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737U -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737U
CN218661737U CN202223165627.1U CN202223165627U CN218661737U CN 218661737 U CN218661737 U CN 218661737U CN 202223165627 U CN202223165627 U CN 202223165627U CN 218661737 U CN218661737 U CN 218661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wiper
wall
gate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56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航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56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因钣金尾门冲压成型特性,导致隐藏式后雨刮中雨刮电机布置空间受限而需要压低后视野高度或要在扰流板处起一个凸包做避让,影响外观造型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包括尾门内板、雨刮电机和尾门上盖板,尾门内板的内壁上设置安装台,雨刮电机与安装台固定,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安装台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加强筋组件。本实用新型在尾门内板外壁上与安装台对应的部位安装加强筋组件,能够保证安装台的局部刚度;同时尾门内板的外壁上固定尾门上盖板,提高了尾门内板的刚度,保证雨刮电机能够安装在尾门内板上。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后雨刮,作为车辆的清洗装置,可以保证车辆的后窗在使用时的清洁性,在后雨刮不使用时,不影响在汽车倒车时观察车辆后方的情况。为了提高汽车整体的外观,通常将后雨刮隐藏起来,即被称作隐藏式后雨刮。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隐藏式后雨刮都是装配在钣金尾门上,钣金尾门由于冲压成型特性,存在冲压深度、拔模角度受限的问题,该问题使隐藏式后雨刮中的雨刮电机布置空间大大受限,或者为了安装隐藏式后雨刮要压低后视野高度,不利于汽车倒车使用,或要在扰流板处起一个凸包做避让,影响外观造型。同时,由于隐藏式后雨刮布置在尾门窗框的横梁上,刚度较差,为提高刚度传统尾门往往需要增加金属加强板来保证其安装台刚度,因此导致重量和成本增加。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车辆因钣金尾门冲压成型特性,导致隐藏式后雨刮中雨刮电机布置空间受限而需要压低后视野高度或要在扰流板处起一个凸包做避让,影响外观造型的问题,以及隐藏式后雨刮中的雨刮电机布置在尾门窗框的横梁上,刚度较差,为提高刚度传统尾门往往需要增加金属加强板来保证其安装台刚度,导致重量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所述后雨刮装配结构包括尾门内板、雨刮电机和尾门上盖板,所述尾门内板的内壁上设置安装台,所述雨刮电机与所述安装台固定,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所述安装台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加强筋组件,所述尾门上盖板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贯穿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上盖板,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后雨刮。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安装台对应的部位安装加强筋组件,能够保证安装台的局部刚度;同时尾门内板的外壁上固定尾门上盖板,提高了尾门内板的刚度,保证雨刮电机能够安装在尾门内板上。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台设置有三个,并按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进行分布。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所述安装台中心对应的部位,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并以圆周分布的形式分布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尾门内板固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每个安装台对应的部位均设置一个加强筋组件,并且第二加强筋呈圆周分布在第一加强筋的外侧周围,同时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和尾门内板固定,使雨刮电机作用在安装台上的力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被分散至尾门内板的其他部分,避免应力集中,通过第一加强筋提高了尾门内板上安装台部位的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增加金属加强板,降低了重量和成本,满足使用要求。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门上盖板内壁的边缘部位与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粘结,所述尾门上盖板的内壁上与所述雨刮电机对应的区域与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粘结。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与雨刮电机对应的尾门上盖板区域与尾门内板的外壁粘结,实现固定连接,在局部能够形成多层板料连接结构,大幅度提升了尾门内板以及用于安装雨刮电机的安装台的刚度。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门上盖板的外壁上与所述雨刮电机对应的区域固定多个并排的第三加强筋。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雨刮电机的长度方向排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三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雨刮电机的长度方向垂直。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尾门上盖板上设置第三加强筋,能够提高尾门上盖板的刚度,由于第三加强筋设置在尾门上盖板与雨刮电机对应的部位,从而有助于提高安装台的刚度。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门内板的材质为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玻纤增强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尾门内板采用注塑工艺成型。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尾门内板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相较于冲压成型,注塑成型更适合制作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因此能够根据需要成型出所需结构的尾门内板,以使雨刮电机布置空间不受限制,从而保证汽车后视野高度以及整体外观。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台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螺母,所述雨刮电机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安装台的固定。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尾门内板上设有雨刮轴孔,所述雨刮轴孔位于三个所述安装台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从所述雨刮轴孔内穿过。
在上述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雨刮挂臂,所述雨刮挂臂连接所述后雨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去掉尾门上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面视图;
图5为图3中B-B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尾门内板;2、尾门上盖板;21、第三加强筋;3、输出轴;4、雨刮挂臂;5、后雨刮;6、尾门玻璃;7、雨刮电机;8、螺栓;9、加强筋组件;91、第一加强筋;92、第二加强筋;10、胶水;11、匹配面;12、密封面;13、安装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关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序数词“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雨刮5装配结构,该后雨刮5装配结构包括尾门内板1、雨刮电机7、尾门上盖板2,尾门内板1的内壁上设置安装台13,安装台13设置为三个,并按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进行分布,雨刮电机7与安装台13固定,以实现将雨刮电机7与尾门内板1固定,尾门内板1的外壁上与安装台13对应的部位设置加强筋组件9,尾门上盖板2固定在尾门内板1的外壁上,雨刮电机7的输出轴3依次贯穿尾门内板1和尾门上盖板2,雨刮电机7的输出轴3连接后雨刮5。
需要说明的是,尾门内板1的内壁指的是朝向汽车内部的侧壁,尾门内板1的外壁指的是朝向汽车外侧的侧壁。尾门上盖板2的内壁指的是朝向尾门内板1的侧壁,尾门上盖板2的外壁指的是背对尾门内板1的侧壁。
继续参阅图2,加强筋组件9包括第一加强筋91、第二加强筋92,第一加强筋91为环形结构,第一加强筋91固定在尾门内板1外壁上与安装台13中心对应的部位,第二加强筋92设置有多个并以圆周分布的形式分布在第一加强筋91的外侧,第二加强筋92分别与第一加强筋91和尾门内板1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92以圆周分布的形式分布在第一加强筋91的周围,使雨刮电机7作用在安装台13的力通过第一加强筋91和第二加强筋92被分散至尾门内板1的其他部分,避免应力集中,通过第一加强筋91提高了尾门内板1上安装台13部位的刚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增加金属加强板,降低了重量和成本,满足使用要求。
第一加强筋91的内径大于安装台13上安装孔的直径,保证能够将用于安装固定的部位全部包围住。
继续参阅图2,多个第二加强筋92的长度不完全相同,根据安装台13的位置以及周边对尾门内板1的要求进行设定。
参阅图1、图2和图4,尾门上盖板2内壁的边缘部位与所尾门内板1的外壁通过胶水10粘结,尾门上盖板2的内壁上与所述雨刮电机7对应的区域与所述尾门内板1的外壁通过胶水10粘结。即,尾门上盖板2与尾门内板1通过胶水10实现固定连接。由图2和图4可以知道胶水10在尾门内板1上的分布位置,即指出了尾门上盖板2与尾门内板1粘结的各个部位。其中一处胶水10位置分布在尾门内板1上背对雨刮电机7安装位置的区域,在局部能够形成多层板料连接结构,大幅度提升了尾门内板1以及用于安装雨刮电机7的安装台13的刚度。
继续参阅图1,尾门上盖板2的外壁上与雨刮电机7对应的区域固定多个并排的第三加强筋21。其中,多个第三加强筋21沿雨刮电机7的长度方向排列分布,相邻两个第三加强筋21之间存在间距,第三加强筋21的长度方向与雨刮电机7的长度方向垂直。
在尾门上盖板2上设置第三加强筋21,能够提高尾门上盖板2的刚度,而且由于第三加强筋21设置在尾门上盖板2与雨刮电机7对应的部位,有助于提高安装台13的刚度。当然为了使刚度更好,还可以设置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21交叉固定,一个第四加强筋可以与多个第三加强筋21交叉固定,同时第四加强筋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设定。第四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加强筋21的长度方向垂直。
尾门内板1的材质为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玻纤增强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使尾门内板1能够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由于注塑成型工艺相较于冲压成型更加能够成型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因此能够根据需要成型出所需结构的尾门内板1,以使雨刮电机7布置空间不受限制,从而保证汽车后视野高度以及整体外观。
参阅图4和图5,尾门内板1上用于与所述雨刮电机7匹配的匹配面11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冲压成型特性,无法将匹配面11的内凹深度冲压的很深,导致隐藏式的雨刮电机7的安装空间受限,为了安装隐藏式雨刮电机7,需要压低后视野角度,导致使用不方便,或者在扰流板出起一个凸包做避让,影响外观造型。因此在图4中,匹配面11采用注塑工艺,并且采用斜顶滑块成型的方式,当成型该匹配面11时,斜顶滑块到达注塑所需位置,注塑完成后,斜顶滑块退出,实现将匹配面11的内凹深度能够做的更深,在不调整或压缩密封面12以及不压缩尾门玻璃6的上视野需求下,能够满足雨刮电机7的安装。其中,密封面12用于安装密封胶条,保证密封性,防止向汽车内漏水。
安装台13上设有安装孔(在图中未显示),安装孔内固定螺母,雨刮电机7通过螺栓8与螺母连接以实现与安装台13固定,并且螺栓与螺母之间可以拆卸,从而实现了雨刮电机与安装台之间可以拆卸,使用更加灵活。
参阅图3和图5,尾门内板1上设有雨刮轴孔,雨刮轴孔位于三个安装台13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雨刮电机7的输出轴3从雨刮轴孔内穿过。
继续参阅图1,雨刮电机7的输出轴3固定雨刮挂臂4,所雨刮挂臂4连接后雨刮5。
在上述实施例以及拓展实施方式中,在尾门内板外壁上与安装台对应的部位安装加强筋组件结构,能够保证安装台局部的刚度;同时尾门内板的外壁上固定尾门上盖板,提高了尾门内板的刚度,保证雨刮电机能够安装在尾门内板上。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雨刮装配结构包括尾门内板、雨刮电机和尾门上盖板,所述尾门内板的内壁上设置安装台,所述雨刮电机与所述安装台固定,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所述安装台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加强筋组件,所述尾门上盖板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依次贯穿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上盖板,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后雨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设置有三个,并按照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进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上与所述安装台中心对应的部位,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并以圆周分布的形式分布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尾门内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上盖板内壁的边缘部位与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粘结,所述尾门上盖板的内壁上与所述雨刮电机对应的区域与所述尾门内板的外壁粘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上盖板的外壁上与所述雨刮电机对应的区域固定多个并排的第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所述雨刮电机的长度方向排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三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雨刮电机的长度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的材质为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玻纤增强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尾门内板采用注塑工艺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螺母,所述雨刮电机通过螺栓与螺母连接以实现与所述安装台的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上设有雨刮轴孔,所述雨刮轴孔位于三个所述安装台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从所述雨刮轴孔内穿过。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雨刮挂臂,所述雨刮挂臂连接所述后雨刮。
CN202223165627.1U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Active CN218661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5627.1U CN218661737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5627.1U CN218661737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737U true CN21866173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5627.1U Active CN218661737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98866B2 (ja) 自動車用異種材料ルーフ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EP3581419B1 (en) Air guide seal arrangement
CN204775031U (zh) 一种上安装装饰板结构
EP3395595B1 (en) Window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and automobile
CN218661737U (zh) 用于车辆的后雨刮装配结构
CN212708887U (zh) 车门外板组件、车门以及车辆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5195869B (zh) 一种前围总成
CN215590461U (zh) 一种汽车及其天幕顶盖结构
CN217374116U (zh) 一种门护板密封条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1308799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0283857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
CN217649536U (zh) 通风盖板延长板安装支架及汽车
JP4370574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CN218703507U (zh) 车辆及其前顶横梁和前顶横梁总成
CN218112329U (zh) 无框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
CN219428239U (zh) 前围上部总成和车辆
CN217649281U (zh) 全景天幕遮阳帘总成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022675U (zh) 侧围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892133U (zh) 顶盖外板总成和车辆
CN220996525U (zh) 前罩板总成及车辆
CN115432077B (zh) 车身及无人驾驶商用车辆
CN216301260U (zh) 一种后轮罩外板
CN218519521U (zh)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CN214985666U (zh) 一种前机舱加强板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