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1723U - 自动取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取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1723U
CN218751723U CN202222482569.9U CN202222482569U CN218751723U CN 218751723 U CN218751723 U CN 218751723U CN 202222482569 U CN202222482569 U CN 202222482569U CN 218751723 U CN218751723 U CN 218751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king disc
gear
hinge
rod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25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军
韦朝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nxiangr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inxiangr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inxiangr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inxiangr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25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1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1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1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取料机构,包括:固定架、运动杆、第一驱动装置和开袋机构,固定架用于放置包装袋,运动杆设有吸盘件,吸盘件位于固定架的下方,吸盘件用于吸取包装袋,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运动杆转动,开袋机构包括上吸盘和下吸盘,上吸盘和下吸盘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使得上吸盘和下吸盘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包装袋打开,在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运动杆转动,运动杆上的吸盘件吸取固定架内的包装袋,运动杆再次转动,将吸盘件移动至上吸盘与下吸盘之间,上吸盘和下吸盘吸附吸盘件上的包装袋,上吸盘和下吸盘相互远离,将打开包装袋打开,自动实现取袋和开袋的工序,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自动取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包装袋包装工序中,需要完成取袋和开袋的工序,目前,通常是人工取下一片包装袋,再用手将包装袋撕开,将袋子展开,以方便放入待包装物品,由人工操作,包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取料机构,能够自动实现取袋和开袋的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包括:固定架,用于放置包装袋;运动杆,设有吸盘件,所述吸盘件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吸盘件用于吸取所述包装袋;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运动杆转动;开袋机构,包括上吸盘和下吸盘,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包装袋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运动杆转动,运动杆上的吸盘件吸取固定架内的包装袋,运动杆再次转动,将吸盘件移动至上吸盘与下吸盘之间,上吸盘和下吸盘吸附吸盘件上的包装袋,上吸盘和下吸盘相互远离,将打开包装袋打开,自动实现取袋和开袋的工序,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一齿轮偏心设置,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上吸盘转动,所述下吸盘与所述第二齿轮偏心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下吸盘转动,所述自动取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轴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转轴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上吸盘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条形槽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上吸盘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条形槽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轴外套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铰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转轴外套设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铰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有第三铰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有第四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件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盘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运动杆,所述第三连接件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吸盘件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条形槽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取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架,所述支撑板设有第四条形槽,所述固定架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四条形槽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体标记:
自动取料机构1000;
固定架100、限位板110、开口120、包装袋130;
运动杆200、吸盘件210、第三连接件220、第三条形槽230、第三紧固件240、弯折部250;
第一驱动装置300;
第二驱动装置400;
开袋机构500、上吸盘510、下吸盘520、第一齿轮530、第二齿轮540、第一固定件550、第二固定件560、第三固定件570、第四固定件580、第一连接件590、第一部件591、第二部件592、第二连接件5010、第三部件5011、第四部件5012、第一连接杆5020、第一条形槽5021、第一紧固件5022、第二连接杆5030、第二条形槽5031、第一铰接杆5040、第二铰接杆5050、第一铰接件5060、第二铰接件5070、第三铰接件5080、第四铰接件5090、第一转轴5100、第二转轴5200;
第三驱动装置600、皮带轮610、皮带620;
直线导轨700、滑块710;
支撑板800、第四条形槽810、第四紧固件820;
控制面板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固定架100、运动杆200、第一驱动装置300和开袋机构500,固定架100用于放置包装袋130,固定架100的底部呈板状结构,固定架100包括多个限位板110,多个限位板110向上设置,多个限位板110围绕而形成用于放置包装袋130的槽位,槽位的内的包装袋130处于压缩状态,呈方形片状,限位板110能够起到限位作用。运动杆200位于固定架100的下方,运动杆200上设有吸盘件210,吸盘件210位于固定架100的下方,吸盘件210的吸气端朝上设置,固定架100开设有用于避让吸盘件210的开口120,吸盘件210与真空发生器连接,吸盘件210用于吸取固定架100内的包装袋130,第一驱动装置300用于驱动运动杆200转动,具体地,第一驱动装置300设置为电机,运动杆200与第一驱动装置30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运动杆20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驱动装置300的输出轴的轴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运动杆200具有弯折部250,弯折部250呈弧形,使得运动杆200上的吸盘件210能够与包装袋130平行,吸附效果较好。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开袋机构500用于将包装袋130展开,开袋机构500包括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包装袋130打开,具体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530和第二齿轮540,第一齿轮530与第二齿轮540啮合,上吸盘510与第一齿轮530偏心设置,第一齿轮530能够带动上吸盘510转动,下吸盘520与第二齿轮540偏心设置,第二齿轮540能够带动下吸盘520转动,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第二驱动装置400,第二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第一齿轮530或第二齿轮540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400设置为电机,第二驱动装置400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530或第二齿轮540固定连接。第一齿轮530和第二齿轮540是同步转动的,在转动时,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作弧线运动,参照图2所示,举例说明,当第一齿轮530顺时针转动时,第二齿轮540逆时针转动,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远离,当第一齿轮53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齿轮540顺时针转动,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靠近。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取料机构1000在工作时,第一驱动装置300驱动活动杆向上摆动,吸盘件210吸取固定架100内的包装袋130,然后,第一齿轮530和第二齿轮540同步转动,使得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远离,接着,第一驱动装置300驱动活动杆向下摆动,使得吸盘件210上的包装袋130位于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之间,第一齿轮530和第二齿轮540再同步转动,使得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靠近,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同时吸附包装袋130,此时,吸盘件210停止吸附包装袋130,第一齿轮530和第二齿轮540再同步转动,使得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远离,将包装袋130打开,实现自动取袋和开袋,生产速度快,效率高。另外,上吸盘510与下吸盘520作同步运动,运动更加精确,上吸盘510与下吸盘520能够精确地回复到初始位置,保证机构运作的稳定性。
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设置导轨和滑块的传动组合实现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相互靠近或远离,例如,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上吸盘510和下吸盘520可以沿竖直方向运动。
参照图5所示,第一齿轮530与第一转轴5100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100固定有第一连接件590,第一连接件590沿第一转轴5100的径向设置,第一连接件590包括有第一部件591和第二部件592,第一部件591和第二部件592为两个单独的零件,第一部件591和第二部件592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一部件591和第二部件592将第一转轴5100夹紧,实现第一连接件590与第一转轴5100固定。第一连接件590的端部与第一连接杆5020连接,第一连接杆5020沿第一转轴5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上吸盘510与第一连接杆5020连接,由于第一连接件590沿第一转轴5100的径向延伸,第一连接杆5020偏离第一齿轮530的旋转中心,实现上吸盘510与第一齿轮530偏心设置。
当第一齿轮530转动时,第一齿轮530带动第一转轴5100转动,第一转轴5100带动第一连接件590转动,第一连接件590带动第一连接杆5020转动,第一连接杆5020带动上吸盘510运动,由于上吸盘510偏离第一齿轮530的旋转中心,上吸盘510作弧线运动。
参照图6所示,第二齿轮540与第二转轴5200固定连接,第二转轴5200位于第一转轴5100的下方,第二转轴5200固定有第二连接件5010,第二连接件5010沿第二转轴5200的径向设置,第二连接件5010包括有第三部件5011和第四部件5012,第三部件5011和第四部件5012为两个单独的零件,第三部件5011和第四部件5012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三部件5011和第四部件5012将第二转轴5200夹紧,实现第二连接件5010与第二转轴5200固定。第二连接件501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杆5030连接,第二连接杆5030沿第二转轴5200的长度方向设置,上吸盘510与第二连接杆5030连接,由于第二连接件5010沿第二转轴5200的径向延伸,第二连接杆5030偏离第二齿轮540的旋转中心,实现上吸盘510与第二齿轮540偏心设置。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原理相同,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4所示,第一连接杆5020设有第一条形槽5021,上吸盘510通过第一紧固件5022与第一条形槽5021固定,具体地,第一紧固件5022为螺栓,第一紧固件5022锁紧于第一条形槽5021内,第一条形槽5021沿第一连接杆50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紧固件5022可以松开,以在第一条形槽5021内移动,使得上吸盘510的位置可以调节,使用更加灵活。具体地,上吸盘510和第一条形槽5021均设有两个,吸附效果较好,两个上吸盘510的位置均可调节。
参照图4所示,第二连接杆5030设有第二条形槽5031,下吸盘520通过第二紧固件(附图未示出)与第二条形槽5031固定,具体地,第二紧固件为螺栓,第二紧固件锁紧于第二条形槽5031内,第二条形槽5031沿第二连接杆503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紧固件可以松开,以在第二条形槽5031内移动,使得下吸盘520的位置可以调节,使用更加灵活。具体地,下吸盘520和第二条形槽5031均设有两个,吸附效果较好,两个下吸盘520的位置均可调节。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原理相同,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5所示,第一转轴5100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固定件550,第一固定件550呈轴套结构,第一固定件550固定设置,第一固定件550不与第一转轴5100一同转动,第一连接杆5020与第一连接件590通过第二固定件560连接,第二固定件560呈轴套结构,第一连接件590与第二固定件56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5020与第二固定件56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5020与第二固定件560之间设有滚动轴承。第一固定件550固定有第一铰接件5060,第一铰接件5060套设于第一转轴5100,第一铰接件5060不与第一转轴5100一同转动,第二铰接件5070与第一连接杆5020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杆5040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件5060铰接,第一铰接杆5040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件5070铰接,具体地,第一铰接杆5040的两端均设有关节轴承,关节轴承呈鱼眼状结构,第一铰接杆5040通过关节轴承实现与第一铰接件5060、第二铰接件5070铰接。
当第一转轴5100转动时,第一转轴5100带动第一连接件590转动,第一连接件590带动第二固定件560转动,第二固定件560与第一连接杆5020一同转动,同时,第一连接杆5020可相对于第二固定件560自由转动,第一铰接杆5040可以限制第一连接杆5020相对于第二固定件560转动的幅度,起到限位作用,另外,第一铰接杆5040还可以增强第一连接杆5020和第一连接件590连接的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铰接杆5040由三个部件组成,第一铰接杆5040的中间部件为螺纹杆,螺纹杆与第一铰接杆5040两端的部件螺接,使得第一铰接杆5040的长度能够调节,使用更加灵活。
参照图6所示,第二转轴5200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固定件570,第三固定件570呈轴套结构,第三固定件570固定设置,第三固定件570不与第二转轴5200一同转动,第二连接杆5030与第二连接件5010通过第四固定件580连接,第四固定件580呈轴套结构,第二连接件5010与第四固定件58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5030与第四固定件58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030与第四固定件580之间设有滚动轴承。第三固定件570固定有第三铰接件5080,第三铰接件5080套设于第二转轴5200,第三铰接件5080不与第二转轴5200一同转动,第四铰接件5090与第二连接杆5030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铰接杆5050的一端与第三铰接件5080铰接,第二铰接杆5050的另一端与第四铰接件5090铰接,具体地,第二铰接杆5050的两端均设有关节轴承,关节轴承呈鱼眼状结构,第二铰接杆5050通过关节轴承实现与第三铰接件5080、第四铰接件5090铰接。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的原理相同,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7所示,吸盘件210通过第三连接件220与运动杆200连接,第三连接件220呈板状结构,第三连接件220通过螺栓与运动杆200固定,第三连接件220位于运动杆200的上方,第三连接件220设有第三条形槽230,吸盘件210通过第三紧固件240与第三条形槽230固定,具体地,第三条形槽230沿垂直于运动杆20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设置,第三紧固件240为螺栓,第三紧固件240锁紧于第三条形槽230内,第三紧固件240松开后能够在第三条形槽230内移动,使得吸盘件210的位置可以调节,使用更加灵活。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固定架100倾斜设置,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支撑板800,支撑板800用于支撑固定架100,支撑板800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板800设有第四条形槽810,固定架100通过第四紧固件820与第四条形槽810固定,具体地,第四紧固件820为螺栓,第四紧固件820穿过第四条形槽810,第四紧固件820能够松开以在第四条形槽810内移动,实现调节固定架100的倾斜角度,与活动杆的运动适配。
参照图1和图5所示,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直线导轨700,直线导轨700沿水平方向设置,直线导轨700滑动连接有滑块710,滑块710与开袋机构500固定连接,开袋机构500能够沿直线导轨700滑动,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600,具体地,第三驱动装置600设置为电机,第三驱动装置60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610,皮带轮610与皮带620连接,滑块710与皮带620固定连接,皮带轮610转动时可以带动开袋机构500沿直线导轨700滑动,实现运输包装袋130至下一工位。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自动取料机构1000包括控制面板900,控制面板900与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300、第二驱动装置400、第三驱动装置600电连接,控制面板900设有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急停按钮,控制面板900用于控制自动取料机构1000的启动和停止,可以起到监控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用于放置包装袋;
运动杆,设有吸盘件,所述吸盘件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吸盘件用于吸取所述包装袋;
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运动杆转动;
开袋机构,包括上吸盘和下吸盘,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吸盘和所述下吸盘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将所述包装袋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一齿轮偏心设置,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上吸盘转动,所述下吸盘与所述第二齿轮偏心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下吸盘转动,所述自动取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第二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吸盘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上吸盘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条形槽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上吸盘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条形槽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外套设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铰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套设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铰接杆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有第三铰接件,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有第四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件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运动杆,所述第三连接件设有第三条形槽,所述吸盘件通过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条形槽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料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架,所述支撑板设有第四条形槽,所述固定架通过第四紧固件与所述第四条形槽固定。
CN202222482569.9U 2022-09-19 2022-09-19 自动取料机构 Active CN218751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2569.9U CN21875172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自动取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2569.9U CN21875172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自动取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1723U true CN21875172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9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2569.9U Active CN21875172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自动取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1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6554B (zh) 一种十工位面粉包装机
CN211365142U (zh) 一种十工位面粉包装机
CN210972987U (zh) 一种高适配性的玻璃上料装置
CN218751723U (zh) 自动取料机构
CN210192796U (zh) 一种中空玻璃的上片装置
CN219544012U (zh) 一种全自动磁片贴胶装置
CN215248046U (zh) 直角吸料机构
CN212667812U (zh) 一种储袋和给袋机构
CN112793846B (zh) 一种连续开袋包装封口机
CN109516225B (zh) 一种自动拆垛设备
CN112896665A (zh) 自动上袋装置
CN218578153U (zh) 一种包装机及其传接机构
CN215159041U (zh) 一种钣金生产用抓取装置
JP2793121B2 (ja) 折畳みケースの開口装置
CN217261007U (zh) 一种卷巾包装袋自动上料装置
CN218929069U (zh) 一种裱纸机中的定位输送结构
CN216301638U (zh) 一种手套包装机用送袋机构
CN219728701U (zh) 一种双吸料机构
CN221137112U (zh) 一种送袋机构
CN214298163U (zh) 一种带转向龙门上料机
CN219728801U (zh) 一种翻转式线材贴标机构
CN221542130U (zh) 一种轻便易更换的开箱夹具
CN216443163U (zh) 一种酒盒包装用的折边装置
CN112411030B (zh) 一种魔术贴自动上料及对位缝接机构
CN212891377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自动打标贴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