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5879U -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5879U
CN218755879U CN202222481572.9U CN202222481572U CN218755879U CN 218755879 U CN218755879 U CN 218755879U CN 202222481572 U CN202222481572 U CN 202222481572U CN 218755879 U CN218755879 U CN 21875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hoe
positioning
support
bas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15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宏球
王正
胡分员
伍祥
刘军辉
谢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15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5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包括底座及支撑件,支撑件用于对制动蹄进行支撑,支撑件远离制动蹄弯板的一面设置有对制动蹄进行压紧的压紧机构,还包括预定位机构及定位夹紧机构;其中,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及平移组件,定位件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相匹配,平移组件用于使定位件与制动蹄上的半圆孔配合或分离;定位夹紧机构相对于支撑件对称设置有两组,对制动蹄水平方向上的弯板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制动蹄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定位,确保制动蹄定位稳定,使制动蹄上的半圆孔位置始终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从而提高制动蹄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淬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制动蹄是鼓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制动蹄由冲压弯板及两块冲压腹板经焊接而成,后经过压力机整形,其具体结构如附图1所示。制动蹄冲压腹板两端均设置有半圆孔,这些半圆孔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和韧性需要通过感应淬火装置对其进行淬火。由于制动蹄上的两块冲压腹板两端的半圆孔上下对应,且所有半圆孔所需要的淬火硬度和淬火层均一致,只需要保证感应淬火装置上的两个感应器间的间距和冲压腹板上两个半圆孔位置对应,即可通过感应淬火装置上的感应器同步实现制动蹄上的所有半圆孔淬火处理。
由于感应淬火装置上的两个感应器在淬火机床上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是根据两个半圆孔间距决定的,为了在制动蹄淬火时,感应淬火装置上的感应器在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准半圆孔,就需要对制动蹄进行装夹定位,使制动蹄上的半圆孔位置始终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提高制动蹄的定位精度时,保证感应器与半圆孔精准对位。
为此,中国专利CN216513992U公开了一种制动蹄淬火装置,它是通过设置了弧形定位座,在定位座的前侧设置有用于与制动蹄抵靠的弧形定位面及固定于定位面上的限位部,限位部用于与制动蹄配合,实现制动蹄在上下和左右方向快速且准确地定位,且夹具通过设置用于向后压紧所述制动蹄的压紧机构,实现制动蹄在前后方向定位,可确保制动蹄定位稳定,使其始终处于正常淬火位置,从而提高制动蹄的定位精度。
上述专利采用弧形定位面对制动蹄的弯板外圆弧面进行定位,利用压紧机构对两块腹板中部远离弯板的一面压紧,从而实现制动蹄在前后方向定位,由于制动蹄的弯板属于弧形结构,弯板的外圆弧面贴附在定位座的弧形定位面上,为了避免制动蹄相对于弧形定位座水平转动及上下移动,上述专利通过在弧形定位面前侧设置定位销,并与弯板上的定位孔配合,此种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制动蹄在上下方向定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制动蹄在水平方向转动,实现制动蹄上的半圆孔在感应器淬火位置的定位。但制动蹄上的弯板和腹板均为冲压实现,同时弯板上的定位孔也是冲压完成,受加工工艺方法限制,批量生产时,其外形尺寸精度是存在很大误差的,特别是弯板上的定位孔尺寸大小存在一定偏差,这就导致弧形定位面上的定位销与弯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时,存在间隙过大或过小,当间隙过大时,导致制动蹄在定位座上发生水平旋转,导致制动蹄上的半圆孔位置精度无法保证,使的半圆孔位置在淬火工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感应器与半圆孔配合时容易出现工件被烧毁或淬火不合格、感应器被撞坏等现象。间隙过小,则出现定位销与定位孔无法配合,而造成制动蹄无法在弧形定位座上实施装夹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来解决现有的定位工装在制动蹄定位后,无法保证制动蹄上的半圆孔位置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使淬火感应器与制动蹄上的半圆孔定位精度存在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包括底座及支撑件,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底座顶面中间,用于对制动蹄的下端腹板底面进行支撑,所述支撑件远离制动蹄弯板的一面设置有压紧机构,用于朝制动蹄方向动作以对制动蹄上的腹板实施抵持;
还包括预定位机构及定位夹紧机构;其中,
所述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件及平移组件,所述定位件相对于支撑件对称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定位件竖直设置在底座靠近压紧机构的同一侧,两条定位件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相匹配,所述平移组件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用于驱动定位件相对于底座水平移动,以使定位件与制动蹄上的半圆孔配合或分离;
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固定设置在底座远离定位件的一侧,所述定位夹紧机构相对于支撑件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定位座及夹紧气缸,所述定位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夹紧气缸在定位座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个,夹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定位座,用于对制动蹄水平方向上的弯板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杆体及定位块,所述杆体竖直固定设置在平移组件上,所述定位块可拆卸设置在杆体上端朝向底座一侧,所述定位块的长度大于制动蹄上的两块腹板间距,定位块的外轮廓与腹板上的半圆孔内轮廓相适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连接板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相对于支座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定位件相向的一侧,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平移气缸及直线滑轨,固定座水平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平移气缸水平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其运动方向与腹板上的半圆孔开口方向一致,直线滑轨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直线滑轨的运动方向与平移气缸一致,连接板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且与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两个定位件竖直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还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平移方向与制动蹄上的弯板外圆弧面切线方向垂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座及第一支撑杆,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底座中间顶面,支座朝向制动蹄的一面设置为与弯板内表面相贴合的弧形面,第一支撑杆至少设置有两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支座的顶面,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沿腹板的弯曲轮廓进行排布,支撑件的总高度不小于制动蹄下端腹板底面到底座之间的间距,压紧机构与支座远离制动蹄的一面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竖直设置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两侧,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件的顶部齐平,第二支撑杆的上端用于对腹板底面靠近半圆孔处进行支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底座靠近支座处开设有容纳压紧机构的安装口,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前侧的摆杆、连接于所述支座上且与所述摆杆连接的驱动单元及连接于所述摆杆上的压板,所述压板用于压紧所述制动蹄的腹板的弧边。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连接臂,第一连接座位于安装口内,且与支座前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位于第一连接座内部,且与支座前侧中部固定连接,驱动单元的本体与第一连接座远离支座的一端铰连接,驱动单元的伸缩杆与连接臂的一端铰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摆杆铰连接,摆杆的上端部与压板固定连接,摆杆的下端部与第二连接座铰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分度平台,所述定位工装相对于分度平台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工作固定设置在分度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通过设置预定位机构及定位夹紧机构,在进行制动蹄装夹定位时,定位件在平移组件的驱动下靠近底座,通过使两条定位件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设置相同,将制动蹄放置到支撑件上,并通过支撑件对制动蹄的下端腹板底面进行支撑,同时使腹板上的半圆孔卡到定位件上,再通过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对制动蹄水平方向上的弯板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然后通过压紧机构对制动蹄上的腹板弧边进行压紧,此时平移组件驱动定位件脱离与制动蹄的连接,通过定位夹紧机构与压紧机构及支撑件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制动蹄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定位,确保制动蹄定位稳定,使制动蹄上的半圆孔位置始终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从而提高制动蹄的定位精度,避免淬火感应器与制动蹄上的半圆孔匹配时存在偏差,提高制动蹄感应淬火可靠性及稳定性;
(2)通过对称设置两组驱动装置同步驱动连接板带动两个定位件平移,可以保证对制动蹄上的半圆孔定位一致性;
(3)通过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顶杆,并使顶杆平移方向与制动蹄上的弯板外圆弧面切线方向垂直,可以实现对弯板两端挤压力平稳均衡,避免弯板发生较大形变;
(4)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可以对制动蹄长度方向两端的腹板进行支撑,搭配第一支撑杆,可以实现制动蹄在高度方向定位稳定;
(5)通过设置分度平台,并在分度平台上对称设置两组定位工装,两定位工装中的一个作为装卸位以实现上料和下料,两工位中的另一个作为淬火位,通过设置两个定位工装置来实现连续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制动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定位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定位工装与制动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定位工装与分度平台的平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P、制动蹄;P1、弯板;P2、腹板;P3、半圆孔;100、定位工装;1、底座; 2、支撑件;3、压紧机构;4、预定位机构;5、定位夹紧机构;41、定位件; 42、平移组件;51、定位座;52、夹紧气缸;53、顶杆;411、杆体;412、定位块;421、连接板;422、驱动装置;4221、固定座;4222、平移气缸;4223、直线滑轨;21、支座;22、第一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11、安装口;31、摆杆;32、驱动单元;33、压板;34、第一连接座;35、第二连接座;36、连接臂;200、分度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100,该定位工装100包括底座1及支撑件2,支撑件2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面中间,用于对制动蹄P的下端腹板P2底面进行支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整个制动蹄P竖直方向,具体为弯板P1竖直方向,腹板P2水平放置到支撑件2上,支撑件2远离制动蹄P弯板P1的一面设置有压紧机构3,用于朝制动蹄P方向动作以对制动蹄P上的腹板P2实施抵持。
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蹄淬火定位工装是通过设置弧形定位座,利用支撑件对制动蹄腹板进行支撑,使弯板远离腹板的弧形外表面贴附到弧形定位座的弧形定位面上,然后通过弧形定位面上的定位销与弯板上的定位孔配合,然后再通过压紧机构对腹板的弧边实施压紧,从而对制动蹄进行上下及前后的定位。
由于弯板P1及腹板P2属于冲压件,二者焊接构成制动蹄P,受制动工艺的影响,弯板P1上的定位孔尺寸大小存在一定偏差,这就导致弧形定位面上的定位销与弯板P1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时,存在间隙过大或过小,当间隙过大时,导致制动蹄P在定位座上发生水平旋转,导致制动蹄P上的半圆孔P3位置精度无法保证,使的半圆孔P3位置在淬火工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感应器与半圆孔P3配合时容易出现工件被烧毁或淬火不合格、感应器被撞坏等现象。间隙过小,则出现定位销与定位孔无法配合,而造成制动蹄P无法在弧形定位座上实施装夹定位。
为了本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改进。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定位工装100还包括预定位机构4及定位夹紧机构5。
其中,预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件41及平移组件42,定位件41相对于支撑件2对称设置有两条,两条定位件41竖直设置在底座1靠近压紧机构3的同一侧,两条定位件41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相匹配,平移组件42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用于驱动定位件41相对于底座1水平移动,以使定位件41与制动蹄P上的半圆孔P3配合或分离。
定位夹紧机构5固定设置在底座1远离定位件41的一侧,定位夹紧机构5 相对于支撑件2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夹紧机构5包括定位座51及夹紧气缸 52,定位座5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夹紧气缸52在定位座51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个,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穿过定位座51,用于对制动蹄P水平方向上的弯板P1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制动蹄P装夹定位时,定位件41在平移组件42 的驱动下靠近底座1,通过使两条定位件41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设置相同,将制动蹄P放置到支撑件2上,并通过支撑件2 对制动蹄P的下端腹板P2底面进行支撑,同时使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卡到定位件41上,再通过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伸出对制动蹄P水平方向上的弯板P1 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然后通过压紧机构3对制动蹄P上的腹板P2弧边进行压紧,此时平移组件42驱动定位件41脱离与制动蹄P的连接,通过定位夹紧机构5与压紧机构3及支撑件2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制动蹄P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定位,确保制动蹄P定位稳定,使制动蹄P上的半圆孔P3位置始终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从而提高制动蹄P的定位精度,避免淬火感应器与制动蹄 P上的半圆孔P3匹配时存在偏差,提高制动蹄P感应淬火可靠性及稳定性。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定位件41包括杆体411及定位块412,杆体411 竖直固定设置在平移组件42上,定位块412可拆卸设置在杆体411上端朝向底座1一侧,定位块412的长度大于制动蹄P上的两块腹板P2间距,定位块412 的外轮廓与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内轮廓相适配。由此设置,通过腹板P2两端半圆孔P3中心间距,来设置两个杆体411间的间距,并根据半圆孔P3的内部轮廓来适配相应的定位块412,同时两个杆体411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的间距匹配,并使两个杆体411在平移组件42的驱动下,靠近底座1后,刚好处于淬火工位内,在淬火工位的竖直方向上,两个淬火感应器分别与定位块412上下对应,在确保了两个定位件41之间的间距后,通过定位块412插入到制动蹄P的半圆孔P3内,则可将制动蹄P在淬火工位内进行位置定位,从而实现两个淬火感应器向下平移,快速与制动蹄P上的半圆孔P3进行位置匹配,从而实现对制动蹄P上的所有半圆孔P3同步感应淬火。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平移组件42包括连接板421及驱动装置422,驱动装置422相对于支座21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定位件41相向的一侧,驱动装置422包括固定座4221、平移气缸4222及直线滑轨4223,固定座4221 水平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平移气缸4222水平固定设置在固定座 4221上,其运动方向与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开口方向一致,直线滑轨4223 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221上,直线滑轨4223的运动方向与平移气缸4222一致,连接板421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4223上,且与平移气缸422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两个定位件41竖直固定设置在连接板421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组平移气缸4222同步伸缩来驱动连接板421水平位移,并通过直线滑轨 4223的设置,可以保证连接板421移动平稳,同时借助于直线滑轨4223,可以对连接板421进行承载,保证连接板421受力稳定。通过两组对称设置两组驱动装置422同步驱动连接板421带动两个定位件41平移,可以保证对制动蹄P 上的半圆孔P3定位一致性。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上还固定设置有顶杆53,顶杆53平移方向与制动蹄P上的弯板P1外圆弧面切线方向垂直。由此设置,当定位件41对半圆孔P3定位后,通过顶杆53对弯板P1外圆弧面抵持,可以实现对弯板P1两端挤压力平稳均衡,避免弯板P1发生较大形变,在压紧机构3 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制动蹄P位置定位准确。
为了实现支撑件2对腹板P2进行支撑,本实施例的支撑件2包括支座21 及第一支撑杆22,支座2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中间顶面,支座21朝向制动蹄P 的一面设置为与弯板P1内表面相贴合的弧形面,第一支撑杆22至少设置有两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支座21的顶面,第一支撑杆22沿腹板P2的弯曲轮廓进行排布,由此设置,在将制动蹄P放置到支撑件2上时,通过若干第一支撑杆22 对腹板P2底面进行支撑,同时使弯板P1的内圆弧面与支座21侧面贴合,可以防止制动蹄P在放置到支撑件2上受力不平稳而发生倾倒。支撑件2的总高度不小于制动蹄P下端腹板P2底面到底座1之间的间距,可以保证制动蹄P在被支撑件2进行平稳支撑时,避免底座1对其干涉。压紧机构3与支座21远离制动蹄P的一面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位于底座1中部,支撑件2是对于制动蹄P中部进行支撑,但制动蹄P水平方向两端并没有支撑,为了避免制动蹄P定位不平稳,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23,两个第二支撑杆23分别竖直设置支撑件2的长度方向两侧,第二支撑杆23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3 的上端与支撑件2的顶部齐平,第二支撑杆23的上端用于对腹板P2底面靠近半圆孔P3处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杆23,可以对制动蹄P长度方向两端的腹板P2进行支撑,搭配第一支撑杆22,可以实现制动蹄P在高度方向定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预定位机构4朝底座1靠近时,与压紧机构3发生干涉,同时也为了能够使压紧机构3在底座1上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本实施例在底座1靠近支座21处开设有容纳压紧机构3的安装口11,由此设置,使压紧机构3设置在安装口11内,并与支座21进行连接,在充分利用底座1上的空间时,也可以避免预定位机构4朝底座1平移时,与压紧机构3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的压紧机构3包括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支座21前侧的摆杆31、连接于支座21上且与摆杆31连接的驱动单元32及连接于摆杆31上的压板33,压板33用于压紧制动蹄P的腹板P2的弧边。通过驱动单元32驱动摆杆31朝制动蹄P方向翻转,从而使压板33对制动蹄P上的腹板P2进行压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2为气缸、油缸或电缸。
具体的,参照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压紧机构3还包括第一连接座 34、第二连接座35及连接臂36,第一连接座34位于安装口11内,且与支座 21前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5位于第一连接座34内部,且与支座21前侧中部固定连接,驱动单元32的本体与第一连接座34远离支座21的一端铰连接,驱动单元32的伸缩杆与连接臂36的一端铰连接,连接臂36的另一端与摆杆31铰连接,摆杆31的上端部与压板33固定连接,摆杆31的下端部与第二连接座35铰连接。由此设置,当需要压紧机构3对腹板P2进行压紧时,驱动单元32的伸缩杆驱动连接臂36带动摆杆31绕第二连接座35翻转,摆杆31朝制动蹄P方向翻转,从而实现压板33对腹板P2的弧边进行压紧。
作为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分度平台 200,定位工装100相对于分度平台200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工作固定设置在分度平台200上。具体的,其中一组定位工装100不设置预定位机构4,由此设置,两定位工装100中的一个作为装卸位以实现上料和下料,当其中一组定位工装100完成制动蹄P装夹定位后,通过分度平台200旋转180°,使上料后的定位工装100切换到淬火工位上,实现制动蹄P的淬火作业,同时另外一组定位工装100切换到装卸位进行下料及上料,通过设置两个定位工装100置来实现连续生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进行制动蹄P装夹定位时,定位件41在平移组件42的驱动下靠近底座 1,通过使两条定位件41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设置相同,将制动蹄P放置到支撑件2上,并通过支撑件2对制动蹄P的下端腹板P2底面进行支撑,同时使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卡到定位件41上,再通过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伸出对制动蹄P水平方向上的弯板P1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然后通过压紧机构3对制动蹄P上的腹板P2弧边进行压紧,此时平移组件42驱动定位件41脱离与制动蹄P的连接,通过定位夹紧机构5与压紧机构3 及支撑件2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制动蹄P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定位,确保制动蹄P定位稳定,使制动蹄P上的半圆孔P3位置始终处于感应器正确的淬火位置,保证制动蹄P感应淬火可靠性及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所述定位工装(100)包括底座(1)及支撑件(2),支撑件(2)固定设置在底座(1)顶面中间,用于对制动蹄的下端腹板(P2)底面进行支撑,所述支撑件(2)远离制动蹄弯板(P1)的一面设置有压紧机构(3),用于朝制动蹄方向动作以对制动蹄上的腹板(P2)实施抵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定位机构(4)及定位夹紧机构(5);其中,
所述预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件(41)及平移组件(42),所述定位件(41)相对于支撑件(2)对称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定位件(41)竖直设置在底座(1)靠近压紧机构(3)的同一侧,两条定位件(41)之间的间距与感应淬火设备上的两个淬火感应器间距相匹配,所述平移组件(42)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用于驱动定位件(41)相对于底座(1)水平移动,以使定位件(41)与制动蹄上的半圆孔(P3)配合或分离;
所述定位夹紧机构(5)固定设置在底座(1)远离定位件(41)的一侧,所述定位夹紧机构(5)相对于支撑件(2)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夹紧机构(5)包括定位座(51)及夹紧气缸(52),所述定位座(5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夹紧气缸(52)在定位座(51)竖直方向至少设置一个,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穿过定位座(51),用于对制动蹄水平方向上的弯板(P1)外表面两端进行抵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1)包括杆体(411)及定位块(412),所述杆体(411)竖直固定设置在平移组件(42)上,所述定位块(412)可拆卸设置在杆体(411)上端朝向底座(1)一侧,所述定位块(412)的长度大于制动蹄上的两块腹板(P2)间距,定位块(412)的外轮廓与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内轮廓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42)包括连接板(421)及驱动装置(422),所述驱动装置(422)相对于支座(21)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定位件(41)相向的一侧,驱动装置(422)包括固定座(4221)、平移气缸(4222)及直线滑轨(4223),固定座(4221)水平固定设置在感应淬火设备机床上,平移气缸(4222)水平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221)上,其运动方向与腹板(P2)上的半圆孔(P3)开口方向一致,直线滑轨(4223)固定设置在固定座(4221)上,直线滑轨(4223)的运动方向与平移气缸(4222)一致,连接板(421)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4223)上,且与平移气缸(422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两个定位件(41)竖直固定设置在连接板(42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气缸(52)的活塞杆上还固定设置有顶杆(53),所述顶杆(53)平移方向与制动蹄上的弯板(P1)外圆弧面切线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支座(21)及第一支撑杆(22),所述支座(2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中间顶面,支座(21)朝向制动蹄的一面设置为与弯板(P1)内表面相贴合的弧形面,第一支撑杆(22)至少设置有两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支座(21)的顶面,若干所述第一支撑杆(22)沿腹板(P2)的弯曲轮廓进行排布,支撑件(2)的总高度不小于制动蹄下端腹板(P2)底面到底座(1)之间的间距,压紧机构(3)与支座(21)远离制动蹄的一面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23),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3)分别竖直设置支撑件(2)的长度方向两侧,第二支撑杆(23)的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3)的上端与支撑件(2)的顶部齐平,第二支撑杆(23)的上端用于对腹板(P2)底面靠近半圆孔(P3)处进行支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靠近支座(21)处开设有容纳压紧机构(3)的安装口(11),所述压紧机构(3)包括可上下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座(21)前侧的摆杆(31)、连接于所述支座(21)上且与所述摆杆(31)连接的驱动单元(32)及连接于所述摆杆(31)上的压板(33),所述压板(33)用于压紧所述制动蹄的腹板(P2)的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3)还包括第一连接座(34)、第二连接座(35)及连接臂(36),第一连接座(34)位于安装口(11)内,且与支座(21)前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35)位于第一连接座(34)内部,且与支座(21)前侧中部固定连接,驱动单元(32)的本体与第一连接座(34)远离支座(21)的一端铰连接,驱动单元(32)的伸缩杆与连接臂(36)的一端铰连接,连接臂(36)的另一端与摆杆(31)铰连接,摆杆(31)的上端部与压板(33)固定连接,摆杆(31)的下端部与第二连接座(35)铰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度平台(200),所述定位工装相对于分度平台(200)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定位工作固定设置在分度平台(200)上。
CN202222481572.9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Active CN21875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1572.9U CN218755879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1572.9U CN218755879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5879U true CN218755879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1572.9U Active CN218755879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5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0946B (zh) 一种车架纵梁的夹紧装置
CN107962333B (zh)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的焊接夹具
CN109511081B (zh) 一种磁屏蔽全频带扬声器磁路对中夹具
CN209363955U (zh) 汽车后轴支架总成焊接夹具
CN108188701B (zh) 一种挂锁锁梁装配机
CN218755879U (zh) 一种制动蹄感应淬火用定位工装
CN112602992A (zh) 一种制鞋用鞋底沟槽加工装置
CN111055064A (zh) 一种后地板边梁焊接总成夹具
CN108481227B (zh) 一种多点定位与压紧的连锁机构
CN112318039A (zh) 一种用于车桥本体焊接的定位工装
CN216178726U (zh) 一种针对弧形背门铰链的机床夹具
CN216939595U (zh) 一种塑件模型加工用装夹治具
CN214868565U (zh) 一种灯座弹簧自动安装设备
CN213945404U (zh) 一种中底板中横梁总成夹具
CN220240563U (zh) 一种儿童座椅内管组件焊接装置
CN205393870U (zh) 一种汽车坐盆焊接工装
CN218169260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纵梁焊接工装
CN219520151U (zh) 一种五金冲压模具
CN115255013B (zh)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的拉直装置
CN211489248U (zh) 一种用于加工球阀阀体的模具
CN216177974U (zh) 一种摇臂总成焊接夹具
CN216706493U (zh) 一种电动车边管工装夹具
CN109158454A (zh) 一种高强度高稳定性折弯机
CN216828282U (zh)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冲压模具
CN111590123B (zh) 一种道岔at尖轨加工定位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