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616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6167U
CN220546167U CN202321910261.8U CN202321910261U CN220546167U CN 220546167 U CN220546167 U CN 220546167U CN 202321910261 U CN202321910261 U CN 202321910261U CN 220546167 U CN220546167 U CN 220546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spacer
changing
thermochromic lay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02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俊杰
罗江波
刘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6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6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煲体,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以在盖体和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盖体包括红外加热组件,红外加热组件用于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红外加热组件包括隔离件,其设置有感温变色层,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从隔离件处显现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能够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在隔离件上发生颜色的显现,提醒用户隔离件温度较高,使其避免接触高温的隔离件,防止烫伤,同时能够提示用户红外加热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正在对食物进行烹饪,让用户直观的感受食物的烹饪过程,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其盖体会设置有加热装置,例如,电加热管、电磁加热组件等,以对食物进行辅助烹饪,使烹饪出的食物更香、更美味。
在烹饪器具工作时,盖体中的加热装置因启用而温度较高,或者在烹饪器具工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盖体中的加热装置因余温而温度较高,使得加热装置下方的区域会具有较高温度。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的过程中会打开盖体,此时可能会不小心触碰到加热装置下方的区域,容易导致用户烫伤。
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的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包括: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用于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外露于所述烹饪空间;
其中,所述隔离件设置有感温变色层,所述感温变色层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中的外露于所述烹饪空间的区域内,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从所述隔离件处显现出。
根据本方案,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在其温度未达到变色温度时不易被用户观察到,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在隔离件处发生颜色的显现;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时,感温变色层会受热升温,当感温变色层升温至其变色温度以上且将盖体打开时,用户能够从盖体内侧观察到已变色部分,由此能够在烹饪器具工作时或工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提醒用户隔离件温度较高,使其避免接触高温的隔离件,防止烫伤,产品的安全性更高;同时能够提示用户红外加热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正在对食物进行烹饪,使得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更佳直观,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可选地,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构造成具有预定的图形、字符或其组合的热显标识。
根据本方案,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在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会显示预设的图形、字符或其组合的热显标识,使得隔离件处发生直观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变色部分单独地在所述隔离件处构成热显标识。
根据本方案,当不启用红外加热组件时,用户从盖体内侧不易观察到任何标识,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时,变色部分的热显标识能够被用户清楚地观察到,可提升感温变色层的反差提示效果。该方案感温变色层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
或者,所述感温变色层还包括非变色部分,所述非变色部分与所述变色部分一起构成组合标识;或者,所述非变色部分与所述变色部分各自构成独立标识。
根据本方案,当不启用红外加热组件时,非变色部分构成的标识能够被用户观察到,使得用户通过非变色部分构成的标识获知信息和/或提升观感,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时,非变色部分与变色部分两者的标识一起被用户观察到,可提升感温变色层的反差提示效果。对于组合标识的方案,非变色部分需要与变色部分一起呈现预定标识,标识设计元素更丰富,可提升产品设计自由度。
对于独立标识的方案,非变色部分与变色部分各自呈现预定标识,标识设计独立,彼此不干扰,可提升产品设计自由度。可选地,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相比具有预定色差的变色后颜色。
根据本方案,感温变色层在未变色之前其变色部分的颜色不易与隔离件的颜色区分,在变色之后与隔离件形成预定色差,变色后的颜色更明显;由此可通过设计感温变色层与隔离件之间的色差,增强提示效果。
并且/或者,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一种变色后颜色或对应于不同的变色温度分别显示不同的变色后颜色。
根据本方案,对于显示一种变色后颜色的方案,选用二段的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颜色一次,通过一次色变提示用户,该涂料成分简单,相对便宜,可以减少材料成本;对于显示不同的变色后颜色的方案,选用多段的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感温变色层的变色部分随着温度变化可以持续改变颜色二次或多次,使得可以在多个温度梯度下提示用户,确保直观的提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感温变色层通过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涂覆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而形成。
根据本方案,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可以直接涂覆于隔离件的下表面,形成的感温变色层能够更稳定可靠地附在隔离件上,不易脱离,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或者,所述感温变色层通过涂有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的透明片材固定至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而形成。
根据本方案,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可以先涂覆于透明片材,而后将涂后的透明片材固定至隔离件的下表面,易于将透明片材作为整体进行更换或模块化生产,提升了工艺的灵活度和便捷度。选用透明片材可以不阻挡红外线朝向烹饪空间辐射。
可选地,所述隔离件还设置有透明防护层,所述透明防护层设置于感温变色层的下侧并整体上覆盖所述感温变色层。
根据本方案,感温变色层上覆盖有透明防护层,能够对感温变色层进行保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感温变色层因用户不正常触碰或与硬物碰撞而发生损坏,确保感温变色层的提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构造成陶瓷元件,用于受热后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
根据本方案,陶瓷元件较为坚硬,不易损坏,所以其可至少部分地外露于烹饪空间,不用额外设置隔离防护件对其进行隔离和保护。由此,可以减少盖体内的部件数量,简化盖体的结构,成本较低。陶瓷元件能够将发热元件与烹饪空间隔离开,以及避免在盖体打开时,使用者直接碰触到发热元件而发生触电的危险。
并且陶瓷元件能够通过自身发热产生红外线,自身温度较高,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在去其下表面处产生或使已产生的冷凝水挥发掉,从而避免冷凝水回流影响食物口感。
或者,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红外发热元件,用于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隔离件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
根据本方案,红外发热元件能够自身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隔离件对红外发热元件起到隔离和防护的作用,隔离件能够将红外发热元件与烹饪空间隔离开,以及避免在盖体打开时,使用者直接碰触到红外发热元件而发生触电的危险。隔离件透光,以便于红外线顺利地经由隔离件朝向烹饪空间辐射。
可选地,所述变色温度为60℃~150℃;并且/或者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厚度为1mm以下。
根据本方案,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防烫伤和获知红外加热组件工作状态的提示要求;并且1mm以下的厚度材料用量较少,材料成本低。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可拆盖,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可拆盖开口,所述可拆盖开口与所述隔离件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感温变色层经由所述可拆盖开口被观察到。
根据本方案,红外线能够经由可拆盖开口朝向内锅辐射,辐射无阻碍;用户可以经由可拆盖开被观察到感温变色层的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设有内衬开口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围绕所述内衬开口设置,所述隔离件的外周缘搭接于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方案,红外线能够经由内衬开口朝向内锅辐射,辐射无阻碍;支撑部可以向隔离件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并限制隔离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便于隔离件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可拆盖和密封圈,所述可拆盖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下方并设置有可拆盖开口,所述可拆盖包括形成所述可拆盖开口的开口边缘部,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开口边缘部和所述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至少在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可拆盖之间形成密封。
根据本方案,红外线能够经由可拆盖开口朝向内锅辐射;可以密封隔离件与可拆盖之间的间隙,避免蒸汽从两者之间的间隙处进入盖体的内部,从而提高了盖体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盖体还包括内衬和与所述内衬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隔离件的上方并下压所述隔离件,所述固定件整体构造成开放或闭合的环形构件或者构造成间隔设置的多个构件。
根据本方案,固定件可以向陶瓷元件提供向下的压力,并限制陶瓷元件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被牢固可靠地固定于内衬,装配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易操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的截面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盖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分解截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红外加热组件与感温变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红外加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感温变色层未色变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烹饪器具在感温变色层发生色变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盖体 2 内锅
3 煲体 10 内衬
11 内衬开口 12 支撑部
13 固定部 20 面盖组件
30 可拆盖组件 31 可拆盖
32 可拆盖座 33 可拆盖开口
34 凸出部 35 蒸汽口
36 锅口密封圈 37 开口边缘部
40 红外加热组件 41 发热元件
42 隔离件 43 感温变色层
44 热显标识 52 第一密封圈
53 第二密封圈 54 压紧件
60 蒸汽通道结构 61 蒸汽阀
62 蒸汽通道壁 63 蒸汽通道密封件
70 固定件 71 安装部
72 抵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和图6所示,其包括煲体3和盖体1。煲体3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2可以固定设置于内锅收纳部处,或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2的清洗。内锅2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3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2的加热装置,例如发热盘,以对内锅2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盖体1具有与煲体3基本上对应的形状。盖体1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3上,具体地,其通过枢转轴枢接至煲体3,并能够绕枢转轴所在的枢转轴线在相对于煲体3的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自由枢转,以方便对煲体3进行盖合和打开。当盖体1盖合在煲体3上时,其覆盖在内锅2之上,和内锅2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1上通常还具有锅口密封圈36(如图2所示),锅口密封圈36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其设置在盖体1和内锅2之间,用于在盖体1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图1至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盖体1。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可以包括内衬10、位于内衬10的上侧或者说外侧的面盖组件20以及位于内衬10的下侧或者说内侧的可拆盖组件30。面盖组件20可以通过诸如卡扣或紧固件紧固等的其他合适方式安装至内衬10。可拆盖组件30可以通过诸如卡扣或紧固件紧固等的其他合适方式可拆卸地安装至内衬10,以方便将可拆盖组件30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描述盖体1的各个部件、部分等使用的方向性术语,诸如“上”、“下”、“上方”、“下方”、“向上”、“向下”、“朝上”、“朝下”等是相对于处于水平放置且关闭状态下的盖体1而言的。
可拆盖组件30可以包括可拆盖31以及环形的可拆盖座32和上述锅口密封圈36。可拆盖座32能够将可拆盖31、锅口密封圈36可拆卸地连接至内衬10。可拆盖31可以通过诸如卡扣或紧固件紧固等的其他合适方式与可拆盖座32连接,并使锅口密封圈36压紧至可拆盖31。
盖体1还包括红外加热组件40,红外加热组件40用于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例如包括远红外线。红外加热组件40在烹饪过程中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更美味;红外加热组件40在烹饪过程后同样可以产生红外线对食物进行保温。
红外加热组件40可以包括发热元件41和隔离件42,发热元件41能够在通电情况下进行工作。隔离件42能够将发热元件41与烹饪空间隔离开,对发热元件41进行隔离和保护;以及避免在盖体1打开时,使用者直接碰触到发热元件41而发生触电的危险。
隔离件42的下表面能够至少部分地外露于烹饪空间,使得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会直接接触隔离件42的下表面。由于隔离件42因发热元件41的作用使其自身温度较高,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在去其下表面处产生或使已产生的冷凝水挥发掉,从而避免冷凝水回流影响食物口感。
在一个示例中,隔离件42可以构造成陶瓷元件,陶瓷元件用于受热后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发热元件41用于对陶瓷元件进行加热,例如以预设功率或预设温度进行加热,使陶瓷元件受热而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进一步说,可以控制发热元件41的加热功率或加热温度,从而控制陶瓷元件的温度,适用于各自烹饪条件。在该方案中,发热元件41可以为发热层、发热丝等
陶瓷元件受热后能向烹饪空间辐射多种波长的红外线,由此也可以称为红外陶瓷元件。红外线的主要波长为2μm~14μm,例如为2μm、4μm、6μm、8μm、10μm、12μm、14μm等。发热元件41能够使陶瓷元件的温度升高至预设温度,例如预设温度可以为80℃~300℃,以辐射主要波长为2μm~14μm的红外线对食物辅助烹饪。发热元件41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与控制板电连接,以便通过电控方式工作。
陶瓷元件在烹饪过程中向烹饪空间辐射主要波长为2μm~14μm的红外线,可以提高热利用效率,对食物进行有效地加热、使食物受热均匀,激发食物的香气,使食物更美味;陶瓷元件在烹饪过程后同样可以产生红外线对食物进行保温。
并且,由于陶瓷元件自身较为坚硬,不易损坏,所以其可至少部分地外露于烹饪空间,不用再额外其他隔离防护件对其进行隔离和保护。由此,可以减少盖体1内的部件数量,简化盖体1的结构,成本较低。
并且陶瓷元件能够通过发热产生红外线,自身温度较高,可以有效避免冷凝水在去其下表面处产生或使已产生的冷凝水挥发掉,从而避免冷凝水回流影响食物口感。
在其他可替代的示例中,发热元件41构造成红外发热元件,其通过自身发热产生红外线。隔离件42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以便于红外发热元件产生的红外线辐射至烹饪空间。隔离件42整体是透光的,或者隔离件42对应于红外发热元件的部分是透光的。透光材料可以包括玻璃或透光塑料等,例如包括透明钢化玻璃、硅玻璃、锗玻璃、透光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可选地,红外发热元件可以由含碳材料制成,例如为碳构件,一个示例为碳纤维构件,也可以为碳涂层,一个示例为碳纤维涂层。
发热元件41设置于隔离件42的除了其下表面之外的部分。发热元件41设置于隔离件42上方。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例如,发热元件41铺设于隔离件42。在一个示例中,例如图3所示,发热元件41铺设于隔离件42的上表面。在另一可替代的示例中,隔离件42形成中空腔,发热元件41铺设于该中空腔内。借助于隔离件42来支撑和固定发热元件41,可以使隔离件42与发热元件41的设置更紧凑,提高盖体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便于产品小型化。
如图2所示,内衬10设置有内衬开口11。隔离件42安装在内衬开口11处。可拆盖31设置于隔离件42的下方。可拆盖31能够局部设置有可拆盖开口33。可拆盖开口33与隔离件42的位置相对应。换句话说,可拆盖开口33位于隔离件42的正下方。红外线能够经由内衬开口11、可拆盖开口33朝向内锅2辐射。
为了更好地固定隔离件42,如图2所示,内衬10可以设有支撑部12。支撑部12围绕内衬开口11设置,支撑部12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隔离件42的外周缘能够搭接于支撑部12,例如搭接在支撑部12的底壁并与支撑部12的侧壁抵接。由此,支撑部12可以向隔离件4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并限制隔离件4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便于隔离件42的固定。
盖体1还可以包括密封圈。具体地,可拆盖31包括形成可拆盖开口33的开口边缘部37。密封圈设置于开口边缘部37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至少在隔离件42与可拆盖31之间形成密封,避免蒸汽从两者之间的间隙处进入盖体1的内部,从而提高了盖体1的密封效果。一个示例为,密封圈设置于开口边缘部37并且与隔离件42过盈抵接;一个可替代的示例为,密封圈设置于支撑部,并且与隔离件42和可拆盖31均抵接,具体是与隔离件42的外周缘和开口边缘部37过盈抵接。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盖体1包括第一密封圈52。第一密封圈52能够设置于开口边缘部37处。该第一密封圈52至少设置于开口边缘部37与隔离件42之间。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密封圈52固定至可拆盖31,并且其上端与隔离件42抵接;例如,可以通过压紧件54将第一密封圈52固定至可拆盖31,压紧件54和第一密封圈52间隔地设有通孔,可拆盖31间隔地设有卡脚,卡脚穿过压紧件54和第一密封圈52的通孔后折弯。由此,可以密封隔离件42与可拆盖31之间的间隙,避免蒸汽从这些间隙处进入盖体1的内部,从而提高了盖体1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圈52整体地由柔性且弹性的材料制成。
盖体1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53。第二密封圈53能够设置于内衬开口11的边缘处。具体地,第二密封圈53至少设置于支撑部12与隔离件42之间。第二密封圈53可以固定至支撑部12或隔离件42。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密封圈53套设至隔离件42的外周缘,例如第二密封圈53设有开口朝向其中心的安装槽,通过安装槽套设在隔离件42的外周缘。由此,可以密封隔离件42与内衬10之间的间隙,避免蒸汽从这些间隙处进入盖体1的内部,从而提高了盖体1的密封效果。
返回参见图1,盖体1可以设置有蒸汽通道结构60,其设置在盖体1的后部。蒸汽通道结构60形成沿竖向延伸的蒸汽通道。具体地,蒸汽通道结构60可以包括蒸汽阀61、蒸汽通道壁62和蒸汽通道密封件63。蒸汽阀61设置于面盖组件20上。蒸汽通道壁62沿竖向方向延伸,并位于面盖组件20和内衬10之间。蒸汽通道壁62围成蒸汽通道,蒸汽通道密封件63设有贯穿的蒸汽通道。
从上述描述可知,隔离件42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外露于烹饪空间,并因发热元件41的作用使其自身温度较高。为了避免用户在打开盖体时因误触碰到隔离件42而烫伤。如图3至图5所示,隔离件42可以设置有感温变色层43,感温变色层43至少设置于隔离件42的下表面中的外露于烹饪空间的区域内。可以理解,感温变色层43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会因发生颜色的改变,而从隔离件42处显现出。
以此实施方式,感温变色层43的变色部分在其温度未达到变色温度时不易被用户观察到,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会改变颜色,从而在隔离件42处发生颜色的显现;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感温变色层43会受热升温,当感温变色层43升温至其变色温度以上且将盖体1打开时,用户能够从盖体1内侧观察到已变色部分,由此能够在烹饪器具工作时或工作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提醒用户隔离件42温度较高,使其避免接触高温的隔离件42,防止烫伤,产品的安全性更高;同时能够提示用户红外加热组件40处于工作状态,正在对食物进行烹饪,使得烹饪器具的烹饪过程更佳直观,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感温变色层43的变色部分构造成具有预定的图形、字符或其组合的热显标识44。也就是说,热显标识44可以包括图形或字符,或者两者的组合。字符包括文字或符号,或者两者的组合。参见图3,变色部分的热显标识44可以包括位于中间的单线圆和远红外字符,以及远离中间设置且线端部相连的双线圆弧。
在一个示例中,变色部分单独地在隔离件42处构成热显标识。当不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用户从盖体1内侧不易观察到任何标识,如图6所示,变色部分从隔离件42处未显现出。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变色部分的标识能够被用户观察到,如图7所示,变色部分的标识从隔离件42处显现出。可提升感温变色层43的反差提示效果。该方案感温变色层43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
在另一可替代示例中,感温变色层43还可以包括非变色部分,非变色部分与变色部分一起构成组合标识,或者与变色部分各自构成独立标识。当不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非变色部分构成的标识能够被用户观察到,使得用户通过非变色部分构成的标识获知信息和/或提升观感,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非变色部分与变色部分两者的标识一起被用户观察到,可提升感温变色层43的反差提示效果。对于组合标识的方案,非变色部分需要与变色部分一起呈现预定标识,标识设计元素更丰富,可提升产品设计自由度。对于独立标识的方案,非变色部分与变色部分各自呈现预定标识,标识设计独立,彼此不干扰,可提升产品设计自由度。
感温变色层43可以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与隔离件42的下表面相比具有预定色差的变色后颜色。当不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变色部分为无色或与隔离件42的下表面颜色相同或相近,此时热显标识44不易被用户观察到;当启用红外加热组件40时,变色部分与隔离件42的下表面两者颜色相差较大,此时热显标识44容易地被用户观察到。例如,隔离件42下表面的颜色为白色,感温变色层43的热显标识44变色前为无色,变色后为红色;或者,隔离件42下表面的颜色为黑色,感温变色层43的热显标识44变色前为浅红色,变色后为深红色。
在一个示例中,感温变色层43可以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一种变色后颜色。该方案选用二段的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感温变色层43的变色部分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颜色一次,通过一次色变提示用户,该涂料成分简单,相对便宜,可以减少材料成本。
在一个可替代的示例中,感温变色层43可以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对应于不同的变色温度分别显示不同的变色后颜色。该方案选用多段的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感温变色层43的变色部分随着温度变化可以持续改变颜色二次或多次,使得可以在多个温度梯度下提示用户,确保直观的提示效果。
感温变色层43的材料一般包括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将该材料按照设定的标识涂覆于隔离件42的下表面形成感温变色层43。当然,感温变色层43的形成也可是将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按照预设的标识涂覆于透明片材上,将透明片材固定至隔离件42的下表面。
感温变色层43的厚度一般设置在1mm以下,例如0.2mm,0.5mm,0.8mm等。变色温度可以为60℃~150℃,例如60℃、80℃、100℃、120℃、150℃等。
感温变色层43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坏,影响到感温变色层43的提示效果,因此,隔离件42还设置有透明防护层,例如,透明釉层,透明防护层设置于感温变色层43的下侧,并整体上覆盖感温变色层43,实现保护感温变色层43的目的,一定程度上避免感温变色层43发生因用户不正常触碰或与硬物碰撞而损坏。
返回参见图2,发热元件41固定至隔离件42的上表面或嵌入隔离件42的内部。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1铺设于隔离件42的上表面。发热元件41的铺设方式可以是附着于隔离件42的上表面,也可以是至少部分嵌入于隔离件42的上表面。示意性地,例如发热元件41可以通过胶带、胶粘剂等任何合适方式粘接至隔离件42的上表面。当然,发热元件4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在隔离件42的上表面。
在陶瓷元件的方案中,发热元件41一般为金属材质。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发热元件41构造成丝状,换句话说,发热元件41为发热丝。丝状的发热元件41可以以单根环绕铺设或者多根串联或并联环绕铺设。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1可以构造成片状,例如金属片,片状的发热元件41沿水平铺设。发热元件41可以构造成形成于隔离件42的上表面的发热层。发热层例如采用石墨等导电材料形成,并可以通过丝印等方式设置于隔离件42。当然,发热元件41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
可拆盖31可以对应设有朝向可拆盖开口33的中心凸出的凸出部34。凸出部34处形成有与蒸汽通道结构60连通的蒸汽口35。
盖体1还包括固定件70,固定件70位于隔离件42的上方并下压隔离件42。固定件70包括安装部71和抵压部72。安装部71可拆卸地连接至内衬10,例如内衬10间隔地设有固定部13,安装部71可拆卸地连接至固定部13。图示实施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固定件70通过诸如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至内衬10,安装部71设有螺钉孔,固定部13构造成螺钉柱,螺钉柱与支撑部12的侧壁相连,螺钉自上而下穿过螺钉孔而后锁紧至螺钉柱。抵压部72能够与隔离件42的外周缘抵接,并下压隔离件42。
一个实施方式是,固定件70整体构造成开放或闭合的环形构件,如图示实施方式,固定件70可以与蒸汽通道壁62一体形成为闭合的环形构件。当然,也可以构造成多个构件且这些多个构件间隔设置。
由此,固定件70可以向隔离件42提供向下的压力,并限制隔离件42在竖向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被牢固可靠地固定于内衬10,装配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易操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盖体和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用于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外露于所述烹饪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隔离件设置有感温变色层,所述感温变色层至少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中的外露于所述烹饪空间的区域内,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从所述隔离件处显现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层包括的变色部分构造成具有预定的图形、字符或其组合的热显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色部分单独地在所述隔离件处构成热显标识;或者
所述感温变色层还包括非变色部分,所述非变色部分与所述变色部分一起构成组合标识,或者与所述变色部分各自构成独立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相比具有预定色差的变色后颜色;并且/或者
所述感温变色层构造成在其温度达到变色温度以上时显示一种变色后颜色或对应于不同的变色温度分别显示不同的变色后颜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变色层通过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涂覆于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而形成,或者
所述感温变色层通过涂有变色涂料或变色油墨的透明片材固定至所述隔离件的下表面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还设置有透明防护层,所述透明防护层设置于感温变色层的下侧并整体上覆盖所述感温变色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隔离件,所述隔离件构造成陶瓷元件,用于受热后向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或者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构造成红外发热元件,用于向所述烹饪空间辐射红外线,所述隔离件至少部分地由透光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温度为60℃~150℃;并且/或者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厚度为1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可拆盖,所述可拆盖设置有可拆盖开口,所述可拆盖开口与所述隔离件的位置相对应,以使所述感温变色层经由所述可拆盖开口被观察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内衬,所述内衬设有内衬开口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围绕所述内衬开口设置,所隔离件的外周缘搭接于所述支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可拆盖和密封圈,所述可拆盖设置于所述隔离件的下方并设置有可拆盖开口,所述可拆盖包括形成所述可拆盖开口的开口边缘部,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开口边缘部和所述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以至少在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可拆盖之间形成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内衬和与所述内衬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隔离件的上方并下压所述隔离件,所述固定件整体构造成开放或闭合的环形构件或者构造成间隔设置的多个构件。
CN202321910261.8U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54616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59865 2023-04-11
CN202320855986 2023-04-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6167U true CN220546167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376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9787.4U Active CN220546166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10261.8U Active CN220546167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08759.0U Active CN220546165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22480.8U Active CN220546168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10675.0U Active CN220695047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9787.4U Active CN220546166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8759.0U Active CN220546165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22480.8U Active CN220546168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N202321910675.0U Active CN220695047U (zh) 2023-04-11 2023-07-19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2054616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5047U (zh) 2024-04-02
CN220546168U (zh) 2024-03-01
CN220546165U (zh) 2024-03-01
CN220546166U (zh) 202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7909B (zh) 电水壶
JP425114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1984938U (zh) 烹饪器具
JP6818469B2 (ja) 炊飯器
CN220546167U (zh) 烹饪器具
CN216020411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WO2019083005A1 (ja) 電気炊飯器
JP4799271B2 (ja) 炊飯器
WO2024098621A1 (zh) 锅具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US5968391A (en) Modular radiant heating unit
KR20210103851A (ko) 전기 주전자
CN210961530U (zh) 应用于电热锅具的电子调温器
CN207590478U (zh) 烹饪器具
CN218978649U (zh) 烹饪设备
CN220327309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KR101754358B1 (ko) 휴대용 전기 조리기기
CN21583843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微压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4128030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3371458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0276842U (zh) 厨房电器
CN213820948U (zh) 烹饪设备
CN217039729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664780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厚膜烹饪锅
CN213371464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09235712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