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0322U -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0322U
CN218660322U CN202222803199.4U CN202222803199U CN218660322U CN 218660322 U CN218660322 U CN 218660322U CN 202222803199 U CN202222803199 U CN 202222803199U CN 218660322 U CN218660322 U CN 218660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plate
front mould
ejection mechanism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31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伟军
曹湛辉
刘勇
罗威
陈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ast As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31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0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0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0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包括A板、B板、前模斜顶以及前模顶针板,前模斜顶设置在前模顶针板上,还包括:前模回针,其设置在前模顶针板上,前模回针在A板和B板的开合过程中往复移动;前模回针上设有联动部;以及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联动块可活动地设置在B板上;在合模时,联动块与联动部卡接;在开模过程中,当前模顶针板与A板相抵时,联动块与联动部分开。在模具开模时,前模回针、前模顶针板以及前模斜顶的移动方向与A板开启的方向相反,以将A板上的产品顶出,避免了现有的弹簧顶推前模斜顶顶出结构弹簧顶出与后模不同步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产品扣位拉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注塑模具过程为把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
针对需要前模顶出的产品模具,注塑生产中,为了完成产品的顶出工作,常常会采用以下方式:一是用弹簧顶推前模斜顶顶出结构,二是采用外置扣机带动前模顶针板运动。方式一中,弹簧顶出与后模(即B板)的开模不同步,容易出现产品扣位拉白现象;方式二中,外置扣机需要额外占用安装空间,导致模具整体体积较为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顶出与后模的开模不同步而导致产品扣位拉白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包括A板、B板、前模斜顶以及前模顶针板,所述前模斜顶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上,还包括:
前模回针,其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上,所述前模回针在所述A板和所述B板的开合过程中往复移动;所述前模回针上设有联动部;以及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B板上;
在合模时,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卡接;
在开模过程中,当所述前模顶针板与所述A板相抵时,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分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在模具开模时,因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卡接,前模回针、前模顶针板以及前模斜顶在B板的带动下同步移动,即前模回针、前模顶针板以及前模斜顶的移动方向与A板开启的方向相反,以将A板上的产品顶出,避免了现有的弹簧顶推前模斜顶顶出结构弹簧顶出与后模不同步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产品扣位拉白的问题。在顶出产品后,模具仍处于开模的状态,当前模顶针板与A板相抵时,前模顶针板受到了A板的相反作用力,该相反作用力使得联动块不足以卡住联动部,联动块与联动部分开,即前模回针与B板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模回针与联动块的组合使用,从而保证了前模顶出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沿所述前模回针的竖向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联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联动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卡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均为圆弧凹面;所述联动块包括圆弧凸面部,其与所述圆弧凹面配合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模回针具有沿底面边缘周向分布的圆角。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B板的上表面具有一凹陷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镶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镶件具有供所述前模回针穿过的通孔,所述联动块设置在所述镶件内;弹性元件,其横向设置在所述镶件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联动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镶件或所述安装槽壁面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所述镶件具有容纳所述弹性元件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弹簧的直径相匹配。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镶件具有两侧贯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相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高度与所述联动块的高度相匹配;所述安装腔的宽度大于所述联动块的宽度;所述联动块的两侧与所述B板相抵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模顶出机构还包括垫块,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底部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所述垫块与所述安装槽底面持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图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零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模顶出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联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A板、120—B板、130—前模斜顶、140—前模顶针板、150—前模回针、152—第一联动部、153—第二联动部、154—圆角、210—联动块、211—圆弧凸面部、220—镶件、221—通孔、222—安装通孔、223—安装腔、230—弹性元件、300—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具体来说,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包括A板、B板、前模斜顶130以及前模顶针板140,所述前模斜顶130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140上,还包括:
前模回针150,其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140上,所述前模回针150在所述A板和所述B板的开合过程中往复移动;所述前模回针150上设有联动部;以及联动组件,包括联动块210,所述联动块21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B板上;
在合模时,所述联动块210与所述联动部卡接;在开模过程中,当所述前模顶针板140与所述A板相抵时,所述联动块210与所述联动部分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在模具开模时,因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卡接,前模回针、前模顶针板以及前模斜顶在B板的带动下同步移动,即前模回针、前模顶针板以及前模斜顶的移动方向与A板开启的方向相反,以将A板上的产品顶出,避免了现有的弹簧顶推前模斜顶顶出结构弹簧顶出与后模不同步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产品扣位拉白的问题。在顶出产品后,模具仍处于开模的状态,当前模顶针板与A板相抵时,前模顶针板受到了A板的相反作用力,该相反作用力使得联动块不足以卡住联动部,联动块与联动部分开,即前模回针与B板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模回针与联动块的组合使用,从而保证了前模顶出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联动部152和第二联动部153,所述第一联动部152和所述第二联动部153沿所述前模回针150的竖向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联动块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联动块210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部152和所述第二联动部153卡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前模回针150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对称的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两个联动块分别与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卡接,以使前模回针150在与联动块卡接后受力均匀,使得B板带动前模回针150的移动更为稳定和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联动部152和所述第二联动部153均为圆弧凹面;所述联动块210包括圆弧凸面部211,其与所述圆弧凹面配合连接。在开模和合模的过程中,由于联动部与联动块为圆弧凹凸配合连接,与矩形凹凸配合连接的方式相比,前模回针150能够更加容易地与联动块分开和抵接,有效地避免了联动块与前模回针150分开过程和连接过程的损耗。
进一步地,所述B板的上表面具有一凹陷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镶件220,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镶件220具有供所述前模回针150穿过的通孔221,所述联动块210设置在所述镶件220内;弹性元件230,其横向设置在所述镶件220内,所述弹性元件230的一端与所述联动块2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镶件220或所述安装槽壁面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联动组件设置在B板的安装槽内,无需占用模具外部空间,有效地节省了模具的安装空间;并设置弹性元件与联动块连接,当联动块与联动部抵接时,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联动块一直卡住联动部,使得联动块与联动部在前模顶针板和A板相抵前保持连接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回针150具有沿底面边缘周向分布的圆角154。在本实用新型中,前模回针150向下移动时,前模回针150的底部与两个联动块顶部相接触,由于前模回针150顶部设有圆角,通过圆角作用于联动块的圆弧凸面部,能够将两个联动块向两边挤压;同时,与前模回针150底面直角边缘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模回针150底面边缘设置圆角有效减少了前模回针150底部和联动块的圆弧凸面部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230包括弹簧;所述镶件220具有容纳所述弹性元件230的安装通孔222,所述安装通孔222的直径与所述弹簧的直径相匹配,以保证弹簧的可靠工作,避免因弹簧的两端发生径向的移动而造成弹簧在安装通孔内卡住不能工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镶件220具有两侧贯穿的安装腔223,所述安装腔223与所述通孔221、所述安装通孔222相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高度H与所述联动块的高度h相匹配;所述联动块210的两侧与所述B板相抵接,以使联动块移动稳定可靠,所述安装腔的宽度D大于所述联动块的宽度d,以提供联动块能够左右移动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顶出机构还包括垫块300,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底部且设置在所述通孔221的正下方,所述垫块300与所述安装槽底面持平。在合模时,前模回针150向下移动,前模回针150对B板具有下压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块,使得前模回针150对垫块进行作用,有效避免模具在长时间使用下前模回针150对B板的损坏,当垫块出现损坏时,将垫块更换即可,无需更换B板,节省了模具维护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9)

1.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包括A板、B板、前模斜顶以及前模顶针板,所述前模斜顶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模回针,其设置在所述前模顶针板上,所述前模回针在所述A板和所述B板的开合过程中往复移动,所述前模回针上设有联动部;以及
联动组件,其包括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B板上;
在合模时,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卡接;
在开模过程中,当所述前模顶针板与所述A板相抵时,所述联动块与所述联动部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沿所述前模回针的竖向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联动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联动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均为圆弧凹面;
所述联动块包括圆弧凸面部,其与所述圆弧凹面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回针具有沿底面边缘周向分布的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板的上表面具有一凹陷设置的安装槽,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
镶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镶件具有供所述前模回针穿过的通孔,所述联动块设置在所述镶件内;
弹性元件,其横向设置在所述镶件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联动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镶件或所述安装槽壁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所述镶件具有容纳所述弹性元件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弹簧的直径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镶件具有两侧贯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相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高度与所述联动块的高度相匹配;所述安装腔的宽度大于所述联动块的宽度;所述联动块的两侧与所述B板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顶出机构还包括垫块,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底部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下方,所述垫块与所述安装槽底面持平。
9.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前模顶出机构。
CN202222803199.4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18660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3199.4U CN21866032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3199.4U CN21866032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0322U true CN218660322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4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3199.4U Active CN218660322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0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60322U (zh)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0625901A (zh) 一种行位二次抽芯结构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WO2020174615A1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成形用金型及び成形品
CN110539457A (zh) 深筋二次顶出机构
CN212528567U (zh) 一种滑块顶出模具
CN110625893A (zh) 一种自动化注塑模具
CN212400213U (zh)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CN214353959U (zh) 一种用于分模的模具顶出结构
CN11090096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0061855U (zh) 一种周圈扣位强行脱模结构
CN208827004U (zh) 一种先退位后回位的双角度滑块机构
CN108973040A (zh) 一种先退位后回位的双角度滑块机构
CN218749097U (zh) 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顶出结构
CN220482404U (zh) 一种高稳定性注塑模具的滑块结构
CN216267400U (zh) 一种注塑脱模模具
CN213472064U (zh) 一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抽芯顶件装置
CN216968550U (zh) 一种斜销结构及模具
CN210061854U (zh) 一种内置顶出滑块机构
CN217169572U (zh) 一种多方向同时抽芯注塑模具
CN105346015B (zh) 一种强行脱模特征的模具回位结构
CN211307281U (zh) 一种化妆品外盖用自动注塑装置
CN214820430U (zh) 一种带折弯角度调整功能的模芯结构
CN219006840U (zh) 辅助离型结构及后模及模具
CN215550574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向进胶脱水口装置和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