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6350U -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6350U
CN218806350U CN202223465569.4U CN202223465569U CN218806350U CN 218806350 U CN218806350 U CN 218806350U CN 202223465569 U CN202223465569 U CN 202223465569U CN 218806350 U CN218806350 U CN 218806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rear wheel
pair
vehicle body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55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德谊
武昊天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uqi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uqi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uqi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uqi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55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6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6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6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一对相对设置的承载梁、位于一对承载梁之间的固定梁、连接承载梁的连接横梁、以及与连接横梁连接的避震组件,连接横梁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两端的夹持件、与本体连接的一对安装支架、与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板,本体通过夹持件与承载梁固定连接,安装支架的两端向外弯曲形成安装槽,避震组件的一端收容于安装槽内,连接板水平向内延伸与固定梁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板与固定梁的连接以及本体与承载梁的连接,形成了立体梯形结构,不但更加稳固,同时有效的分化轮胎带来的冲击力,延长维修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小型代步车,小型代步车不仅价格较低,还可以遮挡风雨,深受人们的欢迎,小型代步车采用传统的后平叉安装横梁结构,请参看图1,该结构由一根下横梁10以及两个后悬安装20以及两个骨架安装头30组成。用后悬安装支架20来与底盘后平叉所属的衬套40连接,以及通过骨架安装头30来与承接梁50连接,轮胎受到力时,通过弹簧连接件60,将力传递至后平叉纵臂70上,再由纵臂70向X方向传递至衬套40,再由与衬套40相连接的后悬安装支架20将力分散到下横梁10以及通过骨架连接头30将力分散到车身所属的左右承载梁50上。
传统后平叉安装横梁结构X方向的力传递至下横梁10,就没有继续传递的途径,不能有效的将轮胎带来的冲击力有效分散于车体,强度较差,当受到长时间轮胎带来的冲击力,容易使车体横梁受损,甚至断裂。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强度高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一对相对设置的承载梁、位于一对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固定梁、连接所述承载梁的连接横梁、以及与所述连接横梁连接的避震组件,所述连接横梁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夹持件、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一对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向外弯曲形成安装槽,所述避震组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板水平向内延伸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持件包括位于所述本体一侧的上夹持件和位于所述本体另一侧的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半环绕所述本体的表面且两端与所述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持件半环绕所述本体的表面且两端与所述上夹持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持件夹持固定所述本体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本体垂直于所述承载梁且与所述固定梁为平行关系。
进一步,所述避震组件包括一对弹性件、连接一对所述弹性件的传力臂,所述传力臂的另一端的末端形成活动部,所述活动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的外部具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活动部。
进一步,所述传力臂之间安装于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传力臂的内侧,所述支撑轴垂直于所述传力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具有高强度、高扭矩的特点,通过连接板与固定梁的连接以及本体与承载梁的连接,形成了立体梯形结构,不但更加稳固,同时有效的分化轮胎带来的冲击力,延长维修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背景技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的另一较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看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包括一对承载梁1、连接承载梁1的连接横梁2、以及与连接横梁2连接的避震组件3。
请参看图2,一对承载梁1相对平行设置且与车体(未图示)固定连接,其次一对承载梁1之间安装有固定梁11,固定梁1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承载梁1固定连接,且固定梁11垂直于一对承载梁1。
请参看图2至图4,连接横梁2包括本体21、与本体21连接的一对安装支架22、与安装支架22连接的连接板23,本体21为一根圆柱轴且垂直于承载梁1,其次本体21的两端安装有夹持件24,夹持件24包括位于本体21一侧的上夹持件241和位于本体21另一侧的下夹持件242,上夹持件241的中间位置环绕本体21的表面,其两端抵持承载梁1的表面,其次上夹持件241的两端安装于第一固定件243,第一固定件243自上夹持件241的顶部贯穿上夹持件241与承载梁1固定连接,下夹持件242的中间位置环绕本体21的表面,其两端与上夹持件241固定连接,上夹持件241和下夹持件242夹持固定本体21的两端。
一对安装支架22固定于本体21的下表面,其两端向外垂直弯曲形成安装槽221。
连接板23的数量为两支且分别与安装支架22固定连接,连接板23的另一端水平向车体内延伸与固定梁11固定连接,其次连接板23与固定梁11为垂直关系。
请参看图2,避震组件3包括一对弹性件31、连接一对弹性件31的传力臂32,弹性件31底端夹持连接轮胎(未图示),其顶端连接传力臂32,传力臂32为一对水平设置的轴体,传力臂32一端连接弹性件31,其另一端的末端形成活动部321,活动部321收容于安装槽221内部,安装槽221的外部具有第二固定件322,第二固定件322依次贯穿安装支架22和活动部321。
一对传力臂32之间安装于支撑轴323,支撑轴323的两端固定连接一对传力臂32的内侧,其次支撑轴323垂直于传力臂32。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使用时,夹持轮胎(未图示)的弹性件31由于道路不平受到冲击时,冲击力通过传力臂32传导至安装支架22上,随后冲击力被分导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冲击力通过本体21纵向传递至承载梁1上,另一部分冲击力通过连接板23传递至固定梁11上。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具有稳定性高、强度高的特点,通过连接板与固定梁的连接以及本体与承载梁的连接,形成了立体梯形结构,不但更加稳固,同时有效的分化轮胎带来的冲击力,延长维修周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承载梁、位于一对所述承载梁之间的固定梁、连接所述承载梁的连接横梁、以及与所述连接横梁连接的避震组件,所述连接横梁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夹持件、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一对安装支架、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板,所述本体通过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向外弯曲形成安装槽,所述避震组件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板水平向内延伸与所述固定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位于所述本体一侧的上夹持件和位于所述本体另一侧的下夹持件,所述上夹持件半环绕所述本体的表面且两端与所述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持件半环绕所述本体的表面且两端与所述上夹持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件和所述下夹持件夹持固定所述本体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垂直于所述承载梁且与所述固定梁为平行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组件包括一对弹性件、连接一对所述弹性件的传力臂,所述传力臂的另一端的末端形成活动部,所述活动部收容于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的外部具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依次贯穿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活动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臂之间安装于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一对所述传力臂的内侧,所述支撑轴垂直于所述传力臂。
CN202223465569.4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Active CN218806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5569.4U CN21880635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5569.4U CN21880635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6350U true CN21880635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5569.4U Active CN218806350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6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06350U (zh) 一种车体后轮传递缓冲装置
CN108382459B (zh) 一种前悬架转向节总成系统
CN109305003B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KR20190086169A (ko) 수제자동차 프레임의 플레이트형 액슬 장착구조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111361384B (zh) 一种平衡车用自平衡悬架结构
CN218750167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板簧
CN219806681U (zh) 一种扭转梁、扭转式悬架和车辆
CN216861109U (zh) 一种新型冲压焊接后下弹簧臂
CN212555724U (zh) 一种空气悬架导向臂的固定组件
CN210554016U (zh) 一种超轻量化平衡悬架
CN218400107U (zh) 一种a臂焊接总成
CN111376668A (zh) 横置板簧悬架
CN213472694U (zh) 一种汽车挂车钢板弹簧悬架用缓冲装置
CN214822435U (zh) 一种均衡梁悬架及车辆
CN212099141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下支架
CN216886133U (zh) 一种汽车悬置支架
CN211032083U (zh) 一种横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CN217259439U (zh) 一种牵引座
CN219007517U (zh) 一种车用平衡悬架
CN215622470U (zh) 一种结构强度更好的摩托车架
CN215043424U (zh) 一种非道路成人用场地车后摇架
CN220281495U (zh) 一种抗扭车架总成
CN220904599U (zh) 一种车辆后桥板簧安装固定装置
CN217294176U (zh) 一种钢板弹簧悬架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