支脚;
400-面板;
500-接水盘;510-限位槽;520-卡接槽;
600-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100、锅架组件200、导流组件300、面板400和接水盘500;燃烧器100安装于面板400,并伸出于面板400,锅架组件200、接水盘500和导流组件300套设于燃烧器100,接水盘500抵接于面板400,锅架组件200抵接于接水盘500,导流组件300位于锅架组件200和接水盘500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在燃气灶使用状态下,经燃烧器100放出的燃气开始燃烧,此时,由于锅架组件200和接水盘500之间设置有导流组件300,导流组件300与接水盘500或者锅架组件200相互配合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此时二次空气只能从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到达燃烧器100,对燃烧器100进行二次空气补给,此时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对二次空气有导流作用,使得燃烧器100放出的燃气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导流组件300包括导流板310和挡板320,挡板320固定设置于导流板310的外周壁;
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或,向背离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当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锅架组件200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导流组件300与接水盘500相互配合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具体如图1所示;此时二次空气只能从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到达燃烧器100,对燃烧器100进行二次空气补给,此时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对二次空气有导流作用;同时,可以避免二次空气从高温区进入,有减少冷热空气对流作用,使得燃烧器100放出的燃气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热效率。挡板320向背离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导流组件300与锅架组件200相互配合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具体如图3所示;此时二次空气只能从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到达燃烧器100,对燃烧器100进行二次空气补给,同时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避免降低燃烧器100处的温度。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对二次空气进行再分配,同时提升燃气燃烧时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挡板320沿导流板31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导流板310的中心设置有内圆通孔,导流板310通过内圆通孔套设于燃烧器100。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内圆通孔的直径与燃烧器100的尺寸对应设置,使得导流板310通过内圆通孔套设于燃烧器100;在燃气燃烧过程中,二次空气通过内圆通孔与燃烧器100外壁之间的间隙到达燃烧器100,对燃烧器100进行二次空气补给,使得燃烧器100放出的燃气燃烧更充分,从而提升热效率。同时,由于挡板320沿导流板31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提升挡板320对锅架组件200或接水盘500的封堵效果,挡板320与接水盘500或者锅架组件200相互配合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可以更好对二次空气进行分配,进一步提升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当挡板320向背离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的高度小于接水盘500到导流板310的距离;
当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的高度小于导流板310到锅架组件200的距离。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当挡板320向背离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将挡板320的高度设置为小于接水盘500到导流板310的距离,避免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的空间完全封堵,使得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形成负压区,进而影响到二次空气的补给。当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锅架组件200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将挡板320的高度设置为小于导流板310到锅架组件200的距离;避免挡板320对导流板310与锅架组件200之间的空间完全封堵,使得导流板310与锅架组件200之间形成负压区,进而影响到二次空气的补给。从而保证燃烧时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导流组件300还包括多个支脚330,多个支脚330均设置于导流板310背离锅架组件200的一面,且沿导流板310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板310通过多个支脚330抵接于接水盘500。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本事实例中,导流板310背离锅架组件200的一面设置有四个支脚330,四个支脚330沿导流板31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导流板310通过四个支脚330抵接于接水盘500。由于导流板310通过四个支脚330抵接于接水盘500,可以避免导流板310直接抵接于接水盘500,保证接水盘500使用效果;同时,当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保证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形成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对燃烧器100进行空气补给。同时,四个支脚330沿导流板31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提升导流板310通过四个支脚330抵接于接水盘500时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接水盘500设置有多个限位槽510,多个限位槽510与多个支脚330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支脚330插接于对应的限位槽510。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接水盘500上设置有四个限位槽510,四个限位槽510与四个支脚330一一对应设置,四个支脚330插接于对应的限位槽510,进一步提升导流板310抵接于接水盘500时的连接稳定性。当挡板320向靠近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可以使四个支脚330插接于对应的限位槽510,或者直接抵接于接水盘500,以此调整导流板310与接水盘500之间的距离,从而控制二次空气补给通道的大小,进而可以人为的对二次空气的补给量进行干预,进一步提升适用范围和使用灵活度。该实施例中,导流板310采用薄金属板设计,导流板310可以阻挡锅架组件200对接水盘500的热辐射,有减少冷热空气对流作用。当挡板320向背离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导流板310采用镜面浅色薄金属板设计,会把锅架组件200的辐射热量反射回去,具有反射隔热作用,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避免降低燃烧器100处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锅架组件200包括聚能盘210、多个支撑脚220和多个脚片230,多个支撑脚220和多个脚片230分别固定设置于聚能盘210的两侧,且均沿聚能盘2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多个支撑脚220与接水盘500抵接,多个脚片230用于支撑炊具。
具体的集合图1到图3所示,将聚能盘210套设于接水盘500上的燃烧器100上后,聚能盘210与燃烧器100同心设置,由于多个脚片230和多个支撑脚220分别设置于聚能盘210的内外两侧。多个支撑脚220与接水盘500抵接,多个脚片230用于支撑炊具,使炊具、锅架组件200及接水盘500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空隙,提升空气流动性,进一步提升燃气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率。另外由于聚能盘210与燃烧器100同心设置,聚能盘210内侧各处聚拢的差不多等量,进一步提升燃气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导流板310对应多个支撑脚220设置有多个避让槽311,多个支撑脚220分别穿过对应的避让槽311,卡接于接水盘500上的卡接槽520。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本事实例中,支撑脚220和脚片230均设置为四个,四个支撑脚220和四个脚片230沿聚能盘21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接水盘500上对应四个支撑脚220设置有四个卡接槽520。当导流板310的直径小于相对两个支撑脚220之间的距离时,四个支撑脚220直接于对应的卡接槽520;当导流板310的直径大于相对两个支撑脚220之间的距离时,导流板310对应四个支撑脚220设置有四个避让槽311,四个支撑脚220分别穿过对应的避让槽311,卡接于对应的卡接槽520。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能达到形成与燃烧器100连通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的技术目的即可。本事实例中,导流板310的直径设置为大于相对两个支撑脚220之间的距离,保证二次空气补给通道的深度,从而提升对二次空气的导流效果。同时四个支撑脚220分别穿过对应的避让槽311,卡接于对应的卡接槽520,提升接水盘500,锅架组件200与导流组件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烹饪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聚能盘210呈盘状,且自支撑脚220至脚片230的方向,聚能盘210的直径逐渐增大。
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聚能盘210包括呈环状的倾斜部和呈环状的水平部,水平部的外周面与倾斜部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倾斜部与燃烧器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具体为,倾斜部的内壁自下而上向背离燃烧器10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使水平部的上表面与倾斜部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聚能盘210内侧呈盘状;由于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燃烧器100的轴线垂直设置,且倾斜部自下而上向背离燃烧器100的轴线的方向延伸,保证聚能盘210内热空气的聚拢效果,进一步提升燃气燃烧产生热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燃气灶还包括底盘600,底盘600固定设置于面板400背离接水盘500的一面。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将底盘600固定连接于面板400背离接水盘500的一面,同于容纳燃气灶的其他部件,使其他部件燃烧器100连通,保证燃烧器100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底盘600固定设置于面板400背离接水盘500的一面,提升底盘600与面板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升燃气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100)、锅架组件(200)、导流组件(300)、面板(400)和接水盘(500);
所述燃烧器(100)安装于所述面板(400),并伸出于所述面板(400),所述锅架组件(200)、所述接水盘(500)和所述导流组件(300)套设于所述燃烧器(100),所述接水盘(500)抵接于所述面板(400),所述锅架组件(200)抵接于所述接水盘(500),所述导流组件(300)位于所述锅架组件(200)和所述接水盘(5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300)包括导流板(310)和挡板(320),所述挡板(320)固定设置于导流板(310)的外周壁;
所述挡板(320)向靠近所述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或,向背离所述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0)沿所述导流板(310)的周向延伸呈环状,所述导流板(310)的中心设置有内圆通孔,所述导流板(310)通过所述内圆通孔套设于所述燃烧器(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挡板(320)向背离所述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所述挡板(320)的高度小于所述接水盘(500)到所述导流板(310)的距离;
当所述挡板(320)向靠近所述锅架组件(200)的方向延伸时,所述挡板(320)的高度小于所述导流板(310)到所述锅架组件(200)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300)还包括多个支脚(330),多个所述支脚(330)均设置于所述导流板(310)背离所述锅架组件(200)的一面,且沿所述导流板(31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310)通过多个所述支脚(330)抵接于所述接水盘(5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500)设置有多个限位槽(510),多个所述限位槽(510)与多个所述支脚(330)一一对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脚(330)插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5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组件(200)包括聚能盘(210)、多个支撑脚(220)和多个脚片(230),多个所述支撑脚(220)和多个所述脚片(230)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聚能盘(210)的两侧,且均沿所述聚能盘(2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支撑脚(220)与所述接水盘(500)抵接,多个所述脚片(230)用于支撑炊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10)对应多个所述支撑脚(220)设置有多个避让槽(311),多个所述支撑脚(220)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避让槽(311),卡接于所述接水盘(500)上的卡接槽(52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盘(210)呈盘状,且自所述支撑脚(220)至所述脚片(230)的方向,所述聚能盘(210)的直径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还包括底盘(600),所述底盘(600)固定设置于所述面板(400)背离所述接水盘(500)的一面。
CN202223110091.3U 2022-11-22 2022-11-22 燃气灶 Active CN218954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0091.3U CN218954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10091.3U CN218954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4935U true CN218954935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10091.3U Active CN218954935U (zh) 2022-11-22 2022-11-22 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4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18954935U (zh) 燃气灶
CN208871674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6010841U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107830521B (zh) 一种多层供氧的高效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186042B (zh) 一种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944398A (zh) 一种防干烧平板燃烧器及灶具
CN216047657U (zh) 燃烧器及灶具
CN111998419B (zh) 聚能组件及燃气灶
CN213237651U (zh) 一种聚能圈组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具
CN21267320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298728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9889554U (zh) 一种上进风式燃气灶的灶头组件及燃气灶
CN216203579U (zh) 一种聚能环及其炉架
CN212511279U (zh) 聚能组件及灶具
CN117553330B (zh) 一种燃气灶
CN218328272U (zh) 一种燃气灶
CN110056872B (zh) 一种燃烧器及集成灶
CN218033277U (zh) 一种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4370440U (zh) 一种锅支架
CN219841563U (zh) 燃气炉头和家用大气式燃烧方式燃气灶具
CN111964061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7604176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237796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8883967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