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9521U -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19521U
CN218519521U CN202222696793.8U CN202222696793U CN218519521U CN 218519521 U CN218519521 U CN 218519521U CN 202222696793 U CN202222696793 U CN 202222696793U CN 218519521 U CN218519521 U CN 218519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inclined surface
partition
vehicle interior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67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岡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19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19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有效抑制施加于分隔部的高压水造成的漏水的发生。该密封结构是将汽车后门的前侧纵边部与汽车前门的后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密封结构,构成前侧纵边部的内板具有从后门前侧向着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从前侧内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从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分隔部密封件具有通过卡扣而固定于车内侧突出面的安装部、与前门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将安装部与密封部连接的连接部,安装部的前端部相比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位于前侧,从连接部的安装部侧设置有与前侧内面和前侧倾斜面相接近的前侧突部。

Description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与组装在四门轿车等的后门上的安装部一体成型的密封部将前门的后端与后门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9至图11所示,公开有以下的结构:四门轿车等的前门110的后端与后门120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由在后门120上安装的分隔部密封件10、20从车内侧堵塞住,为了防止空气或水的进入和伴随于此的风噪声以及实现外观上的美观性而进行密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如图10所示的分隔部密封件10具有在后门120的前侧纵边部120A安装的安装部11和与安装部11一体成型的密封部12。
安装部11在形成于内板122的车内侧突出面122c上沿着上下方向利用卡扣间断式的安装着,其中该内板122与外板121一起构成前侧纵边部120A。图 10示出上下相邻的卡扣(未图示)之间的位置(从图9的A-A线的位置稍微靠上或靠下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
内板122具有:从后门120的前侧向着后门120的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 122a;从该前侧内面122a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122b;从该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的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 122c。
另外,密封部12是截面呈大致舌状的密封唇,与前门110的后侧纵边部 110A和后门120的前侧纵边部120A两者弹性接触。
但是,在这样的分隔部密封件10中,如图10所示,在由于洗车而放水时等带来的高压水W1从车外侧施加于密封部12的情况下,在卡扣之间,密封部 12向着车内侧浮起,其结果是,存在有水W1向着车内侧浸入而发生漏水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相邻的卡扣的间隔产生的偏差大的情况下,分隔部密封件10的安装部11从后门120向着车内侧浮起,有可能造成大量的水W1向车内侧浸入。
另外,在分隔部的间隔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造成大量的水W1向车内侧浸入。
相对于此,图11所示的分隔部密封件20是使另外的密封唇部的副唇23从与安装部21一体成型的密封唇状的密封部22的车外侧根部突出,在两车门 110、120关闭时,密封部22与前门110的车内侧弹性接触,副唇23与后门120 的车内侧弹性接触。
据此,由于能够使得密封部22和副唇23以将两者的连接基部24作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方式进行变形,因此在由前门110将密封部22向车内侧抬起的情况下,副唇23以连接基部24为中心而以向车外侧转动的方式变形,使得副唇23 与后门120更加紧密接触。
但是,在高压水W2从车外侧施加于副唇23的情况下,副唇23向车内侧浮起而使得水W2向车内侧浸入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图11示出由卡扣C固定的位置(图9的A-A线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而在上下相邻的卡扣C之间的位置,水W2容易向车内侧浸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9-13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施加于分隔部的高压水造成的漏水的发生的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是在后门120的前侧纵边部120A安装分隔部密封件50而将前门110的后端与后门120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密封结构,
所述前侧纵边部120A包括有在后门120前侧相连接的外板121 和内板122,内板122具有从后门120前侧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122a、从该前侧内面122a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122b、从该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122c,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50具有通过卡扣C而安装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安装部51、与该安装部51一体成型并与前门110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52、54、将所述安装部51的前端部与所述密封部52、54的后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53,其特征是,
所述安装部51的前端部相比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位于后门120前侧,
设置有前侧突部55,该前侧突部55从所述连接部53的所述安装部51侧向着所述前侧内面122a与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前侧内面122a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相接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前侧突部55与所述前侧内面122a 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是非接触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前侧纵边部120A还具有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122d、从该后侧倾斜面122d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122e,
所述安装部51的后端部相比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后端部位于后门120后侧,
设置有后侧突部56,该后侧突部56从所述安装部51的后端部向着所述后侧倾斜面122d与所述后侧内面122e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后侧倾斜面122d以及所述后侧内面122e相接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后侧突部56与所述后侧倾斜面122d以及所述后侧内面122e是非接触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分隔部密封件50从在环状密封条60的后门120前侧且在上侧形成的前侧注模成型部65向着下侧延伸,并且处于与所述环状密封条60分离开的状态,其中该环状密封条60 以将所述后门120的周边部包围住的方式设置,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50的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分别与在所述前侧注模成型部65的车外侧以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65a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65b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相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分隔部密封件,安装于后门120的前侧纵边部120A,将前门110的后端与后门120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
所述前侧纵边部120A包括有在后门120前侧相连接的外板121 和内板122,内板122具有从后门120前侧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122a、从该前侧内面122a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122b、从该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22c,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50具有通过卡扣C而安装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安装部51、与该安装部51一体成型并与前门110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52、54、将所述安装部51的前端部与所述密封部52、54的后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53,其特征是,
所述安装部51的前端部相比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位于后门120前侧,
设置有前侧突部55,该前侧突部55从所述连接部53的所述安装部51侧向着所述前侧内面122a与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前侧内面122a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122b相接近。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述前侧纵边部120A还具有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122d、从该后侧倾斜面122d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122e,
所述安装部51的后端部相比所述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后端部位于后门120后侧,
设置有后侧突部56,该后侧突部56从所述安装部51的后端部向着所述后侧倾斜面122d与所述后侧内面122e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后侧倾斜面122d以及所述后侧内面122e相接近。
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以及后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者对应事项。另外,表示前后或上下这样的方向的用词是基于车辆的前后、上下的基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安装部的前端部相比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前侧,设置有从连接部的安装部侧向着前侧内面与前侧倾斜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前侧内面以及前侧倾斜面相接近的前侧突部,因此在由于洗车而放水时等带来的高压水从车外侧施加于密封部的情况下,浸入到车内侧的水沿着前侧突部从前侧内面与前侧倾斜面的车内侧空间落下而排出。
由此,能够将要浸入到车内侧的水的量大幅减少。
另外,前侧突部与前侧内面和前侧倾斜面相接近,在此所谓的接近有接触的情况和并不接触的非接触的情况,特别是使前侧突部为非接触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卡扣间的距离的偏差大,发生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部侧从后门向车内侧浮起的现象,或者分隔部密封件在后门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性或安装姿势造成坏的影响。
由此,能够使分隔部密封件发挥稳定的密封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前侧纵边部还具有从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从该后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安装部的后端部相比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后侧,设置有后侧突部并且该后侧突部从安装部的后端部向着后侧倾斜面与后侧内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后侧倾斜面以及后侧内面相接近,因此即使是高压水的水进一步绕到车内侧而从安装部与车内侧突出面之间浸入到车内侧,该水也通过后侧突部使得走向变为向着车外侧,从后侧倾斜面与后侧内面的车内侧空间落下而排出,因此能够进一步使要浸入到车内侧的水的量极大的减少。
另外,针对后侧突部也与前侧突部相同,与后侧倾斜面以及后侧内面相接近,在此所谓的接近有接触的情况和并不接触的非接触的情况,特别是使后侧突部为非接触的情况下,即使是在卡扣间的距离的偏差大,发生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部侧从后门向着车内侧浮起的现象,或者分隔部密封件在后门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性或安装姿势造成坏的影响。
由此,能够使分隔部密封件发挥稳定的密封性能。
另外,使得前侧突部或后侧突部与相对向的面相接触,由于在上述的卡扣间的距离的偏差或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位置的偏差小的情况下,通过与相对向的面弹性接触,将水向车内侧的浸入直接阻拦住,因此是有效的。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分隔部密封件的前侧突部以及后侧突部分别与在前侧注模成型部的车外侧以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中该前侧注模成型部在环状密封条的后门前侧且在上侧形成,因此即使是在卡扣间的距离的偏差大,发生分隔部密封件的安装部侧从后门向着车内侧浮起的现象,或者分隔部密封件在后门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在分隔部密封件,能够使得前侧注模成型部的车外侧面的密封性与挤出成型部的安装部的车外侧面的密封性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图 9的A-A放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视图,是不存在卡扣C的位置,即与从图1去除了卡扣C的状态相当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从车外侧观察在后门周围设置的环状密封条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前侧注模成型部65周围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图4的B-B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另外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又一另外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9是示出四门轿车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例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以往例的另外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图9的A-A 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分隔部密封件
11 安装部
12 密封部
20 分隔部密封件
21 安装部
22 密封部
23 副唇
24 连接基部
50 分隔部密封件
51 安装部
52 密封唇(密封部)
53 连接部
54 唇支撑部(密封部)
55 前侧突部
56 后侧突部
60 环状密封条
61 安装基部
62 中空密封部
65 前侧注模成型部
65a 注模部前侧突部
65b 注模部后侧突部
110 前门
110A 后侧纵边部
115 装饰件
120 后门
120A 前侧纵边部
121 外板
122 内板
122a 前侧内面
122b 前侧倾斜面
122c 车内侧突出面
122d 后侧倾斜面
122e 后侧内面
125 装饰件
C 卡扣
CP 中立柱
W1~W8 水(高压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以及图9,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以往例中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的视图,是图9的 A-A放大剖视图,示出分隔部密封件50由卡扣C固定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图 2示出从该A-A线的位置稍微靠上或靠下的位置的不存在卡扣C的位置处的截面形状。
该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如图1、图2以及图9所示,是在四门轿车等的后门120 的前侧纵边部120A安装分隔部密封件50,将前门110的后端与后门120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结构。
后门120的前侧纵边部120A包括有在车外侧设置的外板121和在车内侧设置的内板122,在后门120前侧,外板121与内板122卷边结合在一起。
内板122具有从后门120前侧向着后门120后侧笔直的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122a、从该前侧内面122a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弯曲并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122b、从该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弯曲并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的车内侧突出面122c,而且还具有从车内侧突出面122c 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弯曲并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122d、从该后侧倾斜面122d的后端部向着后门120后侧弯曲并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122e。
车内侧突出面122c与前侧内面122a及后侧内面122e大致平行并在后门 12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
由此在前侧内面122a与前侧倾斜面122b的车内侧形成空间,同样的在后侧倾斜面122d与后侧内面122e的车内侧也形成空间。另外,车内侧突出面122c 是平坦的,卡扣C从车内侧插入到在车内侧突出面122c与外板12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在后门120侧,在外板121的车外侧设置有装饰用的装饰件125,同样在前门110的车外侧也设置有装饰用的装饰件115。
分隔部密封件50具有:在车内侧突出面122c上利用卡扣C在上下方向上隔着一定间隔间断式的进行安装的安装部51;与该安装部51一体成型且与前门110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52;与后门120的前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54;将安装部51的前端部与密封部54的后端部连接的连接部53。
安装部51为与车内侧突出面122c大致平行且在后门12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其车外侧面以与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车内侧面紧密接触的状态重合于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车内侧面。密封部52、54包括有在两车门110、120 关闭时与前门110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唇52和与后门120的前端弹性接触的唇支撑部54。
密封唇52的截面呈大致舌形状,从其根部侧直到前端部侧是从车外侧向着车内侧弯曲,在前门110的后端侧与车门板或装饰件115弹性接触。
连接部53的前侧车外侧与外板121的车内侧面相接触。
唇支撑部54也作为密封唇52的支撑部发挥功能,从连接部53的前端部向着车外侧延伸设置,在后门120的前端侧与装饰件125弹性接触。
安装部51的前端部被配置为相比前侧倾斜面122b的后端部而位于后门 120前侧,安装部51的后端部被配置为相比车内侧突出面122c的后端部而位于后门120后侧。
而且,设置有前侧突部55且该前侧突部55从连接部53的安装部51侧的车外侧面向着前侧内面122a与前侧倾斜面122b的车内侧空间突出,并且,设置有后侧突部56且该后侧突部56从安装部51的后端部的车外侧面向着后侧倾斜面122d与所述后侧内面122e的车内侧空间突出。
前侧突部55为前端细的唇状,从连接部53的安装部51侧向着后门120后侧且向着车外侧斜向延伸,而且与前侧内面122a以及前侧倾斜面122b呈非接触状态。
另外,后侧突部56从安装部51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笔直延伸,与后侧倾斜面122d以及后侧内面122e呈非接触状态。
安装部51、连接部53、唇支撑部54、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的材质是固体制的橡胶材料,密封唇52的材质由海绵制的橡胶材料构成。作为橡胶材料,例如可列举出EPDM(乙丙橡胶),也可以代替橡胶材料而使用热塑性弹性体等形成的树脂材料。
另外,在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不使安装部51的刚性过于低下的范围内,也可以使安装部51的车外侧面或者车内侧面的一部分为海绵制的橡胶材料来代替固体制的橡胶材料以提高密封性,也可以使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为海绵制的橡胶材料来代替固体制的橡胶材料以提高组装性。
另外,分隔部密封件50如图3以及图4所示,从在环状密封条60的后门120 前侧且在环状密封条60的上侧形成的前侧注模成型部65向下侧延伸,其中该环状密封条60以将后门120的周边部包围住的方式设置。
分隔部密封件50挤出成型而成,在环状密封条60的前侧,以与该环状密封条60分离开的状态向下侧延伸,分隔部密封件50的上端通过注模成型而连接于前侧注模成型部65的下端。
在图4中,注模成型部用由黑白两色分开的三角形的黑色侧表示,挤出成型部用白色侧表示。
分隔部密封件50的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分别与前侧注模成型部65 的向着车外侧突出且上下延伸而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65a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65b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连接。
另外,如图5所示,环状密封条60具有安装基部61和中空密封部62,安装基部61在相比分隔部密封件50而位于车内侧的位置安装在内板122上,中空密封部62构成为在后门120关闭时与中立柱CP弹性接触。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中,如图2所示,在由于洗车而放水时等带来的高压水W3从车外侧施加于密封部(密封唇部52、唇支撑部54)的情况下,在卡扣C之间,与由卡扣C固定的部分(图1)相比较,密封部12从车内侧浮起,作为水W3的一部分的水W4从唇支撑部54与装饰件125之间向车内侧浸入。
从唇支撑部54与装饰件125之间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4的一部分从装饰件 125与外板121之间落下而作为水W5排出,而一部分从连接部53与外板121之间作为水W6向车内侧浸入。
从连接部53与外板121之间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6的一部分沿着在连接部 53的安装部51侧设置的前侧突部55从前侧内面122a与前侧倾斜面122b的车内侧空间落下而排出(未图示),因此能够使得要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6的量大幅减少。
即使如此,若存在有绕到前侧突部55的车内侧而从安装部51与车内侧突出面122c之间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7,则该水W7的一部分通过在安装部51的后端部设置的后侧突部56而使得走向变为向着车外侧,从后侧倾斜面122d与后侧内面122e的车内侧空间落下而排出(未图示),因此进一步使得要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8的量极大的减少。假设有越过后侧突部56而浸入到车内侧的水W8,在后门120关闭时,由图5所示的环状密封条60阻挡住。
如图2所示,通过从安装部51设置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在高压水 W3从车外侧施加于分隔部的情况下,能够将向车内侧浸入的水W8的量抑制为极少量。
另外,由于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与相对向的面是非接触状态,因此即使是在卡扣C间的距离的偏差大,发生分隔部密封件50的安装部51侧从后门120向车内侧浮起的现象,或者分隔部密封件50的后门120前后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分隔部密封件50的安装性或安装姿势产生坏的影响。
由此,能够使分隔部密封件50发挥稳定的密封性能。
另外,由于分隔部密封件50的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分别与在前侧注模成型部65的车外侧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65a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65b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连接着,因此即使是在卡扣C间的距离的偏差大,发生分隔部密封件50的安装部51侧从后门120向车内侧浮起的现象,或者分隔部密封件50在后门120前后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的情况下,在分隔部密封件50 也能够使得前侧注模成型部65(分隔部密封件50的上端)的车外侧面的密封性与挤出成型部的安装部51的车外侧面的密封性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前侧突部55以及后侧突部56与相对向的面 (在前侧突部55是前侧内面122a以及前侧倾斜面122b,在后侧突部56是后侧倾斜面122d以及后侧内面122e)为非接触,但只要是在分隔部密封件的形状或者安装时的偏差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像图6所示那样,使得前侧突部55 与前侧内面122a或前侧倾斜面122b或者这两者的面相接触,防止水W从间隙向车内侧浸入。同样针对后侧突部56侧也可以与后侧倾斜面122d或后侧内面 122e或者这两者的面相接触。
针对后侧突部56,是从安装部51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笔直的延伸,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向着后门120前侧且向着车外侧斜向延伸。
另外,在使前侧突部55或后侧突部56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得前侧突部55或后侧突部56代替固体制的橡胶材料而由海绵制的橡胶材料构成,在提供密封性的同时提高安装作业性。
另外,如图7所示,在后门120的内板122的车内侧突出面122c进一步向着后门120后侧延伸设置,图2中所示的后侧倾斜面122d和后侧内面122e在后门 120的前侧不存在的车门构造的情况下,可以在分隔部密封件50不设置后侧突部56而仅设置前侧突部5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52、54是包括密封唇52和唇支撑部54,但是只要是与前门110和后门120弹性接触而将其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结构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形状。
因此,在前门110的后端侧,仅与构成前门110的车门板弹性接触也是可以的,仅与装饰件115弹性接触或者与这两者弹性接触也是可以的。同样,在后门120的前端侧,仅与构成后门120的车门板弹性接触也是可以的,仅与装饰件125弹性接触或者与这两者弹性接触也是可以的。
另外,整体的形状也可以是中空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得固体制的唇支撑部54如图8所示为与密封唇52 相同的海绵制,使得密封唇52与唇支撑部54在材质上连续也是可以的。

Claims (8)

1.一种分隔部的密封结构,是在后门的前侧纵边部安装分隔部密封件而将前门的后端与后门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的密封结构,
所述前侧纵边部包括有在后门前侧相连接的外板和内板,内板具有从后门前侧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从该前侧内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从该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具有通过卡扣而安装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安装部、与该安装部一体成型并与前门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将所述安装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密封部的后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前端部相比所述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前侧,
设置有前侧突部,该前侧突部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安装部侧向着所述前侧内面与所述前侧倾斜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前侧内面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相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突部与所述前侧内面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是非接触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纵边部还具有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从该后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
所述安装部的后端部相比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后侧,
设置有后侧突部,该后侧突部从所述安装部的后端部向着所述后侧倾斜面与所述后侧内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后侧倾斜面以及所述后侧内面相接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突部与所述后侧倾斜面以及所述后侧内面是非接触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密封件从在环状密封条的后门前侧且在上侧形成的前侧注模成型部向着下侧延伸,并且处于与所述环状密封条分离开的状态,其中该环状密封条以将所述后门的周边部包围住的方式设置,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的前侧突部以及后侧突部分别与在所述前侧注模成型部的车外侧以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隔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密封件从在环状密封条的后门前侧且在上侧形成的前侧注模成型部向着下侧延伸,并且处于与所述环状密封条分离开的状态,其中该环状密封条以将所述后门的周边部包围住的方式设置,
所述分隔部密封件的前侧突部以及后侧突部分别与在所述前侧注模成型部的车外侧以上下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注模部前侧突部以及注模部后侧突部以连贯且一体的方式相连接。
7.一种分隔部密封件,安装于后门的前侧纵边部,将前门的后端与后门的前端之间的分隔部堵塞住,
所述前侧纵边部包括有在后门前侧相连接的外板和内板,内板具有从后门前侧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前侧内面、从该前侧内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内侧斜后方延伸的前侧倾斜面、从该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车内侧突出面,
该分隔部密封件具有通过卡扣而安装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安装部、与该安装部一体成型并与前门的后端弹性接触的密封部、将所述安装部的前端部与所述密封部的后端部相连接的连接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的前端部相比所述前侧倾斜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前侧,
设置有前侧突部,该前侧突部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安装部侧向着所述前侧内面与所述前侧倾斜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前侧内面以及所述前侧倾斜面相接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隔部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纵边部还具有从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向着车外侧斜后方延伸的后侧倾斜面、从该后侧倾斜面的后端部向着后门后侧延伸设置的后侧内面,
所述安装部的后端部相比所述车内侧突出面的后端部位于后门后侧,
设置有后侧突部,该后侧突部从所述安装部的后端部向着所述后侧倾斜面与所述后侧内面的车内侧空间突出,且与所述后侧倾斜面以及所述后侧内面相接近。
CN202222696793.8U 2022-02-04 2022-10-13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Active CN2185195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6735A JP2023114389A (ja) 2022-02-04 2022-02-04 見切部シール材及び見切部のシール構造
JP2022-016735 2022-0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19521U true CN218519521U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4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6793.8U Active CN218519521U (zh) 2022-02-04 2022-10-13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4389A (zh)
CN (1) CN21851952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4389A (ja)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2028B2 (ja) 自動車の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EP1016559B1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door weather strip
US5168668A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glass run
US20090001754A1 (en) Roof side weather strip for automobile
US20030042755A1 (en) Structure of roof-side portion of motor vehicle
CN109263571B (zh) 车辆外装结构
US6969111B2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sliding roof of motor vehicle
US20040189044A1 (en) Sealing strip and vehicle panel assembly
CN218519521U (zh) 分隔部密封件以及分隔部的密封结构
JP2010052623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4924894B2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1253245A (ja)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2004034824A (ja) 自動車用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776853B2 (ja) 自動車用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US6932422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weather strip for motor vehicle
JP2001310635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CN217994567U (zh) 侧围端限位块及车辆
JP2010260393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919948B2 (ja) ヒドンサッシ型ウェザストリップ
CN216580072U (zh) 车窗导槽密封结构及汽车
JP3159024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JP7474159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ル構造及び自動車のシール材
JP2010260394A (ja) 自動車用ルーフ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3917762B2 (ja) サッシュ付ドア車のシール構造
JP2002036976A (ja) ハードトップ車のルーフ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