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0334U -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0334U
CN217440334U CN202221299281.1U CN202221299281U CN217440334U CN 217440334 U CN217440334 U CN 217440334U CN 202221299281 U CN202221299281 U CN 202221299281U CN 217440334 U CN217440334 U CN 217440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rotor
inner cylinder
air inlet
inlet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992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泽峰
陈灵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2992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0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0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0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包括导风筒、定子、转子、风叶,所述转子的转轴穿过所述导风筒且与所述风叶可转动连接,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装配在所述导风筒的内筒上且与所述内筒形成内置空间,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内置空间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后壳、前放置腔、后放置腔、进风槽孔,使得转子与定子能内置在导风筒内,减少外露而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风机各部分零件相互间的同心管正程度,提高风机的风速风力,降低风机产生的噪声,提高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背景技术
风机常分为送风、吸风两个用途,现有适用无刷电机的吸风式风机在制造过程中,其部分结构外露在导风筒的外部,而外露部分很容易在生产转移过程中或销售运输过程中损伤或损坏,从而导致产品的废品率高,另一方面,外露部分需要封胶等工序进行固定,影响转子的中心轴与其他零件的中心轴产生偏移,对风机产生的风力以及风机产生的噪声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导致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下降,故需要对其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解决背景技术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设计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包括导风筒、定子、转子、风叶,所述转子的转轴穿过所述导风筒且与所述风叶可转动连接,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装配在所述导风筒的内筒上且与所述内筒形成内置空间,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内置空间中。
其中,所述后壳与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后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后放置腔,所述后放置腔自所述后壳的外部向内凹陷设置。
其中,在所述内筒与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前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陷的前放置腔。
其中,在所述后壳朝外的一面处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
其中,在所述内筒靠近所述风叶的一端上设置有进风槽孔,所述进风槽孔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自靠近内筒帽的中心轴的一端向远离内筒帽的中心轴的一端逐渐扩大设置。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由靠近所述内筒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内筒帽的一端逐渐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的倾斜方向与设置在所述导风筒上的导风翅片的倾斜方向趋于平行。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至少一侧的内壁与所述导风翅片的压力面或吸力面相贴设置。
其中,所述内筒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定子的中轴线和/或所述转子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后壳的中轴线为共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后壳、前放置腔、后放置腔、进风槽孔,使得转子与定子能内置在导风筒内,减少外露而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同时也提高风机各部分零件相互间的同心管正程度,提高风机的风速风力,降低风机产生的噪声,提高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A-A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中导风筒的俯视图;
图5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中导风筒的前视图;
图11是图10中C-C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中后壳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从而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当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如图1-13所示,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包括导风筒1、定子2、转子3、风叶4,所述转子3的转轴301穿过所述导风筒1且与所述风叶4可转动连接,还包括后壳5,所述后壳5 装配在所述导风筒1的内筒101上且与所述内筒101形成内置空间 102,所述定子2与所述转子3设置在所述内置空间102中,通过后壳的设置,使得转子、定子内置在内置空间中,减少外露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提高对风机的保护,从而提高了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其中,所述后壳5与设置于所述转子3上的后轴承30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后放置腔501,所述后放置腔501自所述后壳5的外部向内凹陷设置,使得后轴承放置在后放置腔中,从而对转子与后壳之间产生了同心管正,提高了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速以及大小,降低风机产生的噪声程度,同时提高了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其中,在所述内筒101与设置于所述转子3上的前轴承30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陷的前放置腔103,使得前轴承放置在前放置腔中,从而对转子与后壳之间产生了同心管正,提高了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速以及大小,降低风机产生的噪声程度,同时提高了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其中,在所述后壳5朝外的一面处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5的散热孔502,所述散热孔502与所述内置空间102连通,对位于内置空间中的转子、定子产生的热量提供散热通道,提高了风机的品质以及寿命。
其中,在所述内筒101靠近所述风叶4的一端上设置有进风槽孔 104,所述进风槽孔104与所述内置空间102连通设置,使得一部分风叶产生的气流从进风槽孔中进入后经散热孔排出,带走内置空间中转子、定子转动所产生的热量,提高了风的品质以及寿命。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104自靠近内筒帽105的中心轴的一端向远离内筒帽105的中心轴的一端逐渐扩大设置,使得从进风槽孔流入内置空间时的气流流速得到提升,更好的带走转子与定子的热量,使风机的运转更佳稳定以及高效,提高了风机的品质与寿命。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104由靠近所述内筒帽105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内筒帽105的一端逐渐倾斜设置,使得气流更好地从进风槽孔中进入到内置空间中,提高进入内置空间的气流,提高气流对转子、定子的散热程度。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104的倾斜方向与设置在所述导风筒1上的导风翅片106的倾斜方向趋于平行,使得气流更好地从进风槽孔中进入到内置空间中,提高进入内置空间的气流,提高气流对转子、定子的散热程度。
其中,所述进风槽孔104至少一侧的内壁与所述导风翅片106的压力面或吸力面相贴设置,使得气流更好地从进风槽孔中进入到内置空间中,提高进入内置空间的气流,提高气流对转子、定子的散热程度。
其中,所述内筒101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定子2的中轴线和/或所述转子3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后壳5的中轴线为共线设置,提高各零件之间的管正程度,从而降低了风机产生的噪声,提高了风机的气流流速以及气流的流量。
其中,在所述内置空间102的内壁上设置有自所述内筒帽105朝向所述后壳5凸起且与所述定子2外形相匹配的限位部107,一组或多组所述限位部107绕着所述内筒101的中心轴环形设置在所述内筒 101的内壁上。
其中,所述内置空间102与所述限位部107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风空间108,所述通风空间108设置在所述内筒帽105的内壁与所述定子2之间。
其中,在所述导风翅片与所述内筒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导风弧部,所述导风弧部设置在所述导风翅片的压力面和/或吸力面上。
其中,所述导风弧部沿着所述导风翅片与所述内筒相连接的轨迹延伸设置。
其中,在所述内筒靠近所述后壳的一端设置有供电线进出的电源通孔,所述电源通孔与所述内置空间相连通。
其中,所述后壳5朝向所述内筒的一面设置有插片503,所述插片503自所述后壳5的顶部向所述内置空间102的方向隆起设置。
其中,所述后壳5上朝外的一端设置有隆起部504,所述隆起部 504自所述后壳向所述内置空间隆起设置,所述隆起部环形设置在所述后放置腔的外围,所述插片503设置在所述隆起部504的顶部上。
其中,所述隆起部504与所述后放置腔501之间设置有镂空部 505,所述镂空部505的开口朝向所述内置空间102设置。
其中,所述散热孔502设置在所述镂空部504中,所述散热孔设置有一组或多组,多组所述散热孔502环形分布在所述后壳上。
其中,所述后壳与所述后放置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排风孔,所述排风孔设置在所述后放置腔的底壁上,所述排风孔自内向外贯穿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包括导风筒、定子、转子、风叶,所述转子的转轴穿过所述导风筒且与所述风叶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装配在所述导风筒的内筒上且与所述内筒形成内置空间,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内置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与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后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后放置腔,所述后放置腔自所述后壳的外部向内凹陷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与设置于所述转子上的前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陷的前放置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壳朝外的一面处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靠近所述风叶的一端上设置有进风槽孔,所述进风槽孔与所述内置空间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孔自靠近内筒帽的中心轴的一端向远离内筒帽的中心轴的一端逐渐扩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孔由靠近所述内筒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内筒帽的一端逐渐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孔的倾斜方向与设置在所述导风筒上的导风翅片的倾斜方向趋于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槽孔至少一侧的内壁与所述导风翅片的压力面或吸力面相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定子的中轴线和/或所述转子的中轴线和/或所述后壳的中轴线为共线设置。
CN202221299281.1U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Active CN217440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9281.1U CN21744033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99281.1U CN21744033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0334U true CN217440334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99281.1U Active CN217440334U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0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47344A1 (en) Heat dissipating fan
CN217440334U (zh) 一种适用于无刷电机的风机装置
CN113794329A (zh) 一种电机
CN206487639U (zh) 一种离心风机箱
CN218817104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1727087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离心泵
CN214837284U (zh) 一种自循环风冷鼓风机
CN115492794A (zh) 电机及风机
CN215521386U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113074137B (zh)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215120455U (zh) 一种散热电机转子
CN205489978U (zh) 一种电机散热风叶结构
CN211474519U (zh) 轴流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CN211093779U (zh) 一种高速吸尘器马达
CN218162112U (zh) 用于呼吸机的风冷电机和具有该风冷电机的呼吸机
CN112879352B (zh) 一种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217632672U (zh) 一种发电机组
CN218162115U (zh) 一种耐高温型排烟风机专用电机
CN219412989U (zh) 一种孔型伺服结构的离心风机
CN217233829U (zh) 一种轴流式风机
CN217849107U (zh) 一种采用双风道冷却方式的发电机
CN218266450U (zh) 一种直流离心风机
CN217632993U (zh) 节能抽风装置
CN218936511U (zh)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5596000U (zh) 扩压器组件、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