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0213U -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0213U
CN212400213U CN202020201576.5U CN202020201576U CN212400213U CN 212400213 U CN212400213 U CN 212400213U CN 202020201576 U CN202020201576 U CN 202020201576U CN 212400213 U CN212400213 U CN 212400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roduct
movable
block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15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佰胜
林可贵
余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ping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ping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ping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ping Huayi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15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0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0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0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向分型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包括抵接于定模组件的型芯和支撑型芯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设于定模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动模板,型芯包括斜顶针模块以及嵌装于动模板之靠近定模组件的成型块,成型块、动模板以及支撑板围合形成容纳斜顶针模块的容纳腔,斜顶针模块包括抵接于产品之斜面部并与支撑板成夹角设置连接的斜块以及若干个沿斜块的轴线贯穿于斜块以用于将产品之斜面部与斜块分离并与动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顶针。本实用新型在型芯上设置斜顶针模块,脱模时,第一顶针继续抵接于产品的斜面部,斜块在支撑板的带动作用下会跟随支撑板一起向远离产品之斜面部的一侧运动,以将斜块与产品的斜面部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的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在成型带有斜面的产品时,需要先在模具内成型出产品,然后开模,再驱动型芯上的斜块,使斜块与产品的斜面部分脱离,以减少型芯与产品的斜面部分接触面积,以便于机械手最终取出产品。但是,产品上的斜面部分经常会粘接在斜块上,尤其是斜面部分上具有多个通孔的,不容易与斜块脱离,会随斜块一起运动,后来技术人员在斜块内设置弹簧,以便产品的斜面部分依靠弹簧的弹力与斜块分离。
然而,由于胶液是流动性的,时间久了,胶液将会粘接在弹簧上,影响弹簧的弹性,无法实现产品的斜面部分与斜块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分型模具,其旨在解决现有市面上的模具在成型带有斜面的产品时,塑胶将会粘接在斜块内的弹簧上,影响弹簧的弹性,无法将产品的斜面部分与斜块分离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分型模具,用于成型出具有斜面部的产品,所述多向分型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定模组件的型芯以及支撑所述型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动模板,所述型芯包括斜顶针模块以及嵌装于所述动模板之靠近所述定模组件的成型块,所述成型块、动模板以及支撑板围合形成容纳所述斜顶针模块的容纳腔,所述斜顶针模块包括用于抵接所述产品之斜面部并与所述支撑板成夹角设置连接的斜块以及若干个沿所述斜块的轴线贯穿于所述斜块以用于将所述产品之斜面部与所述斜块分离并与所述动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顶针。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组件位于所述动模组件的右侧,所述斜顶针模块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顶针固定于所述动模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容纳腔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容纳部及穿孔部,所述穿孔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径,所述穿孔部自所述成型块的端部贯穿于所述成型块并延伸至所述动模板的一部分,所述容纳部自所述穿孔部的端部贯穿于所述动模板的另一部分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斜块设于所述穿孔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块设有贯穿左右两端面的第一斜孔,所述动模板从右至左依次贯穿设有第二斜孔及第三斜孔,所述第二斜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斜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三斜孔的内径,所述支撑板之朝向所述动模板的一侧凹设有与第三斜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三斜孔构成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一斜孔及第二斜孔构成所述穿孔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块包括用于抵接产品的滑块及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斜孔内并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斜孔内,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斜孔内并与所述滑块卡插连接,且所述支撑块之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凹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固定板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之远离所述型芯一侧的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顶针板、若干个用于将所述产品从型芯上分离且与所述动模组件所在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二顶针以及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顶针具有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将产品从所述型芯上分离的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和成型块;且/或,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固定板和成型块;且/或,
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固定板、斜块和成型块。
进一步地,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所述第一行位机构包括倾斜凸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的第一导向杆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上以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于所述第一斜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一滑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滑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之朝向所述定模组件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斜顶针模块相对的两外侧,两所述第一导向杆相对应的分别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所述第一导向杆至所述动模组件所在中心轴线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二行位机构,所述动模组件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缘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边缘,两个第一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边缘,两所述第一滑座分别设于两所述第一侧边缘一侧,所述第二行位机构包括铲机以及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二滑座,所述定模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定模板、脱板、水口板及面板,所述第二滑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定模板之朝向所述动模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座靠近两所述第二侧边缘其中之一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斜槽,所述铲机安装于所述脱板上并穿过所述定模板后与所述第二斜槽卡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三行位机构,所述第三行位机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的第二导向杆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上且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边缘的一侧,所述第三滑座上设有第三斜槽,所述第二导向杆插入于所述第三斜槽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型芯相对于产品的斜面部位置上设置斜顶针模块,当产品成型后,第一顶针在动模板的支撑下继续抵接于产品的斜面部,斜块在支撑板的带动作用下会跟随支撑板一起向远离产品之斜面部的一侧运动,第一顶针将使得产品不会随斜块一起运动,从而将斜块与产品的斜面部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向分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向分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设有产品的多向分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第二顶针与斜顶针模块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定模组件去掉铲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产品;11、斜面部;20、动模组件;21、型芯;211、斜顶针模块;2111、斜块;2112、第一顶针;2113、固定板;2114、第一穿孔;2115、滑块;2116、支撑块;2117、避让槽;212、成型块;22、支撑部;221、支撑板;2211、凹槽;222、动模板;2221、第二斜孔;2222、第三斜孔;2223、定位槽;223、底板;224、顶针板;225、第二顶针;2251、第一端部;2252、第二端部;226、弹性组件;2261、弹簧;2262、支杆;23、第一侧边缘;24、第二侧边缘;30、定模组件;31、定模板;311、第二穿孔;312、凸出部;313、型腔;32、脱板;33、水口板;34、面板;35、复位弹性件;40、第一行位机构;41、第一导向杆;42、第一滑座;421、第一斜槽;50、第二行位机构;51、铲机;52、第二滑座;521、第二斜槽;60、第三行位机构;61、第二导向杆;62、第三滑座;621、第三斜槽;70、容纳腔;71、容纳部;72、穿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2、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向分型模具,用于成型出具有斜面部11的产品10,多向分型模具包括动模组件20、定模组件30、第一行位机构40、第二行位机构50以及第三行位机构60,定模组件30位于动模组件20的右侧,第一行位机构40、第二行位机构50以及第三行位机构60均设置于定模组件30和动模组件20之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7和图8,动模组件20包括抵接于定模组件30的型芯21以及支撑型芯21的支撑部22,支撑部22包括支撑板221以及设于定模组件30与支撑板221之间的动模板222,型芯21包括斜顶针模块211以及嵌装于动模板222之靠近定模组件30一侧的成型块212,成型块212、动模板222以及支撑板221围合形成容纳斜顶针模块211的容纳腔70,斜顶针模块211包括用于抵接产品10之斜面部11并与支撑板221成夹角设置连接的斜块2111、若干个均沿斜块2111的轴线贯穿于斜块2111以用于将产品10之斜面部11与斜块2111分离的第一顶针2112以及用于将第一顶针2112固定于动模板222上的固定板2113。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2112为斜顶针,动模组件20的中心轴线为水平设置,第一顶针2112与动模组件20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第一顶针2112与斜块2111是同轴设置都为倾斜状态,固定板2113的轴向与第一顶针2112相垂直,也为倾斜设置,当然,固定板2113也可以不垂直于第一顶针2112,当产品10成型后,第一顶针2112在动模板222的支撑下继续抵接于产品10的斜面部11,斜块2111在支撑板221的带动作用下会跟随支撑板221一起向远离产品10之斜面部11的一侧运动,第一顶针2112将使得产品10不会随斜块2111一起运动,以将斜块2111与产品10之斜面部11分离。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70为倾斜设置的腔体,容纳腔70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容纳部71及穿孔部72,容纳部71与穿孔部72相连通,穿孔部72的内径小于容纳部71的内径以形成一个环形的台阶,穿孔部72自成型块212之靠近定模组件30一侧的端部贯穿于成型块212并延伸至动模板222的一部分,容纳部71自穿孔部72远离定模组件30一侧的端部贯穿于动模板222的另一部分并延伸至支撑板221的中部,即支撑板221有一半被贯穿,固定板2113位于容纳部71内并抵接于台阶处,斜块2111设于穿孔部72内,且斜块2111可在穿孔部72内相对成型块212滑动,以便于向远离产品10之斜面部11的一侧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斜块2111上设有供第一顶针2112穿设的第一穿孔2114,第一顶针2112与斜块2111间为间隔设置,在斜块2111滑移的过程中,第一顶针2112与斜块2111间不会碰处到,不产生干涉。
请进一步参阅图11,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斜块2111包括用于抵接产品10的滑块2115及与支撑板221相连接的支撑块2116,成型块212设有贯穿左右两端面的第一斜孔,动模板222从右至左依次贯穿设有第二斜孔2221及第三斜孔2222,第二斜孔2221的内径大于第一斜孔的内径且小于第三斜孔2222的内径,支撑板221之朝向动模板222的一侧凹设有与第三斜孔2222相连通的凹槽2211,凹槽2211与第三斜孔2222构成容纳部71,第一斜孔及第二斜孔2221构成穿孔部72,滑块2115位于第一斜孔内并部分延伸至第二斜孔2221内,支撑块2116位于第二斜孔2221内并与滑块2115卡插连接,且支撑块2116之朝向支撑板221的一侧凹设有用于避让固定板2113的避让槽2117,以使得该模具的结构更紧凑,减少模具的整体尺寸。
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位于支撑板221之远离型芯21一侧的底板223、设于底板223与支撑板221之间的顶针板224、若干个用于将产品10从型芯21上分离且与动模组件20所在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二顶针225以及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弹性组件226,弹性组件226的一端与顶针板22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221连接,弹性组件226包括弹簧2261及穿设于弹簧2261内的支杆2262,支杆2262的一端与顶针板22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221连接,弹性组件226可提供给顶针板224恢复的弹力,第二顶针225具有与顶针板224相连接的第一端部2251以及用于将产品10从型芯21上分离的第二端部2252,第二顶针225由注塑机上的顶杆提供动力,驱动顶针板224运动,从而将产品10从型芯21上顶出分离。
请参阅图2、图3和图7,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顶针225的数量为多个,其与型芯21之间的配合将有多种情况,因此,针对本实施例,第一端部2251都与顶针板224相连接,第二顶针225的第二端部2252具有以下三种实施方式:
1、第二端部2252依次穿过支撑板221、动模板222和成型块212;
2、第二端部2252依次穿过支撑板221、动模板222、固定板2113和成型块212;
3、第二端部2252依次穿过支撑板221、动模板222、固定板2113、斜块2111和成型块212。
本实施例中,第二顶针225与固定板2113、斜块2111间都是间隔设置,即固定板2113和斜块2111都给第二顶针225预留有足够的避让空间,在固定板2113和斜块2111运行过程中不会与第二顶针225产生干涉。
请参阅图2、图8至图9,第一行位机构40包括倾斜凸设于定模组件30上的第一导向杆41及滑动安装于动模组件20上以用于抵接产品10的第一滑座42,第一滑座42上设有第一斜槽421,第一导向杆41插入于第一斜槽421内,第一导向杆41至动模组件20所在中心轴线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杆41和第一滑座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第一滑座42分别安装于动模组件20之朝向定模组件30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斜顶针模块211相对的两外侧,两第一导向杆41相对应的分别设于定模组件30上,当合模时,两个第一导向杆41将分别驱动两个第一滑座42向成型块212一侧运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10,动模组件20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缘23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边缘24,两个第一侧边缘23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侧边缘24,两第一滑座42分别设于两第一侧边缘23一侧,第二行位机构50包括铲机51以及用于抵接产品10的第二滑座52,定模组件30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定模板31、脱板32、水口板33及面板34,定模板31和脱板32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35,第二滑座52滑动安装于定模板31之朝向动模组件20的一侧,且第二滑座52靠近两所述第二侧边缘24其中一侧,第二滑座52上设有第二斜槽521,定模板31上设有第二穿孔311,铲机51安装于脱板32上并穿过定模板31的第二穿孔311后与第二斜槽521卡插连接,动模板222上设有与铲机51端部相配合的定位槽2223,当合模时,铲机51可以驱动第二滑座52向成型块212一侧运行。
第三行位机构60包括凸设于定模组件30上的第二导向杆61及滑动安装于动模组件20上且用于抵接产品10的第三滑座62,第三滑座62设于另一个第二侧边缘24的一侧,第三滑座62上设有第三斜槽621,第二导向杆61插入于第三斜槽621内,定模板31之朝向动模组件20的一侧设有凸出部312,凸出部312上凹设有与型芯21相对应的型腔313,当合模时,第二导向杆61可以驱动第三滑座62向成型块212一侧运行,第一滑座42、第二滑座52、第三滑座62、型芯21以及凸出部312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10的产品型腔,当需要取出产品10时,第一滑座42、第二滑座52和第三滑座62在开模后都要向远离成型块212的一侧运行,以便于第二顶针225顶出产品10。
本实施例中多向分型模具的工作原理为:
开模过程,动模组件20将先与定模组件30分开,第一滑座42、第二滑座52、第三滑座62都向远离型芯21一侧运动,支撑板221、顶针板224及底板223在外力作用下再一起向远离产品10一侧运行,支撑板221同时带动斜块2111向远离产品10之斜面部11一侧运行,此时,第一顶针2112保持不动,继续顶着产品10之斜面部11,从而将斜块2111与产品10之斜面部11分离,然后,成型机给顶针板224一个作用力,驱动顶针板224向靠近产品10的一侧运动,顶针板224带动第二顶针225将产品10从型芯21上顶出,从而将产品10从型芯21上分离;
合模过程,顶针板224在弹性组件226的弹力下先自动恢复到原位,第二顶针225复位,然后,支撑板221、顶针板224及底板223与动模板222合拢,斜块2111复位,之后,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30开始合拢,第一导向杆41、铲机51及第二导向杆61分别插入于第一斜槽421、第二斜槽521及第三斜槽621内,以分别驱动第一滑座42、第二滑座52及第三滑座62都向成型块212一侧运行,第一滑座42、第二滑座52、第三滑座62、型芯21及定模板31上凸出部312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10的产品型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向分型模具,用于成型出具有斜面部的产品,所述多向分型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定模组件的型芯以及支撑所述型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与支撑板之间的动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包括斜顶针模块以及嵌装于所述动模板之靠近所述定模组件的成型块,所述成型块、动模板以及支撑板围合形成容纳所述斜顶针模块的容纳腔,所述斜顶针模块包括用于抵接所述产品之斜面部并与所述支撑板成夹角设置连接的斜块以及若干个沿所述斜块的轴线贯穿于所述斜块以用于将所述产品之斜面部与所述斜块分离并与所述动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顶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组件位于所述动模组件的右侧,所述斜顶针模块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顶针固定于所述动模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容纳腔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容纳部及穿孔部,所述穿孔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径,所述穿孔部自所述成型块的端部贯穿于所述成型块并延伸至所述动模板的一部分,所述容纳部自所述穿孔部的端部贯穿于所述动模板的另一部分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斜块设于所述穿孔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块设有贯穿左右两端面的第一斜孔,所述动模板从右至左依次贯穿设有第二斜孔及第三斜孔,所述第二斜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斜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三斜孔的内径,所述支撑板之朝向所述动模板的一侧凹设有与第三斜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三斜孔构成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一斜孔及第二斜孔构成所述穿孔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块包括用于抵接产品的滑块及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斜孔内并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斜孔内,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斜孔内并与所述滑块卡插连接,且所述支撑块之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凹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固定板的避让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之远离所述型芯一侧的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顶针板、若干个用于将所述产品从型芯上分离且与所述动模组件所在中心轴线平行的第二顶针以及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顶针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顶针具有与所述顶针板相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将产品从所述型芯上分离的第二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和成型块;且/或,
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固定板和成型块;且/或,
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所述支撑板、动模板、固定板、斜块和成型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所述第一行位机构包括倾斜凸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的第一导向杆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上以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导向杆插入于所述第一斜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一滑座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滑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之朝向所述定模组件的一端并分别位于所述斜顶针模块相对的两外侧,两所述第一导向杆相对应的分别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所述第一导向杆至所述动模组件所在中心轴线的距离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二行位机构,所述动模组件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缘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侧边缘,两个第一侧边缘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侧边缘,两所述第一滑座分别设于两所述第一侧边缘一侧,所述第二行位机构包括铲机以及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二滑座,所述定模组件包括自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定模板、脱板、水口板及面板,所述第二滑座滑动安装于所述定模板之朝向所述动模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座靠近两所述第二侧边缘其中之一侧,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斜槽,所述铲机安装于所述脱板上并穿过所述定模板后与所述第二斜槽卡插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向分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分型模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定模组件和动模组件之间的第三行位机构,所述第三行位机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定模组件上的第二导向杆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动模组件上且用于抵接所述产品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座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二侧边缘的一侧,所述第三滑座上设有第三斜槽,所述第二导向杆插入于所述第三斜槽内。
CN202020201576.5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Active CN212400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1576.5U CN212400213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1576.5U CN212400213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0213U true CN212400213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1576.5U Active CN212400213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0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588A (zh) * 2021-07-13 2021-09-17 深圳市泰兴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质量较好的注塑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588A (zh) * 2021-07-13 2021-09-17 深圳市泰兴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型质量较好的注塑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3354B (zh) 抽芯机构及模具
CN212400213U (zh) 一种多向分型模具
CN214773725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行位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CN208164332U (zh) 用于组装连接器五金件与注塑件的工装
CN216795210U (zh) 一种打印机配件的安装结构
CN214395113U (zh) 一种按摩器注塑外壳的五金嵌件自动嵌装装置
CN210453391U (zh) 精密环形零件自动顶出脱离模具结构
CN208827004U (zh) 一种先退位后回位的双角度滑块机构
CN108973040A (zh) 一种先退位后回位的双角度滑块机构
CN218660322U (zh) 一种前模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2936773A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11416118U (zh) 一种脱模辅助装置
CN109093094B (zh) 一种多滑块锌合金压铸模具
CN218615259U (zh) 顶出机构及注塑设备
CN212072676U (zh) pin针插装用工装
CN116653222A (zh) 公模及注塑模具
CN112277265B (zh) 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N219294580U (zh) 模具机构及注塑设备
CN211662453U (zh) 一种t型顺序顶出装置
CN109228056B (zh) 一种多滑块模具强力推出机构
CN115056418B (zh) 一种引出线组件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18256188U (zh) 一种滑块流道顶出结构
CN212366399U (zh) 一种连接器的注塑件自切浇口模具
CN218256549U (zh) 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