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7104U - 一种离心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7104U
CN218817104U CN202223095037.6U CN202223095037U CN218817104U CN 218817104 U CN218817104 U CN 218817104U CN 202223095037 U CN202223095037 U CN 202223095037U CN 218817104 U CN218817104 U CN 218817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motor
shaft disc
air
vol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50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义玲
梁艳秋
黄鼎陵
龚进成
李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50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7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7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7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其前端面设有进风口;吸风装置,其包括电机、轴盘和叶轮,电机位于蜗壳的后侧,电机旋转驱动轴盘,叶轮位于蜗壳内并同步连接于轴盘的外周,叶轮围成吸风空间,吸风空间朝前正对进风口,轴盘的端面设有通孔;罩件,其盖合于轴盘的前端面并与轴盘围成隔热空间,隔热空间与吸风空间连通有出风间隙,叶轮随轴盘转动时可引导风从蜗壳外通过通孔流入隔热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作用将外界冷风通过通孔吸入到隔热空间,不仅冷却轴盘,而且使得叶轮的吸风空间和轴盘之间形成冷风分隔层,阻隔高温介质将热量直接传递至轴盘和电机轴处,减少高温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实现电机直联驱动。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根据陶瓷生产工艺需求,陶瓷机械的通风系统需配置离心风机,常规的陶瓷生产线上往往配置皮带式离心风机,但是,风机输送的介质温度高达200℃,因为高温介质的传输,导致皮带的运行环境在环境温度也长期在60℃左右,加上皮带运行时自身的摩擦热量,导致皮带容易老化,皮带的使用寿命基本只有6个月左右,更换麻烦,而且占用面积大,若是采用电机直联驱动叶轮转动的方式,风机内部传输的高温介质容易通过电机轴传递到电机,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其前端面设有进风口;吸风装置,其包括电机、轴盘和叶轮,所述电机位于蜗壳的后侧,所述电机旋转驱动所述轴盘,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蜗壳内并同步连接于所述轴盘的外周,所述叶轮围成吸风空间,所述吸风空间朝前正对所述进风口,所述轴盘的端面设有通孔;罩件,其盖合于所述轴盘的前端面并与所述轴盘围成隔热空间,所述隔热空间与所述吸风空间连通有出风间隙,所述叶轮随所述轴盘转动时可引导风从蜗壳外通过所述通孔流入所述隔热空间。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孔于轴盘上前后贯通,罩件盖合在轴盘前端面并围成隔热空间,通孔的前端连通于隔热空间,叶轮上的多个扇叶围成其中部的吸风空间,电机驱动轴盘转动后,叶轮随轴盘转动并使得吸风空间呈负压状态,输送的高温介质从进风口处被吸入至吸风空间内,并从叶轮之间的缝隙排出,处于负压状态的吸风空间,通过出风间隙不断抽取隔热空间的空气,使得隔热空间同样呈负压状态,处于蜗壳后侧的外界较冷气流持续吸入到通孔并进入到隔热空间内,气流再从出风间隙流入吸风空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作用将外界冷风通过通孔吸入,对轴盘起到冷却效果,而且,不断地将冷风抽取到罩件与轴盘围成的隔热空间内,持续流通的冷风使得叶轮的吸风空间和轴盘之间形成冷风分隔层,阻隔蜗壳进风口抽入的高温介质将热量直接传递至轴盘和电机轴处,而且从出风间隙流出的气流可以不断带出罩件的热量,保证轴盘和电机处于较低温状态,减少高温对电机运行的影响,延长轴盘和电机的使用寿命,实现电机直联驱动,占用空间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间隙朝向所述叶轮。叶轮连接在轴盘的外周并围成吸风空间,出风间隙连通隔热空间和吸风空间,并且出风间隙自隔热空间朝靠近叶轮的方向延伸,冷风从罩件内吹出后直接向叶轮方向流动,使得冷风可顺应高温介质的流动方向而流动,便于冷风的排出,提高隔热空间的隔热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件的内壁呈开口朝后的弧面状,所述罩件边缘与所述轴盘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间隙。从通孔流进隔热空间的冷风撞在罩件的内壁上,罩件的弧形内壁对冷风进行引导,使得冷风朝罩件四周均匀分散,最后流经罩件边缘并从出风间隙吹出,冷风在罩件的导流作用下流向均匀,实现隔热空间内部温度的均匀性,保证轴盘受热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轴盘在所述叶轮后方的位置设有叶片,多个叶片沿圆周方向围绕所述通孔间隔设置。叶片以轴盘为中心环绕通孔的后端相隔阵列,随着轴盘的转动,叶片围绕通孔的部分起到吸风效果,增强冷风进入通孔的效率,提高隔热空间的隔热效果,同时,叶片可以对轴盘周围的空气起到扰动效果,对轴盘四周起到辅助散热效果,减少热量传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盘包括安装筒和连接翼,所述安装筒套设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所述安装筒的前端朝前穿入所述蜗壳,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安装筒的端面,所述连接翼周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筒的外壁,所述叶轮连接所述连接翼。安装筒的后端位于蜗壳外,安装筒的前端穿入蜗壳内,连接翼围接在安装筒伸入蜗壳内的侧壁,方便叶轮的安装,而且,通孔前后贯穿安装筒,使得通孔更贴近电机的驱动端,对电机驱动端起到隔热散热效果,而且,安装筒相对连接翼的前后方向上更长,通孔设置在安装筒上可以保证轴盘整体的加工强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沿所述安装筒的中心圆周阵列有多个。多个通孔以安装筒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列,冷风可以均匀地从多个通孔进入到隔热空间内,使得隔热空间温度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安装筒的后端面设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通孔,所述导风槽的另一端朝外延伸至所述安装筒的侧壁。冷风可以通过导风槽吸入通孔内,导风槽扩大了通孔的进风部位面积,进而提升进风量,提高了轴盘的冷却效果,减少电机与轴盘之间的热度传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槽位于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相邻的两个叶片间隔设置,导风槽正对该两个叶片的间隔空间,防止叶片阻挡通孔的进风量,保证进风面积,提高冷风流通量,结构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座,所述蜗壳和所述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和底座之间、所述蜗壳和底座之前均设有隔热板。方便将蜗壳和电机相互定位,并且蜗壳和电机底部均垫着隔热板,减少蜗壳直接通过底座将热量传递至蜗壳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叶轮的背板上设有副叶板,多个所述副叶板以所述轴盘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布。当叶轮转动时,副叶板使得叶轮的后侧和蜗壳内壁之间也形成压差区域,外界冷风可以缓慢地抽入到该压差区域内,进而避免高温介质或者热量的堆积,进而提高对轴盘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机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轴盘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轴盘的后视图。
附图中:110-蜗壳、111-进风口、112-安装口、120-电机、130-轴盘、131-通孔、132-叶片、140-叶轮、141-吸风空间、150-罩件、151-隔热空间、160-副叶板、210-出风间隙、310-安装筒、320-连接翼、331-轴向段、332-纵向段、410-导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10、吸风装置和罩件150,蜗壳110的前端面设有进风口111,蜗壳110的侧壁具有出风口,进风口111至出风口的部分形成通道,蜗壳110的后端面设有安装口112;吸风装置包括电机120、轴盘130和叶轮140,电机120位于蜗壳110的后侧,电机120的电机120轴部分穿入安装口112内、并旋转驱动轴盘130,叶轮140位于蜗壳110的通道内,叶轮140同步连接于轴盘130的外周,多个扇叶在轴盘130外周排列围成吸风空间141,吸风空间141朝前正对进风口111,轴盘130的端面设有通孔131;罩件150盖合于轴盘130的前端面并与轴盘130之间围成隔热空间151,隔热空间151与吸风空间141连通有出风间隙210,叶轮140随轴盘130转动时可引导风从蜗壳110外通过通孔131流入隔热空间151。
本实施例中,通孔131于轴盘130上前后贯通,罩件150盖合在轴盘130前端面并围成隔热空间151,通孔131的前端连通于隔热空间151,电机120驱动轴盘130转动后,叶轮140随轴盘130转动并使得吸风空间141呈负压状态,输送的高温介质从进风口111处被吸入至吸风空间141内,并从叶轮140之间的缝隙排出,最后经通道从蜗壳110的出风口排出。
同时,处于负压状态的吸风空间141,通过出风间隙210不断抽取隔热空间151的空气,使得隔热空间151同样呈负压状态,蜗壳110后侧的冷风持续吸入到通孔131并进入到隔热空间151内,冷风再从出风间隙210流入吸风空间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作用将外界冷风通过通孔131吸入,对轴盘130起到冷却效果,而且,不断地将冷风抽取到罩件150与轴盘130围成的隔热空间151内,持续流通的冷风使得叶轮140的吸风空间141和轴盘130之间形成冷风分隔层,阻隔蜗壳110进风口111抽入的高温介质将热量直接传递至轴盘130和电机120轴处,而且从出风间隙210流出的冷风可以不断带出罩件150的热量,保证轴盘130和电机120处于较低温状态,减少高温对电机120运行的影响,延长轴盘130和电机120的使用寿命,实现电机120直联驱动,占用空间少。
需要说明的是,轴盘130可整体设置在蜗壳110内,也可以是部分伸入蜗壳110安装口112内,方便叶轮140的安装。此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和电机120支撑架,所述电机120支撑架位于电机120下方,用于支承电机120,蜗壳110和电机120支撑架设于底座上,底座和蜗壳110的连接处、底座和电机120支撑架的连接处和/或电机120支撑架与电机120的连接处设有隔热板。隔热板可以是石棉板、陶瓷板或硅胶板等隔热性能较好的板材,通过在连接处设置上述隔热板,可以有效避免热量在不同部件之间传递,为电机120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为了提高罩件150对轴盘130的隔热效果,所述出风间隙210朝向所述叶轮140。
具体的,罩体位于吸风空间141内,叶轮140连接在轴盘130的外周并围成吸风空间141,出风间隙210连通隔热空间151和吸风空间141,并且出风间隙210自隔热空间151朝靠近叶轮140的方向延伸,冷风从罩件150内吹出后直接向叶轮140方向流动,使得冷风可顺应高温介质的流动方向而流动,便于冷风的排出,提高隔热空间151的隔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间隙210可以是呈孔状开设在罩件150的侧壁,也可以是在罩件150的周边与轴盘130的安装间隙等,只要出风间隙210可朝向叶轮140方向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罩件150的内壁呈开口朝后的弧面状,所述罩件150边缘与所述轴盘130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间隙210。
具体的,从通孔131流进隔热空间151的冷风撞在罩件150的内壁上,半球状罩件150的弧形内壁对冷风进行引导,使得冷风朝罩件150四周均匀分散,最后流经罩件150边缘并从出风间隙210吹出,冷风在罩件150的导流作用下流向均匀,实现隔热空间151内部温度的均匀性,保证轴盘130受热均匀。
此外,罩件150也可以呈锥形等侧壁至底边形成朝外倾斜的斜面的形状,在不考虑导向作用、占用空间、成型成本时,罩件150也可以呈方形或不规则的等其他形状,只要可以与轴盘130间围成隔热空间151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中,叶轮140和轴盘130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罩件150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螺栓连接于叶轮140上,罩件150的内壁和轴盘13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罩件150和叶轮140连接的螺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形成出风间隙210。
进一步的,轴盘130的后端部分位于蜗壳110外,使得通孔131的后端可吸取蜗壳110外的冷气,轴盘130在所述叶轮140后方的位置设有叶片132,多个叶片132沿圆周方向围绕所述通孔131间隔设置,叶片132的后端穿出所述蜗壳110。
具体的,叶片132位于叶轮140的后方,叶片132以轴盘130为中心环绕通孔131的后端相隔阵列,随着轴盘130的转动,叶片132围绕通孔131的部分起到吸风效果,增强冷风进入通孔131的效率,提高隔热空间151的隔热效果,同时,叶片132可以对轴盘130周围的空气起到扰动效果,对轴盘130四周起到辅助散热效果,减少热量传递。
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述轴盘130包括安装筒310和连接翼320,所述安装筒310套设于所述电机120的驱动端,所述安装筒310的前端朝前穿入所述蜗壳110,所述通孔131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的端面,所述连接翼320周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外壁,所述叶轮140连接所述连接翼320。
具体的,安装筒310的后端位于蜗壳110外,安装筒310的前端穿入蜗壳110内,连接翼320围接在安装筒310伸入蜗壳110内的侧壁,方便叶轮140的安装,而且,通孔131前后贯穿安装筒310,使得通孔131更贴近电机120的驱动端,对电机120驱动端起到隔热散热效果,而且,安装筒310相对连接翼320的前后方向上更长,通孔131设置在安装筒310上可以保证轴盘130整体的加工强度。
而且,参照图4,所述通孔131沿所述安装筒310的中心圆周阵列有多个。
具体的,多个通孔131以安装筒310为中心周向间隔排列,冷风可以均匀地从多个通孔131进入到隔热空间151内,使得隔热空间151温度更均匀,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叶片132则围在通孔131外侧,叶片132的排列中心和通孔131的排列中心相互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310的后端面设有导风槽410,所述导风槽410的一端连通所述通孔131,所述导风槽410的另一端朝外延伸至所述安装筒310的侧壁。
具体的,冷风可以通过导风槽410吸入通孔131内,导风槽410扩大了通孔131的进风部位面积,进而提升进风量,提高了轴盘130的冷却效果,减少电机120与轴盘130之间的热度传递。实际上,导风槽410可以呈喇叭状呈外扩状,也可以是呈宽度一致的条槽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槽410位于相邻的两个叶片132之间。
具体的,相邻的两个叶片132间隔设置,导风槽410正对该两个叶片132的间隔空间,防止叶片132阻挡通孔131的进风量,保证进风面积,提高冷风流通量,结构可靠。此外,导风槽410相对叶片13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是随机的,只要可以连通了通孔131和安装筒310的侧壁即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座,所述蜗壳110和所述电机120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120和底座之间、所述蜗壳110和底座之前均设有隔热板。
具体的,方便将蜗壳110和电机120相互定位,并且蜗壳110和电机120底部均垫着隔热板,减少蜗壳110直接通过底座将热量传递至蜗壳110上。实际上,蜗壳110和电机120的底部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结构连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述叶片132包括轴向段331和纵向段332,所述轴向段331沿所述安装筒310的侧壁朝后延伸至蜗壳110外,所述纵向段332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向段331的前端,所述纵向段332的另一端以所述安装筒310为中心朝外发散。
具体的,叶片132的轴向段331伸出蜗壳110外,进一步辅助冷风进入通孔131内,提高冷风吸入效率,纵向段332位于蜗壳110内,并且位于叶轮140后侧和蜗壳110之间,当纵向段332随轴盘130转动时,纵向段332对叶轮140后侧与蜗壳110内壁之间的空气进行扰动,减少热量传递到轴盘130上,提高冷却效果。
实际上,叶片132从蜗壳110的安装口112伸入到蜗壳110内,蜗壳110的安装口112与轴盘130上的叶片132之间具有间隙,方便叶片132的转动,同时可以将外界冷风吸入蜗壳110内,而且,安装口112上可以设置隔热围边,减少热量散发影响轴盘130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叶片132也可以是全部位于蜗壳110外部,只要保证叶片132转动,外界冷风可以从通孔131流入罩体即可。
进一步的,叶轮140的背板上设有副叶板160,多个副叶板160以所述轴盘130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布。
具体的,当叶轮140转动时,副叶板160使得叶轮140的后侧和蜗壳110内壁之间也形成压差区域,外界冷风可以缓慢地抽入到该压差区域内,进而避免高温介质或者热量的堆积,进而提高对轴盘130的散热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110),其前端面设有进风口(111);
吸风装置,其包括电机(120)、轴盘(130)和叶轮(140),所述电机(120)位于蜗壳(110)的后侧,所述电机(120)旋转驱动所述轴盘(130),所述叶轮(140)位于所述蜗壳(110)内并同步连接于所述轴盘(130)的外周,所述叶轮(140)围成吸风空间(141),所述吸风空间(141)朝前正对所述进风口(111),所述轴盘(130)的端面设有通孔(131);
罩件(150),其盖合于所述轴盘(130)的前端面并与所述轴盘(130)围成隔热空间(151),所述隔热空间(151)与所述吸风空间(141)连通有出风间隙(210),所述叶轮(140)随所述轴盘(130)转动时可引导风从蜗壳(110)外通过所述通孔(131)流入所述隔热空间(1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间隙(210)朝向所述叶轮(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件(150)的内壁呈开口朝后的弧面状,所述罩件(150)边缘与所述轴盘(130)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间隙(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盘(130)在所述叶轮(140)后方的位置设有叶片(132),多个叶片(132)沿圆周方向围绕所述通孔(131)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盘(130)包括安装筒(310)和连接翼(320),所述安装筒(310)套设于所述电机(120)的驱动端,所述安装筒(310)的前端朝前穿入所述蜗壳(110),所述通孔(131)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10)的端面,所述连接翼(320)周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外壁,所述叶轮(140)连接所述连接翼(3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1)沿所述安装筒(310)的中心圆周阵列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310)的后端面设有导风槽(410),所述导风槽(410)的一端连通所述通孔(131),所述导风槽(410)的另一端朝外延伸至所述安装筒(310)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410)位于相邻的两个叶片(13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蜗壳(110)和所述电机(120)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120)和底座之间、所述蜗壳(110)和底座之前均设有隔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40)的背板上设有副叶板(160),多个所述副叶板(160)以所述轴盘(130)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布。
CN202223095037.6U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离心风机 Active CN218817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5037.6U CN218817104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离心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5037.6U CN218817104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离心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7104U true CN21881710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5037.6U Active CN218817104U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离心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71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9096A (zh) * 2023-11-13 2023-12-19 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堆积木质碎屑物料输送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49096A (zh) * 2023-11-13 2023-12-19 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堆积木质碎屑物料输送风机
CN117249096B (zh) * 2023-11-13 2024-01-09 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风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堆积木质碎屑物料输送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3726B1 (en) Radial blower, particularly for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automobiles
KR20070007284A (ko) 원심 송풍기
CN218817104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112260485B (zh) 一种双抽交互式高功率密度电机
CN20751390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离心风机
CN113794329A (zh) 一种电机
CN114886309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0799513U (zh) 一种电机隔离冷却式风机
CN219262728U (zh) 一种空气悬浮鼓风机冷却风道结构
CN218387012U (zh) 一种用于轴承端散热的转轴及电机
CN214837284U (zh) 一种自循环风冷鼓风机
CN106385136A (zh) 吸风自扇冷式开启式电动机
CN217682476U (zh) 鼓风机风冷系统
CN101245793A (zh) 热循环风机
CN201221464Y (zh) 一种隔膜泵的风冷系统装置
CN111005885A (zh) 一种新型高速风机结构
CN113824249A (zh) 一种电机
CN220726662U (zh) 离心鼓风机
CN215072006U (zh) 一种电机散热组件
CN216216370U (zh) 一种电机
CN210769444U (zh) 一种直流引风机
CN218279358U (zh) 一种空气炸烹饪设备
CN219911213U (zh) 一种薄款高速转速风扇散热机构
CN217440334U (zh)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CN211155346U (zh) 破壁机的降噪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