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1449U -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1449U
CN218651449U CN202223011808.9U CN202223011808U CN218651449U CN 218651449 U CN218651449 U CN 218651449U CN 202223011808 U CN202223011808 U CN 202223011808U CN 218651449 U CN218651449 U CN 218651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coating
color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18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策
江小勇
吴育权
周毅
盛金旺
李家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18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1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1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144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3472 priority patent/WO202409862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26Thermosensitive pa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oker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该锅具盖体组件包括内盖、线圈组件、保温座板、温感变色涂层和保温盖板,所述内盖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下方;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所述保温盖板设在所述内盖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被加热。该锅具盖体组件可以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当前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烫伤风险。

Description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以饭煲为例,在烹饪过程或保温过程中,盖体的温度会同步升高,尤其是盖体的内表面,当打开盖体后,在不知晓盖体内表面温度的条件下,若触碰到盖体的内表面,会有烫伤的风险。随着人们对烹饪器具的安全性及使用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升,如何降低烹饪器具的烫伤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以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等操作时的烫伤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锅具盖体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锅具盖体组件包括:内盖、线圈组件、保温座板、温感变色涂层和保温盖板,所述内盖设有安装空间;所述线圈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绕组;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下方;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所述保温盖板设在所述内盖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被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锅具盖体组件一方面可以利用线圈组件对保温盖板进行加热,通过保温盖板对食物进行高效的加热,充分的激发美拉德反应,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位于保温盖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保温座板的温度可以间接评价保温盖板的温度,能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等操作时的烫伤风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任选地,所述线圈组件用于产生涡流穿过所述保温座板给所述保温盖板加热。
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在所述线圈绕组通电时切割所述线圈绕组产生的涡流而发热。
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还包括连接件,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内盖可拆卸相连。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表面覆盖有第一疏水层,且所述第一疏水层为透明材质。
任选地,所述第一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任选地,锅具盖体组件还包括:面涂层,所述面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上且位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远离锅具的一侧。
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为透明座板,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设在所述保温座板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面涂层设在所述温感变色涂层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面涂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任选地,所述面涂层为耐磨防刮涂层。
任选地,所述面涂层远离锅具的一侧覆盖有第二疏水层。
任选地,所述第二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饱和度随温度变化而可逆变化。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所述可逆变色区为温感显色区、温感消色区或区间温感显色区。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包括多个间隔或连续布置的变色子涂层,多个所述变色子涂层的变色温度相同或不同。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包括温感变色油墨。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变色温度为5~80摄氏度。
任选地,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直接接触的区域为粗糙表面,所述粗糙表面是对所述保温座板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形成的。
任选地,所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Ra不小于0.1μm。
任选地,所述保温座板为无机玻璃座板、微晶玻璃座板或透明树脂座板;和/或,所述保温座板的厚度为2~5mm。
任选地,在所述内盖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为5~30mm;和/或,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保温盖板之间的距离为5~30mm。
任选地,锅具盖体组件还包括: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设在所述内盖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所述保温座板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靠近所述蒸汽阀,所述线圈组件、所述保温盖板和所述蒸汽阀形成包裹空间,所述保温座板置于所述包裹空间内;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保温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温座板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保温座板为褐色。
任选地,所述安装空间包括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形成为弧形,所述第二内壁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壁邻近所述蒸汽阀设置,所述线圈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空间随形设置。
任选地,所述保温盖板朝向锅具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凹凸花纹,所述线圈绕组在所述保温盖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凸花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烹饪器具包括前面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针对上述锅具盖体组件所描述的特征及效果同样适用于该烹饪器具,此处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烹饪器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基于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来提醒用户对盖体进行清洗等操作时注意烫伤风险,用户体验感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温感变色涂层和面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温感变色涂层和面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盖;11-安装空间;11a-第一内壁;11b-第二内壁;12-蒸汽阀;20-线圈组件;21-线圈绕组;22-线圈支架;23-温度传感器;30-保温座板;31-温度传感器避让孔;40-温感变色涂层;41-变色子涂层;50-保温盖板;51-金属板;52-连接件;53-凹凸花纹;54-检测孔;60-面涂层;70-面盖组件;71-显示板;80-隔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锅具盖体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6理解,该锅具盖体组件包括:内盖10、线圈组件20、保温座板30、温感变色涂层40、保温盖板50,内盖10设有安装空间11;线圈组件20固定于安装空间11内,线圈组件20包括线圈绕组21;保温座板30设在内盖10上且位于线圈组件20下方;温感变色涂层40设在保温座板30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保温盖板50设在内盖10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保温座板30的下方,线圈绕组21通电时保温盖板50被加热。保温盖板50被设置为与内盖可拆卸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锅具盖体组件一方面可以利用线圈组件对保温盖板进行加热,通过保温盖板对食物进行高效的加热,充分的激发美拉德反应,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另一方面,位于保温盖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保温座板的温度可以间接评价保温盖板的温度,能利用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等操作时的烫伤风险。需要说明的是,该锅具盖体组件既可以为锅具盖体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完整的锅具盖体。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温感变色涂层为可逆型温感变色涂层。
下面参考图1~6对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锅具盖体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传统的烹饪设备为了使食物立体受热,使食物的上部也能够均匀受热,充分激发美拉德反应,使食物更具有风味,通常会在盖体上集成加热设备,其中,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线圈,利用电流流向线圈时产生的磁力对保温盖板进行加热,使保温盖板升温,从而间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由此能够使烹饪设备获得充足的火力,使烹饪设备对食物的烹饪效果更好。由于保温盖板直接与锅具内的蒸汽或食物接触,加热或保温完成后,通常需要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此时若保温盖板温度较高,容易造成烫伤,而通过在布置于线圈组件和保温盖板之间的温度场中的保温座板上设置温感变色涂层,可以利用温感变色涂层在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且变色可逆的特性作为温度示警,提醒用户保温盖板的温度是否在安全温度范围内,从而降低烫伤风险,例如,可以采用在常温下有固定明显的颜色且在达到预定温度(例如45℃等)时会发生明显变色的变色油墨等材料来形成温感变色涂层,以此来提醒用户保温盖板当前的温度是否存在烫伤风险。由此,在烹饪过程中,可以利用线圈组件对保温盖板进行加热,在保温盖板升温过程中,位于保温盖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温度场中的温感变色涂层也随之升温,当超过预设温度后温感变色涂层变色;加热或保温完成后,如需要对保温盖板进行清洗,可将保温盖板拆卸后观察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若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仍为具有烫伤风险时显示的颜色,则说明保温盖板还未进行充分降温,触摸仍存在烫伤风险,若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恢复至初始颜色或显示其它安全颜色,说明保温盖板已降温至安全温度范围内,继续操作没有烫伤风险。即,本实用新型中的锅具盖体组件中,线圈组件20发出交变电磁是穿过保温座板30给保温盖板50加热的,随保温盖板温度的升高,会在线圈组件和保温盖板之间形成温度场,使保温座板温度升高,使得保温座板表面的温感变色涂层产生颜色变化,发生变色;当停止加热后,保温盖板的温度逐渐降低,保温座板和温感变色涂层的温度也会逐渐下降,温感变色涂层的变色可逆,在升高至变色温度后变色,当温度降低至变色温度后恢复至原有颜色。因此,在保温座板上设有温感变色涂层能更好第反映保温盖板和线圈组件之间的温度,从而降低烫伤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理解,保温盖板50可以包括金属板51,金属板51在线圈绕组21通电时切割线圈绕组21产生的涡流而发热。采用该方式可以直接利用保温盖板的本体结构来实现电磁加热,无需再设置其它金属件来切割线圈绕组产生的涡流发热进而对保温盖板进行间接加热或辐射加热,由此不仅使得盖体组件加热效率更高,还能简化盖体结构,使盖体的集成度更高,整体体积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图3和图6理解,保温盖板50还包括连接件52,金属板51通过连接件52与内盖10可拆卸相连,其中,该连接件的边缘可以与内盖边缘随形设置,并能实现对安装空间11朝向锅具一侧的封闭。另外,连接件5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绝热材料,或可以设有隔热部件,由此可以避免对高温盖板进行拆卸时因金属板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的烫伤风险。
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温感变色涂层40是设在保温座板30的可视区内的。即不论温感变色涂层40位于保温座板30靠近锅具一侧的表面还是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当保温盖板拆卸后,其颜色变化都是可以看到的。另外,温感变色涂层40既可以设在保温座板30朝向锅具(这里指代容纳待烹饪食物的内锅等容器)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也可以设在保温座板30远离锅具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参考图4或图5理解),此时保温座板优选为透明材质;或者也可以同时设在保温座板30朝向锅具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和远离锅具的一侧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采用上述三种设置方式均可实现温感变色涂层颜色变化的可视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或图5,温感变色涂层40在保温座板3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保温座板30所在的区域范围内,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温感变色涂层的可视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温感变色涂层40裸露于保温座板30表面时,温感变色涂层40在远离保温座板30的表面上还可以覆盖有第一疏水层(未示出),且此时第一疏水层可以为透明材质,通过采用透明疏水层,一方面不会影响温感变色涂层颜色变化的可视性,另一方面,还能对变色涂层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既可以防止温感变色涂层中的变色颜料等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挥发逸出,还能降低烹饪过程中保温盖板与线圈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水汽对温感变色涂层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如清洗、安装或拆卸等)中可能对温感变色涂层产生的刮蹭和磨损,保证对温感变色涂层的保护效果和温感变色涂层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疏水层的厚度可以不大于0.1mm,例如可以为0.02mm、0.04mm、0.06mm、0.08mm或0.09mm等,由此能够在实现疏水效果的同时,避免因疏水层厚度过大可能会对锅具盖体整体结构等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当温感变色涂层40表面覆盖有第一疏水层时,温感变色涂层40在第一疏水层上的投影可以均位于第一疏水层所在的区域内,且其在第一疏水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疏水层的面积,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疏水层对温感变色涂层的疏水保护效果。另外,当设置第一疏水层时,第一疏水层的类型并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第一疏水层既可以为硬质层,如以无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为基体的疏水层,也可以为柔性膜层,如以聚乙烯等为基体的疏水层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或图5理解,锅具盖体组件还可以包括:面涂层60,面涂层60可以设在保温座板30上且位于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的一侧。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设置面涂层来达到改善温感变色涂层的耐磨防刮效果或显色效果等目的,例如,可以将面涂层设置为具有特定的颜色(如白色或黑色等),利用面涂层来降低背景色对温感变色涂层颜色变化产生的视觉干扰,使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更明显。需要说明的是,在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面涂层60的颜色并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可以为黑色或白色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保温座板30为透明座板时,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设在保温座板3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此时面涂层60可以设在温感变色涂层3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参考图4或图5理解),由此既可以使面涂层发挥耐磨防刮或其它预期效果,还不会对温感变色涂层的显色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此时面涂层60可以为耐磨防刮涂层,由此,不仅可以改善温感变色涂层的耐磨防刮性,避免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清洗、安装或拆卸等)可能产生的刮蹭或磨损,还能对温感变色涂层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既可以防止温感变色涂层中的变色颜料等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挥发逸出,还能降低烹饪过程中保温盖板与线圈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水汽对温感变色涂层产生的负面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或图5理解,面涂层60的厚度可以不大于0.1mm,例如可以为0.01mm、0.03mm、0.05mm、0.07mm或0.09mm等,若面涂层的厚度过大,也可能会增加其与温感变色涂层之间的连接难度和附着力,影响涂层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面涂层60的厚度还可以不低于0.01mm,若该面涂层的厚度过小,难以发挥有效的预期效果,例如会导致耐磨防刮能力和/或对背景色的遮蔽能力不足,通过控制面涂层为上述厚度范围,可以在保证操作难度和粘结强度基础上发挥较好的预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面涂层60裸露于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时,面涂层60在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还可以覆盖有第二疏水层(未示出),通过设置第二疏水层,既可以降低烹饪过程中保温盖板与线圈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水汽对温感变色涂层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对面涂层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避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面涂层产生的刮蹭和磨损,保证对面涂层的保护效果和面涂层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疏水层的厚度可以不大于0.1mm,例如可以为0.02mm、0.04mm、0.06mm、0.08mm或0.09mm等,由此能够在实现疏水效果的同时,避免因疏水层厚度过大可能会对锅具盖体整体结构等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当面涂层60表面覆盖有第二疏水层时,面涂层60在第二疏水层上的投影可以均位于第二疏水层所在的区域内,且其在第二疏水层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二疏水层的面积,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二疏水层对面涂层的疏水保护效果。另外,当设置第二疏水层时,第二疏水层的类型并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第二疏水层既可以为硬质层,如以无机玻璃或硬质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为基体的疏水层,也可以为柔性膜层,如以聚乙烯等为基体的疏水层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当温感变色涂层40与保温座板30或面涂层60直接接触时,既可以在涂层中添加粘结剂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也可以单独设置粘结层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相应地,温感变色涂层40与第一疏水层之间,以及面涂层60与第二疏水层之间,也可以通过涂层中的粘结剂或单独设置的粘结层直接或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中并没有严格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包括变色颜料和粘结料,进一步地,温感变色涂层40还可以包括填料。由此,可以利用变色颜料为温感变色涂层提供变色功能。其中粘结料既可以为粘结剂,也可以为粘结层,当采用粘结剂时,可以将变色颜料(和任选的填料等)与粘结剂混合形成粘结浆料,进而通过涂布、印刷等方式形成温感变色涂层;当选用粘结层时,可以直接用粘结层将变色颜料固定于保温座板表面,实现变色颜料的限位和固定,此时温感变色涂层在粘结层上的正投影应位于粘结层限定的区域内,且温感变色涂层的边缘与粘结层的边缘之间可以存在间距。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变色颜料的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现有的变色颜料范围内进行灵活选择,例如可以为温感变色油墨,即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包括温感变色油墨,另外,该变色颜料/油墨的变色机理为:在温度变化时,设有变色颜料/油墨的区域(如图文信息)能根据不同的温度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效果,例如,变色颜料/油墨可以在常温下有固定明显的颜色,当达到预定温度及以上时可以变色,显示另一种颜色,当温度恢复至常温时,变色颜料/油墨也恢复至原来的颜色。优选地,可以使变色颜料/油墨在常温下有固定明显的颜色,达到预定温度时变色迅速、有明显的变色界限,且变色前后色差大、受外界环境影响要小,在高温(如130摄氏度下)、光照、潮湿等气氛环境下性能稳定,不分解、不褪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涂层40的具体设置形状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既可以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结构(如可以为环形带、环形圈、多个同心间隔分布的环形圈、感叹号、火苗图形等等),也可以为文字结构(如可以为高温、烫、注意等中文字体或外文文字),或者可以为图形加文字的复合结构,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涂层40的形成方式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可以通过涂布、印刷或转印等方式形成。优选地,温感变色涂层40的热稳定性温度可以不低于130摄氏度,由此在锅具烹饪过程中能耐烹饪高温而不挥发或分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涂层40的颜色饱和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可逆变化,例如可以通过现有变色颜料/油墨的选择,使温度越高,温感变色涂层显示的颜色越深,由此可以使用户结合整体颜色变化和颜色的饱和度变化,更直观的获得温度高低的程度,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温度示警效果,防止烫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温感变色涂层40的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可以理解的是,温感变色涂层40既可以为全部为可逆变色区,也可以部分为可逆变色区,例如,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包括可逆变色区和固定颜色区,当未达到变色温度时,可逆变色区和固定颜色区可以显示相同的颜色,而当可逆变色区达到变色温度时,固定颜色区保持不变,可逆变色区发生颜色变化在固定颜色区中形成预期的图形或文字等。进一步地,可逆变色区可以为温感显色区、温感消色区或区间温感显色区。其中,温感显色区指的是可逆变色区在低于变色温度时显示无色、升温至变色温度后显示出特定的颜色(具体的显示颜色和变色温度取决于实际选用的变色颜料)、降温后可以重新显示为无色的区域,例如,温感显色区可以在45摄氏度以下显示为无色状态,升温至45摄氏度后显示出特定的颜色,降温至45摄氏度以下后重新显示为无色;温感消色区指的是可逆变色区在低于变色温度时显示为固定颜色(具体的显示颜色和变色温度取决于实际选用的变色颜料)、升温至变色温度后颜色消失、降温后重新显示原有颜色的区域,例如,温感消色区可以在45摄氏度以下显示为固定的颜色,升温至45摄氏度以下后原有颜色消失显示为无色,降温至45摄氏度以下后重新显示为原有颜色;区间温感显色区指的是可逆变色区在低于变色温度和高于变色温度时均显示为无色状态,仅在预设的温度区间内显示出特定的颜色(具体的显示颜色和变色温度区间取决于实际选用的变色颜料),例如,区间温感显色区可以在33-47摄氏度的区间内显色,在低于33摄氏度或高于47摄氏度时均显示为无色状态。上述三种可逆变色区均可以实现温感变色涂层在预设温度下的颜色变化,为用户提供温度示警,降低烫伤风险。进一步地,可以使可逆变色区为温感显色区或温感消色区,例如可以更优先选择为温感显色区,由此可以提供更明显的颜色变化示警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理解,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包括多个间隔或连续布置的变色子涂层41,多个变色子涂层41的变色温度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既可以利用多个变色子涂层41的间隔或连续布置形成特定的变色图案或文字,也可以利用多个变色子涂层的变色温度不同形成多个颜色变化示警,使温感变色涂层40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内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使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颜色变化更精确的预估锅具保温盖板的温度范围。其中,每个变色子涂层41可以分别独立地使其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可逆变色区可选为温感显色区、温感消色区或区间温感显色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多个变色子涂层41既可以并排布置,也可以沿保温座板30的中心呈环形设置,再或者可以为多个沿保温座板30的径向由内向外设置的多个同心圆或同心圆环(参考图5理解),其中内指的是靠近保温座板中心的方向,外指的是远离保温座板中心的方向,如上所述,上述三种变色子涂层也均可以实现温感变色涂层在预设温度下的颜色变化,为用户提供温度示警,降低烫伤风险。优选地,可以使至少一个变色子涂层41的可逆变色区为温感显色区或温感消色区,更优选可以为温感显色区,由此可以提供更明显的颜色变化示警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温感变色颜料或油墨的具体选择,将温感变色涂层40的变色温度控制为预期值,例如可以控制在5~80摄氏度、如40摄氏度、41摄氏度、42摄氏度、43摄氏度、44摄氏度或45摄氏度等;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可以优选使温感变色涂层40的变色温度不高于45摄氏度,更优选可以将变色温度控制在45摄氏度,正常情况下,人体是可以承受45摄氏度的温度的,但超过45℃,就会有明显的烫感,通过控制变色温度为上述范围,也能通过颜色变化示警达到提醒用户小心烫伤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或图5理解,温感变色涂层40的厚度可以不大于0.1mm,例如可以为0.01mm、0.03mm、0.05mm、0.07mm或0.09mm等,若该变色涂层的厚度过大,可能会增加其与保温座板或面涂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附着力,影响温感变色涂层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温感变色涂层40的厚度还可以不低于0.005mm,若该变色涂层的厚度过小,可能会导致达到变色温度后显示出的颜色相对较淡,示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通过控制温感变色涂层为上述厚度范围,可以在兼顾粘结强度的基础上,获得明显的颜色变化示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温座板30可以选择透明材质,由此可以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例如,保温座板30可以为无机玻璃座板、微晶玻璃座板或透明树脂座板等,由此既有利于保证保温座板的透明度,还能使透明座板具有一定的强度,满足在实际操作中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地,保温座板30的厚度可以为2~5mm,例如可以为2.5mm、3mm、3.5mm、4mm或4.5mm等,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透明座板的整体强度,使其兼具较好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考虑到保温座板30如无机玻璃座板等可能会存在与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较弱的问题,还可以使保温座板30与温感变色涂层40直接接触的区域为粗糙表面,粗糙表面可以通过对保温座板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形成的,其中粗化处理的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通过酸洗、等离子体处理或打磨实现,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温感变色涂层与保温座板表面的附着力,改善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稳定性。进一步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Ra可以不小于0.1μm,例如可以不小于0.2μm、0.5μm或0.8μm等,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保温座板与温感变色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温盖板50在朝向锅具的一侧上可以具有疏水表面,该疏水表面既可以通过改变保温盖板的表面形状或在保温盖板中添加疏水材料等方式,利用保温盖板自身的疏水性质达到疏水的目的,也可以在保温盖板表面形成疏水涂层或贴附疏水膜层达到疏水的目的,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汽在保温座板上冷凝聚集造成食物滴白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温盖板50在朝向锅具的一侧还可以设有热反射层(未示出),其中热反射层可以通过保温盖板的本体结构形成,也可以通过外加结构层实现,通过设置热反射层,还可以提高保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理解,在内盖10的厚度方向上,保温座板30与线圈绕组21之间的距离为5~30mm,例如可以为10mm、15mm、20mm或25mm等;保温座板30与保温盖板50之间的距离为5~30mm,例如可以为10mm、15mm、20mm或25mm等,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以使保温座板和温感变色涂层的温度与保温盖板的温度更为接近,进而提高温感变色涂层感温变色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或6理解,锅具盖体组件还可以包括:蒸汽阀12,蒸汽阀12设在内盖10上且位于安装空间11的一侧;保温座板30设在安装空间11内且靠近蒸汽阀12,线圈组件20、保温盖板50和蒸汽阀12形成包裹空间,保温座板30置于所述包裹空间内;保温座板30与保温盖板5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保温座板30与线圈绕组21之间的距离;其中保温座板30为褐色。由此,线圈组件、保温盖板和蒸汽阀形成包裹空间,保温座板置于该包裹空间内,使保温座板上的温感变色涂层能更好反映出盖体内部的温度;其中保温座板更靠近于保温盖板,提高温感变色涂层反映保温盖板的温感灵敏度。另外,保温座板30还可以设置为褐色,褐色保温座板具有更好的吸热效果,对用户起到高温警示作用时的可靠性较好,其中褐色保温座板具有一定的透光度,例如透光度可以不低于40%,如不低于45%、不低于50%、不低于60%、不低于70%、不低于75%或不低于80%等,其材质可以为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等,例如可以为茶色玻璃。此外,在褐色保温座板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温感变色涂层后,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实际需要在温感变色涂层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形成面涂层,达到提高温感变色涂层的耐磨防刮性等预期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蒸汽阀12与线圈组件20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盖体组件内部能够同时集成设置有蒸汽阀12和线圈组件20,并且蒸汽阀12与线圈组件20并列设置,两者之间不会相互干扰。目前,烹饪设备的盖体内设置有线圈时,通常需要将饭煲的蒸汽阀外置,由此不仅使得盖体整体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且蒸汽阀的作用效果差,影响烹饪设备的烹饪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蒸汽阀内置于内盖中,可以使蒸汽阀的作用效果更好,盖体组件的集成度更高,烹饪设备的整体体积能够设置的更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目前,锅具或内锅(图中未示出)的形状通常为圆形,以使烹饪设备的加热效果均匀,参照图3和图6理解,由于蒸汽阀12与线圈组件20都设置在锅具或内锅上方,即蒸汽阀12与用于安装线圈组件20的安装空间11都设置在内盖10上与锅具或内锅对应的部分,并且,由于蒸汽阀12设置在内盖10的一侧,并设置在锅具或内锅上方,因此,蒸汽阀12占用了一部分内盖10上与锅具或内锅对应的圆形部分,为了使得安装空间11能够布置的更大,安装空间11会布置在内盖10上除蒸汽阀12布置位置以外的与锅具或内锅对应的部分,因此安装空间11的形状形成为一个大割圆的形状。由此,通过将安装空间11设置为包括第一内壁11a和第二内壁11b,第一内壁11a形成为弧形,第二内壁11b形成为平面,第二内壁11b与第一内壁11a的两端相连,第二内壁11b邻近蒸汽阀12设置,能够使得安装空间11的设置面积更大,进而使得安装空间11内的线圈组件20的线圈绕组21的布置面积更大,线圈绕组21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多,充分的激发美拉德反应,使得烹饪设备的烹饪效果更好。需要说明的是,线圈组件20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线圈绕组的线圈支架22,通过使线圈组件20的外周壁与安装空间11随形设置,可以使线圈支架与安装空间的外周壁能够贴合设置,线圈支架的设置稳定性更好,并使线圈支架能够布置在整个安装空间内,进而不仅能够确保线圈绕组整体结构以及缠绕形态的稳定性,使得线圈绕组能够稳定的形成磁场以对保温盖板加热,还能使得安装空间内的线圈绕组的布置面积更大,线圈绕组通电后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多,充分的激发美拉德反应,使得烹饪设备的烹饪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理解,保温盖板50朝向锅具一侧的表面上还可以设有凹凸花纹53,线圈绕组21在保温盖板50上的正投影覆盖凹凸花纹53,其中,采用该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凹凸花纹增大保温盖板的受热面,还可以使凹凸花纹处的保温盖板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减少保温盖板底部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滴落在食物上影响食物的口感,确保食物的烹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或图6理解,烹饪设备的盖体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23可以固定于线圈支架22上且位于线圈绕组21的内圈空间,以使温度传感器能够设置在内盖的中心位置对保温盖板的中心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此时保温座板30上可以设有温度传感器避让孔31,任选地,保温盖板50上还可以设有检测孔54,温度传感器可以止抵于检测孔54来检测保温盖板的温度和蒸汽温度。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还可以偏离线圈绕组22的中心设置,以同时检测保温盖板中心位置温度以及蒸汽温度,并充分利用线圈支架的绕线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理解,锅具盖体组件还可以包括面盖组件70和隔磁片80,其中,面盖组件70可以位于盖体组件整体结构的上部,面盖组件70上还可以设有显示板71,用户可以通过面盖组件控制烹饪设备的运行状态,其中面盖组件70与内盖10可拆卸连接;隔磁片80可以设置在面盖和线圈组件20之间,以隔绝线圈组件产生的辐射,避免面盖被线圈组件加热,确保面板上集成的电气件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烹饪器具包括前面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烹饪器具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基于温感变色涂层的颜色变化来提醒用户对盖体进行清洗等操作时注意烫伤风险,用户体验感更好。需要说明的是,该烹饪器具的具体类型并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饭煲、烹饪机或压力锅等烹饪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该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底座、内锅和盖体,底座可以设有用于容纳内锅的容纳区间,底座下部与内锅对应的区域可以设有线圈盘等加热件,盖体与底座上部活动连接并可盖设在内锅上,其中盖体可以包括前面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另外,底座、内锅和盖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现有的烹饪器具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锅具盖体组件所描述的特征及效果同样适用于该烹饪器具,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盖(10),所述内盖(10)设有安装空间(11);
线圈组件(20),所述线圈组件(20)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11)内,所述线圈组件(20)包括线圈绕组(21);
保温座板(30),所述保温座板(30)设在内盖(10)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组件(20)下方;
温感变色涂层(40),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表面,且适于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后变色;
保温盖板(50),所述保温盖板(50)设在所述内盖(10)朝向锅具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保温座板(30)的下方,所述线圈绕组(21)通电时所述保温盖板(50)被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20)用于产生涡流穿过所述保温座板(30)给所述保温盖板(50)加热;和/或,
所述保温盖板(50)包括金属板(51),所述金属板(51)在所述线圈绕组(21)通电时切割所述线圈绕组(21)产生的涡流而发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50)还包括连接件(52),所述金属板(51)通过所述连接件(52)与所述内盖(10)可拆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表面覆盖有第一疏水层,且所述第一疏水层为透明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涂层(60),所述面涂层(6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上且位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座板(30)为透明座板,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设在所述保温座板(3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面涂层(60)设在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远离锅具一侧的表面上;和/或,
所述面涂层(60)的厚度不大于0.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60)为耐磨防刮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60)远离锅具的一侧覆盖有第二疏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疏水层的厚度不大于0.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颜色饱和度随温度变化而可逆变化;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至少一部分为可逆变色区,所述可逆变色区为温感显色区、温感消色区或区间温感显色区;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包括多个间隔或连续布置的变色子涂层(41),多个所述变色子涂层(41)的变色温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包括温感变色油墨;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变色温度为5~80摄氏度;
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的厚度不大于0.1mm。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座板(30)与所述温感变色涂层(40)直接接触的区域为粗糙表面,所述粗糙表面是对所述保温座板(30)表面进行粗化处理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Ra不小于0.1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座板(30)为无机玻璃座板、微晶玻璃座板或透明树脂座板;和/或,所述保温座板(30)的厚度为2~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盖(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保温座板(30)与所述线圈绕组(21)之间的距离为5~30mm,所述保温座板(30)与所述保温盖板(50)之间的距离为5~3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阀(12),所述蒸汽阀(12)设在所述内盖(1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1)的一侧;所述保温座板(30)设在所述安装空间(11)内且靠近所述蒸汽阀(12),所述线圈组件(20)、所述保温盖板(50)和所述蒸汽阀(12)形成包裹空间,所述保温座板(30)置于所述包裹空间内;所述保温座板(30)与所述保温盖板(50)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保温座板(30)与所述线圈绕组(21)之间的距离;和/或,
所述保温座板(30)为褐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11)包括第一内壁(11a)和第二内壁(11b),所述第一内壁(11a)形成为弧形,所述第二内壁(11b)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二内壁(11b)与所述第一内壁(11a)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壁(11b)邻近所述蒸汽阀(12)设置,所述线圈组件(20)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空间(11)随形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板(50)朝向锅具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凹凸花纹(53),所述线圈绕组(21)在所述保温盖板(5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凹凸花纹(53)。
1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盖体组件。
CN202223011808.9U 2022-11-11 2022-11-11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651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1808.9U CN218651449U (zh) 2022-11-11 2022-11-11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CT/CN2023/083472 WO2024098621A1 (zh) 2022-11-11 2023-03-23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1808.9U CN218651449U (zh) 2022-11-11 2022-11-11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1449U true CN21865144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1808.9U Active CN218651449U (zh) 2022-11-11 2022-11-11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1449U (zh)
WO (1) WO20240986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621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1457A (ja) * 2002-10-25 2004-05-20 Hitachi Hometec Ltd 炊飯器
DE102011085117A1 (de) * 2011-10-24 2013-04-25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Kochvorrichtung mit optischer Temperaturanzeige und Verfahren zur optischen Temperaturanzeige an einer Kochvorrichtung
CN205923692U (zh) * 2016-04-06 2017-02-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变色的烹饪锅具
CN108047800B (zh) * 2017-11-28 2023-03-10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示温显色装置、灶具和电热家用烹饪器具
CN209300760U (zh) * 2018-09-14 2019-08-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6020411U (zh) * 2021-06-22 2022-03-1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7090374U (zh) * 2022-03-25 2022-08-0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960241U (zh) * 2022-03-25 2022-07-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959635U (zh) * 2022-07-26 2022-12-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18651449U (zh) * 2022-11-11 2023-03-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621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98621A1 (zh) 202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68936A1 (en) Thermochromic lid for cookware
CN218651449U (zh)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8047800A (zh) 示温显色装置、灶具和电热家用烹饪器具
US20040004069A1 (en) Heat warning devices directly applicable to hot surfaces
US20040112887A1 (en) Method of warning individuals about hot surfaces on stoves including cooktops
JP2011056062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8447207U (zh) 一种加热器具
CN21602041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0399019U (zh) 一种电磁灶
US20110088679A1 (en) Heating element accessory having warning device
WO2007125552A1 (en) A cooking container with reversible thermochromatic decorations
CN208709327U (zh) 一种感温变色炊具
KR200430581Y1 (ko) 용기온도 표시장치를 갖는 조리용기 손잡이
JP467965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5338581U (zh) 一种示温锅
KR20060045645A (ko) 온도계 내장 조리기구 부착용 손잡이
JP2005276584A (ja) トッププレート
KR20010109501A (ko) 변색도료를 이용한 주방기구
JP703852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3098808U (ja) 加熱用調理容器
WO2019029710A1 (zh) 加热器具
CN218738348U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214U (zh) 一种温度可视化的锅具
CN210035607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炊具
CN22054616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