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48841U -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48841U
CN218948841U CN202223198056.1U CN202223198056U CN218948841U CN 218948841 U CN218948841 U CN 218948841U CN 202223198056 U CN202223198056 U CN 202223198056U CN 218948841 U CN218948841 U CN 218948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ar axle
protection frame
draw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80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enzh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enzh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enzh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enzhou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80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48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48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48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属于电动车后桥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电动车后桥不能够对自身进行稳定的防撞保护的问题,包括后桥杆体、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所述后桥杆体上安装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套合在差速器上,所述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连接有卡杆。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卡杆和卡槽,并利用限位框和连接板的配合,能够将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之间进行便捷稳定的卡合安装和拆卸工作,利用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和驱动电机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后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背景技术
电动车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动车后桥就是指电动车动力传递的后驱动轴组成部分,它由两个半桥组成,可实施半桥差速运动,电动车后桥包括传动轴、差速器和驱动电机,国内目前电动三轮车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具有使用安全且成本低的优点,而现有的电动车后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公开号为CN217073931U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虽能够根据不同场合,对其整体的角度进行自主调节,但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道路情况较差时,道路上的地面凸起极易对电动车后桥进行撞击,导致电动车后桥变形、电机或差速器受损,并且其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和驱动电机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和除潮工作,因此外界中的水分极易进入到差速器和驱动电机中,对差速器和驱动电机内部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实用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有的电动车后桥不能够对自身进行稳定的防撞保护工作,同时不能够对自身进行便捷稳定的防护除潮工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电动车防撞后桥,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包括后桥杆体、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所述后桥杆体上安装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套合在差速器上,所述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合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框上,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卡杆上,所述卡杆贯穿滑动连接在限位框侧端,所述第一防护框顶部贯穿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卡合连接有存储网框,所述存储网框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板,所述磁性板的底端磁性吸附连接在第一防护框顶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框的底端面和第二防护框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阻尼筒和减震弹簧,所述阻尼筒的底端面和减震弹簧的底端面均固定连接在防撞板上,所述防撞板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柔性垫。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框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的上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防护框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的上下端面相贴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框的长度与第二防护框的长度相等,所述密封垫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的两侧和第二防护框的两侧,所述密封垫呈半圆环状。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和第二防护框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防护框上的连接板与第二防护框上的连接板相贴合。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框的内部侧端面与连接板的侧端面相贴合,所述卡杆连接在限位框的中间部位。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尼筒对称分布在防撞板的顶部两侧,所述阻尼筒与减震弹簧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阻尼筒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通过设置的卡杆和卡槽,并利用限位框和连接板的配合,能够将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之间进行便捷稳定的卡合安装和拆卸工作,利用第一防护框和第二防护框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和驱动电机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工作,增加了电动车后桥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2.通过设置的磁性板和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对存储网框进行便捷稳定的拆卸安装,进而能够对存储网框内的干燥剂进行便捷更换,并且利用存储网框内的干燥剂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和驱动电机进行便捷稳定的除潮防护工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外界水分进入到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和驱动电机中,对差速器和驱动电机内部电器元件造成损坏,增加了电动车后桥的使用多样性和稳定性;
3.通过设置的阻尼筒和减震弹簧的配合,结合防撞板和柔性垫能够对电动车后桥受到的撞击进行稳定的缓冲防护工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面凸起导致电动车后桥受到撞击导致其变形损坏,增加了电动车后桥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第一防护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动车防撞后桥的图4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后桥杆体;2、差速器;3、驱动电机;4、第一防护框;5、第二防护框;6、密封垫;7、连接板;8、卡槽;9、卡杆;10、复位弹簧;11、限位框;12、定位槽;13、存储网框;14、磁性板;15、阻尼筒;16、减震弹簧;17、防撞板;18、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包括后桥杆体1、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后桥杆体1上安装有差速器2,差速器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套合在差速器2上,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6和连接板7,连接板7上开设有卡槽8,卡槽8内卡合连接有卡杆9,卡杆9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框11上,复位弹簧10套设在卡杆9上,卡杆9贯穿滑动连接在限位框11侧端,第一防护框4顶部贯穿开设有定位槽12,定位槽12内卡合连接有存储网框13,存储网框13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板14,磁性板14的底端磁性吸附连接在第一防护框4顶部。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1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框4的底端面和第二防护框5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阻尼筒15和减震弹簧16,阻尼筒15的底端面和减震弹簧16的底端面均固定连接在防撞板17上,防撞板17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柔性垫18,结合防撞板17和柔性垫18能够对电动车后桥受到的撞击进行稳定的缓冲防护工作,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撞击直接作用于电动车后桥上,增加了防撞结构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框4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2的上下端面相贴合,第二防护框5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2的上下端面相贴合,第一防护框4的长度与第二防护框5的长度相等,密封垫6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4的两侧和第二防护框5的两侧,密封垫6呈半圆环状,利用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上的密封垫6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工作,增加了电动车后桥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板7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4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和第二防护框5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第一防护框4上的连接板7与第二防护框5上的连接板7相贴合,限位框11的内部侧端面与连接板7的侧端面相贴合,卡杆9连接在限位框11的中间部位,并利用限位框11、连接板7和卡杆9的配合,能够将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之间进行便捷稳定的卡合安装和拆卸工作,进而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进行便捷稳定的防护工作。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阻尼筒15对称分布在防撞板17的顶部两侧,阻尼筒15与减震弹簧16一一对应,减震弹簧16套设在阻尼筒15上,利用阻尼筒15和减震弹簧16的配合,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面凸起导致电动车后桥受到撞击导致其变形损坏,增加了电动车后桥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本电动车防撞后桥在使用时:首先,在电动车防撞后桥开始工作时,工作人员可将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从差速器2的两侧进行拼接,此时利用第一防护框4两侧的密封垫6和第二防护框5两侧的密封垫6,能够将差速器2和两侧的后桥杆体1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工作,且当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拼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向外拉动限位框11两侧的卡杆9,并将限位框11放置在拼接后的连接板7上,此时利用复位弹簧10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带动卡杆9自动卡合至连接板7上的卡槽8中,此时利用限位框11和卡杆9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进行便捷稳定的拼接固定工作,此时利用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的共同作用下,配合密封垫6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进行便捷稳定的密封防护工作,与此同时,利用存储网框13内的干燥剂能够对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进行便捷稳定的除潮防护工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外界水分进入到电动车后桥上的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中,对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内部电器元件造成损坏;
而当需要对干燥剂进行更换时,只需拉动磁性板14脱离铁制的第一防护框4和铁制的存储网框13,此时工作人员可的存储网框13便捷稳定的脱离定位槽12,进而能够对存储网框13内的干燥剂进行便捷更换,同理,只需将存储网框13插入进定位槽12内,并将磁性板14盖在存储网框13上,利用磁性能够对存储网框13进行便捷稳定安装固定,保证后续除潮工作的稳定,同理,在需要对差速器2和驱动电机3进行检修维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向外拉动卡杆9,直至卡杆9运动脱离卡槽8,此时能够便捷稳定的完成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的拆卸工作;
并且在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通过阻尼筒15和减震弹簧16的配合,结合防撞板17和柔性垫18能够对电动车后桥即将受到的撞击进行稳定的缓冲防护工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电动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地面凸起导致电动车后桥受到撞击,导致其变形损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包括后桥杆体(1)、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杆体(1)上安装有差速器(2),所述差速器(2)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所述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套合在差速器(2)上,所述第一防护框(4)和第二防护框(5)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垫(6)和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内卡合连接有卡杆(9),所述卡杆(9)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框(11)上,所述复位弹簧(10)套设在卡杆(9)上,所述卡杆(9)贯穿滑动连接在限位框(11)侧端,所述第一防护框(4)顶部贯穿开设有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内卡合连接有存储网框(13),所述存储网框(13)的顶端磁性吸附连接有磁性板(14),所述磁性板(14)的底端磁性吸附连接在第一防护框(4)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框(4)的底端面和第二防护框(5)的底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阻尼筒(15)和减震弹簧(16),所述阻尼筒(15)的底端面和减震弹簧(16)的底端面均固定连接在防撞板(17)上,所述防撞板(17)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柔性垫(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框(4)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2)的上下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防护框(5)的内部上下端面分别与差速器(2)的上下端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框(4)的长度与第二防护框(5)的长度相等,所述密封垫(6)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4)的两侧和第二防护框(5)的两侧,所述密封垫(6)呈半圆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分别对称分布在第一防护框(4)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和第二防护框(5)上下两侧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防护框(4)上的连接板(7)与第二防护框(5)上的连接板(7)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11)的内部侧端面与连接板(7)的侧端面相贴合,所述卡杆(9)连接在限位框(11)的中间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筒(15)对称分布在防撞板(17)的顶部两侧,所述阻尼筒(15)与减震弹簧(16)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弹簧(16)套设在阻尼筒(15)上。
CN202223198056.1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Active CN218948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056.1U CN21894884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8056.1U CN21894884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48841U true CN218948841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8056.1U Active CN218948841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48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05437U (zh) 一种基于轮毂直驱电机的电动汽车悬架系统
CN201329895Y (zh) 独立悬挂液压转向前桥
CN218948841U (zh)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CN109367430B (zh) 一种抗冲击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9217090U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块的电动车电池
CN109826122A (zh) 一种带有弹簧的减速带
CN20828567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无线移动通信端
CN208418520U (zh) 一种缓冲防撞型路灯
CN213401384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电池包用的抗冲击结构
CN214331319U (zh) 一种压电式智能汽车悬架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CN110379589B (zh) 一种具有防护除湿功能的干式变压器
CN205558681U (zh) 一种玻璃门
CN211417169U (zh) 避障小车用防碰撞结构
CN21007399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CN210363343U (zh) 一种基于独立悬挂电动车底盘
CN207257776U (zh) 一种折弯式车架
CN208021377U (zh)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保险杠
CN207026910U (zh) 一种永磁电机平键压装机
CN207594724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车轮和电机安装结构
CN21566278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桥壳体上的壳盖
CN220680815U (zh) 一种带有防碰结构的巡检机器人
CN207670113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汽车后桥壳
CN108843159B (zh) 一种物流车防水锁芯结构
CN204954694U (zh) 一种机动车板簧固定压紧工装
CN21209845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