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2558U -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 Google Patents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2558U
CN218832558U CN202222703055.1U CN202222703055U CN218832558U CN 218832558 U CN218832558 U CN 218832558U CN 202222703055 U CN202222703055 U CN 202222703055U CN 218832558 U CN218832558 U CN 218832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ontainer
section
guide
magazine
guid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30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浩轩
牛保国
李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30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2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2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2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所述储料容器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段和防回流段,所述防回流段由所述引导段向远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和防回流段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通过康达效应,所述引导段引导液体类食材贴附其流动,减少液体类食材在由出料口离开所述储料容器时所产生的液体飞溅情况,同时防回流段防止液体类食材回流导致储料容器内出现残留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炒菜机等烹饪设备可以包括有供料装置和烹饪组件,供料装置被用于向烹饪组件提供食材和/或调料。其中,供料装置包括有菜盒等储料容器,在供料后,存在着食材和/或调料在储料容器内仍有残留的问题,导致食材和/或调料无法全部被投放至烹饪组件内。并且,当储料容器内储存的食材和/或调料为液体时,存在倾倒时液体飞溅的问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以改善储料容器及具有其的供料装置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装置,用于向烹饪组件供料,包括承载组件、至少两个储料容器以及供料组件。所述承载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承载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承载件且能带动所述承载件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少两个储料容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储料容器具有一出料口;供料组件具有驱动部和供料部,所述驱动部连接至所述供料部,所述供料部用于带动所述储料容器相对于所述承载件运动、以由所述出料口向所述烹饪组件供料。
其中,所述储料容器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段和防回流段,所述防回流段由所述引导段向远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和防回流段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储料容器的上侧,所述引导段呈向着所述储料容器的内侧凸出的弧形段,所述防回流段位于所述引导段的末端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处形成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流道的出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内设置有凹凸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部和导向筋,其中,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上;所述导向筋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由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若干容置槽,每个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一所述储料容器;所述储料容器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形成一配合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所述配合间隙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内壁处设置有导向面;对应于所述导向面,所述储料容器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间隙位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配合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和所述配合面中的至少一者为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连接部,所述加强连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闭合若干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
相应地,本申请的还提供一种储料容器,所述储料容器包括出料口、引导段和防回流段。其中,所述引导段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以用于形成康达效应;所述防回流段设置在所述引导段的末端,所述防回流段由所述引导段向远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和防回流段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储料容器的上侧,所述引导段呈向着所述储料容器的内侧凸出的弧形段,所述防回流段位于所述引导段的末端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处形成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沿着远离所述储料容器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内设置有凹凸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部和导向筋,其中,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上;所述导向筋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由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延伸。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所述储料容器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段和防回流段。通过康达效应,引导段引导液体类食材贴附其流动,减少液体类食材在由出料口离开所述储料容器时所产生的液体飞溅情况,同时防回流段防止液体类食材回流导致储料容器内出现残留的问题。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处形成向中部收缩的收缩段,使用时,液体食材将向中部汇集,减少在与烹饪组件接触时所可能产生的液体飞溅情况。
此外,所述供料装置的承载件与所述储料容器在靠近烹饪组件的前侧位置形成一配合间隙,该配合间隙可以引导储料容器滑落并实现对储料容器位置的自动校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料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料容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4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料容器的主视图。
图5示例性示出一种储料容器的俯视图。
图6示例性示出一种供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7示例性示出一种供料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8示例性示出图7的局部放大图A。
图9示例性示出供料装置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例性示出了图3的局部放大图B。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要元件标记:
供料装置         10           储料容器          100
出料口           110          导流部            120
引导段           121          防回流段          122
出料流道         130          收缩段            131
配合面           140          凹凸结构          150
凸起部           151          导向筋            152
承载组件         200          承载件            210
容置槽           211          延伸部            212
导向面           213          加强连接部        214
供料组件         300          供料部            310
配合间隙         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料装置10,其用于为一烹饪组件(图未示)提供食材和/或调料,所述烹饪组件包括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可以为炒锅、煎锅、煮锅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10主要包括储料容器100、承载组件200以及供料组件300。
其中,所述储料容器100用于存储烹饪用的食材。此处,所述食材包括但不限于葱段、土豆块、土豆丝、肉沫、鸡毛菜等固体类食材以及牛奶、鸡蛋液等液体类食材。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100也可以被用于存储烹饪用的调料,所述调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油、盐或盐水、酱油、老抽、生抽、辣椒油、醋及其混合物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通常地,由于实际烹饪的需求,所述储料容器100的数量被设置为至少两个。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100的数量也可以被设置有仅有一个,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示例性地,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具体数量可以对应于所需食材和/或调料的数量被设置为3个、4个、5个、7个、9个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并且,各个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体积及容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在此,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即作为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出料口110,在使用时,通过所述供料组件300(具体请容后再述)的作用,所述食材和/或调料通过所述出料口110被提供至烹饪组件中。当然,所述开口还可以被用于供食材和/或调料进入所述储料容器100,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3,所述储料容器100设置有导流部120,所述导流部120位于所述出料口110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段121和防回流段122。此处,所述引导段121至少包括一段向着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侧内凸的弧形段。根据康达效应,流体在经过该引导段121时,将偏离原本的流动方向,并改为顺着所述引导段121的表面流动。从而,通过该引导段121的设置,可以引导液体类食材贴附引导段121流动,减少液体类食材在由出料口110离开所述储料容器100时所产生的液体飞溅情况。
所述防回流段122由所述引导段121向远离所述出料口110的方向延伸。示例性地,在图3所示的图示方向中,所述防回流段122设置在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的下侧并向下延伸,并且,所述引导段121和所述防回流段122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
此处,在所述引导段121和防回流段122的衔接处,两者的切线方向的夹角的角度即为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并结合图10,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所述防回流段122的首端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即为前述弯折角度,在此,所述夹角α呈钝角设置。在翻转所述储料容器100以使其内的食材倾倒至烹饪组件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倾倒后再将储料容器100翻转回原位时,离开引导段121的液体食材将与防回流段122相接触,并且沿着所述防回流段122向烹饪组件运动。此处,通过所述防回流段122的设置可以防止倾倒后部分残液回流至引导段121并落回至储料容器10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被也可以被设置为直角,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在此,所述防回流段122向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延伸,进而在实现防回流的效果时还有助于将液体食材引导向烹饪组件。但是当所述夹角α被设置为锐角时,由于其延伸方向与液体食材向储料容器100运动的方向位于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的两侧,因而将无法起到较佳的引导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以所述出料口110设置在储料容器100的上侧,防回流段122设置在引导段121的末端的下侧为例进行了示例说明。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110也可以不设置在储料容器100的上侧,例如其可以设置在储料容器100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并且,所述防回流段122只需设置在引导段121的末端,且位于不阻挡液体食材由引导段121向烹饪组件移动的路径即可,其并不限于设置在引导段121的下侧,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在此,在液体食材由所述出料口110向烹饪组件移动时,由于液体食材在不同区域的流速不同,将导致液体食材在被倾倒至烹饪组件内时造成较大的液体飞溅情况。尤其是液体食材在出料口110两侧的流速较大,因而两侧的液体食材将形成湍急流体并首先接触烹饪组件,而两侧的液体食材之间部分的液体食材尚未运动至与烹饪组件接触的位置,进而在两侧的液体食材之间将形成空隙,导致在液体食材在刚接触烹饪组件时将在中间的空隙部分拍起极大浪花,并使液体食材向外飞溅。
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出料口110处形成有一出料流道130,所述导流部120位于所述出料流道130的出口处。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壁在所述储料流道的出口处两侧具有由边缘向中部收缩的收缩段131,该收缩段131优选地被设置为弧线形以便于引导液体食材运动且尽量减少紊流的形成。请结合图2与图4,左右两侧的两段收缩段131使得所述出料流道130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具有一向中部收缩的趋势。此处,由于该设置,液体食材将向中部汇集,减少在与烹饪组件接触时所可能产生的液体飞溅情况。在倾倒液体食材时,液体食材在出料流道130两侧的行程大于中部的行程,进而使得储料流道两侧的液体食材与中部的液体食材大致上可以同时与烹饪组件相接触,进而减少了由于液体食材流速不同所导致的中部空隙及所引起液体飞溅的问题。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100内还设置有凹凸结构150。示例性地,所述凹凸结构150包括凸起部151和导向筋152,其中,若干所述凸起部151间隔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上,具体在图5中,所述凸起部151的表面呈弧形,且其呈交错的阵列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151的形状和排布方式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若干所述导向筋152间隔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152由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110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导向筋152由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向上延伸。
此处,若将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壁设置为平面,则食材容易粘附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壁上。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壁上设置所述凸起部151和导向筋152等凹凸结构150,使得食材无法完整地与储料容器100的内壁相贴合。具体地,食材位于所述储料容器100内时,由于凹凸结构150的设置,食材与储料容器100的内壁之间形成空气腔,有助于避免食材与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壁形成真空吸附的情况。并且,在此,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上设置有若干点状的凸起部151,使得储料容器100的底壁上空气腔的面积更大,食材更不容易粘附在底壁上。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筋152,在导向筋152之间在形成有空气腔以防止食材粘附的同时,相较于设置为其他的延伸方向,向着出料口110延伸的导向筋152对食材运动的阻力更小,还有助于引导食材向出料口110运动,以便于实现出料。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150的具体设置也可以与前述示例不同,只需设置有所述凹凸结构150即能减小食材与储料容器100的接触面积,防止食材粘附在储料容器100的侧壁和底壁上。示例性地,可以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部151,或者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筋152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请再参阅图1,所述承载组件200主要用于承载和容置所述储料容器100。在此,所述承载组件200包括承载件210和驱动件(图未示)。
其中,所述承载件210上设置有若干容置槽211。每个所述容置槽211用于容置一所述储料容器100,通常地所述容置槽211的数量与所述储料容器100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所述驱动件则连接至所述承载件210,以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210移动。所述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气缸或其他设备,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示例性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211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容置槽211均用于容置一个所述储料容器100。此处,为了使得所述储料容器100可以被稳定地放置在所述承载件210上,所述容置槽211的形状与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形状是相适应的,以便将所述储料容器100定位在所述容置槽211内。在此,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210沿着一第一方向X移动,并且结合图6,若干所述容置槽21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第一方向X为一直线方向,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X也可以为一圆周方向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供料组件300具有驱动部(图未示)和供料部310,所述驱动部连接至所述供料部310以用于为供料部310的运动提供驱动力,在此,所述驱动部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所述供料部310用于带动所述储料容器100相对于所述承载件210运动、以由所述出料口110向所述烹饪组件供料。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供料部310设置在所述承载件210的下侧,并且所述容置槽211的下侧贯穿所述承载件210,所述供料部310与位于容置槽211内的储料容器100的底部相接触。此处,所述供料部310和所述储料容器100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结构相互配合,例如磁吸配合结构、卡扣结构等,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在受到驱动件的驱动时,所述储料容器100随着承载件210沿着第一方向X移动,对于移动到所述供料部310上侧的储料容器100,所述供料部310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该储料容器100,而后带动所述储料容器100翻转并实现向烹饪组件的供料。
具体地,使用时,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储料容器100位于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储料容器100位于所述容置槽211内。此处,以所述储料容器100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为前向,相应地,储料容器100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为前侧,远离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为后侧。所述供料部310可带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后侧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储料容器100运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储料容器100内的食材可由出料口110的前侧向前被倾倒至烹饪组件内,即所述供料部310可带动储料容器100相对于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抵达第二位置,并在第二位置处实现投料。
承前所述,为了更稳定地容置所述储料容器100,所述容置槽21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储料容器100是相适应的。但是,由于储料容器100将在所述供料部310的带动下移动,如若容置槽21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形状大小设置的是完全贴合的,在储料容器100由供料部310的带动下回落至容置槽211内时,若产生位置精度的误差,则所述储料容器100将无法准确地回落至容置槽211内。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料容器100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即本实施例的前侧),所述储料容器100与所述容置槽211之间形成一配合间隙400。
具体地,请参阅图9,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承载件210上设置有一延伸部212,所述延伸部212上设置有一弧形的导向面213,所述导向面213位于所述容置槽211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211可以设置有位于前侧的内壁并在其前侧的内壁上形成所述导向面213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所述导向面213,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请参阅图8,对应于所述导向面213,所述储料容器100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配合面140,所述配合间隙400位于所述导向面213和所述配合面140之间。并且,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即沿着所述前向,所述配合间隙400逐渐增大,进而沿着靠前的方向,所述容置槽211对所述储料容器100的约束越宽松,当储料容器100回落的位置与预设的位置不同时,由于导向面213和配合面140不是完全紧配的,因此储料容器100仍能通过导向面213对配合面140的引导滑落进容置槽211内以实现自动校正,使得所述储料容器100不易在回落时由于精度误差而卡滞在容置槽211外。并且,在所述投料部带动所述储料容器100向前侧方向翻转时,逐渐增大的配合间隙400使得储料容器100不会与承载件210发生干涉,保证了所述储料容器100可以顺畅的运动。
在此,除了前侧之外的其他侧面,所述容置槽211与所述储料容器100仿形设置,从而,当所述储料容器100位于所述容置槽211内时,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其他侧面的底部区域均与所述容置槽21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储料容器100仅具有向前侧运动的自由度。从而,在使得储料容器100可以便于回落至容置槽211内的同时,实现了容置槽211对储料容器100的有效限位。
此处,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213和所述配合面140均为弧面,进而在导向面213和所述配合面140相接触时,便于由所述弧面实现导向以引导所述储料容器100回落至所述容置槽211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213和所述配合面140中的一者为弧面即可以实现较佳的引导效果。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间隙400也可以不随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例如所述配合间隙400可以被大致保持在一定值,本实施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
由于所述承载架上开设有容置槽211,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211是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承载件210的,这可能导致承载件210的强度较差,易于发生损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承载件210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连接部214,所述加强连接部214沿着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闭合若干所述容置槽211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从而有助于增强所述承载件210的刚性,减少使用时承载件210所可能产生的弯曲变形。
相应地,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料容器100,所述储料容器100包括出料口110、引导段121和防回流段122。其中,所述引导段121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10处,以用于形成康达效应;所述防回流段122设置在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所述防回流段122由所述引导段121向远离所述出料口110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121和防回流段122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以实现较佳的导流和防回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110位于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上侧,所述引导段121呈向着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内侧凸出的弧形段,所述防回流段122位于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110处形成一出料流道130,所述出料流道130沿着远离所述储料容器100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容器100内设置有凹凸结构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150包括凸起部151和导向筋152,其中,所述凸起部151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上;所述导向筋152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152由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110延伸。
应用示例一
在应用示例一中,提供有一种储料容器100,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被用作出料口110,在翻转所述储料容器100一定角度后,所述储料容器100内储存的食材可以由所述出料口110被向外倾倒。此处,在所述出料口110的末端处,设置有一向着储料容器100内侧凸出的弧形引导段121,该引导段121用于形成康达效应以引导储料容器100内的流体向外流动。
应用示例二
在应用示例二中,提供有一种储料容器100,其与应用示例一所提供的储料容器100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引导段121的末端还设置有一防回流段122,所述防回流段122的末端具有一拐角,并使得所述引导段121的弧形段的末端与所述防回流段122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该夹角也可以为钝角。
应用示例三
在应用示例三中,提供有一种储料容器100,其与应用示例二所提供的储料容器100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所述出料口110处形成的出料流道130,沿着远离所述储料容器100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
应用示例四
在应用示例四中,提供有一种储料容器100,其与应用示例二或三所提供的储料容器100大致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上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点状凸起部151,在所述储料容器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平行排布的、长条状的导向筋152,所述导向筋152由所述储料容器100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110延伸。
应用示例五
在应用示例五中,提供有一种供料装置10,所述供料装置10用于向一烹饪组件供料且包括有前述应用示例一至四任一项所提供的储料容器100。在此,所述供料装置10包括承载件210,所述承载件21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储料容器100的容置槽211。所述容置槽211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内壁处设置有相靠近储料容器100一侧凸出的弧形导向面213。对应于所述导向面213,所述储料容器100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配合面140,所述配合面140为向远离所述容置槽211的一侧内凹的弧面。在此,所述导向面213和所述配合面140之间配合形成一配合间隙400,所述配合间隙400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名词含义均是相同或相应的,对于某个实施例没有详述的内容,其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说明,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示例说明和技术效果均可相对应地被实现,对于重复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供料装置和储料容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供料装置,用于向烹饪组件供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包括驱动件和承载件,所述驱动件连接至所述承载件且能带动所述承载件沿一第一方向移动;
至少两个储料容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储料容器具有一出料口;以及
供料组件,具有驱动部和供料部,所述驱动部连接至所述供料部,所述供料部用于带动所述储料容器相对于所述承载件运动、以由所述出料口向所述烹饪组件供料;
其中,所述储料容器设置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且包括依次设置的引导段和防回流段,所述防回流段由所述引导段向远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和防回流段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所述弯折的弯折角度大于等于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储料容器的上侧,所述引导段呈向着所述储料容器的内侧凸出的弧形段,所述防回流段位于所述引导段的末端的下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形成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出料流道的出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容器内设置有凹凸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部和导向筋,其中,
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上;
所述导向筋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由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上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若干容置槽,每个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一所述储料容器;
所述储料容器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形成一配合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方向,所述配合间隙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槽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内壁处设置有导向面;
对应于所述导向面,所述储料容器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间隙位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配合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和所述配合面中的至少一者为弧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在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连接部,所述加强连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闭合若干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烹饪组件的一侧。
11.一种储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料口;
引导段,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以用于形成康达效应;
防回流段,设置在所述引导段的末端,所述防回流段由所述引导段向远离所述出料口的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引导段和防回流段的衔接处形成一弯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储料容器的上侧,所述引导段呈向着所述储料容器的内侧凸出的弧形段,所述防回流段位于所述引导段的末端的下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形成一出料流道,所述出料流道沿着远离所述储料容器的方向逐渐向中部收缩。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容器内设置有凹凸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凸起部和导向筋,其中,
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上;
所述导向筋设置在所述储料容器的侧壁上,且所述导向筋由所述储料容器的底壁向所述出料口延伸。
CN202222703055.1U 2022-10-13 2022-10-13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Active CN218832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055.1U CN2188325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3055.1U CN2188325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2558U true CN21883255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3055.1U Active CN218832558U (zh) 2022-10-13 2022-10-13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2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130659A (ja) 一体となった防漏封止部を有する成形エラストマー容器
US5341953A (en) Partitioned cereal bowl
AU20083212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uring liquids from a vessel
EP2852539B1 (en) Food packaging
CN218832558U (zh)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EP3257779A2 (en) Drinking container with sliding closure
USD912478S1 (en) Food storage container
US779837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ouring liquids from a vessel
CA2517476A1 (en) Feeding implement
CN117918707A (zh) 供料装置及储料容器
US5219091A (en) Dispensing food container
US20090173239A1 (en) Flying Pan
GB1588453A (en) Serving plate set
JP2001233370A (ja) 2ピース振出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14631592U (zh) 一种卫生的智能炒锅
KR101506506B1 (ko) 부유기름 제거가 용이한 조리용기
CN219331297U (zh) 烹饪器具
CN217429740U (zh) 一种炒菜锅体组件
KR200402184Y1 (ko) 밥솥용 내부 칸막이
JP3160674U (ja) 給餌器
CN210204471U (zh) 一种浆液供料装置与炒菜装置
USD1024687S1 (en) Drinking vessel with lid
CN216822906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25087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食材盒
JP4930770B2 (ja) 湯切り口を備えた即席食品等の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