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0587U -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 Google Patents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0587U
CN218930587U CN202320041057.0U CN202320041057U CN218930587U CN 218930587 U CN218930587 U CN 218930587U CN 202320041057 U CN202320041057 U CN 202320041057U CN 218930587 U CN218930587 U CN 218930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et
guide rail
tipping bucket
guide
construction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10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vning Waste Soil Transpor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vning Waste Soil Transpor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vning Waste Soil Transpor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vning Waste Soil Transpor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10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0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0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0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8Construction or demolition [C&D] waste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运装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翻斗,翻斗内的第一导轨和可伸缩的第二导轨,能够向翻斗内驶入的转运箱,拉拽转运箱移动的拉拽装置,安装在翻斗上且能够自动开合的篷布。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运箱对建筑垃圾进行运载,既能够提升装载面积而且还能够保证装载部件的强度,通过翻斗的转动和可自动向外伸出的第二导轨,能够形成一个倾斜的装载路径,再通过拉拽装置能够将转运箱直接提拉至车体上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可开合的篷布能够将转运箱进行遮挡封闭,从而降低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量。

Description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清运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背景技术
现如今,在基础设施和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建筑垃圾的清运正在成为困扰各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如何快速且环保的清运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个垃圾清运公司所需要克服的难题和研究方向。
建筑垃圾不同于普通的生活垃圾,其质量和体量往往很大,并且钢筋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的硬度较大,普通材料的垃圾箱无法对其进行装卸,并且建筑垃圾通常存在大量的粉尘,如果在清运的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遮挡密封措施,则会在清运的过程中引起扬尘,对周围的工作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普通的垃圾转运车,其强度和结构不适合对建筑垃圾进行搬运,并且每次转运装车量比较小,工作效率低。
在申请号为“CN202211082442.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压实功能的自动上料垃圾转运车,包括:车厢主体、安装板和垃圾箱,车厢主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填装箱,填装箱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该对比文件中的转运车通过设置有承载板、弧形杆、翻转板、对接槽与活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承载板将垃圾箱进行承载,利用对接槽能够方便的将垃圾箱底部安装的移动轮进行限位,使垃圾箱方便的进行安装,同时通过丝杆能够方便的带动活动板上升,通过弧形杆能够将垃圾箱进行导向和倾斜,同时利用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作用,将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能够方便的进行倾倒,使用时更加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其垃圾箱的体积过小且结构单薄,不适合装运建筑垃圾并且装载效率较低,安装板,伸缩架,翻转板等零部件的结构强度不足且复杂,也不适合载荷及重量较大的建筑垃圾箱进行使用。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从而克服现有的垃圾转运车的车体及垃圾箱无法转运建筑垃圾以及装载转运效率低,转运过程粉尘大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装载区;翻斗,所述翻斗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装载区,所述翻斗的一端设有斗口,所述翻斗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所述装载区的上方转动并使所述斗口朝向斜下方倾斜,所述翻斗内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伸出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伸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转运箱,其设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并通过拉拽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拉拽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运箱延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并从所述斗口驶入至所述翻斗内;篷布,其设于所述翻斗上并能够向所述转运箱的顶部移动将其覆盖。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斗口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能够将所述斗口封堵并能够向所述翻斗的下方翻转。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翻斗的底部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斗口并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导槽,在所述转运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相匹配的第一导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槽相匹配的第二导轮。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所述第二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贯穿于所述翻斗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若干条滑槽,所述滑槽从所述翻斗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对应,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滑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的外周与所述翻斗的底部相互抵接,所述伸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翻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设有倾斜部,当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上转动且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时,所述倾斜部能够与地面相贴合。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运箱的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拉拽装置包括卷线器,所述卷线器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上,所述卷线器通过绳索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拉环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包括链轮组件,所述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翻斗的两侧,所述链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靠近所述翻斗的两端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翻斗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所述链条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在所述翻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面轨道,在所述侧面轨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可滑动的滑座,在所述篷布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近的所述滑座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远的所述滑座与所述侧面轨道固定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通过转运箱对建筑垃圾进行运载,既能够提升装载面积而且还能够保证装载部件的强度,通过翻斗的转动和可自动向外伸出的第二导轨,能够形成一个倾斜的装载路径,再通过拉拽装置能够将转运箱直接提拉至车体上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可开合的篷布能够将转运箱进行遮挡封闭,从而降低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斗口处设置有挡板,该挡板能够将翻斗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在转运箱固定在翻斗中时,起到限位和防滑脱的作用,提升了转运箱固定过程中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对应的在转运箱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互配合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当第二导轨从斗口向外伸出时,能够与第一导轨的端部保持重叠,从而增加了导轨的总行程,在翻斗转动后导轨能够直接与地面倾斜接触,方便拉拽装置将转运箱进行提拉,并且也提升了转运箱被拉拽过程中的平稳性。
4.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当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驶入至导槽中时,能够更好地进行限位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导轮从导轨上脱离。
5.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底部开设有多条滑槽,在第二导轨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在滑块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滑轮,该滑轮不仅能够降低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的阻尼,而且通过滑轮与翻斗的底部的相互抵接还能够起到将第二导轨和滑块固定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二导轨从翻斗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的结构图。
图2是翻斗的结构图。
图3是翻斗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图4是转运箱的结构图。
图5是篷布的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101-装载区;
200-翻斗,201-斗口,202-第一导轨,203-第二导轨,204-第一导槽,205-第二导槽,206-滑槽,207-滑块,208-滑轮,209-倾斜部,210-抬升装置,211-第一连接座,212-第一液压缸,220-转动部,230-伸出装置,231-第二连接座,232-第二液压缸,240-挡板;
300-转运箱,301-第一导轮,302-第二导轮,303-拉环,310-拉拽装置,311-卷线器,312-绳索;
400-篷布,401-侧面轨道,402-滑座,403-支撑梁,410-链轮组件,411-驱动电机,412-主动轮,413-从动轮,414-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描述目的以及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包括:车体100,装载区101,翻斗200,斗口201,挡板240,第一导轨202,第二导轨203,第一导槽204,第二导槽205,滑槽206,滑块207,滑轮208,倾斜部209,抬升装置210,第一连接座211,第一液压缸212,转动部220,伸出装置230,第二连接座231,第二液压缸232,转运箱300,第一导轮301,第二导轮302,拉环303,拉拽装置310,卷线器311,绳索312,篷布400,侧面轨道401,滑座402,支撑梁403,链轮组件410,驱动电机411,主动轮412,从动轮413,链条414。
车体100为轮式承载车辆结构,车体100的前部设置有操作室和动力装置,车体100的中后部设置有装载区101;翻斗20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装载区101内,翻斗200的一端开设有斗口201,在斗口201安装有挡板240,挡板240能够将斗口201封堵并能够向翻斗200的下方翻转,在翻斗200的底部设置有转动部220,转动部220靠近斗口201并与车体100之间转动连接,翻斗200与车体100之间安装有抬升装置210,抬升装置210包括第一连接座211和第一液压缸212,第一连接座211固定安装在翻斗200的底部,第一液压缸212的固定端与车体100转动连接,第一液压缸212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接座211转动连接,当第一液压缸212伸长时能够驱动翻斗200的另一端向装载区101的上方转动并使斗口201朝向斜下方倾斜,翻斗200内安装有第一导轨202和第二导轨203,第一导轨202共有两条并对称安装在翻斗200内,第二导轨203共有两条,第二导轨203通过伸出装置230与翻斗200连接并对称设置,伸出装置230能够驱动第二导轨203的一端从斗口201向外伸出,在第二导轨203的一端靠近其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倾斜部209,当翻斗200的另一端向上转动且第二导轨203的一端从斗口201向外伸出时,倾斜部209能够与地面相贴合,对第二导轨203的一端形成一个稳定支撑。
转运箱300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体零件,其尺寸与翻斗200的尺寸相一致,转运箱300的一端焊接由拉环303,在转运箱300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导轮301和第二导轮302,在第一导轨202的顶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导槽204,在第二导轨203的顶部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导槽205,第一导轮301的位置与第一导槽204的位置相对应并能够卡入在第一导槽204内并沿其滑动,第二导轮302的位置与第二导槽205的位置相对应并能够卡入在第二导槽205内并沿其滑动,第一导轮301和第二导轮302均靠近转运箱300的两端设置,在转运箱300与翻斗200之间还设置有拉拽装置310,拉拽装置310包括卷线器311和绳索312,卷线器311安装在翻斗200与斗口201相对的一端上,卷线器311与绳索312的一端连接并能够将其收放,绳索312的另一端通过锁扣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拉环303连接,当卷线器311对绳索312进行卷收时能够驱动转运箱300延第二导轨203和第一导轨202滑动并从斗口201驶入至翻斗200内。
另外,在翻斗200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条滑槽206,滑槽206从翻斗200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并且将翻斗200的底部贯穿,在第二导轨203的底部安装有与滑槽206相匹配的滑块207,该滑块207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滑槽206内,在滑块207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两个可转动的滑轮208,滑轮208的外周与翻斗200的底部相互抵接,伸出装置230包括第二连接座231和第二液压缸232,第二连接座231的一端与滑块207转动连接,第二液压缸232的固定端与翻斗200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232的伸缩端与第二连接座2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翻斗200上还设置有可移动的篷布400以及用于将篷布400打开和关闭的收放装置,收放装置包括链轮组件410,链轮组件410安装在翻斗200的两侧,链轮组件410包括:驱动电机411、主动轮412、从动轮413和链条414,主动轮412安装在远离斗口201的一端,从动轮413安装在靠近斗口201的一端,驱动电机411固定安装在翻斗200远离斗口201的一端且其输出轴与主动轮412同轴连接,链条414卷绕安装在主动轮412和从动轮413之间,在翻斗200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一条侧面轨道401,在侧面轨道401上间隔设有多个可滑动的滑座402,在篷布400的底部间隔安装有多根C形的支撑梁403,支撑梁403的中部与篷布400固定连接并且将其支撑,支撑梁403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滑座402固定连接,其中距离斗口201最近的一个号滑座402与链条414固定连接,当链轮转动时,链条414能够带动该滑座402沿侧面轨道401移动,距离斗口201最远的滑座402与侧面轨道401固定连接。
接下来,对该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
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转运箱300直接放置在建筑工地内对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当需要转运建筑垃圾时,首先抬升装置210将翻斗200远离斗口201的一端向上顶起,使斗口201向车体100的后下方倾斜;然后,伸出装置230驱动第二导轨203向斗口20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导轨203的一端从斗口201向外伸出,并且使倾斜部209与地面相接触,使第一导轨202的端部和第二导轨203的另一端相互重叠,形成一个倾斜坡面;然后,使拉拽装置310上的卷线器311将绳索312放出,将绳索312端部的卡扣与转运箱300上的拉环303相互连接,再启动卷线器311将绳索312进行卷收,此时拉拽装置310能够将转运箱300向斗口201处拉拽,转运箱300的前端的第二导轮302首先卡入到第二导轨203的第二导槽205内,然后使转运箱300沿第二导轨203上升,拉拽装置310继续将转运箱300向上提拉,使转运箱300前端的第一导轮301再卡入到第一导轨202的第一导槽204内,直至转运箱300完全驶入到翻斗200内,最后伸出装置230向内回缩,驱动第二导轨203收回至翻斗200内,抬升装置210将翻斗200放下,关闭挡板240。
在运输的过程中,收放装置中的驱动电机411驱动主动轮412转动,从而带动链条414进行移动,链条414能够带动靠近斗口201处的滑座402沿侧面轨道401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篷布400的端部沿侧面轨道401进行移动,在转运箱300的箱口上方进行开合,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使转运箱300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防止建筑垃圾的灰尘飘出,影响环境。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通过转运箱300对建筑垃圾进行运载,既能够提升装载面积而且还能够保证装载部件的强度,通过翻斗200的转动和可自动向外伸出的第二导轨203,能够形成一个倾斜的装载路径,再通过拉拽装置310能够将转运箱300直接提拉至车体100上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可开合的篷布400能够将转运箱300进行遮挡封闭,从而降低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量。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变型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设有装载区;
翻斗,所述翻斗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装载区,所述翻斗的一端设有斗口,所述翻斗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所述装载区的上方转动并使所述斗口朝向斜下方倾斜,所述翻斗内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伸出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伸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
转运箱,其设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并通过拉拽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拉拽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运箱延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并从所述斗口驶入至所述翻斗内;
篷布,其设于所述翻斗上并能够向所述转运箱的顶部移动将其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口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能够将所述斗口封堵并能够向所述翻斗的下方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斗的底部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斗口并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导槽,在所述转运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相匹配的第一导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槽相匹配的第二导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所述第二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贯穿于所述翻斗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若干条滑槽,所述滑槽从所述翻斗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对应,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的外周与所述翻斗的底部相互抵接,所述伸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翻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设有倾斜部,当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上转动且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时,所述倾斜部能够与地面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箱的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拉拽装置包括卷线器,所述卷线器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上,所述卷线器通过绳索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拉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包括链轮组件,所述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翻斗的两侧,所述链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靠近所述翻斗的两端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翻斗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所述链条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在所述翻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面轨道,在所述侧面轨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可滑动的滑座,在所述篷布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近的所述滑座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远的所述滑座与所述侧面轨道固定连接。
CN202320041057.0U 2023-01-08 2023-01-08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Active CN218930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1057.0U CN218930587U (zh) 2023-01-08 2023-01-08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1057.0U CN218930587U (zh) 2023-01-08 2023-01-08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0587U true CN218930587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5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1057.0U Active CN218930587U (zh) 2023-01-08 2023-01-08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0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9997B (zh) 换电站电池更换清洁系统
CN206954964U (zh) 平台升降式地埋勾臂垃圾箱
CN218930587U (zh)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CN108529099B (zh) 小型垃圾转运站
CN101519975A (zh) 耙料机耙料装置
CN212449129U (zh) 一种升降分体式垃圾压缩站
CN109178725B (zh) 分类垃圾收集车
CN110697299A (zh) 一种新型侧装式压缩车
CN210193291U (zh) 一种运输重物的升降平台
CN210659410U (zh) 一种可开闭顶棚的垃圾房
CN109178730B (zh) 一种带活动式提升机构的自装卸垃圾车
CN215516409U (zh) 一种地铁用钢管柱吊装用平台装置
CN211686784U (zh) 双模式上料垃圾车
CN204150527U (zh) 一种立式垃圾压缩中转站
CN110406452B (zh) 一种料堆苫布布放车
CN211253942U (zh) 一种新型侧装式压缩车
CN210311944U (zh) 小型垃圾运输车
CN211969483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省力小推车
CN209889579U (zh) 一种自卸式电动垃圾清运车
CN217919636U (zh) 一种垃圾倾倒控制装置
CN218506881U (zh) 一种轨道式翻斗投料小车
CN214987835U (zh) 后推式液压自卸环卫车
CN213135590U (zh) 一种焊接设备
CN115818398B (zh) 一种渣土废料转运升降装置
CN220317306U (zh) 一种自动控制货物上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