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6427U - 压紧固定器 - Google Patents

压紧固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6427U
CN218776427U CN202221813964.4U CN202221813964U CN218776427U CN 218776427 U CN218776427 U CN 218776427U CN 202221813964 U CN202221813964 U CN 202221813964U CN 218776427 U CN218776427 U CN 21877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rotary drum
drum
limiting ro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39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伏林
毛瑞
毛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nshengda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shengd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shengda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shengda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39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6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紧固定器,包括支撑筒、转筒和压杆;支撑筒的轴线竖直设置,顶端为开口结构;转筒设于支撑筒内,且轴线竖直设置,能够沿支撑筒的轴线上下移动,并能够绕支撑筒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压杆的轴线与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中部与转筒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随转筒上下移动和转动。相对于传统的压紧固定器,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压紧固定器的制造成本,更有利于推广使用。而且,也降低了压紧固定器所占空间,使得压紧固定器实现了小型化设计的目的,操作受空间约束较小,拓宽了其可以应用的场景。当其被应用在车厢内时,使得车厢内更多空间可以被利用。

Description

压紧固定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加工或设备运输时用于工件或设备定位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压紧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压紧固定器将待加工工件压紧在加工台面上。如此,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位置不易变动,进而有效地改善工件的加工效果和加工精度。另外,在设备进行长途运输时,压紧固定器能够压住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以使设备的底面与车厢的内底面紧密相贴,从而使得设备在车厢内不易发生跳动,进而降低设备遭受损坏的可能性。
然而,传统的压紧固定器整体所占空间较大,制约了其应用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压紧固定器整体所占空间较大,制约了其应用场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紧固定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压紧固定器,包括支撑筒、转筒和压杆;
支撑筒的轴线竖直设置,顶端为开口结构;
转筒设于支撑筒内,且轴线竖直设置,能够沿支撑筒的轴线上下移动,并能够绕支撑筒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
压杆的轴线与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中部与转筒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随转筒上下移动和转动。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筒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
还包括限位杆;
限位杆的轴线与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转筒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孔延伸至支撑筒外。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筒的内侧壁设有限位槽;
还包括限位杆;
限位杆的轴线与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转筒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容纳于限位槽内。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转筒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
限位杆为螺杆,一端通过螺纹孔与转筒的侧壁螺接;
压杆的中部与转筒的顶端螺接。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转筒的底端为开口结构;
还包括弹簧;
弹簧的轴线竖直设置,上部穿设于转筒的内部,底端与支撑筒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底板;
底板的顶面与支撑筒的底端固定连接,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杆的一端为工作端;
还包括缓冲套筒;
缓冲套筒套设于压杆的工作端。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杆远离转筒的一端设有握持部。
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筒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以及转筒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压紧固定器通过设置支撑筒,支撑筒能够支撑转筒。转筒的顶端通过支撑筒的顶开口能够伸出支撑筒。当需要释放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时,转筒向上移动,并绕支撑筒的轴线逆时针转动90°,以带动压杆向上移动,并发生转动,使得压杆的一端脱离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且不再处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的正上方,以便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当需要压紧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时,转筒向下移动,并绕支撑筒的轴线顺时针转动90°,以带动压杆向下移动,并发生转动,使得压杆的一端抵压在待加工工件上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且使得压杆的一端处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的正上方,以限制待加工工件或设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相对于传统的压紧固定器,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压紧固定器的制造成本,更有利于推广使用。而且,也降低了压紧固定器所占空间,使得压紧固定器实现了小型化设计的目的,操作受空间约束较小,拓宽了其可以应用的场景。当其被应用在车厢内时,使得车厢内更多空间可以被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紧固定器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压紧固定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压紧固定器中支撑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紧固定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压紧固定器中支撑筒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支撑筒;111、限位孔;1111、上通孔;1112、中通孔;1113、下通孔;112、限位槽;1121、上导向槽;1122、中导向槽;1123、下导向槽;120、转筒;121、螺纹孔;130、压杆;140、限位杆;141、握持部;150、弹簧;160、底板;161、安装孔;170、缓冲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线”、“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衔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压紧固定器,包括支撑筒110、转筒120和压杆130。其中,支撑筒110的轴线竖直设置,顶端为开口结构。转筒120设于支撑筒110内,且轴线竖直设置,能够沿支撑筒110的轴线上下移动,并能够绕支撑筒110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压杆130的轴线与转筒120的轴线相互垂直,中部与转筒120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随转筒120上下移动和转动。
在此实施例中,支撑筒110能够支撑转筒120。转筒120的顶端通过支撑筒110的顶开口能够伸出支撑筒110。转筒120能够沿支撑筒110的轴线上下移动,并能够绕支撑筒110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具体地,预设角度为75°-105°。压杆130的中部与转筒120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随转筒120上下移动和转动,一端适用于抵压在将待加工工件上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以将待加工工件压紧在加工台面上或使待运输的设备的底面与运输车的车厢的内底面紧密相贴。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释放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时,转筒120向上移动,并绕支撑筒110的轴线逆时针转动90°,以带动压杆130向上移动,并发生转动,使得压杆130的一端脱离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且不再处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的正上方,以便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当需要压紧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时,转筒120向下移动,并绕支撑筒110的轴线顺时针转动90°,以带动压杆130向下移动,并发生转动,使得压杆130的一端抵压在待加工工件上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且使得压杆130的一端处于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的正上方,以限制待加工工件或设备进行上下左右移动。相对于传统的压紧固定器,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压紧固定器的制造成本,更有利于推广使用。而且,也降低了压紧固定器所占空间,使得压紧固定器实现了小型化设计的目的,操作受空间约束较小,拓宽了其可以应用的场景。当其被应用在车厢内时,使得车厢内更多空间可以被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支撑筒110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111。压紧固定器还包括限位杆140,限位杆140的轴线与转筒120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转筒1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11延伸至支撑筒110外。限位杆140配合限位孔111能够有效地限制转筒120的空间位置和转动角度。人体手部通过限位杆140能够较为方便地控制转筒120。具体地,在支撑筒110的侧壁开设有上通孔1111、中通孔1112和下通孔1113,上通孔1111、中通孔1112和下通孔1113依次连通以形成“Z”字型限位孔111(如图3所示),限位杆140在沿“Z”字型限位孔111进行移动时,能够带动转筒120进行上下移动和转动。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支撑筒110的内侧壁设有限位槽112。压紧固定器还包括限位杆140,限位杆140的轴线与转筒120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转筒12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容纳于限位槽112内。限位杆140配合限位槽112能够有效地限制转筒120的空间位置和转动角度。具体地,在支撑筒110的内侧壁设有上导向槽1121、中导向槽1122和下导向槽1123,上导向槽1121、中导向槽1122和下导向槽1123依次连通以形成“Z”字型限位槽112(如图5所示),限位杆140在沿支撑筒110的内壁上的“Z”字型限位槽112进行移动时,能够带动转筒120进行上下移动和转动。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转筒120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121,限位杆140为螺杆,一端通过螺纹孔121与转筒120的侧壁螺接。如此,便于转筒120和限位杆140的组装使用和拆卸维护。压杆130的中部与转筒120的顶端螺接。具体地,在压杆130的中部以及转筒120的顶端也开设有螺纹孔121,使用螺杆通过螺纹孔121固定连接压杆130的中部与转筒120的顶端,如此,便于转筒120和压杆130的组装使用和拆卸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转筒120的底端为开口结构。压紧固定器还包括弹簧150,弹簧150的轴线竖直设置,上部穿设于转筒120的内部,底端与支撑筒110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压杆130的一端抵压在待加工工件上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弹簧150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释放待加工工件或设备的底部的边缘时,弹簧150恢复形变的力能够辅助人体手部驱使转筒120向上移动,较为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紧固定器还包括底板160,底板160的顶面的中部与支撑筒110的底端固定连接,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61。通过安装孔161能够将底板160的底面固定在加工台面上或车厢的内底面上,以将压紧固定器固定在加工台面上或车厢的内底面上。底板160提高了压紧固定器与加工台面/车厢的内底面连接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连接的稳固性,使得压紧固定器不易从加工台面上或车厢的内底面上脱落,提高了其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压杆130的一端为工作端。压紧固定器还包括缓冲套筒170,缓冲套筒170套设于压杆130的工作端,能够有效地降低压杆130与待加工工件/待运输的设备之间产生的磨损。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套筒170由胶带包覆在压杆130的工作端形成,如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限位杆140远离转筒120的一端设有握持部141,以便于人体手部操纵限位杆140。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具体地,握持部141可为螺帽,来源较为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支撑筒110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以及转筒120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相对与方形结构,能够大大地降低支撑筒110和转筒120所占空间,使得压紧固定器整体尺寸被大大减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个具体实施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筒、转筒和压杆;
所述支撑筒的轴线竖直设置,顶端为开口结构;
所述转筒设于所述支撑筒内,且轴线竖直设置,能够沿所述支撑筒的轴线上下移动,并能够绕所述支撑筒的轴线转动预设角度;
所述压杆的轴线与所述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中部与所述转筒的顶端固定连接,能够随所述转筒上下移动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
还包括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所述转筒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延伸至所述支撑筒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内侧壁设有限位槽;
还包括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的轴线与所述转筒的轴线相互垂直,一端与所述转筒的侧壁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容纳于所述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
所述限位杆为螺杆,一端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转筒的侧壁螺接;
所述压杆的中部与所述转筒的顶端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底端为开口结构;
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轴线竖直设置,上部穿设于所述转筒的内部,底端与所述支撑筒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的顶面与所述支撑筒的底端固定连接,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的一端为工作端;
还包括缓冲套筒;
所述缓冲套筒套设于所述压杆的工作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转筒的一端设有握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紧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以及所述转筒垂直于轴线的截面均为圆形结构。
CN202221813964.4U 2022-07-14 2022-07-14 压紧固定器 Active CN21877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964.4U CN218776427U (zh) 2022-07-14 2022-07-14 压紧固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3964.4U CN218776427U (zh) 2022-07-14 2022-07-14 压紧固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6427U true CN218776427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0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3964.4U Active CN218776427U (zh) 2022-07-14 2022-07-14 压紧固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6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7527B (zh) 一种异形曲面结构工件夹紧装置
CN218776427U (zh) 压紧固定器
CN213497807U (zh) 一种用于夹持薄壁零件的数控车床的自动加紧夹具
CN207840584U (zh) 压合装置
CN218462010U (zh) 一种锁紧压紧装置
CN116274671A (zh) 金属板材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6736418U (zh) 一种根雕制造用夹持装置
CN113787582B (zh) 一种木质家具加工用磁铁挤压嵌入装置
CN212539104U (zh) 一种x射线测厚仪探头固定装置
CN207522126U (zh) 一种柱体工件夹持工装
CN211029593U (zh) 一种木工平抛床用夹紧固定装置
CN211005587U (zh) 一种平面靶材固定压紧装置
CN216265636U (zh) 压紧固定装置
CN213410098U (zh) 一种压紧工装
CN106424955B (zh) 回转类壳体零件内壁清根装置
CN207344216U (zh) 一种装夹加工装置
CN218254557U (zh) 定位治具及抛光装置
CN216065108U (zh) 一种铝圆片打孔装置
CN218428852U (zh) 一种板材切割定位装置
CN220050588U (zh) 一种型材垂直焊接夹具
CN216326664U (zh)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的多角度固定装置
CN217799426U (zh)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可调节的内螺纹加工装置
CN214641036U (zh) 夹紧定位装置及激光打标机
CN219093820U (zh) 一种高精度锌板剪切设备
CN109940548B (zh) 一种导向式轴承压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